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于教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情”于教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功能
作者:秦梦斌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第9期
情感的力量巨大,能够使道德认知转向为道德行为,同时情感也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
德意识。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很多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情感因素,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因此在今后的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要落实情感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主要目标。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
上加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文/秦梦斌
一、教师要融入自身的情感
成功的道德与法治课要融入情感教育,要借助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学生的激情充分点燃,因
此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丰富课堂氛围,尊重和爱护学生,让学生成
为课堂的主人,增加彼此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采用情感教育能促进师生
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中教师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带动课堂情感氛围。

要想更加有效带
动课堂氛围,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教师要怀有宽容之心,真心爱护学生。

尤其对于初中
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度还不高,没有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观,在生活中往往会做错一些事情。

所以,教师要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即使学生做错了,教师也不能当众批评学生,要怀有一颗
包容的心,耐心地教育犯错的学生。

二是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后进生教师要予以
鼓励;对于中等生教师要重视;对于优等生,教师要学会适度关注,不让其产生过多压力。


是教师要在课中、课下保持与学生经常交流的习惯,融入自身的情感,在课堂中预留出更多的
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要了解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感
受到教师的热心,进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

二、利用真实案例提高情感功能
案例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真实论证,是一种真实的学习材料,因此教师需要引用生活中的真
实案例,根据学生的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案例,了解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案例都比
较过时,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社会上的热点事件,挖掘新鲜真实的案例,鼓励学生进
行自主查询,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国两制”
这个话题时,教师可根据最新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悟当今的和平统一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将爱国主义理论上升到情感层次,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营造情感氛围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能了解
道德与法治的人文因素,导致教学效果很低。

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提升学生学
习的专注度,了解学生的生活,将真实的生活情境和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
积极性,不要让学生沦为只会通过背诵知识点来应付考试的机器。

此外,教师还要从学生的角
度出发,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学习障碍,让学生清楚认识到道德与法治
的重要性,促其做到学有所用。

教师还可通过现代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氛围,利用丰富多彩的
图片以及符合场景的音频、视频等,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增加情感实践环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实现课堂中的情感功能,教师要加入生活实践环节。

在课堂中,如果教师一味进行理论教学,让学生机械式学习,学生没能体会到情感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中要融入实践,大力倡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

例如,在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关于“礼节”的文化主题活动,学生通过朗诵、案例分析、表演等各种节目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文化,让家长和身边的其他同学普及到道德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观看央视播出的法治节目,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带领朋友和家人一起学习法律知识,共同了解道德与法律知识,感受视频案例中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获得道德情感的升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塑造他们良好的品德行为,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本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下的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的放矢地对他们实施情感教育,唯有如此才能丰富其内心世界。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两宜镇初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