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兰山区生猪养殖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畜牧兽医2020年第41卷
44
临沂市兰山区生猪养殖情况分析
王永进于军邵珠庆姚继忠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276004)中图分类号:S8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20)01-0044-02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

养猪业是关乎国
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猪肉是我国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

发展生猪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临沂市兰山区立足中心城区实际,深入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现代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商贸经济共繁共荣的良好局面。

但是自2018年8月以来,受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受到较大影响,饲养和生猪加工产能下滑明显。

1 兰山区畜禽生产基本情况
(1)本次调查是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稳定生猪生产保证菜篮子供应的基础上进行的,采用了全区普遍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发动全区461名基层动物防疫员对全区2652个养殖场户进行了普查登记,同时对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62处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了重点普查。

(2)养猪生产在本区三农发展、乡村振兴中占有重要位置。

兰山区作为生猪生产加工大区,生猪生产加工产业化格局优势明显。

2018年底以金锣、汇融、泽润等畜牧龙头加工企业为代表的生猪加工年屠宰量突破1000万头,全区畜牧业生产及加工业产值达到260亿元以上。

(3)按照积极发展生猪生产,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满足畜产品市场供应的总体要求,本区要大力发展家禽及牛羊肉生产。

目前全区家禽存栏300万只,其中肉鸡存栏130万只,肉鸭存栏100万只,其他家禽70万只;全区年出栏家禽1100万只,其中肉鸡出栏600万只,肉鸭出栏500万只;肉鸡肉产量为11034t,肉鸭肉产量为7200t,肉禽的肉产量为18234t。

缺少的猪肉用禽肉替代还有缺口11000t。

就目前养殖大环境来看,短期内生猪产业大幅提高还不可能,在提高生猪生产的同时,需要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和家禽业才能满足全区的肉类需求量。

2 近五年生猪生产情况
(1)近五年来本区的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日益提高,生猪生产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

2014年全区基础母猪存栏4.8万头,生猪存栏30万头,年出栏70万头;2015年全区基础母猪存栏4.9万头,生猪存栏35万头,年出栏86万头;2016年全区基础母猪存栏4.7万头,生猪存栏33万头,年出栏90万头;2017年全区基础母猪存栏3.4万头,生猪存栏27万头,年出栏67万头;2018年全区基础母猪存栏2.8万头,生猪存栏29万头,年出栏61万头;2019年10月底全区基础母猪存栏1.5万头,生猪存栏15万头,预计年出栏30万头左右。

尽管当前生猪价格空前盈利,但养殖场户不敢盲目补栏,生猪产能严重不足。

(2)积极稳定生猪生产,使全区猪肉自给率达到95%,必须保持基础母猪存栏达到4万头以上,生猪存栏常年保持在30万头以上。

全区生猪发展的压力巨大,必须在种猪选留、营养调控、消毒灭源、疫病防控上下大力气。

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的综合防控,建立科学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措施,使养殖环境得到彻底净化。

3 讨论
(1)造成当前本区生猪养殖严重受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禁养区的过度划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殖户的发展。

而经历过一年多猪瘟疫情的考验后,能够自繁自养顽强生存下来的却多数都是养殖户,也就是这些养殖户为社会提供了稳定的猪源。

二是交通网络越发达、人力较频繁的地方生猪存养量下滑越明显,全区现存栏生猪15万头,其中仅方城镇和汪沟镇存栏就达到10
行业论坛
2020年第1期(总第270期) 行业论坛
45
万头,其他地方生猪存养量数量严重偏少。

这一点可以证明接触是疫情传播的主要途径,为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了证据。

(2)非洲猪瘟是危害当今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要引起高度重视;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严重下降,3~5年内难以恢复至之前水平。

兰山区作为全国重要生猪加工基地,10月底各大龙头企业日屠宰生猪总量不足5000头,与过去的日屠宰30000头相比,差距甚远,并且是猪源日趋紧张,说明全国各地已经普遍缺猪。

虽然本区采取了积极措施来恢复生猪生产,10月底与上半年相比生猪存栏增长了3万头,但是相对于巨大的消费市场来说显的微不足道。

4 对策
4.1 加快畜牧兽医技术应用 工作中要积极鼓励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广经验。

做到科技入户,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避免人浮于事,为技术人员充分提供创新发展的空间,真正能为生产实际解决问题,解决不敢养的问题。

大力推广应用实用型新技术,加大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不断增强畜禽生长抵抗力。

通过技术保障,帮助条件具备的养殖场户促进生产恢复,但要避免盲目复养造成更大损失。

汪沟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户采用生物发酵垫料养猪,已经推广养殖户26户,既清洁了环境又提高了猪体抗病力,猪只生长较好,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

4.2 进一步规范“三区”划定 全区针对畜牧养殖情况已经严格“三区”划定范围,对禁养区进行了调整,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个别单位存在着以环保的名义多划禁养区,对畜牧养殖“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极端做法,要严格依法依规科学划定禁养区,不得超范围划定禁养区。

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划定的禁养区,应该立即进行调整,调整的同时要兼顾政策的连续性。

对禁养区内确需关停搬迁的规模养猪场,地方政府要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

4.3 严格落实养殖用地保障 保障生猪养殖用地,要遵循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客观要求,相关部门可以在法律授权范围内科学合理调整养殖设施用地。

对于符合政策规定的农业设施用地进一步简化手续,简政放权,杜绝人为设置各种不必要的前置条件,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建议积极提供土地供应,同时为原有的养殖场户提供提升改造减少养殖污染的扶持政策,减少审批流程,加大现有的养殖设施设备的改造,全面提高畜产品产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4.4 加快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继续实施畜禽养殖场分级管理制度,推行种养结合,支持粪肥就地就近运输和施用,配套建设粪肥田间贮存池、沼液输送管网、沼液施用设施等,打通粪肥还田通道。

要积极宣传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的重要性,逐渐把该项工作作为养殖业主的一项自觉行为。

决不能借着发展生猪生产的政策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应该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养猪业的有利时机,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中小养殖场户做好养殖粪污的合理处置利用。

4.5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应用 尽管生物安全比较繁琐,但是它的确是防控猪瘟的有效武器,针对猪场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阻止猪瘟病毒入场,所以一定要重视生物安全的改进,比如栏杆改实墙、有配套的烘干系统、加防蚊防虫防鼠设施、加装封闭式走廊等等。

集团化养猪已经形成趋势,而且在非瘟面前已有战胜非瘟的具体措施和细节管理,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各地的一些养殖场复养成功可以证明综合生物防控技术的可操作性。

一些大的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做好复养工作,但又不能盲目随从。

4.6 社会化综合防控是根本 全国范围内看似平稳的疫情,实际上并不平静,因为目前整体的养猪密度处于历史最低点,再加上受季节性影响,整体上疫情没有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严重。

但是随着大规模的引种扩产养猪密度的不断增加,会加大疫情暴发的风险点。

统计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模式”为稳定社会猪源供应做出了绝对贡献,是规模化养殖的有效补充模式,不能简单地否定生猪散养户的社会贡献。

但是这种养殖模式也存在着防控的盲点,对未来的发展存在一定风险。

建议加大对养殖户的扶持指导力度,进一步强化社会化化的整体消毒灭源工作,从提高抵抗力入手积极总结提炼养殖经验并复制推广。

(收稿日期:2019–1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