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时强化练(含答案)—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1801—1831年,英国人口增加一倍以上的城市,大部分都是新兴工业城镇,如博尔顿、伊普斯威奇、普雷斯顿、斯托克波特……除了这些新兴工业城镇外,人口增长迅速的就是利兹、曼彻斯特等工业大都会了。

这种变化表明( )
A.机器大工业改变英国城市分布
B.工厂制度推动了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C.此时英国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工业城市数量增多
2.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

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

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
3.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哲学家卡莱尔却指出19世纪的英国已经陷入了道德和信仰的危机,“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国家的继续发展便已“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这说明英国( )
A.城市化促进市民生活的便利
B.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财富急剧增加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城市化进程中人文精神有一定缺失
4.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据此可知( )
A.城市内部贫富差距在缩小
B.工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动力
C.资产阶级和工人逐渐对立
D.工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5.1832年,纽约铺设了第一条铁轨运行的公共马车(轨道马车)并得到推广;1863年,第一条由蒸汽机拉动的“下水道火车”在伦敦投入运营;1870年,第一条使用蒸汽驱动的城市高架铁路在纽约诞生。

以上史实说明,当时的英美( )
A.城市交通方式彼此相互影响
B.城市发展促进铁路交通创新
C.城市交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D.新型交通方式引领城市化浪潮
6.19世纪的伦敦共暴发过四次大型霍乱。

某学者注意到,由某几家水务公司供水的地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他在1849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霍乱传播模式的文章中提出了水传播疾病的理论。

由此可见,19世纪伦敦霍乱的流行( )
A.导致伦敦的城市人口急剧下降
B.促进了传染病研究的跨区域合作
C.凸显了城市化急速发展的恶果
D.是实现工业化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7.美国西部曾是尚处于开发中的边远地区,但在19世纪后半期却基本实现了城市化,而在此过程中,铁路作为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发挥了十分特殊和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表明( )
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8.开业于1909年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大楼是伦敦第一座按销售需求来建设的百货大楼,中央供暖、餐厅、休息室、电气照明、自动电梯一应俱全,大楼分成100个售货区,设有图书室、休息室、茶室等。

这体现了( )
A.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商业经营理念变革
D.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9.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可分为教育、医疗、文娱、交通、社保、社区服务等。

而且,任何人增加对这些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公共设施( )
A.关系到城市政府的形象
B.反映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C.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D.关系每个居民的基本利益
10.天津这座城市,见证了近代中国的百年风云。

而记录下这段历史的,除了文献资料,还有众多的近代历史建筑。

其中,租界建筑在数量上占据了大多数。

尤以五大道地区数量最多、工艺最精、风格最自由,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苑。

这说明,当时天津( )
A.社会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
B.建筑文化受政局影响有限
C.建筑行业已经被列强控制
D.人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11.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受到山水城市理念的影响,如杭州市政建设使“西湖搬进城”,形成了“城湖一体”的新格局。

2018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构想,它以公园为特色,强调园林绿地的公共属性。

“公园城市”建设强调( )
A.市政建设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
B.城市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原则
D.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协调一致
12.1927年前,焦作已拥有矿工5000余人,开辟出马市街、福中街、中原街等多条街道。

车站附近建有道清铁路局、铁路办事处、机厂、车房、公园、医院、员工住宅等,多西式建筑。

1931年前,焦作被单独划为一区,称焦市,人口已达万人。

1933年前,人口又增至15000余人。

据此可知( )
A.铁路交通决定城市的空间格局
B.城市是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汇点
C.城市工业使工人阶级发展壮大
D.城市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13.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是自由资本主义在英国全盛发展的时期。

英国在19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在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变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从伦敦著名的“乌鸦窝”圣吉尔斯开始……这个聚集地年复一年地变大,住宅规划得很不好,一堆乱七八糟的三四层的高房子,街道狭窄、弯曲……这些地方的肮脏和破旧是难以形容的……而住在这里的是穷人中最穷的人,是工资最低的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发表于1845年)材料二英国地方治理基本上沿用中世纪的管理体制,各郡、各教区的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当地权贵手中……因工业社会带来复杂的社会现象,地方管理也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解决,1832年议会改革为地方政府改革创造了契机……1835年通过《城市自治机关法》:(1)建立地方议会:(2)地方议会由居住满三年的当地纳税人选举产生;(3)地方议会选举市长,任期一年;(4)地方议会负责处理警务、供水.排污、道路等事务。

……19世纪80年代后,几次通过《地方政府法》,逐渐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三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进程简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基层自治方式。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英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和背景。

(3)纵观上述三则材料,阐明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结合所学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行评价。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1912年,德国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由41个增加到94个,人口由530万增加到1770万。

1875年普鲁士制定了城市管理法规,不是一切问题推给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警察局和建筑师组成协调合作班子,统一规划城市,政府与建筑师共同起草方案,经市民广泛讨论。

德国基本上是保留原有的老城区,使其成为商业中心,以一个中心城市为主,使周围小城镇发展成多中心的城市郊区,这就使居民和住宅相对分散在古城区的四周,同时也解决排水、供暖及教育等问题。

——摘编自肖辉英《德国的城市化、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材料二 1949年我国城市人口总数达5765万人,比1893年增长1.45倍,城镇人口的比重由6.0%上升到10.6%。

同期欧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国为51.8%。

1900年以前10万人的城市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以后京津和东北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增长也较快。

至1947年,天津人口达170万人,在产业工人和工厂数目等城市经济规模方面仅次于上海,而成为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摘编自马先标《百余年近代中国城市化历史回顾与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德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建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1801—1831年,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据题干所述当时人口增长迅速的是“新兴工业城镇”和“工业大都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革命中的工厂制度的推动下,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英国这两类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故B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时间以及议会的要求和法令,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英国经济实力增强,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故B项正确;材料无从体现城市化水平高,故A项错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与其他国家的对比,D项不能得出。

3.答案:D
解析:材料的主要意思是随着工业化的进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拜金主义盛行,道德和信仰出现危机,这说明城市化进程中人文精神有一定缺失,故选D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等信息可知,工业的发展促使城市兴起,推动农村人口转化为工业劳动力,由此可知,工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动力,故B项正确;城市的发展会拉大其内部的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C、D两项材料未涉及,故排除。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纽约铺设了第一条铁轨运行的公共马车(轨道马车)并得到推广”“第一条由蒸汽机拉动的‘下水道火车’在伦敦投入运营”“第一条使用蒸汽驱动的城市高架铁路在纽约诞生”,可知城市发展推动铁路交通技术的创新,B项正确;A、
C、D三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均排除。

6.答案:C
解析:19世纪,大城市伦敦共暴发四次大型霍乱;据学者研究,由某几家水务公司供水的地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据此他提出了水传播疾病的理论。

结合所学,伦敦工业化发展导致城市水污染严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霍乱的流行,侧面反映了城
市急速发展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助推瘟疫流行,故选C项。

材料主旨是水污染与瘟疫传播的关系,人口急剧下降是瘟疫流行造成的后果,但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表明该学者进行了水污染与传染病关系的研究,无法体现跨区域合作,排除B项;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些措施避免,污染并非必然代价,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但在19世纪后半期却基本实现了城市化而在此过程中,铁路作为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发挥了十分特殊和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交通改善为美国西部带来资本、劳动力等,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美国西部城市化,没有涉及美国东西经济格局转变,排除A项;美国西部城市化进程受益于交通改善,但交通只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之一,非先决条件,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得城市发展减少自然条件的限制对其的影响,但是影响还在,排除D项。

故选:C。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塞尔福里奇百货大楼是伦敦第一座按销售需求来建设的百货大楼,建筑内部功能多样,能够满足多种需求,体现了商业经营理念的变革,C项正确;仅凭一座百货大楼的开业不足以说明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和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排除A、B两项;材料未涉及商品种类,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城市公共设施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其公共性,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比如城市公共图书馆,城市新增人口一样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享受其提供的借阅服务,而这种服务并不对其他已有人口的服务造成任何影响,因此,任何人增加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

故选C项。

10.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近代天津见证了中国的百年风云,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苑,说明当时的天津受到多国文化的影响,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多元特征,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政局影响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建筑行业是否被列强控制,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近代天津的文化多元化,而人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受到山水城市理念的影响”“2018年,我国提出
了建设‘公园城市’的构想,它以公园为特色,强调园林绿地的公共属性。

”可知,我国近现代公园城市建设强调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协调一致,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园建设注重自然与人文环境协调发展,而非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排除A项;材料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协调,并非仅仅强调人文环境重要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基础设施建设,排除C项。

故选D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焦作已拥有矿工5000余人,开辟出马市街……车站附近建有道清铁路局、铁路办事处、机厂、车房、公园、医院、员工住宅等”可得出焦作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医院、公园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故D项正确;“铁路交通决定城市的空间格局”的说法绝对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有“西式建筑”,但无法由此得出“城市是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焦作人口增长,但未体现新增人口的阶级属性,故C项错误。

13.答案:(1)城市病: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贫富分化严重。

形式:建立近代自治市制度;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2)特点:民主化(自治权不断扩大);规范化(日益完善);法制化: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

背景: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地方自治的传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民主自由思想传播。

(3)关系: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推动西方基层治理的变革,基层治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制度保障。

评价: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但它仍有历史局限,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解析:(1)城市病:根据材料“这个聚集地年复一年地变大,住宅规划得很不好,一堆乱七八糟的三四层的高房子,街道狭窄、弯曲……这些地方的肮脏和破旧是难以形容的”可知,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根据材料“而住在这里的是穷人中最穷的人,是工资最低的工人。

”可知,贫富分化严重。

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建立近代自治市制度,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2)特点:根据材料“(1)建立地方议会(2)地方议会由居住满三年的当地纳税人选举产
生;(3)地方议会选举市长,任期一年”可知,民主化;根据材料“地方议会负责处理警务、供水、排污、道路等事务”可知,规范化;根据材料“19世纪80年代后,几次通过《地方政府法》,逐渐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

”可知,法制化;根据材料“地方议会负责处理警务、供水、排污、道路等事务”可知,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

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根据材料“因工业社会带来复杂的社会现象,地方管理也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解决,1832年议会改革为地方政府改革创造了契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有地方自治的传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自由思想传播。

(3)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推动西方基层治理的变革,基层治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制度保障。

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进步性看,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从局限性看,它仍有历史局限,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根据材料三的时间历程看,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14.(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德国政治统一的完成;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2)特征:总体发展缓慢;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半殖民化色彩明显。

(3)建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强化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持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