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试题
(无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种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C.由于病毒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病毒需要营寄生生活
D.获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2.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由大量元素组成,参与氧气的运输
B. 构成核糖体的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C.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组成元素不同
D.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属于脂质
3.下列关于化合物在细胞中存在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B.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蛋白质和RNA形成的结构
C.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不存在蛋白质和DNA形成的结构
D.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不存在DNA—RNA复合物
4、下图是细胞结构或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乙丙丁
A.以上细胞结构或细胞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有机物
B.甲、乙两种结构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具有丙结构的生物比丁高等
C.甲、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丁中不含甲、乙、丙
D.甲、乙、丙、丁在进行相应生命活动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和水的消耗
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中,为遵循对照原则需设置空白对照
B.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可选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材料
C. 提取绿叶中色素和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时均需酒精,但使用目的不同
D.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时,要确保被观察细胞保持生活状态
6. 家庭生活中利用黄豆种子产生黄豆芽的过程中,有关物质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此过程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细胞代谢增强
B.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不断增多的原因是从外界液体中吸收得到的
C.若测得某一时刻黄豆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2:1
D.此过程中,鲜重不断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含量在不断增加
7.囊泡运输指真核细胞内不同膜结构之间的物质运输(如右
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在细胞的囊泡运输中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B.钠离子、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一般不通过囊泡运输
C.分泌蛋白在往外运输时,囊泡膜依次转变为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
D.若图中的受体膜是突触前膜,则囊泡内包裹的物质可能是神经递质
8、将新鲜胡萝卜切成粗细相同的5 cm长条,随机平均分为a、b、c、d、e、f组,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 h后测定每条胡萝卜
条的长度,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后,a组细胞的吸水量比b组多
B.实验后,c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d组
C.实验后,f组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大于e组
D.该实验不设空白对照,a~f组之间相互对照
9.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甲组:CuSO4溶液一缓冲液一淀粉酶溶液一淀粉溶液—保温一检测
乙组:NaCl溶液一缓冲液一淀粉酶溶液一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一淀粉酶溶液一淀粉溶液—保温一检测
各组试剂量均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A.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 B.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
C.宜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 D.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10.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的水解
B.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C.自然状态下,叶绿体内光反应生成的ATP不能用于细胞的主动运输
D.ATP的组成中与脂肪酶相同的元素只有C、H、O
11.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中O2的产生和利用都发生在膜结构上
B.植物细胞中CO2的产生和利用都发生在基质中
C.动物细胞中代谢过程能产生H2O的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
D.动物细胞中代谢过程既生成H2O又消耗的H2O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
1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荔枝在无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和无乙烯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C.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D.葡萄糖经酵母菌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
13.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
见下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
时快
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
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14、研究影响豌豆幼苗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
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
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
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
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C.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
D.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
15、M. Calvin等人研究光合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在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

预测实验结果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越多
B.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C.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D.只要给予光照,放射性就会出现在[H]中
16. 右图甲表示水稻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产生量的变化,图乙表示用水稻叶片实验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乙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图乙中,光照强度从0到X的范围内,叶片固定的CO2量为SΔOef+SΔfgX
D.图乙中,限制g点以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光照强度
1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下列图中“a”点不能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是( )
18.在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精原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B.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
C.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指导合成唾液淀粉酶的mRNA
D.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种累积效应
19.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种类发生差异
B.细胞分化使机体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
C.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染色加深
D.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贯穿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
20.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使其开始分化并最终衰老死亡(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A.成体干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B.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染色体随机分配
C.通过该方式可以减少成体干细胞积累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
D.根据该假说可以推测生物体内的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1.研究小组用某果蝇品系的雌雄两只果蝇进行了一代杂交实验,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603只雌果蝇和300只雄果蝇。

重复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现象总是存在。

据此对该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可能是父本携带常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
B. 可能是亲本均携带常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
C. 可能是母本携带X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
D. 可能是母本携带X染色体显性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
22.关于等位基因G和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g中插入1个碱基对,其编码的蛋白质可能不变
B. 基因G和g一般不会存在于同一个染色体组
C. 基因G和g的频率在环境改变时一定改变
D. 基因G和g分离可发生在减Ⅱ后期
23.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朱红眼基因ca、辰砂眼基因v为一对等位基因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cb与基因w互换实现了基因重组
C.常染色体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一定导致基因突变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a、cb、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24.某人感染了HIV,HIV的RNA进入人体细胞后,在逆转录酶的作用后形成DNA,体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当HIV进入人体后,效应T细胞与之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B. 与转录相比,逆转录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
C. HIV可逆转录形成DNA,则其遗传物质是DNA
D. 若HIV发生变异,则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变
25、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
B.乳酸菌的遗传信息传递都发生在生物大分子间
C.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并非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
26、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7.关于基因、DNA与染色体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基因均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HIV基因可以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C.基因重组过程中可能发生DNA链的断裂 D.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导致基因数量增加28.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但不能改变基因频率
B.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D.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一患某遗传病的孩子,正常情况下母方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29.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是( )
①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④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
⑤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
⑥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A.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④⑥D.②④⑤
30.使君子花夜晚为白色,早晨开始逐渐变为粉色,到下午变为红色,晚上再恢复为白色。

调查发现,晚上采蜜的是飞蛾,而早晨和白天采蜜的分别是蜜蜂和蝴蝶。

此外,使君子花是两性花,但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相互错开。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使君子与三种传粉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B.使君子和三种传粉者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C.使君子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同株自花传粉
D.花色变化导致三种传粉者间的竞争加强
31.某二倍体植物的两个植株①②杂
交,得到③,对③的处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③到④的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
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C.由⑦到⑨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植株⑤⑥能通过有性杂交得到三倍体植株⑧,因而⑤⑥属于同一物种
1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3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基酸、性激素、抗体和淀粉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血糖的含量有关
C.因感冒而持续高烧不退时,应该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措施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35、下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与该机制不相符的是
()
A.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
B.①可能是淋巴因子
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①一定是神经递质
D.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可为肝细胞、脂肪细胞或肌细胞等等
36、图甲为所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Ⅱ,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
兴奋传导过程
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
Q处无K+外流
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
37.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不自主颤抖、面色苍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自主颤抖是受大脑皮层调控的结果 B.面色苍白与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有关
C.该过程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增加 D.该过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加38.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

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放出
组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D.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39.选择性除草剂2,4-D是一种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它是水稻田间的良好除草剂。

为探究2,4-D对稻田中鸭跖草防治的适宜浓度,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设置A组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B.该实验的自变量只有2,4-D的浓度,无关变量是植物的高度
C.选择性除草剂2,4-D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由该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2,4-D对稻田中鸭跖草防治的适宜浓度
40、某课题组为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不同品系
遗传性矮生豌豆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
结果如右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赤霉素对生长速率越慢的豌豆作用越显著
C.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来促进生长
D.不同品系豌豆自身合成赤霉素的量都相同
4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
42.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关原理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②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可持续进行
③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某一虫害④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43.下列有关群落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是群落丰富度增大的重要原因
C .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可能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显著的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高
4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 .人类活动能决定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 .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为演替的必经过程
D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45.下列叙述与右图所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 ①――→+
X ――→-② A .若X 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以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B .若X 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C .若X 表示大气中的碳元素,则②可能代表光合作用
D .若X 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4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解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处于最高营养级
B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只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
C .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D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群落内物质循环的渠道
47.习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B .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 .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
D .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的最大成效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8.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
B .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
C .若图中X 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 4>X 3>X 2>X 1
D .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数量的变化呈正反馈调节
49、生命系统通过某种方式阻止某个反应或过程,以达到自我干预和自我保护的现象称为阻
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中食物和空间对种群的增长有阻遏作用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有阻遏作用
C.正反馈调节对生态系统偏离平衡的倾向有
阻遏作用
D.负反馈调节对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或
过低有阻遏作用
50、下图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Ⅰ2患白化病,
Ⅲ3患红绿色盲症,如果Ⅳ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
的概率是9/1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
件是
A.Ⅱ4、Ⅱ5、Ⅲ1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B.Ⅱ5、Ⅲ1均没有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C.Ⅱ4、Ⅱ5携带白化病基因、Ⅲ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
D.Ⅲ1携带白化病基因,Ⅲ2同时携带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
二、简答题
51.(10分) 根据不同农作物种子化学成分的差别,可将种子分为淀粉类种子、蛋白质类种子、油脂类种子,下表中的三种作物种子分别属于上面三类种子,表中数据为三种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含量。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播种时,表中三种种子种植深度相对较浅的应为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三类种子浸入水中后,大豆的体积变化大于小麦,远胜于油菜,这说明表
中前三种物质中,亲水性的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油脂类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图中可溶性糖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原因之一。

若想鉴定种子中的可溶性还原糖和脂肪,所用的检测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

52、(9分)下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水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

请据图回答:
(1)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B (填名称)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

(2)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水通道蛋白在中合成,最终经过加工、包装并转移至囊泡膜上。

(3)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C (名称)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强/下降)。

(4)当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mL清水,约过半小时后,尿量就开始增加。

其调节过程是①→②→③。

请完善。

①;
②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③。

53.(9分)如图是某水域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情况(能量单位:kJ·m—2·a—1)。

请分析图示后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生态系统的太阳能,有相当一部分未照射到生产者,还有一部分能量如___________(填某一种色光)光中的大部分能量又被反射出去,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小于输入值。

(2)图中第三到第四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

(3)由图中能量值计算得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____________(填“>”“=”或“<”)输出的能量。

动物特别是肉食动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植物,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对自然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12分)香豌豆的紫花和红花由A/a控制,长形花粉和圆形花粉由B/b控制。

将纯种紫花长形花粉和纯种红花圆形花粉的植株做为亲本进行杂交,F1全表现为紫花长形花粉。

让F1测交,
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验证长形花粉和圆形花粉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最直观的方法
是。

(2)测交后代出现如图所示的结果,说明F1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
是。

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

(3)香豌豆的另外一对相对性状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

为探究D/d基因与A/a、B/b基因
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请从三个纯合品系(甲:aaBBdd、乙:aabbDD、丙:AAbbdd),选择合
适的杂交组合进行实验。

请写出一种实验方案和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55、[生物——选修](15分)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和多种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