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性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综合性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探讨
赵永锋;刘柱军;宋迁红;魏友海;周燕侠;余开
【摘要】阐述了农业综合性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农业综合性期刊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期刊管理系统的建设、期刊内容的数字化及期刊网站的建设方案,期刊数字化对期刊的编辑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综合性期刊的网络编辑应着重进行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政治素养及市场意识等4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年(卷),期】2013(025)008
【总页数】3页(P28-30)
【关键词】农业综合性期刊;期刊数字化;数字化人才
【作者】赵永锋;刘柱军;宋迁红;魏友海;周燕侠;余开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学会《科学养鱼》杂志社,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学会《科学养鱼》杂志社,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学会《科学养鱼》杂志社,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学会《科学养鱼》杂志社,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学会《科学养鱼》杂志社,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学会《科学养鱼》杂志社,无锡214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0.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无线通讯技术及其应用快速发展,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三网融合”进程日益加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阅读载体不断涌现并颇受欢迎,信息传播载体和技术与读者阅读习惯、需求相互作用,把期刊业带进了数字化时代[1]。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以内
容创新和信息增值为特点的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

在数字技术代表了出版业科技进步新方向的态势下,对期刊业来说,加快数字化进程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未来;数字化风潮也成为了出版业提升品质、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同时,数字化也有助于加快期刊的国际化进程,数字出版将有可能重组期刊业格局;此外,数字化是提升期刊业社会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纸质期刊增加发行量来扩大传播力、影响力、覆盖面逐渐遇到了发展瓶颈的情况下,数字出版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2]。

农业综合性期刊刊登的内容大多以实用种养殖技术为主,作者和读者来自基层技术推广者、管理者和一线的生产者居多,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且大多身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电脑及网络的普及率相对较低,比较习惯于传统纸质期刊的阅读,因此在众多农业综合性期刊看来,数字化建设的欲望和迫切程度较低。

但随着作者和读者文化层次的提高,年龄的年轻化,其接触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加之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加强,电脑和网络在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已经越来越普及,传统的纸质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将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数字出版技术在出版业的推广应用,使出版传播手段更加快速高效,出版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出版资源利用更加便捷易行,出版空间拓展更加真实有效。

1 农业综合性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期刊数字化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
这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扩大了期刊论文的学术影响力。

期刊数字化改变了纸质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其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性,为综合性社期刊发表的优质论文提供了广阔的传播空间,也为其扩大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可能。

二是扩大了期刊的受众范围。

读者或潜在读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刊物,可以通过阅读网站的内容摘要了解刊物的内容,以便决定是否订阅刊物,这比传统纸质期刊通过赠送刊物的方式宣传刊物更加高效、成本更加低廉。

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阅读方式的爱好灵活选择订阅纸质刊物或电子刊物。

1.2 提高了办刊效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速率的加快,期刊采编迈入了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作者-编辑-编委三位一体的协作化、网络化、角色化的网络互动采编阶段。

目前传统的采编业务还处于依靠计算机辅助完成,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比较分散,主要通过电子信箱传递稿件,作者也无法及时了解稿件的处理信息等。

实行网络互动采编阶段后,可有效克服计算机辅助阶段的局限,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

随着期刊的不断发展,稿件处理量也会不断增加,采编业务采用计算机辅助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忙于接听作者的稿件咨询电话,采用网络互动采编系统,则可减轻工作量,提高效率,作者可自行通过系统查询自己的稿件投稿、审稿及录用情况。

1.3 期刊数字化可以减少和预防学术腐败
一是论文发表前的编辑初审,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检查,杜绝学术腐败的发生;二是登载后的检索,可以对论文抄袭者造成潜在的震慑。

期刊数字化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特点,使学术不端行为无所遁形,对于自抄、抄袭他人、一稿多发等学术不端行为将起到遏制作用[3]。

2 农业综合性期刊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农业综合性期刊读者群的特点,现阶段农业综合性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既不能停
滞不前,也不可过分冒进。

步子跨得太大,将会给期刊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人才短缺的压力。

据此,目前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期刊管理系统的建设
期刊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编辑部模块和作者模块、发行管理、广告管理。

编辑部模块是稿件网络采编系统中最复杂也是功能最齐全的一大模块,涵盖了编辑部收稿、录用、发稿、编辑、组稿工作的全部,主要包括稿件管理、组稿管理、稿费管理和信息维护等功能模块;作者模块主要包括作者在线投稿和作者在线查稿;发行管理主要是期刊订阅登记,广告管理主要包括客户登记和广告统计。

该系统的建立将有效解决稿件的收录、管理,稿费的登记,信息的维护以及作者在线投稿、在线查询稿件问题,可使主编及时了解杂志社发展动态,进行动态化管理。

目前科学养鱼杂志社已经建成了适合本刊的期刊管理系统,并投入了使用,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使得编辑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刊物质量的完善和提高。

2.2 期刊内容的数字化
纸质期刊数字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动数字化,比如早期中国的学术期刊被维普资讯、清华同方(CNKI)、万方数据三大数据中心收录;另外一种是主动数字化,一些纸质期刊建立自己的数字期刊。

比如《青年文摘》、《双语时代》、《党员文摘》等刊物多年前就与龙源期刊网合作,实现了期刊数字化[4]。

根据中国期刊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转型的需要,期刊数字信息资源平台、电子网站、电子商务平台、电子阅读器、移动采编系统、户外互动媒体、手机报、手机二维码、多媒体数字报刊等成为期刊数字化发展的主攻方向。

根据农业综合性期刊的特性,目前比较适合采用的期刊内容数字化方式是被动数字化,其次有实力的期刊可以采取主动数字化方式,将期刊内容进行二次、三次发布,如将期刊内容放到期刊网站,方便网络读者的订阅及阅读,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将期刊内容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进行发布等。

构建大型数据库,将往年的期刊内容进行分类,如水产综合性期刊可
按照养殖品种分类、养殖不同阶段分类等,方便读者查阅过刊,及时获取需要的内容。

2.3 期刊网站的建设
建设期刊网站,实行刊网互动、刊网互补。

网站主要可介绍期刊的办刊方针,提供杂志内容提要,使得读者能及时了解杂志的内容,方便其选择订阅,将期刊内容发布到网站,使读者可在网上实行对网络版的订阅,单篇文章的付费下载或网上阅读[5],增加杂志的读者数量。

读者还可对期刊每篇文章发表评论或建议,实行读者和作者的互动,编辑也能更加了解读者的需求,从中获得启发。

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之一是时效性强,因此为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可在网站设立信息类栏目,及时上传行业内的新信息、新技术,使读者能获得丰富的行业资讯,以弥补纸质期刊信息时效性差的不足。

3 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当前期刊数字化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和资金,而在于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复合型”人才[6],因此在数字化建设中,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尤其关键。

笔者认为,农业综合性期刊的网络编辑至少必须具备4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3.1 知识素养
包括必要的编辑知识、计算机知识、学科分类知识,过硬的语言知识、写作知识,以及所主持栏目的比较渊博的相关专业知识,等等。

其中专业知识尤为重要,虽然网络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如果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无法进行网站选题的策划、编辑等工作。

3.2 能力素养
包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运用语言知识、写作知识修改文章的能力,与同事相处的协作能力,与读者交往的沟通能力,向专家约稿并与审稿专家打交道的交际能力,栏目的运筹、策划能力,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重复校改稿件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等。

网络编辑与普通编辑最大的不同是网络编辑除了具备普遍编辑的能力,还必须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完成日常网上处理稿件、网站开发、维护等工作。

因此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的能力对网络编辑尤为重要。

3.3 政治素养
网络媒体有强大的交互功能,读者可自由组成社区进行交流,发表评论,在这种氛围中,编辑如果没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及时引导把关,后果不堪设想。

3.4 一定的市场意识
网站以内容为生,离不开客户的支持,网站的点击率和内容的下载、订阅才能转化为经济价值,补偿网站的运营成本,网络编辑制作内容时必须兼顾网络媒体自身、受众和广告商三方利益。

综上所述,正确把握期刊数字化给综合性期刊带来的发展契机,迎接期刊数字化给学术期刊带来的挑战,关键是提高期刊从业人员的素养和能力。

对于期刊从业者来说,提高自身素质,大而言之,可以为中国学术的繁荣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小而言之,可以为刊物的发展、个人能力的提高寻找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杨娟.期刊数字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传媒与艺术,2011,(21):139.
[2]晋雅芬.期刊数字化发展处于探索阶段[J].中国新闻网,2010,(9):28.
[3]喻世华.论期刊数字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106.
[4]刘向红.完善纸质期刊数字化的思考[J].广东技术示范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2010,(5):131.
[5]李芮,何叶丽,沈安京.产业调整时期的技术期刊工作.第六届长三角科技发展论坛
论文集[M].2009:48.
[6]陈生明.数字出版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2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