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29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九)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地形区的自然景观有石质戈壁、砂质戈壁、绿洲和盐化戈壁,其分布位置与图中数字配对正确的是( )
①a——石质戈壁②b——盐化戈壁
③c——绿洲④d——砂质戈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新冲积扇区,可能会出现石质戈壁;而在古冲积扇和地下水渗出带,因水分条件较好,可能会形成绿洲。
答案:B
2.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①气象灾害少②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③水源较丰富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解析:绿洲一般出现在气候干旱但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该地因气候较为干旱,因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C
3.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有( )
①水土流失②土地沙漠化③土壤盐碱化④酸雨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在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最可能面临土地沙漠化问题;此外,该地的蒸发能力较强,如果灌溉不合理,也可能出现土壤盐碱化。
答案:C
(2012镇江模拟)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下图)。
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据此完成4~5题。
4.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气候变暖B.土地荒漠化C.旱涝灾害D.水土流失
解析:由材料所描述可知,当地发生了荒漠化问题。
答案:B
5.下列关于民勤县上述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干旱少雨,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②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③水资源利用不当④降水多,对土壤冲刷严重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引起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要注意区分。
答案:A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
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6~7题。
6.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 )
A.加强天气预报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C.发展耐旱农作物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解析:改变农业生产结构能有效防治a地区的沙尘暴。
答案:B
7.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毁林开荒、粗放耕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是b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
答案:D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
8.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荒漠主要分两种类型:受副高控制形成的热带荒漠和分布于大陆内部地区的温带荒漠。
答案:B
9.我国西北沙漠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包括( )
A.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力作用强
B.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面积广大
C.外流河为主,河网密集
D.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由沿海到内陆地带性分异明显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因距海远,降水少而形成了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且由沿海到内陆地带性分异明显;受高原山地的阻挡,加剧了干旱;风力强劲;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沙漠、戈壁广布。
答案:C
2010年6月17是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联合国制定了以“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众生”为主题的宣传口号。
旨在诠释荒漠化与民生福祉的关系。
鼓励人们积极投身荒漠化防治工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维系和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据此回答10~11题。
10.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退耕还草
D.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解析: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而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以防绿洲退化为荒漠。
答案:B
11.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答案:C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
中卫县的沙坡头是一个成功治沙的典型例子。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是因地制宜治沙的成功典型
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
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解析: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是沙坡头成功治沙的典例,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的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成活。
答案:A
13.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解析:荒漠化的最有效治理措施是恢复其地表自然植被。
解析:C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
据此完成14~15题。
14.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农作区——减少水井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地区——减少水井数量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解析:在农作区,应避免大水漫灌,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
答案:D
15.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解析: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应封沙育草,防止沙漠的侵吞和扩张。
答案: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2长宁质检)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
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_____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地区。
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的措施。
解析:(1)根据图表内容。
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正确分析得出结论。
(2)从“红色荒漠”发生的机理,应该为江南丘陵,它的形成对生产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主要是表层土壤流失,对地形的影响,使下游湖泊河道淤积,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北方形成原因不同,地理环境也有差异,荒漠化防治措施不同,结合课本知识正确作答。
答案:(1)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2)江南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3)干旱和半干旱北方: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
17.(2012济南模拟)读下图,分析回答图中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20分)
(1)①②两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______,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⑤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______,其对土壤的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为该地区环境治理提出合理的建议。
解析:此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各区域的位置再进一步分析各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答案:(1)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降水少,气候干旱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2)土壤侵蚀严重山地丘陵地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3)酸雨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肥力降低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限制高硫煤的开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