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尉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整理:谢运嫦
一、分类归纳积累总结文言文知识: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嗛,辄奋击(“嗛”通“慊”,满足,快意)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打、砸)
3、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谦恭)
★解释下面句子中多义词的词义。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
2、太尉判状,辞甚巽(判决书)
3、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逸事状)

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附着)
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敷上)甲
1、晞一营大噪,尽甲(穿上铠甲,动词)
2、皆解甲(铠甲,名词)

1、无伤也,请辞于军(致辞)
2、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辞却)
2、太尉判状,辞甚巽(言辞)4、我从去年辞帝京(离开)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说辞、借口)

1、尚不愧奴隶耶(愧对,动词)
2、然闻言则大愧(羞愧,形容词)

1、仁信大人也(讲信用)
2、言信行直(言语真实)

1、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集市,名词)
2、市谷代偿(买,动词)

1、尚书固负若属耶(难道)
2、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坚决、坚持)
3、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4、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
5、固不如也(本来)
6、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2、且臣少仕伪朝(况且)
3、太尉笑且入(一边…一边)
4、且大乱,若何(将要)
5、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将会)
6、且熟,归我半(将来)
7、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几近)

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凭借…身份)
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因为)
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把)
4、又以刃刺酒翁(用)
5、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因而)
6、汝将何以视天地(依靠)
★找出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晞一营大噪,尽甲(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2、裂裳衣疮,手注善药(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3、舆来庭中(舆:名词作动词,抬)
4、遇不可,必达其志(达:使动用法,使…实现)
5、以刃刺酒翁、坏酿器(坏:使动用法,使…坏)
6、乃我困汝(使动用法,使…处于困难境地)
7、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使动用法,使…败坏)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纵士卒无赖
..。

古义:横暴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2、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古义:钱财和货物今义:指货物
3、折人手足
..。

古义:手和脚今义:比喻兄弟,或指举动、动作
4、天子以生人
..付公理
..。

生人古义:“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今义:陌生人
公理古义:“公”,指你;“理”,治理今义:指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正确道理
5、段公,仁信大人
..也。

古义:指长者今义: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6、朱泚幸致货币
..。

古义:财物今义:指钱
7、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
..。

古义:没有才能今义:不允许
8、以取名
..天下。

古义:扬名今义:选取名字
二、综合检测
一、基础训练(之一)
1、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为:担任B.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谦恭
C.贱卖市.谷入汝市:集市D.旦夕自哺.农者哺:喂
答案:C(市,动词,买)
2、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A、泾州野如赭垂死
B、太尉判状辞甚巽
C、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D、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
答案:B(巽,通“逊”,谦恭)
3、下面的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农以告谌。

③人且饥死
②以大杖击二十④且熟,归我半
A.两个“以”字用法相同,两个“且”字用法也相同
B.两个“以”字用法相同,两个“且”字用法不相同
C.两个“以”字用法不相同,两个“且”字用法相同
D.两个“以”字用法不相同,两个“且”字用法也不相同
4、下面选项中的加点字用法与所给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裂裳衣疮
A.市谷代偿B.太尉判状辞甚巽C.乃我困汝D.汝又取不耻
5、下面选项的句子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是()
例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A.乱天子边,欲谁归罪?B.段公,仁信大人也,
C.汝诚人耶D.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
基础训练(之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士卒无赖无赖:横暴不守法纪
B.辄奋击折人手足手足:手和脚
C.当务始终始终:有始有终
D.其与存者几何几何:几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白尚书,出听我言便可白公姥 B因谕曰因宾客至凛相如门谢罪
C孝德使数十人从太愿奉军以从 D尚书固负若属耶余固笑而不信也
3.下列各句中“以”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把B.以乱天子边事用
C.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因为D.奈何欲以乱败郭氏而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段太尉超人胆识的一组是
①今不忍人无寇暴死②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无伤也,请辞于军④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⑤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⑥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
5.下面是对文章的简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写郭唏军队无法无天,写白孝德慑于郭子仪的权威而不敢过问,这就为段太尉的出场点明背景,渲染气氛。

B.段太尉与白孝德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太尉对整顿郭唏军队已成算在胸,这表现了太尉勇于任事、志在救民的品格。

C.段太尉将郭唏的十七个军士斩首示众,这对打击郭唏的嚣张气焰虽说是必要的,但它却激起了军营的叛乱,造成了不该出现的紧张局面。

D.这段文字采用衬托、对比、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方法,把为了邠州人民而主动制止郭唏军队横暴的段大尉写得栩栩如生。

二、课内文段阅读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

”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甲者愕。

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

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命持马者去,旦日来。

遂卧军中。

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

邠州由是无祸。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率:率领
B.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已:已经
C. 罪且及副元帅及:牵连D吾疾作,愿留宿门下作:工作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B.孝德震恐,召太尉曰
C.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D.顾叱左右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
B.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既来之,则安之
D.罪且及副元帅
不出,火且尽
9.下列各句中全都能表现段太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一项是()
①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②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④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⑤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⑤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汾阳王的副元帅驻扎在蒲州时,郭晞做尚书,放纵手下士卒作违法乱纪的事,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心中忧虑而不敢说。

B.太尉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向白孝德请缨,暂代节度使的职位,为白孝德制止祸乱,并保证不使白的人受到牵连。

C.太尉斩杀十七个暴卒后,郭晞军营中一时大噪,士兵们都披上了盔甲准备报仇,段太尉非常从容地准备到郭晞军营中加以说服。

D.终于说服了郭晞,并留宿在郭晞的军营中,第二天一起到白孝德处表示改过,白孝德非常感激。

三、挑战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2005年全国高考卷I)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

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

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

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

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

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

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

吏人莫不怀之。

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

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

岁月既积,马遂成群。

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迁户部中大夫。

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及侠在官,励精发擿①,数旬之内,奸盗略尽。

转工部中大夫。

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侠闻之,许其自首。

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

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

”所苦因此而瘳②。

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

贵等还,言之于帝。

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

缙绅咸以为荣。

卒于位,谥曰贞。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擿(tī):揭发。

②瘳(chōu):病愈。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举手指之而言B.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吏人莫不怀之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C.所食唯菽盐菜而已D.并收庸为市官马
所居第屋,不免霜露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和“对奸吏起镇慑作用”的一组是
A.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B.宁以妻子易图也?
侠闻之,许其自首。

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C.忽闻五鼓,便即惊起。

D.所苦因此而瘳。

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明,有异于一般孩童。

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

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肥鲜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

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

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都为此感到荣耀。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⑵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段太尉逸事状》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
之一:
1、C(市,动词,卖)
2、B(巽,通“逊”,谦逊)
3、D(①把②用③几乎④将来)
4、A(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衣,即用衣裳包缠裹;市,卖)
5、A(A为宾语前置,欲归罪谁。

其他和例句一样是判断句)
之二:
1.D (“几何”是“多久”的意思)
2、A(两个“白”都是“告诉、禀告”之意。

B、前一个“因”是“于是”的意思,后一个“因”是“通过,由”的意思;
C、前一个“从”是“跟随”的意思,后一个是“听从”之意;
D、前一个“固”是“难道”之意,后一个“固”是“本来”之意。


3、C(A凭借;B而;D用)
4、D(①是说明自己的理由;②是段太尉对犯纪军士的处置;⑥是太尉对甲者的要求,这些都不属于“超人胆识”
5、C(军营没有“叛乱”,“噪”是“大肆喧哗”的意思)
二、
6.C(A、率:全都;B、已:制止;D、作:发作)
7.D(左右:文中指“身边的人”,今天只指方位)
8.D(A、前者为表原因的介词“因为”,后者为表依据的介词“根据”;B、前者为副词“仍然”,后者为介词“趁着”;C、前者为副词“已经”,后者为连词“既然”;D、都是时间副词“将要”)
9.D
10.C(A、汾阳王本人是副元帅;B、段太尉担任的是都虞候之职;D、文中没有白孝德非常感激的内容)
三、
11.B(A.代词,代前面所述对象。

B,前一个语尾助词,“呢”;后一个为代词,“他”。

C.所十动词的形式,译成代词。

D.动词,“做”。


12. B(B项符合题干的要求。

其他各项所指陈述对象和题干不搭配。


13. C(“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原文无此意,原文是李贵听说裴侠任工部大夫一职时,自己害怕。


14、
(1)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2)裴侠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考虑公事,由于听到鼓声,大病就痊愈了,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谨慎吗?
三、译文
太尉刚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住在蒲州。

郭子仪第三于郭晞任尚书,代理郭子仪军营统领,驻军邠州,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

邠地懒惰、贪婪、凶残、邪恶之人,大都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队里,就可以胡作非为。

官吏不能干涉。

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场上勒索,不能满足,就奋力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丢满路上,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忧虑不敢说。

太尉从泾州把有关情况禀告邠宁节度使衙门,希望能商议此事.到了节度使衙门就对白孝德说:“皇上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老百姓被暴徒伤害,依然安闲自在,如果引起大乱,怎么办?”白孝德说:“愿听从您的指教。

”太尉说:“我任泾州刺史之职,很清闲,事不多。

现在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而遭杀害,以乱天子边地安危之事。

您若任命我担任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骚乱,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

”白孝德说:“很好。

”就按太尉的请求任命他为都虞候。

太尉暂任都虞候一个月,郭晞手下的土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伤了酿酒的技工,打坏了酿酒的器皿,酒流入沟中。

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这十七人,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

郭晞全营士兵大肆喧哗,全部披上铠甲。

白孝德大为震惊恐慌,召见太尉说:“你打算怎么办?”太尉回答说:“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

”白孝德派了几十个人跟随太尉,太尉把他们全部辞退了。

解卜佩刀,挑了一个年老而跛脚的牵马,来到郭晞军门下,营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太尉笑着走了进去,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我顶着我的脑袋来了。

”全副武装的士兵惊愕了。

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郭尚书难道亏待你们了吗?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以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禀告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解释。

” 郭晞出来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充满天地之间,应当力求全始全终。

现在您放纵士兵干凶暴不法之事,凶暴将导致变乱。

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要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

现在邠地邪恶之人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籍中,杀害人,像这样不加以制止,还能有几天不会引起大乱?大乱从您军中产生,人们都会说您倚仗副元帅,不管束士兵,这样一来,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少呢?”
话没说完,郭晞一再拜谢说:“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带领全军听从您的命令。

”回头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铠甲解散回到队伍中去,胆敢再喧哗的处死!”太尉说:“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备办些粗劣的食物。

”已经吃完了,说:“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请您留我在军门下住一晚。

”叫赶马的回去,明天再来。

于是就睡在军营中。

郭晞不脱衣,告诫负责警卫的卫兵打更以保护太尉。

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

从这以后邠州没有发生祸乱。

在此以前,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官。

泾州大将焦令谌夺取民田,占为己有,多达几十顷,租给农夫耕种,说:“谷子将成熟时,一半归我。

”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

农民将旱情告诉焦令谌。

焦令谌却说:“我只知道收入谷子的数目罢了,不知道旱灾。

”催逼得更厉害。

农民都将要饿死了,无法偿还,就告到太尉那里。

太尉写了判决书,语言很是谦和,派人劝告焦令谌,替农夫求情.焦令谌大怒,将农夫叫了去说:“我难道怕段某吗?为什么竟敢议论我!”拿判决书铺在农夫背上,用大杖打丁他二十杖,农夫快死了,将他抬至太尉衙门的庭院,太尉大哭,说:“是我害苦了你。

”江即亲自取水洗去农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自己的衣裳,包扎农夫的伤口,亲手敷上良药,早晚亲自先给农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

将自己的坐骑卖掉,买谷子代农夫偿还地租,不让那农夫知道。

临时驻扎在径州的淮西军统帅尹少荣,是个刚强正直之士。

来到焦令谌的住处,见到焦令谌大骂说:“你真的算得上是人吗?泾州田野如同赤土,人都快饿死了。

而你却一定要得到租谷,又用大杖打无罪的人。

段公是仁慈而有信义道德的人,而你却不知道敬重。

现在段公仅有的一匹马,低价卖了买谷子送进你家,你又不知羞耻地收下了。

总之你的为人,是不顾天灾、冒犯长者、打击无罪者之辈,还取仁义之人的谷子,使段先生进出无马骑,你将凭什么面对天地,还不愧对奴隶吗?”焦令谌虽然凶暴傲慢,然后,听了尹少荣的话却也探感惭愧,汗流浃背,吃不下东西,说:“我终究不能再见段公了!”一天傍晚,恼恨而死。

到太尉自泾原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之时,告诫他的家属说:“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赠送财物,切不要接受。

”待到过歧州之时,朱砒坚决要赠送大绫三百匹。

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得不到同意。

到了京都,太尉大发脾气说:“你们果真没有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居于卑下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

”太尉说:“但是终究不能将这些东西放在我们家里。

”就把这三百匹大绫送到司农卿官府治事大堂,安放在梁木上面。

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叫人将大绫取下来一看,只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着。

以上就是太尉的逸事。

元和九年的一天,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恭恭敬敬地将此文呈上史馆。

现今称赞太尉大节的不外乎是认为武夫一时奋不顾身,没考虑到死,以此来扬名天下,不了解太尉的为人并不是这样。

我曾往来于歧、周、邠、斄之间,经过真定,北上马岭,经历亭岗堡垒哨所等,私下里喜欢询问年老的军校和退役的士卒,他们都能说一些当时的事情。

太尉为人和颜悦色,经常低头拱手走路,说话的口气谦恭温和,未曾以不好的脸色待人。

人们见到他,倒像个读书人。

遇到不能赞同之事,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偶尔这样做。

适逢永州刺史崔公来,说话信实,行事正直,详备地获得了太尉的遗事,再次核对没有什么疑问。

有的事实恐怕还有散失遗漏,未集中到史官手里,斗胆将这篇行状私下送交给您。

郑重地写下这篇逸事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