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6中考化学 考点聚焦 第27讲 专题五 实验探究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 ,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 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右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左侧试管发热(或右侧试管内试管口有气泡冒出);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 式是 CaO+H2O=Ca(OH)2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 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 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 K2CO3+Ba(OH)2===BaCO3↓+2KOH 。
1.(2015,达州)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 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该小组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 原因是 。他们对白色固体成分进一 反应物中不含氢元素 步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Na2O+H2O===2NaOH;②钠能与水反应生成 NaOH和H2。
【反思讨论】学习小组结合图象,分析了丁同学实验过程中烧 AB 填字母)。 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B.氯化钠溶液质量逐渐增大,V2后不变
C.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D.溶液的pH一直在增大 【方法指导】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命题解读]主要应用对比实验来探究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主要有 铁生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催化 剂等命题点。 【例6】(2015,雅安)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 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 气所需要的时间。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K2CO3+BaCl2===BaCO3↓+2KCl。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 组成是 BaSO4、K2CO3 (填化学式,下同);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 KOH 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K2CO3 、____ ,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 是 Ba(OH)2、K2CO3或BaSO4、Ba(OH)2、K2CO3。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 白色不溶物全部消失 的现象是 ,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 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可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记录,分 析实验现象,由此得出结论。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 可能是____ Zn 。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主要理解物质变质的原因,掌握变质后 的物质和原物质的性质差异,设计实验证明是没有变质、部分变质 还是全部变质。
[命题解读]有关实质类探究是中考常见的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 探究题中,主要命题点有化学反应是否进行、反应中粒子的探究 等。 【例3】(2015,宜昌)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 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D 填字母) 【实验反思】下列实验探究的反思中,不正确的是____( 。
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B.实验探究2烧杯C中的溶质为Na2CO3、NaOH 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D.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有4个反应产生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题目,猜想必须完整,围绕猜想利用 不同物质的特性设计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命题解读]主要通过设计实验得出物质的一些性质,从而更好 掌握物质的性质。 【例5】 (2015,十堰)某学习小组探究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 质,并做了延伸探究。 探究一: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方案(3)中褪色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命题解读]有关物质变质是辽宁中考的高频考点,常出现在实验 探究题,主要命题点有氢氧化钠的变质、生石灰的变质、干燥剂 的变质等。 【例2】 (2015,益阳)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 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过滤; (1)操作二、操作三名称是____ (2)固体Ⅰ的成分是 CaCO3、Fe2O3 (填物质的化学式,下同);
(3)烧杯A中溶液和加入的碳酸钠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4)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进行计算,这包久置“双 吸剂”固体的成分是 Fe、Fe2O3、CaCO3、CaO、Ca(OH)2。
化学
四川省
第27讲
专题五
实验探究
一、题型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此类专题通常利用化学的基 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以实验为载体设计化学问题,重点考查 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能力的笔试试题。 题型多样,涉及选择、填空、简答、信息、计算等多种题型,全 面考查各种能力。 二、方法指导 1.根据实验考查的不同要求进行归类:①常见仪器的使用;② 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方案;③对化学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2.重点实验进行重点复习。例如:一些性质实验,既进行了实 验操作,又复习了物质知识。 3.根据不同实验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如可按常用仪器的使用 ;气体的制取及实验;化学实验的探究、酸、碱、盐的性质的探 究等专题来进行复习。
,从而导致其溶液碱性的减弱。
将褪色后的溶液____ 加热,如果溶液 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
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 的解释是 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终止 。
【方法指导】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 。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 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猜想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 验证方案
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
【作出猜想】乙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
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CaCl2; ②CaCl2和HCl; ③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③肯定不合理,
其理由是 稀盐酸加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红色褪为无色,说明溶液为中
性或酸性,不可能有氢氧化钙。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Fe+
2FeCl3===3FeCl2;
②碱性的碳酸钠溶液可以和中性的氯化钙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 CaCO3。 【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 请你补充完整。
探究二:丁同学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设计实验如下:将实验 方案(3)褪色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 滴边振荡,实验后的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
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开始时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一会儿溶液中又出现了白色浑浊, 溶液最终变红色。 ② 填序号)合理。 【得出结论】乙同学的猜想中____(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有 Fe2O3的结论,理由是 Fe2O3+6HCl===2FeCl3+3H2O__2FeCl3+Fe===3FeCl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定量 实验。 【实验探究2】取3 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 固体2.6 g,按照下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三、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订计划→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得出结
论→反思与评价
四、科学探究设计的原则 1.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科学性 2.实验设计必须注意可行性 3.实验设计必须遵循有关原理的规律性
[命题解读]关于物质成分的探究是中考的重点,以物质的性质为 基础,对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考查的命题点有溶液的组成、固 体的组成等。 【例1】(2015,泰安)“双吸剂”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 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 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双吸剂”的固体物质,其标签如 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设 计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 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 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2NaOH===Na2CO3+H2O。
[命题解读]规律类探究主要是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4】(2015,义乌)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 、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 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 酞作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猜想与假设】Ⅰ.白色固体是Na2O;Ⅱ.白色固体是Na2CO3;Ⅲ. 白色固体还可能是 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加入适量水振荡。 实验现象 固体全部 溶解
实验结 论
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 量CaCl2溶液,静置。 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 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白色固体是 Na2CO3 。
B 填字母)。 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____(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MnO2 2H2O+O2↑ 2H2O2=====

5 。 ③实验 3 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____g
④相同条件下,实验 3 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 ℃以上会较快分解产 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右图装 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 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 可能的原因是 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 ,同学们分析原因 后,采用了 排水集气 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 可产生氧气。 【方法指导】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认真分析实验的条件、 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的结论。
产生白色 沉淀 试液不 变色
【得出结论】
Ⅱ 成立。 ①通过上述实验,三个猜想中猜想____ 点燃 2Na2CO3+C ②钠在 CO2 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Na+3CO2===== B 。 【反思与交流】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____
A .水 B.干沙土 C.二氧化碳

2.(2015,乐山)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 高温 CaO+CO2 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 其反应原理是: CaCO3=====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刚出窑的“石灰”有哪些成分? 【猜想】Ⅰ.只有氧化钙;Ⅱ.只有碳酸钙;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