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五:项脊轩志2(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朗读并翻译第四、五段。 1.朗读第四五段 2.口译第四五段 3.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1)结合课文,掌握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后面的归宁,指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母亲) 无聊:没有依靠。(古今意,今译没有意义) 制:规制,格局 盖:伞。 (2)讨论下面几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其制稍异于前:状语后置,其制于前稍异。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判断句。 四.学生齐读第四五段。 五.作业
体会细节描写。
朗读四五两段,翻译并理解、识记重要词语和句式特点.
齐读四五两段。
课外作业
巩固四五两段的重要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教 学 小 结
①人物的言行切合人物的身份特点; ②事情虽小却足以传递先母的慈爱,祖母的疼惜之情、期待之清;
回忆关内容
把握课文一二两段的相关内容。
分析一二两段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③这些人事亲情的离合变化又是在家道中落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对于一个大家庭来说,兴旺时的繁华安逸生活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衰颓困顿中的相互支撑更显不易,弥足珍贵。(学生要理解到第③小点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启发) (2)写平常事要抓住容易传递情感的细小处,即抓住细节描写,本文中有哪些细节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讨论) 教师举一两例,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如小鸟啄食,人至不去;先妣叩门问寒,老妪门外应答;大母以手阖门,持象笏至;妻凭几学书等)
备 课 时 间
2017年8月30日
编写人: 审核人:
上 课 时 间
第周 周月日
班级节次
课题
项脊轩志(2)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以日常琐事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色。 2.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以日常琐事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色. 2.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细节描写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教学参考
教参、教案和网络相关赏析
授课方法
诵读、分析、概括、品读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古文,作者?题目?内容?
明确:归有光,《项脊轩志》,记述了“项脊轩”前后两次修缮变化,回忆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女人的点滴往事,抒发了自己对家道中落,物是人非,怀才不遇的悲叹. 二.朗读第一、二段,思考: 1.作者说“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结合课文第一、二段,说说作者记述描写了哪些值得可喜或可悲的事?请大家抓住关键句(或文眼)概括文章的悲喜之情。 …… 先看老屋: ⑴、文中写了哪些可喜的事? ①修葺后的南阁子;②母亲的慈爱 ③祖母的关心与鼓励; ⑵、文中写了哪些可悲的事? ①老屋的破旧;②诸父分家; ③母亲的去世;④功名未就(不效); 2.分析、鉴赏作者对悲喜感情的表现手法。 (1)作者写先母问儿,大母过轩,等都是生活小事,而且人物的言语也不多,却感人泣下,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