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的问题及建议_以杭州动态储量监管为例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的问题及建议
——以杭州动态储量监管为例探讨
□张尹军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2006 年以来,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在杭州矿政管理的作用,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在其发展、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储量动态监测在杭州的运用中的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的想法,促进矿政管理机制逐步走向规范。
关键词:杭州储量动态监测矿政管理
杭州是浙江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经济的快速发展
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开发与节约并举,是提高矿山企业保障当地经济发展资源需求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实施背景
矿产资源储量是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矿政管理
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在开展此项工作之前,许多矿山企业统计登记工作不够完善,储量台帐制度没有建立,致使对矿山占用储量、动用储量和采出量不能及时掌握,进而影响矿产开发的正常监管。
在辽宁等地成功试点取得成功下,国土资源部于2006 年部署在全国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
储量动态监测管理是指通过委托矿山储量地质测量机构,按一定的技术规定、规程和要求对当年开采的矿山开展定期矿山储量地质测量,编制矿山储量年报,建立矿山技术档案和生产产量、矿山储量台帐,并向所在县(市)国土资源部门报告,管理部门依据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对采矿权人提供的矿山储量年报进行审查、抽查的监督活动。
2 开展情况
2006 年,杭州选择20 家矿山开始试点,其中通过对市、县两级的15 家矿山储量地质测量工作的审查,共核减资源量132.103 万吨,成功迈出了动态监测的第一步;到2008 年实现了与年报、年检、资源补偿费征收等全面接轨,储量动态监测已成为杭州矿政管理工作的又一有力突破。
通过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一是有利于动态掌握资源储量家底;二是有利于准确掌握市场资源需求情况,科学规划合理设置采矿权,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三是实行征储挂钩,有利于矿产资源费征缴,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四是有利于建立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新体制,强化矿政管理的行政职能;五是有利于监督管理资源开发利用,规范秩序、保护环境。
3 存在问题
3.1 监测制度还不够完善
目前储量动态监测技术层面已比较成熟,矿山企业开发总
(二)构建网络安全系统,增强系统强壮性
在后勤指挥自动化网络安全中,根据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安全风险分析,为了有效地保护系统的安全,一般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 物理隔离:实现保密系统与互联网的物理隔断。
2. 病毒防护:防止病毒入侵和杀毒。
3. 身份鉴别:对合法用户身份进行鉴别。
4. 访问控制:对用户进行文件和数据操作权限的限制,主要防范用户的越权访问。
5. 信息加密:信息传输加密,防止网络上的窃听、泄露、篡改和破坏。
信息存储加密,对保密信息进行加密存储。
6. 数据备份:做好关键数据备份,并随时做好恢复的准备。
7.安全审计:对网络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整个网络上的动态,发现网络入侵和违规行为,忠实记录网络上发生的一切,提供取证依据。
8. 入侵检测:通过多种途径对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受到攻击的过程,为网络或系统的恢复和追查攻击的来源提供基本数据。
另外还有采用网络漏洞扫描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帮助管理员找出安全漏洞和进行安全保密管理。
同时要注意涉密计算机电磁泄漏发射距离是否在安全距离内,不符合安全距离的应采取电磁泄漏发射防护措施。
(三)培养信息化人才,构筑网络钢铁长城
74
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不仅需要构建健壮的安全系统,更需要一批能够驾驭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否则再先进
的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目前高素质的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人才还比较匮乏,各单位首先应积极调整、充实各级网络安全防护力量,增配安全管理员,并保持安全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其次拓宽培养路子,在加大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的同时积极吸收地方高校信息化转业方向毕业生充实到后勤队伍中来,实现后勤指挥自动化网络人才质量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美. 等. 军队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J]. 计算机安全,2006(,8).
[2] 韩林,戴建一.军事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和主要对策[J]. 空军通信学术,2006(, 6).
[3] 聂元铭. 丘平.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4] D.BrentChapman&ElizabethD.Zwicky,Buildin gInternet- Firewalls,OcReilly&Associates,Inc.1995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 年02 月15 日第7 期
量基本可以直接监测得到,但一年一测的监测得到年度间矿山开发的储量变化,无法监管矿山一年的实际开发情况,对于露天
建筑石料矿山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于萤石等特殊矿种,则容易使企业脱离监测,一段硐井到底是矿石还是废石,仅仅从开过以后的硐井还无从鉴定,容易产生纠纷。
3.2 监测机构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
作为储量动态测量执行者,尽管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推荐,但从三年的监测情况分析,测量机构人员、技术设备以及管理水平等还存在参差不齐现象。
另一方面,储量动态监测作为矿政管理新的手段,要求测量机构把好技术关的同时,在报告方式、报告速度等方面也要与行政管理要求衔接起来。
3.3 成果应用不够充分
目前,储量动态监测成果的应用还是集中在处罚越界、越层违法开采行为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上,对于在矿产资源规划调整、矿山企业规模调整、矿山开发利用水平技术改进方面研究较少。
3.4 客观因素导致的越层、越界开采
储量动态监测的揭示的突出问题是就是越层、越界开采不在变得隐蔽,而通过对报告的分析和调查,导致企业出现越层、越界的原因除了受利益驱使,主动违法外,还存在一些客观原因:一是采矿权出让时地质报告不够详实,采矿权人投资风险过大,圈定矿区内资源不足以收回成本。
二是老矿山坐标系统的误差、控制点的缺失或移位。
三是在划定矿区范围时未充分考虑开拓、通风等系统,造成开发利用方案与安全设计的矛盾。
四是矿山规模较小,企业负责人素质低。
五是界桩未埋设,基层管理人员日常巡查难以发觉。
3.5 超规模开采较为普遍
储量动态监测揭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超规模开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市场需求加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不能及时变更生产规模;二是少数基层矿政管理部门为了发证权限便利,甚至于逃避规费,擅自隐瞒生产规模。
4 几点建议
4.1 严把采矿权设置门槛,建立健全储量基础档案
一是矿业权的设立要提高地质储量报告的储量级别,如果储量级别太低,存在巨大的资源风险,甚至法律纠纷。
二是要严格执行部门联合踏勘制度,从资源开发、安全开采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做好初审工作。
在矿业权出让前期,建立健全矿山的储量基础档案。
4.2 科学划定矿区范围,编好开发利用方案
分析越层、越界的客观原因,可以按照地质报告的矿体圈定
情况,委托具有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资格的单位编制模拟开发利用方案,再确定矿区范围的拐点坐标和开采深度,从技术上避免因矿区范围不合理而造成的越界越层开采现象的发生。
根据模拟开发利用方案,在划定的矿区范围充分考虑开拓系统、安全条件编制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
如果在编制安全设计时确需调整范围,要及时通知矿产管理部门进行及时变更。
4.4 严格检测单位质量关
为了保证质量、确保公平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严格把关:一是实施单位的确定,监测机构要同时具备地质测量、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地质勘察资质,同时可根据历年报告的质量建立"黑名单",暂停或取消不合格单位在本地的参与权。
二是监测报告的审查,从确定实施单位就要全方位参与监督,力争做到事前培训、指导,事中会审、抽查,事后评审、跟踪。
4.5 加强成果应用
通过储量动态监测,家底得以掌握,资源补偿费的足额征收也有了保证。
但是储量动态监测价值远没有体现:通过对全市报告的研究可以得到各种矿产资源在不同区域的消耗情况,对于矿产资源规划、采矿权的设置,实现资源最大化;通过研究储量动态监测与资源补偿费的关系,通过设定浮动补偿费费率,提高核定开采回采率,调动矿山企业减少动用实际储量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矿山企业回采率,实现资源最大效益。
4.6 妥善处理遗留问题
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监测为矿政管理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但是遗留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要深入推进还存在一定障碍。
按照科学发展、尊重历史的原则,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分类,在一定范围内区别对待:一是矿山企业明显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各种处罚办法依法处理,可以适当树立典型,严厉打击,以儆效尤。
二是由于矿区范围划定、矿山整合以及矿山安全生产设计等一些客观因素导致的违法行为,可以根据相关法规、政策,降低处罚标准,由发证部门帮助协调做好矿区调整、生产规模变更等工作,力求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结束语:矿政管理的科学性、效益性,是每一位矿政管理人员的不懈追求,随着动态储量管理的开展必将得到极大改善,在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得同时,矿山服务年限也将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兰孝龙,于敏清.基于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的研究.林业科技情报. 2008
[2]董良.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后的新问题探讨.浙江国土资源通讯.2009
[3]徐大纯.储量动态监管对资源管理的作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
作者简介:张尹军(1983.10-),男,汉族,山西太原人,本科,工作单位:杭州市国土资源局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