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1)
动物营养学思考题+答案
1.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答:NPN的利用原理常用NPN有尿素、双缩脲和各种铵盐。
以尿素为例。
脲酶尿素NH3+CO2C·H2O VFA+酮酸(碳架)真胃和小肠游离AA 吸收动物体蛋白或产品蛋白尿素被水解的速度很快,进入瘤胃后2h内可被微生物脲酶完全水解。
100g瘤胃内容物能在1小时内把100mg尿素转化为NH3,产生的NH3超过细菌利用能力时即可出现NH3中毒,如NH3达8.4-13ppm出现中毒,20ppm运动失调,500ppm死亡。
NPN利用方式:(1)用NPN直接补饲;(2)处理粗饲料;(3)生产各种补充料或营养性添加物。
2.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有哪些必需氨基酸?答: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求,必须由饲料提供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节省或替代部分氨基酸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料提供,动物体内能够完全满足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猪需要: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鸡需要: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
3. 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和反刍动物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答:限制性AA:是指饲料或饲料中不能满足动物需要的那些必须氨基酸,她们的短缺饲料或饲料中其他氨基酸的利用,从而降低了整个饲料或饲料蛋白质的营养成分。
通常蒋饲料中缺少的氨基酸叫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分别是猪和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答: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由胰粘酶和胆盐作用,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或甘油一酯。
动物营养与饲粮学-第二章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二)糖分子结构
醛基
H-C=O H-C=O H-C=O 羟基 H-C-OH CH2 H-C-OH H-C-OH H-C-OH HO-C-H H-C-OH H-C-OH H-C-OH CH2OH CH2OH CH2OH D-核糖 2-脱氧-D-核糖 D-木糖
酮基
CHO CH2OH CHO CHO HCOH C=O HCOH HOCH HCOH HOCH HOCH HOCH HCOH HCOH HCOH HCOH HCOH HCOH HCOH HCO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D-葡萄糖 D-果糖 D-半乳糖 D-甘露糖
寡聚糖已知1000余种,常用有寡果糖、寡甘露糖、
异麦芽糖、寡乳糖和寡木糖等。(益生元、益生素)
作用:
(1)与肠道中致病菌结合,并一道排出体外,保 护动物免受侵害。 (2)作为有益细菌生长的底物。
三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无氮浸出物营养
营养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口腔到回肠 未端)消化、吸收,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
后段(回肠未端以后)消化、吸收。
猪、禽: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主,粗纤维形成VFA
为辅,主要部位在小肠。饲粮粗纤维水平不宜过高。
马、兔:以粗纤维形成VFA为主,以淀粉形成葡萄 糖为辅。
主要部位在小肠,在胰淀粉酶作用下,水
解产生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
α-淀粉酶只能水解а-1.4糖苷键,因此,支链
淀粉水解终产物除了麦芽糖外,还有支链寡聚
一、碳水化合物的概念、组成、性质及在动植物体中的存在
(三)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与性质
单糖、低聚糖
糖
类
贮存 多糖
多 糖 结构 多糖
淀粉、糖原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绪论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2、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名词解释: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NPN)CP%=N%×6.25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
灼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EE(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EE包括真脂肪和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色素、维生素、有机酸、叶绿素等)。
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NFE%=100% -(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纯养分:饲料中最基础的、不可再分的营养物质叫纯养分。
纯养分分析比概略养分分析更准确,更能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
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2、概略养分分析体系3、养分的基本功能1.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质、矿物质、水分、脂肪)---部件2.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动力3.动物生产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控制系统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消化: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动物营养与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
(2)粪能(FE): 粪中所含的能量(不能消化的养 分随粪便排出)。
(3)粪能的来源: 未消化的饲料 内源性物质 ❖消化酶 ❖消化道脱落组织 消化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
3、代谢能
(1)定义:
代谢能: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中所 含的能量称为代谢能。它表示饲料中真正参与动 物体内代谢的能量,故又称生理有效能 。
ME = DE - (UE+ AE) = GE - FE - UE – AE 式中:ME为代谢能;UE为尿能;AE为胃肠气体能。
(2)气能(AE):消化道发酵产生气体所含能量。(主要 针对反刍动物甲烷(CH4)的损失) 甲烷能占总 能3%-10%。
(3)尿能(UE):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一部参与机体代谢, 其中饲料蛋白质和代谢机体蛋白质不能充分被氧 化,以含氮化合物的形式排出,这些由尿中排出 物质中的能量被称为尿能。尿能取决于蛋白质的 高低和AA平衡。
※ 测定不同动物尿中含N量,就能测出尿能: 猪: 尿素 UE = 28M M为尿素含量; 禽: 尿酸 UE = 34MO MO为尿酸含量; 反刍动物:尿素 UE = 31M M为尿素含量。
代谢能 = 总能-粪能-气能-尿能=消化能-气能-尿能; 即:ME = DE - (Eg+ UE) = GE - FE - UE - Eg
(二)、能量转化规律
总能 (GE)
粪能 (FE)
消化能 (DE)
尿能 (UE)
甲烷能 (AE) 代谢能 (ME)
热增耗 (HI)
净能 (NE)
维持净能 (NEm)
生产净能 (NEp)
动y,GE)
(1)定义:
总能: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 和其他氧化产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 合物、粗蛋白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粮食工程技术《项目一任务四 碳水化合物营养》
工程一 动物营养原理任务四 碳水化合物营养【知识目标】以劳动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应岗位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使学生能够识别出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说明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能区分出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特点,归纳出影响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因素。
【技能目标】以劳动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应岗位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能够在动物养殖中,科学合理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充分发挥碳水化合物的营养潜力,尤其是粗纤维在草食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而发挥其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性能。
【课前思考题】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主要的能量物质,那么碳水化合物包括哪些呢?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如何?有哪些营养功能?对不同动物的消化代谢特点有何区别与联系?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与植物性饲料中,在植物组织中一般占干物质的50%~75%,在一些谷物子实中,其含量可高达80%。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类营养物质,是动物生产中的主要能量类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原子的比为2:1,与水分子的组成相同,故又称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如图1-8所示。
图1-8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中的无氮浸出物是构成植物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淀粉〔由许多单糖聚合而成的多糖〕无氮浸出物 碳水化合物粗纤维 糖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物质 木栓质、硅酸角质木质素各种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以块根块茎类及子实类中含量最多,且主要成分是淀粉,容易被各类动物消化利用。
而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在一起构成植物的细胞壁,多存在于植物的茎叶、秸秆和秕壳中。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是复杂的多糖化合物,它们不能被动物消化道分泌的酶水解,但能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酵解,酵解后的产物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而木质素不能被动物利用。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一〕碳水化合物是动物能量的主要能量为支撑,如维持体温、血液循环、胃肠蠕动、肺的呼吸、肌肉收缩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
《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二》是报考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硕士畜牧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
二、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动物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其中动物遗传育种学40分,动物繁殖学35分,动物营养与饲料40分,动物生理学3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其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3、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过程。
第二章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渗透压2、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生理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机理,促进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4、血型的概念、意义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血液循环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率及心输出量的概念3、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4、微循环的组成及特点5、组织液的生成及其调节6、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第四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理,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及肺通气量的概念2、气体的交换过程及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3、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1、动物的采食特点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胃肠道的运动及其调节4、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点5、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6、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7、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原理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1、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2、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1、尿的理化性质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4、尿生成的调节5、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第八章神经系统1、神经元活动的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点2、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3、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特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义第九章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激素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2、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3、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4、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5、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6、甲状旁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7、胰岛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8、肾上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第十章生殖与泌乳1、动物的性腺发育特点及生殖周期的概念2、雄性生殖生理,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调节3、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特点、生理功能及其调节4、乳的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排乳反射及其调节参考书目:1.《动物生理学》(第三版),杨秀平、肖向红、李大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可编辑ppt
7
4、粗纤维是动物日粮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是维持瘤胃的正常功能和动物的健康必需的物质;
经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各种挥发性脂肪酸,除形成葡 萄糖外,可维持反刍动物较高的乳脂肪率和产乳率;
粗纤维发酵产生的各种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 的主要能源物质;
粗纤维体积大,吸水性强,不易消化,可充填胃肠 容积,使动物食后有饱腹感;
14
3.4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特点
以挥发性脂肪酸代谢为主,是在瘤胃和大肠中靠细菌发酵。 而以葡萄糖代谢为辅,是在小肠中靠酶的作用进行。反刍 动物不仅能大量利用无氮浸出物,也能大量利用粗纤维。
反刍动物对粗纤维铁消化率一般可达42%~61%。
瘤胃发酵形成的各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数量,因日粮组成、 微生物区系等因素而异。
碳水化合物含C、H、O,其比例为1:2:1
可编辑ppt
2
3.1.2 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特点
1、单糖
戊糖:核糖,2-脱氧核糖,木糖,阿拉伯糖 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
2、低聚糖
二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 三糖、四糖、五糖:棉籽糖,水苏糖,
3、多糖
淀粉 糖原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
寡聚糖可作为有益菌的基质,改变肠道菌相,建 立健康的肠道微生物区系;
寡聚糖还有消除消化道内病原菌,激活机体免疫 系统等作用。
日粮中添加寡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成活 率、增重及饲料转换率。
寡聚糖作为一种稳定、安全、环保性良好的抗生 素替代物,在畜牧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编辑ppt
9
生长发育、乳腺等代谢的惟一能源。
可编辑ppt
6
3、机体内能量贮备物质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可转变为糖原和 脂肪而作为能量贮备。
畜牧专业基础知识资料
畜牧专业基础知识一、动物营养我们知道,任何物质不会会凭空产生,动物也是一样,它要生存、生长、乃至产肉、产奶、产蛋,都须要吃入营养物质即饲料来完成。
而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外乎六大类:水份、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维生素。
(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作用:(1)构成动物体的重要物质。
动物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如肌肉、皮肤、内脏、血液等,均是由蛋白质作为基础物质而构成的。
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除水分之外,含量最高的物质,通常能占到动物干物质的50%左右。
肌肉、肝、脾中可达80%。
各种组织器官之所以具有特异性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因组成该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种类和存在形式不同所致。
例如,球蛋白是构成体组织的主要组分,白蛋白是构成体液的主要组分,硬蛋白则是构成骨骼、筋腱、韧带、毛发和蹄角等的主要组分。
因此,动物体的妊娠、生长、泌乳、产毛和产蛋等生理生化过程,均是以特定的蛋白质作为物质基础的。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三大营养物质中都含有碳、氢、氧,惟有蛋白质中含有氮。
所以,蛋白质乃是动物机体的氮的唯一来源,无论是脂肪或碳水化合物均不能代替它。
(2)蛋白质是更新组织的必需物质动物体在生长过程中,身体的各种组织细胞不断分解与合成而更新,即使成年动物,在其体蛋白含量基本恒定情况下,也需要不断摄人蛋白质,以补充体组织蛋白合成之需。
这是因为组织蛋白质在更新过程中分解生成的氨基酸,并不能全部用于再合成蛋白质,其中有一小部分氨基酸经一系列变化而分解为尿素、尿酸及其他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
据实验测定,动物体蛋白总量中每天约有0.25%~0.30%进行更新。
若按此计算,则每经12~14个月体组织蛋白即全部更新一次。
(3)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的功能物质动物体中许多重要的功能物质,如酶和激素在体内起催化和调节代谢的作用,免疫抗体(免疫球蛋白)能增强防御机能和提高抗病力的,血红蛋白承担运输氧的功能等,这些物质均是以蛋白质为主体而构成的。
此外,动物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水分正常的分布、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许多重要物质的转运等,无不与蛋白质有关。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1.AA平衡:体内合成蛋白质时,所有的必需氨基酸都存在,并根据动物的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
若饲粮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与动物的需要最接近,则表明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2.EFA:即必需脂肪酸。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3.热增耗(HI):又称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以热的形式散失。
4.营养需要:也称营养需要量,指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时,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简称“需要”,是一个群体平均值。
5.饲料添加剂:指添加到饲粮中能保护其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
6.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7.√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在禽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得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饲粮的净能增加。
8.营养物质:存在于食物或、饲料中或动物体内有生理生化作用的化学实体物质。
9.消化:指动物采食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经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消化,让其中的大分子变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10.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A:即限制性氨基酸。
指饲料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比值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此类推。
12.氨基酸的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提高的现象。
13.氨基酸的互补作用:两种或多种饲料混合使用时,由于各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彼此可取长补短,使混合后的饲粮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得以改善,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的效应。
动物营养资料
动物营养动物营养是指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维持动物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基础。
动物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
动物通过食物摄入来获取不同种类的营养物质,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物质,是动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有着多种生理功能,包括参与新陈代谢、调节体内酶活性、构建生长发育所需的组织等。
动物通过食物摄入蛋白质,将其分解吸收后转化为体内所需的氨基酸,供给生理活动所需。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构成细胞膜和骨架的主要物质之一。
碳水化合物主要有葡萄糖、糖类等,是动物生长、繁殖和运动的重要能源。
动物通过食物摄入碳水化合物,将其分解为葡萄糖后,通过代谢途径转化为能量供给体内生理活动。
脂肪脂肪是一种高能量营养物质,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脂肪主要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是动物生长、繁殖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动物通过食物摄入脂肪,将其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后,通过代谢途径转化为能量供给体内生理活动。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动物体内的微量营养物质,虽然只需摄入极少的量,但对于动物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参与调节机体的代谢活动、维持神经传导、骨骼生长等功能。
动物通过食物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体内微量营养物质的平衡,保持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转。
动物饲料与营养动物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合理搭配丰富多样的饲料可以满足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保障动物的营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在饲料配方中,需要考虑到动物种类、生长发育阶段、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确保动物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动物营养是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饲料供给和科学的营养调控,可以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的顺利进行。
动物的营养与消化
动物的营养与消化动物的营养与消化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而广泛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动物的营养需求以及消化系统在动物中的功能和适应性。
一、动物的营养需求动物的营养需求与其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营养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然而,无论是食肉动物、食草动物还是杂食动物,所有动物共同的营养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碳水化合物:动物的主要能源来自碳水化合物,比如蔬菜、水果和谷类等。
碳水化合物在消化过程中会被分解为葡萄糖,供给细胞进行能量代谢。
2. 脂肪: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存物,并且在保护器官、维持体温和提供细胞膜所需的脂质组分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3.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构建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物质。
动物通过消化蛋白质来获取必需的氨基酸,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4. 维生素与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力和各种代谢过程都至关重要。
动物通过食物摄取维生素和矿物质,或者依靠自身合成来满足这些需求。
二、动物的消化系统为了满足营养需求,动物演化出了不同的消化系统。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1. 单胃消化系统单胃消化系统适用于食物快速消化和吸收的动物,如人类和猪等。
这类动物的消化系统由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
食物的消化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进行,最后被吸收并输送至细胞进行代谢。
2. 多胃消化系统多胃消化系统适用于以植物纤维为主食的动物,如牛羊和鹿等。
这类动物的消化系统由多个胃室构成,例如瘤胃和网状胃等。
多胃消化系统能够在多个胃室中进行慢速发酵,帮助动物分解纤维素和提取营养物质。
三、消化系统的适应性消化系统在动物中的进化具有明显的适应性。
适应性改变使得动物能够更有效地消化食物,提高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1. 针对特定饮食的适应性:食草动物拥有特殊的消化器官来分解纤维素,后续发酵可以提供额外的能量源。
相比之下,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则更注重消化和吸收蛋白质和脂肪。
动物营养与饲料: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H2
皱胃
细菌多糖体
吸收 嗳气 排出
小肠 胰、肠淀粉酶 葡萄糖 吸收
CF与 细菌 多糖 体
产物
吸收 粪排出
乙酸 VFA 丁酸
丙酸
TCA循环,氧化供能
乳腺
乳脂
合成体脂肪 在上皮组织中形成酮体
TCA循环,氧化供能
分解产生乙酸的作用
在肝脏转变成葡萄糖,参与TCA循环 形成糖原贮存在肝、肌肉 形成乳糖和体脂肪
肝脏 需要
供能 肝糖元 (贮存)
脂肪(肥肝)
血液 循环
各组织器官
肌糖元 (贮存)
肌肉
脂肪组织
体脂肪
合成非必 需AA碳架
2.马、兔 马、兔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部 位是以肓结肠为主,小肠为辅。
3.家禽 利用是以CF形成的挥发性脂肪 酸为主,而以淀粉形成葡萄糖 为辅。
总之,猪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部位 是以小肠为主,肓结肠为辅。利用 是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主,而以CF 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为辅。
1.纤维素:β —葡萄糖分子的聚 合物,不溶于水和稀酸,在高
温、高压和酸煮条件下可水解
成葡萄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
成分,常与木质素伴存或单独 存在。 2.半纤维素:戊糖和己糖的混 聚物,溶于稀酸,与纤维素、 木质素一起构成细胞壁。
3.果胶:部分溶于稀酸和稀碱,可被冷水 或热水浸出而成胶状物,主要存在于植物 的细胞壁及其间隙中。
五、粗纤维在家畜饲养中的利弊
1.作为填充物质。
➢有利作用 2.作为营养物质。
3.刺激胃肠蠕动,有通便的作用
➢消极作用 1.降低饲料消化率。
2.过多量易引起便秘
6、寡聚糖的特殊作用
三、单胃家畜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与代谢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优点 单胃动物用一定量粗纤维,起填充消化道的作用, 产生饱感。 刺激胃肠道发育,促进胃肠运动,减少疾病。 提供能量,单胃动物CF在盲肠消化,可满足正常维 持需要的10—30%。 改善胴体品质,能提高瘦肉率、乳脂率。 降低饲料成本。
缺点:
1.适口性差,质地硬粗,减低动物的 采食量。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特点及应用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特点及应用 粗纤维的合理利用
一.碳水化合物存在形式及营养作用
(一)组成
1.结构: 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
所产生这类结构的物质,含C、H、O,有些含N、 S,通式(CH2O)n,故称碳水化合物。
家禽
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特点与猪相似,但缺少乳糖酶, 故乳糖不能在家禽的消化道中水解,而粗纤维的消化只在 盲肠,因此它利用粗纤维的能力比猪还低。
鸡的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以3—5%为宜。
马属动物(马、驴、骡)
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与猪基本相同,但由于其盲肠结肠发达, 其中细菌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因此马属动物在 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过程中,既可进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又能进行 葡萄糖代谢。
瘤胃发酵形成的各种VFA的数量,因日粮组成、 微生物区系等因素而异。
对于肉牛,提高饲粮中精料比例或将粗饲料磨 成粉状饲喂,,瘤胃中产生的乙酸减少,丙酸增 多,有利于合成体脂肪,提高增重,改善肉质.
对于奶牛,增加饲粮中优质粗饲料的给量,则 形成的乙酸多,有利于形成乳脂肪,提高乳脂率。
四、粗纤维的合理利用
2.构成体组织:
•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 •粘多糖,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 •糖脂、几丁质、硫酸软骨素。 •糖蛋白,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生理功能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其代谢过程的学科。
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与其营养状态密切相关,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饲料配制对动物的生长和产出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重要营养物质、饲料成分、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探讨这一领域的内容。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吸收、运输和利用等过程被动物充分吸收利用,维持其生长和正常生理功能。
动物的需求量随生长阶段、品种、环境条件等因素而变化,因此科学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重要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主要以谷物、玉米、小麦等形式存在于饲料中。
动物消化后,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提供能量。
脂肪脂肪是高能量的饲料成分,可提供动物大量的能量,多见于油料中。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质的重要成分,维持细胞合成和机体功能的正常进行。
优质蛋白质多存在于豆粕、鱼粉等中。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动物机体内很小量但必需的微量元素,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维生素A、维生素C、铁、锌等。
饲料成分饲料成分是影响动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因素。
不同动物种类对饲料成分的需求量和比例不同,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常见的饲料成分有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等,通过合理配比可以满足动物的生长需求。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确保动物获得足够营养、健康生长的关键。
包括饲料的配制、定量喂养、定时供饲等,同时还需要注意饮水、通风、环境卫生等因素。
定期检查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需要调整饲料成分和配比,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综上所述,动物营养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动物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以实现动物的健康生长和最优生产性能。
对动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是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愿通过本文的介绍,对读者对动物营养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碳水化合物和动物营养
2023-11-11CATALOGUE目录•碳水化合物概述•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与利用•碳水化合物与动物健康•碳水化合物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未来研究方向01碳水化合物概述碳水化合物是一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定义其主要特点是氢氧比例为2:1,分子中常含有羟基或醛基/酮基。
特点碳水化合物的定义不能再被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如葡萄糖、果糖等。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单糖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如蔗糖、乳糖等。
双糖由多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等。
其中淀粉和糖原是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多糖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被氧化分解为葡萄糖后,通过三羧酸循环产生ATP供能。
维持消化道健康:某些碳水化合物(如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有助于消化道健康。
请注意,不同类型的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和利用能力存在差异。
在设计动物饲料配方时,需要根据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生产目的等因素,合理选择和搭配碳水化合物来源。
节省蛋白质:当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时,动物会利用蛋白质进行糖异生以维持血糖水平,导致蛋白质浪费。
因此,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节省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02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碳水化合物在口腔中开始消化,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口腔消化胃部消化小肠消化胃中的胃酸和消化酶进一步分解碳水化合物,将其转化为更小的糖分单位。
碳水化合物进入小肠后,胰液中的酶类继续消化糖分,将其分解成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03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过程0201主动转运小肠黏膜细胞通过主动转运机制将单糖从肠腔转运到血液中,这需要消耗能量。
被动扩散部分单糖可以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顺着浓度梯度从肠腔进入小肠黏膜细胞。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机制影响碳水化合物消化与吸收的因素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蔗糖、乳糖等,其消化和吸收速度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产生VFA(volatile fatty)、CO2和甲烷。 幼龄动物乳糖酶活性高,断奶后下降,蔗糖酶 在幼龄很低,麦芽糖酶断奶时上升
17
18
二、粗纤维营养 ◆一定量粗纤维,能填充消化道,产生饱感。 ◆刺激胃肠道发育,促进胃肠运动,减少疾病。 ◆提供能量,CF在盲肠发酵,满足10-30%能量。 ◆改善胴体品质,能提高瘦肉率、乳脂率。 ◆降低饲料成本。 ◆饲粮粗纤维水平,育肥猪8%以下,母猪10-12%,鸡3%-
马、兔:以粗纤维形成VFA为主,以淀粉形成葡萄糖 为辅。
15
主要部位在小肠,在胰淀粉酶作用下,水 解产生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
α-淀粉酶只能水解а-1.4糖苷键,因此,支链淀 粉水解终产物除了麦芽糖外,还有支链寡聚糖, 最后被寡聚1,6-糖苷酶水解,释放麦芽糖和葡 糖。
16
水解产生的单糖经主动转运吸收入细胞, 顺序为:半乳糖>葡糖>果糖>戊糖。
合成寡糖(化学益生素,chemical probiotics)有甘露 寡糖(MOS)、果寡糖(FOS)等。
最常见天然寡糖来源是豆科籽实,饲料中主要为棉籽 糖系列(棉籽糖、水苏糖、毛蕊草糖等)。
13
寡聚糖已知1000余种,常用有寡果糖、寡甘露糖、 异麦芽糖、寡乳糖和寡木糖等。(益生元、益生素)
作用: (1)与肠道中致病菌结合,并一道排出体外,保
3
谷物籽实中NSP的组成
t:痕量
4
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在谷物中的含量(%DM)
5
常规营养分析中包括:
6
1.纤维素:纤维素的化学性质稳定。
纤维素 细菌纤维分解酶 葡萄糖+纤维二糖 细菌糖分纤维素:是己糖和戊糖的混合聚合物。化学性质不如纤维素稳定。
粘液分泌物中的糖蛋白中含有大量糖类,能束缚大 量的水,且具有很高的粘性,有保护和润滑作用,可 作为润滑剂和表面保护剂。
细胞质膜糖蛋白质的功能:质膜的许多作用都与糖 蛋白质寡糖链所提供的“识别标记”直接相关。
12
6. 寡聚糖的特殊作用 微生物表面的凝集素和宿主细胞表面的某些寡糖特
异性地识别结合,从而不能在肠壁表面定植,随食糜排 出,保护动物免遭侵害。
3.形成产品; 奶、肉、蛋
4.粗纤维是动物日粮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10
5.体组织的构成物质(核糖、糖脂、糖蛋白等); 核糖:指具有环状结构的醛糖或酮糖的半缩醛羟基上
的氢,被烷基或芳香基团所取代的缩醛衍生物。许 多糖苷具有解毒作用。 糖脂:是神经细胞的组成成分,以传导突轴刺激冲动 起重要作用。
11
糖蛋白质:指比较短、往往是分支的寡糖链与多肽共 价相连所构成的复合糖。其种类繁多、作 用巨大。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的组成、性质 及在动植体中的存在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 第三节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第四节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第五节 粗纤维的合理利用
1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及在动植物体中的存在
一、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与性质
单糖、低聚糖
糖
类
多
糖
细菌纤维分解酶
半纤维素
己糖+戊糖
糖分解酶
半纤维分解酶
丙酸 H2 丁酸+CO2 乙酸 CH4
7
3.果胶:它是半乳糖醛酸单位与鼠李糖单位的聚合物, 可被热水或冷水浸出而成胶状物。动物消化道分泌 的酶不能使其水解,但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被消化。
果胶可用来防治犊牛等幼龄动物的腹泻。
4.木质素:实质上并不是碳水化合物,而是苯的衍生物。 木质素不溶于水和常见的有机溶剂,酸碱均不能使 其分解。
护动物免受侵害。 (2)作为有益细菌生长的底物。
14
第三节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无氮浸出物营养
营养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口腔到回肠 未端)消化、吸收,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 后段(回肠未端以后)消化、吸收。
猪、禽: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主,粗纤维形成VFA为 辅,主要部位在小肠。饲粮粗纤维水平不宜过高。
贮存 多糖
结构 多糖
淀粉、糖原
非淀粉多糖 (NSP)
2
非淀粉多糖(NSP):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 葡糖甘露聚糖等)组成。根据水溶性,分为可溶性 (如β-葡聚糖等)和不溶性(如纤维素等)。
可溶性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粘,阻止 养分接近肠粘膜表面,最终降低养化消化率。
8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
1.供给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80%);
直接氧化供能。 转化为糖元(肝脏、肌肉)-短期存在形式。 转化为脂肪-长期贮备能源。
葡萄糖是最有效的营养素,来源于胃肠道吸收与体 内生糖物质转化。
9
2.作为前体物质; 为反刍动物瘤胃利用NPN合成菌体蛋白或重组合成 菌体蛋白和动物体内合成NEAA提供C架。
5%。 ◆代谢效应,刺激胃液、胆液、胰液等分泌。 ◆解毒作用
19
缺点:
适口性差,质地硬粗,减低动物的采食量。 消化率低(猪为3-25%),且影响其它养分的消
化,与能量、蛋白的消化呈显著负相关。 影响生产成绩,实质是影响能量的利用率
(表1和2)。
20
表1 不同大豆秸粉喂乳猪的结果
豆秸杆粉(%) CF(%) DE(Mcal/kg) 采食量(Mcal) ADG(g)
膘厚(CM)
3.5 3.6
3.23 3.71 3.35 3.43
22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 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CP(%)
15 15 15 15 15 15
ME(Cal/kg) 3103 2990 2915 2898 2889 2872
ADG(g)
690 690 680 730 710 750
F/G
3.28 3.54 3.44 3.55 3.16 3.77
ME(Cal/g增重) 10.2 10.3 10.0 10.3 9.1 10.8
5 4.9 3.03 4.68 387
10 20 5.9 7.8 2.94 2.77 3.8 2.8 309 236
40 14.3 2.41 2.1 193
60 20.3 2.05 1.45 152
21
表2 等能条件下粗纤维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CF(%)
3.5 5.5 7.5 9.5 11.5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