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
有人说课程改革如“雾”如“雨”如“风”,是镜中花,水中月。
课改似乎就在身边,又似乎遥不可及。
很多老师迷糊了,很多的语文老师困惑了。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倒底该怎么上?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
笔者最近收集了几种语文好课观,罗列如下,供各位语文老师参阅。
1、符合课标精神的课就是好课。
这既是一个原则而笼统的结论,也是一个具体而可以操作的提法。
说其原则笼统,课标博大精深,不易准确地把握;说其具体可以操作,是因为课标不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宏观的意见,而且对各类教学的建议、各学段目标的要求等也都说得非常具体,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课标,领会课标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要求,我们的教学就会方向明确,心中有数。
2、弥漫着浓郁的语文味儿的课是好课。
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写道:“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
王老师从语文本体的角度,提醒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应当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千万不要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忘了“回家的路”。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世世代代追求那种民族风格、中国特色。
如果不能简简单单地从这一“国情”出发,总会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语文课堂必定经受“国将不国”之痛!
3、符合“四三二一标准”的课是好课。
熟读课文(占40分),字词句基本功过关(占30分),完成重点训练任务(占20分),理解课文内容(占10分)。
“四三二一标准”是张田若先生所提出的阅读课好课标准,至今仍然有它的现实价值。
这一标准既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也强化了小学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
说其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因为阅读教学基本手段和任务都是读书;说其强化了小学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因为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落实“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张先生标准的前三项主要就是突出这8个字,占了90%的比值,而理解内容只占了10%,淡化了理解,就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烦琐分析的问题。
当然这个比值是否绝对合理,因年级段的不同,应该有所浮动。
但是,这个提法至少从宏观上给我们指明了阅读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4、以“三个有利于”为基本标准的课是好课。
所谓“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人格、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语言积累和言语实践能力发展;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使孩子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智慧!
这一好课标准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就像是几句政治性的口号,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5、符合下列“五条标准”的课是好课。
(1)教学目标明确、恰当。
(2)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突出。
(3)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
主要看学生参与的程度,就广度而言,是否全体学生、每个环节都参与了;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还是主动地学习,理解程度、学习质量是否得到提升。
(4)教学方法要得当。
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灵活运用,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成为紧张、有趣的生成过程。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恰当、适度。
(5)教学效果要好。
教学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训练要扎实有效。
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学有所得。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实验阶段步入推广阶段的关键时刻,于2004年4月7日至8日在上海召开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来自各地的语文教育专家、教学研究人员、著名特级教师等40余人齐聚一堂,交流近三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特别是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总结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初步成果,研究出现的问题和偏差,为深化语文课程及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上述“五条标准”是与会专家通过认真的研讨,形成
的初步的、比较一致的意见。
这五条好课标准具体、清晰,对语文教师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但似乎面面俱到了,面面俱到也就什么不到。
有句话叫做“凡是全面的都是肤浅的,凡是片面的都是深刻的”。
笔者认为,宁可片面的深刻,也不要全面的肤浅的。
6、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目标愈简明的课愈是好课;结构愈简单的课愈是好课;教法愈朴实的课愈是好课;老师愈省力学生愈卖力的课愈是好课。
四句话有前提、有标准,整整齐齐、清清楚楚,简简单单、明明白白。
这是既能让老师们熟记在心,操作性又很强的好课标准!
以下就这一好课标准在操作层面上作有关说明:
(1)教学目标愈简明的课愈是好课。
古人说:“以浅持博”、“约而易知”。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简约化的原则,一要面向全体学生,抓住了保底的,才能有广博的,学生的发展才有后劲;二要简约明了,先举了一,才能反三,学生才学得轻松。
这个简约,不是单纯的简单,而是对教学目标的整合、融合。
(2)课堂教学结构愈简单的课愈是好课。
教学结构简单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线性”的结构为“板块式”结构。
过去“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线形结构是捆绑学生和教师课堂创新的绳索,而简约化、“板块式”的结构才是师生课堂对话、探究的平台。
我国古代就有“大音稀声”、“大道至简”的说法。
可见“简”也不是单纯的简单,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令人向往和追求的高品位的境界。
因为最简单的也是最困难的。
作为语文学习,简单的课堂结构,是引领学生直达灵魂的过程和捷径。
(3)教法愈朴实的课愈是好课。
教法“朴实”既是质朴和扎实,也是简约和深刻。
具体地说,就是讲求教学实效,不追风,不矫饰。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最切合语文学习实际的形式,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不管是创新的,还是传统的。
不要追求形式的“豪华”和“奢靡”。
只有运用最“经济”的手段而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古人还有“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说法,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追求的艺术风格就是“淳朴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
(4)老师愈省力学生愈卖力的课愈是好课。
为什么学生愈卖力的课愈是好课呢?简而言之,课堂学习是学生的事,只有学生卖力地学习,才能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再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一下:第一,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二,我国语文教育的先辈们一贯倡导的。
叶圣陶有句名言:“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他认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因而,他主张在教师“导”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他认为,教师包办得多了,学生就没有或“太少运用心力的机会”。
第三,俗话说,勤老师培养了懒学生。
这个“勤”字值得研究,老师的功夫应该下在课前。
课内一分钟,课外十年功!
最后,必须重复强调一点:这四句话不能脱离一个前提──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否则,就失“度”了,就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真正的好课标准是简单的,真正的好课也应该是简单的。
今天我们倡导简单语文,因为这是最本真的教学,是全心全意为学生生命奠基发展的教学。
行走在新课程时代的语文教师们,必须永远铭记崔峦先生“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谆谆告诫。
同时更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追寻简单语文,要求我们首先要把自己武装得“不简单”起来,因为只有拥有了“不简单”底气,才能游刃有余地营造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也才能打造出极其“不简单”的新世纪接班人。
怀简简单单的心绪,做简简单单的教师,教简简单单的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