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透光高积云编码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通过实例分析透光高积云编报的现状及原因,并探讨了编报透光高积云云码的体会,指出编报透光高积云云码,首先要区分4个云码的主要标志。
同时,编报透光高积云云码,还要注意云向、云速和云的演变。
关键词透光高积云;观测;云码;编报中图分类号P426.5;P412.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6-0283-01
对透光高积云编码的思考
刘胜
陆春花
阴红兵郝伟民
陈鹏
(山西省介休市气象局,山西介休032000)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是大气物理过程的宏观反映。
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1]。
其中,选定云码是云观测中的重要项目,也是难度最大的项目。
在天气编报中,同一种云状可以用几个云码来编报,每一个云码代表着不同的天气意义。
因此,只有正确理解各种云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才能准确编报云码。
否则,就不能如实反映当时当地的云天实况,也不能表示云的生消与发展[2]。
1透光高积云编报的现状及其原因1.1透光高积云编报的现状
透光高积云电码包括中云码3、4、5、7,由于云的生成、演变、发展、消散千变万化,云的编报较困难。
以介休市气象局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记录为例:共记录透光高积云380次,编报中云电码3的有375次,占记录总次数的
98.7%,其中未来12~24h 产生降水现象的有81次,约占中
云电码3的1/5,这部分记录中显然不符合中云电码3所代表的天气意义,编报中云电码4的有0次,电码5的有3次,不到记录总次数的1/100,未来12~24h 产生降水现象的有2次;编报中云电码7的只有2次。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编报中云电码3的几率最大,中云电码4、5、7的几率几乎为0[3-4]。
1.2原因分析
中云电码3的透光高积云,在各地出现的机会较多,这是因为各地受稳定气团控制的机会较多。
人们习惯多用中云电码3,把其他透光高积云码也归于该类。
对透光高积云各电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分辨不清楚,编码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2透光高积云编码的体会
2.1编报透光高积云云码,首先要区分4个云码的主要标志
中云电码3、4、5、7的编报对象都是透光高积云,这是它们的共同点,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性质、形态上,可用“稳、变、系、双”加以概括。
“稳”是指透光高积云稳定少变。
这种透光高积云通常出现在稳定的气团内部,云的生消、演变、移动都很不明显并在同一高度上,应选用中云电码3。
“变”是指生消变化的荚状高积云或透光高积云,出现在一个或几个高度上。
出现这种高积云时,表示中空有较强的下沉气流,预示天气一般较稳定,应选用中云电码4。
“系”是指透光高积云有系统地发展,有时部分可演变为蔽光。
这种透光高积云通常出现在锋面天气条件下,有系统地侵入天空,应选用中云电码5。
“双”是指出现在不同高度的双层透光高
积云或在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上的高层、高积并存,或一层蔽光高积云,不是有系统地侵盖天空的云,应选用中云电码7。
2.2编报透光高积云云码,还要注意云向、云速和云的演变
中云电码3的透光高积云,一般出现在稳定气团内,是由于空气中的扰动运动而形成的一种波状云。
常在逆温层下形成。
看上去只是云量的增减,云状变化不大,云向云速不明显。
这种云俗称为“瓦片云”,通常表示好天气。
中云电码4,包括荚状高积云、荚状层积云和薄而变化大的透光高积云。
荚状高积云的形成有2种情况:一是产生在冷锋前或冷锋后;二是在较稳定气团内部多产生于高山地区,是上升气流沿山坡上滑过山后气流下沉,常在山的背风坡上升形成荚状高积云,这种高积云预示着天气较稳定。
而冷锋前的荚状高积云,预示天气将要变化,夏季多为阵性降水,冬春季节常带来大风和降温天气。
另外,对云状薄而变化大的透光高积云,也应编报中云电码4。
这种不断生成和消散的透光高积云,一般预示未来短期天气较好,但在夏季也预示着中空气流层结构不太稳定,一般情况会带来阵性天气。
但在观测实践中,一些缺乏经验的新观测员,常把这种透光高积云编报中云电码3,实际应报中云电码4为妥。
中云电码5的透光高积云,是系统发展的透光高积云,常呈带状,有系统地侵入天空,往往全部增厚。
根据当地的特点应从3个方面来判断:一是云向为西南,密集云系向天空入侵;二是云速移动较快,这种云是在3000m 的中空,测站处于高空槽前,有较强的西南气流;三是云的排列往往成水波状(群众成为浪云或雨云)或辐辏状侵入天空,这种云应报中云电码5。
但在实践中,中云电码5的云往往不正好出现在观测时间。
因此,要对云进行连续观测,避免将中云电码5误编为中云电码3或7。
中云电码7,是指不同高度的双层高积云或高积、高层或蔽光高积云,所代表的天气意义是云系发展已经成熟或到了开始减弱的阶段,但要注意不要将中云电码5部分变为蔽光的高积云也误认为蔽光高积云,而编报中云电码7。
也不要把云量较多稳定少变的透光高积云,误认为系统入侵的透光高积云,而误编报中云电码5。
中云电码7决不是有系统发展的云系,云向、云速都不明显,才能编报中云电码7。
3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雷国军.夏季对流云观测记录中应注意的问题[J].陕西气象,2006(5):46-47.
[3]韩东喜.堡状层积云(高积云)与雷雨天气[J].山东气象,1996(1):35-36.[4]陈树燕.絮状高积云及其指示性天气[J].气象,1993(11):F003.
收稿日期2012-07-02
资源与环境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6期283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