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含答案解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含答案解析)
(1)
一、选择题
1.“龟免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兔子跑得快,但太骄傲,在途中睡了一觉;乌龟跑得慢,但一直不停地跑,结果乌龟先抵达终点,赢得胜利。

下面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比赛的过程?()。

A. B.
C. D.
2.如下图a~d是水滴进玻璃容器的示意图(滴水速度相同),如下图e~h表示的是容器中水的高度随滴水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刻度、单位都相同),与示意图c容器相对应的统计图是()。

A. 图e
B. 图f
C. 图g
D. 图h 3.五年级一班同学星期一第一节课到二楼教室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三楼语音室上英语课,第三节课到四楼美术室上美术课,第四节课到室外上体育课,下面第()幅图描述了这一过程。

A.
B.
C.
4.乐乐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茶厂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第一天她参加采茶叶体验活动.上午采茶叶2小时,吃过午饭后接着采茶叶3小时.下面能较准确地描述这件事的是图()
A. B.
C. D.
5.,,,,…,这一列数中的第10个数应该是( )。

A. B. C. D.
6.明明用石子摆出了图中的图案,根据规律判断第6个图案中石子总数为( )。

A. 12
B. 16
C. 20
D. 24
7.小明妈妈从家出发到超市,购物若干时间后再回到家。

下面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件事的图是(),
A. B.
C. D.
8.如下图,一辆汽车的行驶时间与路程()。

A. 不成比例
B. 成正比例
C. 成反比例
D. 无法判断9.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1 2 4 8 16()
A. 32
B. 24
C. 64
D. 20 10.下图表示的是学校足球队乘车去体育馆训练,然后返回学校的过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育馆距离学校5km
B. 去体育馆的车速是5千米/时
C. 足球队在体育馆的时长是1.5时
D. 返回学校用时0.5时
11.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第几幅图大致表示汽车油箱中剩余油量的变化()
A. B.
C. D.
12.某装满水的水池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池的一半水后,停止放水并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注水,水池注满后,停止注水又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放完水池的水,若水池的存水量为V(立方米),放水或注水的时间为t(分钟),则V与t关系的大致图像只能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看数图,并填空。

(1)分母比它所在的行数大________,每一行的分数个数比分母小________,每行分数都是________分数。

(2)按这种规律排列下一行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规律填数。

①9,16,23,________,37,________,…
②2,8,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数字。

①1,2,4,8,16,32,________;
②1,1,2,3,5,8,13,________;
③625,125,25,________,________;
④9×0+1=1;
9×1+2=11;
9×2+3=21;
9×3+4=31;
猜想: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应为________。

16.按规律填空:2、3、5、8________17….
17.找规律:、、、、、________.
18.找规律,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
19.观察下边按规律排列的数(如图)可以知道,表中的数n=________.
20.0.5,,0.25,0.2,,________,________,,0.1.
三、解答题
21.如图1,在底面积为100cm2、高为20cm的长方体水槽内放入一个长方体烧杯,以恒定不变的流量速度先向烧杯中注水,注满烧杯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为止,此过程中,烧杯本身的质量、体积忽略不计,烧杯在大水槽中的位置始终不改变.水槽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厘米)与注水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图2中点________表示烧杯中刚好注满水,点________表示水槽中水面恰与烧杯中水面平齐;
(2)求烧杯的底面积;
(3)求注水的速度及注满水槽所用的时间.
22.按顺序写数。

23.有A、B、C、D、E五位小朋友相聚在一起,互相握手致意,已知B握了4次手,A握了3次手,C握了2次手,D握了1次手。

你知道E握了几次手吗?
24.填一填.
25.观察图并填表.
26.按规律,画一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解析: B
【解析】【解答】选项A,从图中可以看出,兔子赢得胜利,与题意不相符;
选项B,从图中可以看出,兔子跑的快,先超过了乌龟,然后睡了一段时间,最后被乌龟超越,乌龟赢得胜利,与题意相符;
选项C,从图中可以看出,乌龟一直比兔子跑的快,与题意不符;
选项D,从图中可以看出,乌龟和兔子同时到达,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用图像表示变化关系的知识,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可知,刚开始的时间里,兔子比乌龟跑的快,表示兔子跑的路程要比乌龟的路程远,然后兔子睡了一段时间,路程没有增加,所以用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线段表示,最后乌龟先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比兔子少,据此判断。

2.D
解析: D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与示意图c容器相对应的统计图是图h。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图c容器可知,这个容器下大上小,水滴进玻璃容器时,刚开始水的高度变化不明显,随着滴水时间的增加,到上面部分时,水的高度上升明显,与示意图c容器相对应的统计图是图h,据此判断。

解析: A
【解析】【解答】五年级一班同学从二楼到三楼到四楼,一直向上,最后到室外上课,再向下。

A选项,符合这一描述;B选项,中间有向下的过程,不符合这一描述;C选项,中间有向下的过程,不符合这一描述。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描述五一班同学上楼下楼的过程,结合图形判断即可。

4.D
解析: D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采茶叶的时间在折线统计图中,是上升的线段;吃饭的时间在折线统计图中,应该是平缓的线段;吃过午饭后接着采茶在折线图中,是上升阶段。

所以比较准确地描述这件事的是图形D。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知,采茶时,折线向上,休息时,折线向右平行于横轴。

根据折线的走势判断。

5.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这一列数中的第10个数应该是。

故答案为:B。

【分析】从这列数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数的分母就是这个数在这列数中的顺序×2,每一个数的分子就是分母-1。

6.D
解析: D
【解析】【解答】7×2+5×2=24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图可知,其规律为:n×2+(n-2)×2=石子的总数(n≥2且为正整数),代入对应的数字即可得出答案。

7.C
解析: C
【解析】【解答】小明妈妈从家出发到超市,购物若干时间后再回到家。

下面比较准确地
描述了这件事的图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明妈妈从家出发到超市,应该是从0出发,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在增加,然后在超市购物,时间在增加,路程不变,最后回家,时间在增加,路程在减少,据此选择合适的图.
8.B
解析: B
【解析】【解答】因为60:1=120:2=180:3,所以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B。

【分析】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y:x=k(一定);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一定),据此判断。

9.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相邻两项后面一项是前面一项的2倍,则16×2=32.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项后面一项是前面一项的2倍,按照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10.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A、水平的线段对应的是5km,说明体育馆距离学校5km,此选项正确;
B、速度:5÷0.5=10(千米/时),此选项错误;
C、在体育馆的时长:2-0.5=1.5(时),此选项正确;
D、返回用时:2.5-2=0.5(时),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距离,根据对应的时间和距离逐个判断即可. 11.B
解析: B
【解析】【解答】A、图形显示油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B、剩余油量逐渐下降,符合题意;
C、油量不断上升,不符合题意;
D、油量不断上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油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油量是不断下降的,由此根据图形判断出符合题意的图即可.
12.A
解析: A
【解析】【解答】A、符合题意;
B、第一次把水放完了,不符合题意;
C、第一次放水后没有加水,不符合题意;
D、第二次放水没有把水放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水量,第一次放水没有放完,接着加水,第二次把水放完,由此根据水量判断即可.
二、填空题
13.(1)1;1;真(2)16;26;36;46;56【解析】【解答】解:(1)分母比它所在的行数大1每一行的分数个数比分母小1每行分数都是真分数(2)按照这种规律排列下一行应该是1626364656故
解析:(1)1;1;真
(2);;;;
【解析】【解答】解:(1)分母比它所在的行数大1,每一行的分数个数比分母小1,每行分数都是真分数。

(2)按照这种规律排列下一行应该是、、、、。

故答案为:(1)1;1;真;(2)、、、、
【分析】先观察已知分数的数字特点,根据特点判断出排列规律,并根据规律写出后面的数字。

14.30;44;128;512;2048【解析】【解答】解:①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个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7则23+7=3037+7=44;②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个数后面的数是前面的数的4倍则32×
解析: 30;44;128;512;2048
【解析】【解答】解:①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个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7,则23+7=30,37+7=44;
②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个数后面的数是前面的数的4倍,则32×4=128,128×4=512,512×4=2048.
故答案为:①30;44;②128;512;2048.
【分析】根据已知数字找出其中隐含的规律,再按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15.64;21;5;1;9(n-1)+n【解析】【解答】解:①由已知数字可得从第一项开始依次是2n则27=64;②由已知数字可得从第一项开始后面一项是它前面两项的和8+13=21;③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
解析: 64;21;5;1;9(n-1)+n
【解析】【解答】解:①由已知数字可得从第一项开始依次是2n,则27=64;
②由已知数字可得从第一项开始后面一项是它前面两项的和,8+13=21;
③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项前面一项是后面一项的5倍,则125÷25=5;5÷5=1;
④由已知数字可得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应为9(n-1)+n.
故答案为:①64;②21;③5;1;④9(n-1)+n.
【分析】根据已知数字推导出其中隐含的规律,再按这一规律解答即可。

16.【解析】【解答】8-5=38+4=12故答案为:12【分析】观察已知数字相邻的两个数字之差依次是12345所以8后面的数字比8大4用8加上4就是8后面的数
解析:【解析】【解答】8-5=3,8+4=12
故答案为:12
【分析】观察已知数字,相邻的两个数字之差依次是1、2、3、4、5,所以8后面的数字比8大4,用8加上4就是8后面的数.
17.9970【解析】【解答】最后一个分数的分子:29×2+41=99分母:29+41=70这个分数是9970故答案为:9970【分析】根据已知分数判断规律后面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前一个分数的分母的2倍加上分
解析:
【解析】【解答】最后一个分数的分子:29×2+41=99,分母:29+41=70,这个分数是.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已知分数判断规律,后面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前一个分数的分母的2倍加上分子,分母是前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由此按照规律计算即可.
18.1025;1236【解析】【解答】第一个数字分子:2×5=10分母:5×5=25;第二个数字分子:2×6=12分母:6×6=36;这两个数字是10251236故答案为:1025;1236【分析】第一
解析:;
【解析】【解答】第一个数字分子:2×5=10,分母:5×5=25;第二个数字分子:2×6=12,
分母:6×6=36;这两个数字是、.
故答案为:;
【分析】第一个数字的分子是1×2,后面的分子依次是2×2、2×3、2×4……;第一个数字的分母是1×2,后面的数字的分母依次是2×2、3×3、4×4……,按照这样的规律计算缺少的数字即可.
19.【解析】【解答】n是第五行n=5-1=4故答案为:4【分析】根据原来的数字判断规律n=行数-1由此根据规律计算即可
解析:【解析】【解答】n是第五行,n=5-1=4.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原来的数字判断规律,n=行数-1,由此根据规律计算即可.
20.17;0125【解析】【解答】05=12025=1402=15根据规律判断第一空里面是17第二空里面是18化成小数是0125故答案为:17;0125【分析】把所有的小数都化成分数即可判断出数字之间的
解析:;0.125
【解析】【解答】0.5=, 0.25=, 0.2=,根据规律判断第一空里面是,第二空里面
是,化成小数是0.125.
故答案为:;0.125
【分析】把所有的小数都化成分数即可判断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判断空格处的数字,按照规律填写分数或小数即可.
三、解答题
21.(1)A;B
(2)解:设烧杯的底面积为Scm2、高为h1cm,注水速度为每秒vcm3,注满水槽所用时间为t0秒,由图2知,当注水18s时,烧杯刚好注满;当注水90s时,水槽内的水面高度恰好是h1cm(即烧杯高度).
于是,Sh1=18v,100h1=90v
则有100h1=90× Sh1,
即S=20.
答:烧杯的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

(3)解:由图可知注满烧杯和水槽一半所用的时间比是18:90=1:5,烧杯的体积:100×10÷5=200(cm3),
注水速度:200÷18=(立方厘米/秒);
注满水槽所用时间:100×20÷ =180(秒);
答:注水的速度是立方厘米/秒,注满水槽所用的时间是180秒。

【解析】【解答】解:(1)图2中点A表示烧杯中刚好注满水,点B表示水槽中水面恰与烧杯中水面平齐。

故答案为:(1)A;B。

【分析】(1)注水18秒,水面一直没有上升,是因为这18秒都是往烧杯中注水;90秒时,水面突然上升慢了,是因为把烧杯注满后,水槽比较大,水槽的水上升的速度慢;(2)用字母表示出烧杯的底面积、高、注水速度。

18秒时把烧杯注满,说明18秒的注水量相当于烧杯的体积。

90秒水槽内水面的高度恰好是烧杯的高度,这样90秒注水的体积
就相当于底面积是100cm²,高是烧杯高度的长方体体积。

这样列出两个等式,根据等式的性质求出注水的时间即可;
(3)根据图形表示的注水时间写出注满烧杯和水槽一半所用的时间的比,然后计算出烧杯的体积,同烧杯体积除以18即可求出注水速度,用水槽的体积除以注水速度即可求出注满水槽的时间。

22. 3,4,5,7;8,4,2,0
【解析】
23. E分别和A与B握了1次手,总共握了2次手。

答:E握了2次手。

【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每个人最多握4次手,B握了4次手,即分别与A、C、D、E 握了1次手;D只与B握了1次,未与其他小朋友握手;A握了3次,则是分别与B、C、E握了1次,由此可知,E一共握了2次手,分别是A与B,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24.解:根据规律画图:.
【解析】【分析】看图可知,两个平行四边形为一组,第一组和第三组相同,那么第四组就和第二组相同.
25.解:5×3+2=17,6×3+2=20,n×3+2=3n+2
【解析】【分析】根据原有梯形个数与周长可以判断出规律:周长=梯形的个数×3+2,由此根据规律计算即可.
26.解:
【解析】【解答】第一次间隔1,第二次间隔2,第三次间隔3,第四次间隔4,那么后面依次间隔5、间隔6即可.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前面已经画出的判断出间隔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再画出几个这样的间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