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铁路供电设备集中修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铁路供电设备集中修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尤其是铁路工程建设有了飞速的发展。

在铁路设备管理中,集中修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以集中修的方式开展设备检修,可以有效的缓解设备检修效率低下、设备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本文结合现场工作实际,对铁路供电设备集中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集中修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措施,对铁路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设备维修管理、修程修制改革等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铁路;供电设备;集中修
引言
春末夏初,随着气温升高,铁路沿线运输环境变化较快。

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各铁路集团公司每年都会利用这个时间段对铁路相关设备进行大规模集中维修。

1电气化铁路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电气化铁路网的高谐波含量、低功率因数和负序连续性严重影响了电气化铁路的发展。

电气化铁路的电力牵引是一种没有能量的电力机车,所需的能量由电牵引系统提供。

牵引力供应系统主要涉及牵引力站和接触网。

变电站位于铁路线附近,通过高压传输线路将电力从工厂输送到铁路线上的悬链线。

悬链线是直接将电能提供给电力机车的设备。

电气化铁路是从外部牵引力和能源系统获取电能并被电力机车牵引的铁路,包括电力机车、维修设施、牵引动力系统、各种电器和通信、信号和其他铁路运输设备。

电气化铁路是一种现代化的铁路运输方式,它比传统的铁路具有技术和经济优势。

由于电力机车由外部电源供电,不需要自己的电源,可减小轻质量,因此,在每个轴的相同负载下,机车功率高,牵引力大,速度快,运输能力大大提高,节能降耗。

铁路运输是国家一级的主要能源消耗。

因此,牵引方式的选择对合理利用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2集中修的概况
通过以集中修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检查,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比如电压、电流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等,及时记录周围的运行环境,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

推行集中修作为提升设备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以集中修的方式开展设备检修,可以有效的提升检修效率,降低检修成本。

3集中修的优势分析
(1)降低管理成本。

在以前以工区为主体进行设备检修时,需要在铁路沿线设置大量的接触网、电力、变配电工区。

这些工区数量多、管界小,人员、机具分散形不成合力。

在实行集中修后,按照集中修人员、材料、机具集中使用的
要求,将沿线工区进行撤并,其中部分工区集中到交通方便、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主要负责沿线设备的抢修、巡视、排查等基础工作。

另外一部分工区集中成立检修车间,负责对所有供电设备进行集中修。

(2)提高人员劳动效率。

通过采取集中修的方式开展设备检修,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比如,在以前开展一个“天窗”修作业,接触网工区需投入12人至16人,有10~11个人从事接地、防护等辅助工作,实际上网作业人员只有2~5人,有效作业人员和作业时间相对较少,劳动效率与天窗利用率较低。

在采取集中修的方式开展检修作业后,多个作业组仅需安排一组配合人员用于从事停电、接地、防护等配合工作,可以将更多人员投入到设备检修工作中,大幅提升了检修效率。

(3)提升天窗利用率。

在采用工区为单位开展周期修时,在开展集中修后,“天窗”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裁撤沿线工区,减少了沿线工区提报天窗的数量;二是集中修可以将“天窗”进行集中利用,以前工区一个“天窗”仅能安排一个作业组作业,所能检修的设备非常有限,而利用集中修可以多个作业组同时开展作业,实现立体化大兵团检修,使检修从点到线、面延伸,單次天窗检修设备数量大幅提升,“天窗”使用数大幅减少。

此外目前部分铁路集团公司还采用了综合体天窗,同一天窗,将“工电供”固定设备管理单位统筹安排,同时开展设备检修,这也大大增加了天窗利用率,减少了天窗数量。

(4)提升安全效益和成本利用效率。

作为设备管理单位,最主要的目标是确保设备稳定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对铁路运输秩序造成干扰,设备安全也直接影响到单位的经营效益。

采取集中修的方式进行设备检修,可以提高维修成本的使用效率,减少了维修成本支出。

4现阶段集中修存在问题
4.1设备维修精准性欠缺
目前,集中修还采取集中人员在一个天窗内对一段线路进行全面平推检修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对设备进行无死角、全覆盖的检修,但是由于近年以来新投运的设备越来越多,现有的设备维修成本及检修能力已不能满足这样的设备检修模式,需要进一步提高设备维修的精准性。

4.2设备维修成本管控较为粗放
在当前设备检修模式下,针对一些运行不稳定或运行时间较长的设备,往往采取全部更换的方式进行整治。

这样的维修方式虽然能彻底杜绝某一设备运行的隐患,但是却要耗费大量的成本。

此外,还会出现因论证不充分盲目引进新型设备,但却因不适应现场实际,不能在现场得到使用的情况。

反映出集中修的成本管理方式还需进一步进行完善。

4.3外部环境复杂,增大了不可预见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任务不断增加,线路运营速度不断提高,加之西部地处荒漠风区,铁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

异物、鸟害、大风、污染、雷击、隧道结冰、树木、上跨线(桥)等诸多因素对铁路电气化设备安全带来较大的危害。

大风、高温差(-30°~+40°)、沙尘及戈壁岩地的自然气候极易造成设备松、脱、卡、磨等设备隐患和设备故障。

单靠设备集中修已无法彻底消除该类设备隐患,需要我们对设备运营规律进一步探索,采取精准修或设备更新改造彻底消除因外部环境引发的设备隐患。

4.4现场作业劳动安全风险增加,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增大
目前影响供电作业安全的风险主要有三类。

分别是人身触电安全风险、高处坠落安全风险、车辆碰撞安全风险。

集中修作业期间往往都是几个工区,几个车间甚至跨段的联合检修。

作业点多、线长,作业面广,参与作业人数较多。

部分单位还涉及跨车间、跨段联合集中修作业,人员对设备不熟悉,检修设备复杂,现场作业劳动安全风险无疑增大,现场安全风险管理难度也无疑增大。

5相关的措施
5.1完善细化作业指导书,全面落实標准化作业
供电部、供电段要对高铁、普铁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设备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作为指导检修的依据及标准。

作业指导书要力求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部位。

对检修作业流程、安全措施要求、检修步骤、检修工艺、及参数要求进行明确。

对关键设备的检修如断路器、变压器、分段绝缘器、线岔、隔离开关等要做到一设备一方案。

检修时必须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一方面可以通过规范检修要求,质量要求,提高设备检修质量达标率。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规范的作业流程和完备的安全措施确保作业过程中安全,有效降低作业安全风险。

5.2通过有效手段掌握设备运行规律,提高设备检修的精细化
加强设备日常运用管理,定期进行派遣技术人员参与供电设备设备的状态的检查巡视,针对老旧、磨损严重与风雨侵蚀的设备通过6C分析、人员步行巡视、建立样本空间等手段进行重点的监测,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规律。

结合季节性变化、外部环境特点,对集中修需要重点检修项目进行归纳总结,纳入集中修专项检查检修范围。

掌握需要纳入状态修的检修项目,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精准检修。

通过优化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演练,提高设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设备出现故障能够及时出动处置,确保设备运行状态。

5.3协调整治外部环境,降低不可预见安全风险
基层供电段要加强与路内外相关部门、机构的联系协调,下大力气解决或降低威胁牵引供电运行安全的外部环境安全风险。

积极对接触网临近树木进行砍伐、削枝、限高、重植;上跨桥处加装防护栏、警示标,杜绝渗水结冰;加强上跨电力线路施工监管,保证上跨导线线索的强度、高度、弛度;污染地段要采取防
止污染扩散的防护网等措施,提高绝缘子防污等级。

加大设备改造投资,改造升级防雷水平,降低变电所地网接地电阻。

对电气化铁路附近轻漂浮物进行定期处置,硬漂浮物彻底根治,有效解决搭挂接触网的风险。

对大风区设备易发生松脱卡磨部件,要求采用专项整治、设备更新改造等手段进行补强和彻底整治。

综上所述,通过推行集中修,可以明显提升铁路供电各专业现场作业效率及安全防控能力,但是在集中修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设备检修精准性不足、成本利用较为粗放等问题,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细化集中修的组织模式,提升集中修的组织效率及成本使用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伟.接触网设备“运、检、修”分离改革的探讨[J].上海铁道科技,2017(03):135-137.
[2]胡志洪,赵朝蓬.京沪线接触网集中修模式的探讨[J].电气化铁道,2008(04):39-41.
[3]贾延滨.供电设备集中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郑铁科技通讯,2011(02):6-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