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提要:淄博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几年来,淄博市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淄博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淄博市;旅游业;现状;对策
淄博市是山东省5大旅游区和8个主要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突出。

几年来,淄博市立足实际,开拓市场,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逐步开发建设并形成了“一个中心、五条环线”的旅游发展格局,即以市政府驻地张店的娱乐接待购物为中心,以东部齐文化旅游区、中部聊斋旅游区、南部自然景观旅游区、北部湖泊民俗旅游区、西部萌山湖旅游度假区为五条环线。

截至2005年底,淄博市已注册的旅行社100家,星级宾馆发展到32家,已开发重点旅游景区35处,并且建立了全市旅游咨询中心,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

“十五”期间,全市年旅游接待游客由2000年的444.85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928.57万人,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5.85%;旅游总收入由2000年的19.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3.6亿元,五年增长了2.26倍,年均增长26.67%。

旅游业在提升城市形象、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对外开放、扩大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淄博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政府政策支持
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淄博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业放在了发展大产业的战略高度来重视,提出了“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

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的基础上,2004年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的切入点,推动旅游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006年2月,又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的淄博旅游促进发展委员会,并发布了支持旅游业做大做强的规划措施。

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地位。

(二)地理位置优越
淄博市地处鲁中,交通便利,是贯通山东省东西、南北的重要中转站,境内15条公路干线通往全省和全国各地。

周围密集的城市群,为淄博市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使其南北与滨州、泰安、曲阜构成一条旅游线,东西与青岛、潍坊、济南构成区域体,是我省五大旅游区的最佳交汇点。

(三)旅游资源丰富
淄博市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是全省五大旅游区和八大主要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类别达21种。

淄博市的旅游资源以张店城区为中心,有“南山、北水、东古、西商”的特点。

东部临淄是齐文化旅游区,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西部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周村古商埠旅游区;南部是以原始的自然风光和岩溶地貌为主的自然景观旅游区;北部是以马踏湖、大芦湖为主的湖区旅游区;另外中部淄川还是著名的聊斋文化旅游区。

(四)人缘优势
淄博人民自古以来就受齐文化的熏陶,热情好客、诚实守信是淄博市人民良好的作风,该市人民在各项重大活动、重大节日时都以诚恳的态度邀请四方宾客,在很大程度上宣传了淄博,提高了淄博的知名度,提高了淄博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对发展淄博市的旅游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淄博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旅游资源较分散,挖掘不充分,缺少旅游特色品牌
淄博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景点比较分散,缺乏品牌效应,缺乏“拳头”旅游资源,旅游精品少,带动能力弱,比如齐文化产品的开发,文化层次定位过高,轰动大、效果差,通俗化、大众化展示不够。

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和深度挖掘,打造旅游精品。

(二)部分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淄博市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得到完善,但仍有部分景区出现交通瓶颈影响和制约旅游发展的现象,特别是南部山区,自然景观优美,但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差,影响部分游客前往。

另一方面淄博市各景点比较分散,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细致的旅游服务网络,为散客出游提供方便。

(三)旅游企业之间的协作意识有待加强
由于旅游企业的相对独立性,部分行业、单位大旅游意识薄弱,各行其是、各得小利的现象频现,忽视了旅游活动可使一家客源进,各家均受益的特点。

(四)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旅游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对于现代旅游业,形象宣传至关重要,纵观全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无不在旅游宣传上下大功夫。

淄博市的整体形象宣传没有很好地建立和完善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缺乏联合促销的整体意识。

旅游服务水平主要取决于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2005年对
全市的旅游调研报告中显示游客对淄博的导游服务、娱乐服务评价较低,影响了游客对淄博的整体印象。

三、提升淄博旅游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淄博旅游特色品牌
首先要抓好齐文化旅游开发。

引入现代旅(下转第91页)(上接第92页)游理念,坚持走市场化、通俗化、大众化之路,实现文博旅游由高雅向通俗、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对中国古车博物馆等重点旅游景点,运用现代旅游理念和手段进行创新、策划、挖掘,进一步改造提升,增强互动性、参与性。

利用姜太公在韩国、东南亚等国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策划推出“寻根游”等系列旅游产品,使齐文化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

其次,抓好足球起源地项目开发。

充分利用足球起源地对外宣传淄博,力争使临淄中国足球博物馆成为国际足联认可的世界级足球博物馆,借足球运动之力使淄博走向世界。

再次,抓好聊斋文化旅游开发。

围绕蒲松龄故居和聊斋城的瞻仰、休闲、娱乐功能,搞好蒲家庄的保护性开发。

第四,提高自然风光旅游产品的建设层次,针对“南山、北水”的资源优势,对景区进行科学规划,外延式开发,增强竞争力。

(二)发展旅游商品,增强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淄博市是著名的陶瓷之都,周村以盛产丝绸而驰名中外,淄川酱菜、周村烧饼等产品已得到长足发展,有着广阔市场。

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给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市场机制,并加强市场监管,将旅游商品业做大做强;其次,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大力发展适应旅游团队和散客的特色饮食业,扶持几家著名餐饮企业,使淄博市的餐饮业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目前,淄博市各部门正联手大力推进“因景修路”工程,以尽快解决部分旅游道路不畅、路况差这一制约淄博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

(四)加强行业之间的协作
旅游各行业要通力协作,稳定客源,避免各行其是、各得小利的现象,正确认识到旅游活动可使一家客源进,各家均受益。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行使政府协调职能,使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旅游行业树立大旅游观念、实现合作共赢。

(五)加快培养旅游人才队伍,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制定淄博市旅游业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旅游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创造条件,积极从沿海和境外引进旅游经营、
管理、营销、策划等各类人才。

(六)加大淄博旅游整体形象宣传
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

重大外宣、招商、对外友好、文化交流等活动要与旅游宣传有机结合,增强联合促销的整体意识,树立淄博旅游整体形象。

整合现有旅游节庆活动,通过组织大型节庆活动带动旅游市场开发。

参考文献:
(1)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8
(2)山东省旅游局人事教育处.《导游基础知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淄发[2004]12号2004年6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