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军士吏被甲________ ②天子且至 ________
(2)下面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何陋之有
B.吾欲入劳军/劳其筋骨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蒙乃始就学
D.称善者久之/陈康肃公善射
(3)请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谈谈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陆澄渊博
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澄。

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

俭乃叹服。

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①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旧物夺将去。

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

澄曰:“此名服匿②,单于以与苏武。

”子良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注释】①隶事:引用典故。

②服匿:盛酒器。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自非亭午夜分
B.读书过陆澄/人恒过
C.单于以与苏武/未复有与其奇者
D.并夺物将去/委而去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陆澄的“渊博”体现在哪里。

3.文言文阅读
(甲)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节选自《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乙)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注释)①络:用绳子编的网兜。

(1)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a.军中不得驱驰________
①鞭马前进。

②驱逐。

③行进。

④逼迫。

b.广驱骑腾而上胡儿马________
①短时间。

②猝然;突然③始;初。

(2)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天子为动 ________
②已而之细柳军 ________
③以故得脱 ________
④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4)细柳营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含义丰富,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5)周亚夫和李广都是“真”将军,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tǎng)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司马光《居安思危》)(1)解释划线字意思
①苦其心志________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
③四夷俱服________ ④诚自古所希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3)甲文中能表现全文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乙文中能表现唐太宗治国之道的成语是________。

5.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①后患。

驱天下以从②欲,罄③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

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④。

遂以四海之尊,殒⑤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注释)①虞:考虑,防范。

②从:同“纵”。

③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

④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

⑤殒:死亡。

(1)甲文选自《孟子译注》。

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

(2)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举于士 ________
②法家拂士________
③敌国外患________
④恃其富强________
(3)翻译甲文中画线语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甲文第一段列举的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5)甲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合乙文,简要说明“死于安乐”在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②但少闲人________
(2)①作者想夜游时的心情如何?②文中哪个词语能够体现这种心情?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月夜美丽景色,请简单分析一下它的高妙之处。

(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自称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7.阅读选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空乏其身________
②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这两方面相互印证,相辅相成。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论述提供了有力的事实论据。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全面地阐述了
中心论点。

D.文中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高度概括地揭示了磨难和挫折对于一个人成才的积极意义。

8.阅读下面文言文,关注民心,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盂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同“为”,替的意思。

③尔也:而已。

④圹(kuàng):原野。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兵革之利 ________
②亲戚畔之 ________
③委而去之 ________
④兽之走圹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一怒而天下惧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桀、纣之失天下也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翻译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4)根据提示,用原文中语句填空。

①(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形象地描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文中“桀、纣”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句子来解释就是“________,________”。

(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晓雾将歇 ________
②夕日欲颓 ________
③夏水襄陵 ________
④属引凄异________
⑤虽乘奔御风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两篇文章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4)“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水之中寄托着作者的情怀。

请说说《答谢中书书》和《三峡》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馳。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竿。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因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良将李牧(司马迁)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

常居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翰入莫府②,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⑥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
利失亡多。

复请李牧。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②莫府:即幕府。

③飨( xiǎng):用酒食招待。

④入盗:入侵。

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

“保”通“堡”。

⑥让:责备。

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军细柳上自劳军
B.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他人代将
C.居无何常居雁门
D.已而之细柳军赵之良将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②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4)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阙: 1
②沿无溯阻绝溯: 2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 1 ”和“ 2 ”形成照应。

(每空限填一字)
(4)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12.阅读文章,完成相关题目。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
②母命之
③与民由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探讨了“何为大丈夫”的问题
B. 景春是从治国的高度来定位大丈夫的,他认为大丈夫就要能叱咤风云,威震一方。

C. 孟子以“妾妇之道”与“公孙衍、张仪”类比,意在道出这些纵横家的本质是没有独立的人格,只知道顺从君王的意志、谋取自己的利益。

D. 本文显示出《孟子》的语言风格:大量使用排比,气势非凡,极富雄辩的力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C
解析:(1)同“披”,穿着;将要
(2)C
(3)①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策马疾驰。

②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4)周亚夫严格治军,忠于职守,即使对贵为天子、前来劳军的汉文帝也以军规加以约束,绝不奉迎媚上而松懈军队的战备状态,出色地履行着一个将军的职责,不愧为“真将军”。

【解析】【分析】(1)此题关键词:且:将要。

,被:通假字,同“披”,穿着。

(2)A.到/宾语前置的标志。

B.慰问/使动用法“使……劳累”。

C.两个“乃”都是才的意思。

D.赞叹,夸赞/擅长。

故选C。

(3)约:规定。

驱驰:策马疾驰。

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士,将领。

(4)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

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

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

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

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
见。

”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⑴同“披”,穿着;将要;
⑵ C;
⑶①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策马疾驰。

②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⑷周亚夫严格治军,忠于职守,即使对贵为天子、前来劳军的汉文帝也以军规加以约束,绝不奉迎媚上而松懈军队的战备状态,出色地履行着一个将军的职责,不愧为“真将军”。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⑷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找出人物的共同点。

【附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

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2.D
解析:(1)D
(2)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3)①陆澄补充谈论了几百甚至上千条策略,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

②能说出许乡别人所不知道的典故。

③识别器皿并能够说出其来历。

【解析】【分析】(1)A.第一个“自”:自己;第二个“自”:如果。

B.第一个“过”:超过;第二个“过”:犯过错。

C.第一个“与”:给;第二个“与”:欣赏。

D.两个“去”:离开。

故选D。

(2)这句话的大意是:拿出衣箱、几案,并夹杂着各种服饰,让学士们引用典故。

引用典故多的人就把这些物品赠送给他。

这些人各得一两件物品。

故停顿是: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3)从“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可以概括出陆澄“渊博”的第一个表现:陆澄补充谈论了几百甚至上千条策略,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从“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可以概括出陆澄“渊博”的第二个表现:能说出许乡别人所不知道的典故;从“此名服匿,单于以与苏武”可以概括出陆澄“渊博”的第三个表现:识别器皿并能够说出其来历。

故答案为:⑴ D
⑵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⑶①陆澄补充谈论了几百甚至上千条策略,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

②能说出许乡别人所不知道的典故。

③识别器皿并能够说出其来历。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三处。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参考译文】
王俭自以为学识广博,读书超过陆澄。

王俭召集学士何宪等人赞美自己在商讨时所说的策略。

陆澄等待王俭说完,然后补充谈论了他们所遗漏的几百甚至上千条,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

王俭于是(对陆澄)十分敬重佩服。

王俭在尚书省做官,拿出衣箱、几案,并夹杂着各种服饰,让学士们引用典故。

引用典故多的人就把这些物品赠送给他。

这些人各得一两件物品。

陆澄后到,更是分别说出了各人所不知道的典故又是好几条,并且夺过东西就要离开。

竟陵王子良得到了一件古代的器皿,小小的口,方方的腹部,容积有七八升,拿着这个器皿问陆澄(这是什么),陆澄说:“这个器皿的名字叫盛酒器,是单于送给苏武的。

”子良后来仔细观察器皿的底部,有虽然模糊但可识别的字迹,正如陆澄所说的那样。

3.(1)①;②
(2)被;到,往;凭借;就
(3)①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

②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

(4)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