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区实验学校2025年初三质量普查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东营区实验学校2025年初三质量普查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改革开放40年,科技取得许许多多重大成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眼”FAST使用大量的铝合金。
铝能与盐酸、硫酸反应
B.“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部件由高纯度硅制作。
硅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
C.“蛟龙”号潜水器由钛合金制作。
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
钢的主要成分是碳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用溶剂
B.天然水经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是混合物
C.蒸馏和煮沸都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D.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和消毒作用
3.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的装置或操作如下图,其正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D.该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uO+CO 高温
Cu+CO2B.CaCO3
高温
CaO+CO2↑
C.CO2+Ca(OH)2=CaCO3↓+H2O D.Zn+2HCl=ZnCl2+H2↑
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将1 L大米与1 L芝麻混合所得总体积小于2 L微粒之间有空隙
B将镍丝放入氯化铜溶液中镍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活性炭与NO2发生化学反应D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A.A B.B C.C D.D
6.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常温下能发生反应的是
A.大理石B.木炭C.铁粉D.食盐
7.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燥NH3B.收集氧气
C.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8.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B.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可用NaOH溶液中和
C.用100mL量筒量取5mL蒸馏水D.除去Fe粉中的Cu:加入稀盐酸,过滤
9.下列说法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0.下列用途与物质的性质不对应的一项是
A.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汽车燃料
B.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去除油污
C.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D.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可制铝合金门框
11.下列元素中,缺乏会导致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是()
A.Zn B.Fe C.Ca D.Na
12.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Na2CO3B.K2O C.Ba(OH)2D.H3PO4
1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用灼烧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
B.测定溶液的pH时,需预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
C.制备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
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14.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B.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组成异黄酮的三种元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15.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B.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C.向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向硝酸钡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小盘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100g,以备实验。
(1)通过计算,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g。
(2)配制该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写仪器名称)。
(3)量取水的体积时,小盘同学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材料: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储量丰富的新型能源。
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_______。
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较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
难被压缩。
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点,主要是_____(填序号)。
A 储量丰富
B 燃烧值大
C 清洁、无污染
D 易于开采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如图:A装置是实验室里用草酸(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2C2O4浓硫酸
加热
H2O+CO2↑+C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E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③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8分)实验兴趣小组对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剩余的滤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知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的稀盐酸过量,溶质只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两种物质,为了探究各成分的质量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写出求解溶液中氯化氢质量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滤渣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第一次加入碳酸钠
溶液的质量至80 g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填化学式);最终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化学实验小组发现,实验室一瓶长时间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有白色粉末状固体,于是对白色粉末可能的成分进行了猜想: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②可能含有碳酸钠。
(1)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
(2)白色粉末还有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请写出你的猜想。
_____
(3)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D
【解析】
A、铝能与盐酸、硫酸反应,选项A正确;
B、硅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选项B正确;
C、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C正确;
D、钢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2、D
【解析】
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水可以做很多物质的溶剂,所以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A正确;
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天然水经过滤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
属于混合物。
B正确;
C、煮沸、蒸馏,能使钙、镁离子形成沉淀排出,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作用,不能消毒。
D错误。
故选D。
3、B
【解析】
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为了防止炸裂集气瓶要预先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或装入少量水,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瓶口要盖上玻璃片,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在此装置中始终与过氧化氢溶液接触,不可一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4、B
【解析】
分解反应为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详解】
A、CuO+CO 高温
Cu+CO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CaCO3高温
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C、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Zn+2HCl=Zn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分解反应为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5、B
【解析】
A、大米、芝麻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故选项错误;
B、将镍丝放入氯化铜溶液中,镍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正确;
C、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错误;
D、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Cl-,生成氯化银沉淀,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常温下不能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点燃的条件下能在空气中燃烧,不符合题意;
C、在常温下,铁粉能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发生锈蚀,符合题意;
D、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常温下不能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解析】
A、氨气能和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利用该装置收集氧气应该是氧气从右边导管导入,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会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向里推活塞时,水压入长颈漏斗,说明装置不漏气,向外拉活塞时,长颈漏斗末端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8、A
A. 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选项正确;
B. 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可用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处理,不能用NaOH溶液中和,因氢氧化钠溶液有非常强的腐蚀性,选项错误;
C. 根据量筒的选取原则:被量取的液体体积与量筒的量程越接近越好,应用10mL量筒量取5mL蒸馏水,选项错误;
D.铁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除去Fe粉中的Cu:如加入稀盐酸,过滤,会导致主要成分铁被反应掉,选项错误。
故选A。
9、C
【解析】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详解】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正确;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B正确;
C、物体的运动状态属于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C不正确;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正确。
故选C。
10、D
【解析】
A.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汽车燃料,故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去除油污,故正确;
C.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正确;
D.在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所以可用铝合金来制门框,故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C
【解析】
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A不正确;
B、缺铁会患缺铁性贫血,故B不正确;
C、人体缺少钙元素会导致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等,故C正确;
D、钠元素调节体内水分和体液恒定的pH,故D不正确。
故选C。
【解析】
A. Na2CO3是由钠离子与碳酸钙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选项正确;
B. K2O是由钾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不属于盐,选项错误;
C. Ba(OH)2是钡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碱,不属于盐,选项错误;
D. H3PO4是由氢离子和磷酸根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不属于盐,选项错误,故选A。
盐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酸根离子有CO32-、SO42-、NO3-、Cl-等。
13、A
【解析】
A. 用灼烧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反之为涤纶,选项正确;
B. 测定溶液的pH时,如预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酸性变弱,测得pH偏大,选项错误;
C. 制备Cu(OH)2固体:用硫酸铜或氯化铜等含铜的可溶性盐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氧化铜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选项错误;
D. 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与氢氧化钠反应,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不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选项错误。
故选A。
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C
【解析】
A、异黄酮是由异黄酮分子构成的,1个异黄酮分子中共含有2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异黄酮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15=180,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0=10,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15:10: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5、A
【解析】
A、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
所以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铁生成的氢气多。
A正确;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
B错误;
温,其溶解度会恢复到原来的量。
但由于氧化钙溶于水时消耗了水,所以溶液中的能溶解的溶质一定比原来要少,加入生石灰量较多,溶质可能为零。
图象不能反映该过程。
C 错误;
D 、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
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
D 错误。
故选A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1)5 (2)玻璃棒 (3)偏小
【解析】
(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100g ,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100g×
5%=5g (2)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配制该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 (3)量取水的体积时,小盘同学仰视读数,使得读数偏小,实际量取水的量增多,故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天然气 C + H 2O 高温CO+H 2 通常情况下,天然气是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可燃冰是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很难被压缩 ABC 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干燥一氧化碳
3CO+Fe 2O 3
高温2Fe+3CO 2 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同时处理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解析】
(1)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故填:天然气
(2)根据微观示意图,碳和水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C + H O CO+H 高温。
故填:
22C + H O CO+H 高温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较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
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通常情况下,天然气是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可燃冰是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很难被压缩。
故填:通常情况下,天然气是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可燃冰是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很难被压缩。
(4)可燃冰的优点主要是储量丰富、燃烧值大、清洁、无污染,故填ABC 。
(5)
①C 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除尽;D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一氧化碳;故填: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除尽,干燥一氧化碳。
②E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323CO+Fe O 3CO +2Fe 高温。
故填:2323CO+Fe O 3CO +2Fe 高温
③F 装置的作用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同时处理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故填: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同时处理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18、Na 2CO 3 +CaCl 2 ═CaCO 3↓+2NaCl
44734.4g x
= 10g NaCl 、HCl 、CaCl 2 11.7% 【解析】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详解】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Na 2CO 3 +CaCl 2 ═CaCO 3↓+2NaCl ;
(2)设溶液中氯化氢质量为x ,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z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00g+100g-195.6g=4.4g ,
44106731174.4g z x y
=== 解得:x=7.3g ,y=11.7g ,z=10.6g
故求解溶液中氯化氢质量的比例式为:44734.4g x
= (3)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并且溶液反应后总量减少,说明滤液中
含有盐酸,第二次加入碳酸钠溶液有固体生成说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
钙沉淀
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a ,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b
10610011710.6g a b
== 解得:a=10g , b=11.7g
所以滤渣的质量为10g;
(4)加入100g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至80g时,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Cl、HCl、CaCl2 ;
(5)最终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711.7
100% 295.61085.6
g g
g g g
+
⨯
--
=11.7%
解答此类题,应该熟记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本题中运用质量守恒:向100g废液中加入100g 碳酸钠,得到195.6g溶液,可知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即可。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CO2+2NaOH=Na2CO3+H2O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取少量白色粉末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使固体全部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有碳酸钠;过滤后向滤液中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解析】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2)白色粉末还有可能同时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取少量白色粉末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使固体全部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有碳酸钠;过滤后向滤液中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