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逻辑学课件第七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二、模态命题的种类
• 所以,模态命题共有四种: • 1、必然肯定命题 必然p • 2、必然否定命题 必然非p • 3、可能肯定命题 可能p • 4、可能否定命题 可能非p
□p
□¬p
◇p
◇¬p
三、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
• 以上四种模态命题之间,也可用逻辑方阵表示 它们之间的真假关系。
该”)、“允许”、“禁止”这些规范 模态词的命题。
• 例如:1、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
2、允许开办私营企业。
• 这些都是规范命题。前者表示公民遵守 宪法和法律是必须的;后者表示开办私
营企业是允许的。
二、规范命题的种类
• 在现代规范逻辑中,作为逻辑常项的规 范模态词有三个:
• (1)“必须”(用“O”表示)。现代汉 语中表示这一规范词的还有“应当”、 “应该”、“有义务”等等。
二、根据“必须”与“禁止” 之间的等值关系进行的推理
• 有效式:
• 1、必须p →禁止非p • 2、必须非p →禁止p • 3、禁止p →必须非p • 4、禁止非p →必须p
三、规范三段论
• 规范三段论就是在三段论中引入规范词 的三段论。其大前提是规范命题,小前
提是性质命题,结论是规范命题。
• 常见的规范三段论有三种:
第七章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第一节 模态命题
• 一、什么是模态命题? • 模态命题是反映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
的命题。 • 例1: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 例2:明天可能不下雨。 • 这些都是模态命题。前者反映了共产主
义胜利具有必然性。后者反映了明天不 下雨具有可能性。
二、模态命题的种类
逻辑学第三版答案第七章 逻辑基本规律
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一、下述议论是否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律。
1.金人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
又问无体乎?曰:有。
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答:不违反。
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断定,并不违反逻辑规律。
2.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
答:这句话包含如下逻辑矛盾: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包含了“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这句话本身也不能信,即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这就违反了不矛盾律。
3.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答:这句话包含逻辑矛盾:“拼命”即“不轻松”,要“轻松”就不能“拼命”,“拼命”与“追求轻松”不能共存。
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4.说“如果一个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那么他有选举权”,这显然是不对的;说“有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但他没有选举权”,这同样是不对的。
答:前者是“如果p,那么q”的形式,后者是“p 并且非q”的形式,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二者都加否定,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5.甲问:“该犯是否可判缓刑?”乙答:“对该犯判决过重了些。
”答:乙对甲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6.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个华侨拍着胸膛说:“我是中国人!”答:美国人的问话是个虚假二支选言命题,遗漏了真支“你是中国人”,而且语气中还有对中国人的轻视。
正确的回答应是:“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这是对虚假问题的拒绝。
而华侨避免正面拒绝,直说:“我是中国人”,表面上“答非所问”,实则隐含了“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回答,并不违反同一律和排中律。
二、应用同一律的逻辑知识,分析说明下列各段话有无逻辑错误。
1.目前,有些报刊热烈讨论什么是男子汉的问题。
对此,有议论说:“男子汉绝非‘奶油书生’,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铮铮铁骨的男人。
它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
可惜目前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
据说光北京市,就有上万名找不到男子汉的大龄姑娘。
逻辑基本知识—逻辑基本规律
八、逻辑基本规律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根本假定,也是理性的交流的必要条件。
主要的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
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命题。
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而不能任意变换。
同一律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的主要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而只有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才可能是正确的思维,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人们也才能进行思想交流。
否则,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混淆论题或偷换论题,那就必然会使思维含混不清,不合逻辑,既不能正确地组织思想,也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
因此,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乃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违反同一律要求常见的逻辑错误有:①在同一思维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比如,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显然,这位答话的姑娘故意偷换概念。
我们知道,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价格”的“价”——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姑娘。
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
因此,同一个语词(“价”)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但姑娘的上述答话却故意将它们混同起来,用前者偷换后者,这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混淆或偷换论题是在论证中常见的一种逻辑错误。
这种错误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判断或命题)这样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
第七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矛盾命题不能 同时为假,必有一真。它要求不能同时否定两 个矛盾命题,必须肯定其中之一。违反这一要 求的逻辑错误,成为“矛盾两不可”。依据上 述定义,下列命题违反了排中律的是( ) A.上面不是老说领导要多听群众意见,我是群 众,可领导总是不听我的意见。 B. 景阳冈原是一片古木参天、沙丘起伏、莽草 无涯的山岗。 C. 既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照片都照得很好,也 不能说这简胶卷每张相片都照的不好。 D. 这次的预测,是一次例行的科学预测,既不 成功,也不失败。
同一律的逻辑要求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始终保持同一,同一个概念在同一命 题、推理过程中可能出现多次,但应该保持自身同一,不能任意变更。
2.论题也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论题也叫论点,用命题的形 式表达,一个论题在同一论证、表达过程中多次出现,应该保持同一。
违反同一律出现的逻辑错误
混淆概念 或偷换概念
自相矛盾
1. 巍巍长城,逶迄万峰,气势磅礴,雄伟 壮观。她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
2. 罗亭。“照你说来,就没有什么信念之 类的东西了”,皮卡索夫:“没有,根 本没有”!罗亭:“你就是这样确信吗”? 皮卡索夫;“对”。
3. 那个青年将近20多岁。 4. 一个月来,这个问题时时刻刻缠绕着我,
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或互相反对的概念指 称同一个对象;同时,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 能都肯定。否则,会出现逻辑矛盾。
①这本书是逻辑学。/这本书是现代汉语。 ②只有清闲,才是幸福。/尽管不清闲,却幸福。
违反不矛盾律出现的逻辑错误
而在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时候,又 暂时抛开了这个问题,顾不上去想它了。
逻辑学四大基本原理
逻辑学四大基本原理
逻辑学四大基本原理如下:
1.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任何事物不能同时是另一事物。
这一原理表明个体事物的唯一性和独立性。
2. 排中律: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只能是“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也就是说,事物不能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只可能存在两种极端状态。
3.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也被称为因果原理,表明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原因是可以被找到和解释的。
在进行论证时,需要为观点或结论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证据。
4. 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逻辑推理中,我们需要避免自相矛盾的观点或论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逻辑学相关书籍。
逻辑学的四大基本规律
逻辑学的四大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同一律是指对于一个事物而言,它必须具有一个确定的本质,即一个对象只能同时具有一个确定的属性。
这个规律表明,一个概念只能有一个明确的含义,不能出现混淆和歧义。
例如,如果我们说:“小明是个好学生,但他不是个好学生”,这个语句就违反了同一律。
同一律的重要性在于保证了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如果不遵守同一律,就会导致语言的混乱和不清晰,进而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议。
二、排中律
排中律是指一个陈述命题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不存在第三种情况。
例如,对于一个命题:“这个苹果是红色的”,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不存在这个苹果既是红色的,又不是红色的的情况。
排中律是逻辑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其重要性在于保证了思维的严密性和正确性。
如果不遵守排中律,就会导致思维的模糊和不清晰,进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三、矛盾律
四、唯一律
唯一律是指一个陈述命题只有一个确定的真值,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
例如,对于命题:“小明是男孩”,这个命题只能有一个确定的真值。
唯一律是逻辑学中保证思维顺畅的重要规律。
由于唯一律的存在,我们在思考和推理时,可以清晰地了解事物的真实状态,使思维得到有效的引导。
总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和唯一律是逻辑学中最为基础的四大规律,这些规律组成了逻辑学体系的核心。
只有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律,才能够正确地运用逻辑学知识,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推理。
逻辑基本规律和论证
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在论证中故 意改变某一概念的含义, 或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同 概念之间来回变换。
循环论证
循环论证是指在论证中, 论点和论据相互依赖,形 成一个逻辑闭环,导致论 证无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归纳推理通常从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或观察开始,通过概括和总结,得出普遍性的 结论。归纳推理的正确性取决于所观察事实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以及推理过程的 逻辑性。
类比推理
总结词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过程,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 事物的相似性或共性,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结 论。
详细描述
类比推理通常基于两个或多个事物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或 共性,从而推导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具有相似性。类比 推理的正确性取决于所比较事物的相似性和推理过程的逻辑 性。
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
结论的可靠性是指论证结论的可信程度 和说服力。
VS
详细描述
在评估论证时,我们需要对结论的可靠性 进行评估。这包括考虑结论是否由前提必 然推出、是否具有说服力、是否有充分的 证据支持。如果结论不可靠,那么整个论 证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对结论可 靠性的评估是论证评估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
05 逻辑谬误
如煽情、诉诸同情等。
02
人身攻击
人身攻击是指针对个人而非其观点的攻击,如贬低对方人格、攻击对方
动机等。
03
滑坡谬误
滑坡谬误是指论证中假设一个初步行动会导致一系列不太可能的后续事
件,最终导致极端的负面结果,而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一系列事
件的必然发生。
论证中的常见错误
01
02
03
逻辑基本规律1.
松鼠问题
一位猎人:我 们绕松鼠转了 一圈,因为树 下留下了一圈 脚印。
另一位猎人: 我们没有绕松 鼠转一圈,因 为没有看到松 鼠的尾部。
违反同一律
马克。吐温 马太福音第六章二十节“谁也不许侍奉二主”
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三)正确理解同一律
同一律并不认为事物和思维总是一成不 变的,所要求的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确 定性,并不否认思维对象的发展变化。
把不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 犯的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则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将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加以运用。
混淆概念
例析:
邮局里的营业员把信称了称说:“小姑 娘,你的信超重了,请再贴一张贰角 的邮票。”小姑娘惊奇地说:“再贴一 张贰角的邮票,信不是更重了吗?”
偷换概念
例析:
甲:我们应该为中国的四大发明而骄傲 乙:不能那样说,骄傲会使人落后。
少校痛苦地说。
叔本华说,只有哲学家的婚姻才可能幸福, 而真正的哲学家是不需要结婚的。
英国数学家拉姆齐
悖论有两种:语义悖论和逻辑悖论。
语义悖论:认识论悖论,涉及语义、 意义、命名、定义等。
逻辑悖论:语法悖论,不涉及内容, 只涉及类、关系。
对悖论的认识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是 由于违反逻辑规律,有人认为是由于 概念或命题的自我涉及,有人认为是 忽视了不同的语言层次,有人认为人 们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与客观之 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矛盾律要保持思维的前后一贯性。
(二)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
错误
自相矛盾:对关于同一思维对象的两个 具有相互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概念、判断 同时予以肯定,造成概念自毁或命题逻 辑矛盾。
【小学】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关键字】小学第七章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堂上操练】一、填空题:1.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三条基本规律都共同要求保持_______。
3.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_"和"_______"的逻辑错误。
4.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的逻辑错误。
二、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同一律要求?如不符合,犯了什么逻辑错误?1.甲:今年你们厂的产值是多少?乙:今年原材料提了很多价,不亏本就算好了。
2.上面不是老说领导要多听群众意见?我是群众,可领导总是不听我的意见。
3.这门课程很难学,我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学不好。
4.凡是你所没有丧失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丧失角,所以你有角。
5.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这样。
三、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要求?如不符合,指出违反了哪条基本规律和犯了什么逻辑错误:1.这个公司今年做了差不多一百万元以上的生意。
2.张三考试作弊,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这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关键是做好张三的思想工作。
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4.万里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的天然屏障。
5."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是一种意见,"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也是一种意见,对这两种意见我很难表态。
如果一定要我表态的话。
我认为:"如果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是一个乡土作家,如果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乡土作家。
"6.既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很好,也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不好。
【课后作业】一、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请加以简要分析:1.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之故意,不是犯罪嫌疑人。
逻辑学第三版答案第七章 逻辑基本规律
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一、下述议论是否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律。
1.金人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
又问无体乎?曰:有。
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答:不违反。
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断定,并不违反逻辑规律。
2.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
答:这句话包含如下逻辑矛盾: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包含了“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这句话本身也不能信,即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这就违反了不矛盾律。
3.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答:这句话包含逻辑矛盾:“拼命”即“不轻松”,要“轻松”就不能“拼命”,“拼命”与“追求轻松”不能共存。
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4.说“如果一个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那么他有选举权”,这显然是不对的;说“有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但他没有选举权”,这同样是不对的。
答:前者是“如果p,那么q”的形式,后者是“p 并且非q”的形式,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二者都加否定,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5.甲问:“该犯是否可判缓刑?”乙答:“对该犯判决过重了些。
”答:乙对甲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6.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个华侨拍着胸膛说:“我是中国人!”答:美国人的问话是个虚假二支选言命题,遗漏了真支“你是中国人”,而且语气中还有对中国人的轻视。
正确的回答应是:“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这是对虚假问题的拒绝。
而华侨避免正面拒绝,直说:“我是中国人”,表面上“答非所问”,实则隐含了“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回答,并不违反同一律和排中律。
二、应用同一律的逻辑知识,分析说明下列各段话有无逻辑错误。
1.目前,有些报刊热烈讨论什么是男子汉的问题。
对此,有议论说:“男子汉绝非‘奶油书生’,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铮铮铁骨的男人。
它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
可惜目前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
据说光北京市,就有上万名找不到男子汉的大龄姑娘。
第七章逻辑的基本规律
• 以上自相矛盾的现象,都是我们在说话、写文 章、作报告等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这种 逻辑矛盾会使我们的思想失去正确性,使我们 的议论或论证失去科学性和说服力。因此,我 们不仅要在运用多种思维形式论证思想时注意 克服逻辑矛盾,而且要在论辩过程中,去驳斥 论敌、揭露谬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指出某些人“不能自 圆其说“、“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前言不 搭后语”、“出尔反尔”、“言不由衷”等, 实际上就是指出对方犯有“两可”的逻辑错误。
•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作者最初提出的论题是: “文艺作品是有阶级性的”,而随后论述的却 是“文艺作品都是有思想性的”这样一个论题。 显然,作者是把后一个论题与前一个论题混为 一谈了,这就是混淆论题的逻辑错误,是违反 同一律要求的。
• 2. 偷换论题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故意把两 个不同的论题混淆或等同起来,同一个论 题去替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所犯的逻辑错 误,这是有意识地违反同一律要求的一种 诡辩手法。
•
• • • • • • •
第四节 排中律 (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必须排 除居中的第三者)即非此即彼
• (三) 两个命题之间存在自相矛盾的错误 • 例如:阿凡提的传说中有—个叫《女人的话》的小故 事:毛拉经常向人劝戒说:“女人的话可千万不能听 啊!”阿凡提听了毛拉的这个话,有一天就跑去问毛 拉:“毛拉先生,女人的话能听不能听?”“咳,女人 的话可千万听不得!”毛拉说。阿凡提又说:“那就照 你的话办吧。我家里有两只羊,我女人说要送给你, 我说不送。多谢你给我把这件事断决了。”说着他转 身就走。 • 毛拉一听此话,马上跑去拉着阿凡提说:“不过,女 人的话,有时候也可以听哩!” • 这个小故事将毛拉贪婪、虚伪、欺诈与馋嘴表现得淋 漓尽致。毛拉一会儿说: “女人的话都不能听”。— 会儿又改口说:“有时女人的话可以听”。而这两个 命题是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不能同时加以肯定,其 中必有一假。但毛拉为了馋嘴,却不惜自相矛盾,自 打嘴巴。
10同一律、矛盾律
---------------------------------------------------------------最新资料推荐------------------------------------------------------10同一律、矛盾律第七章(一)逻辑的基本规律一、什么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二、同一律三、矛盾律四、批判性的问题思维训练题一、什么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时所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思维准则,是逻辑思维的规律。
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客观事物质的稳定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二、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逻辑表达式:A 是 A 或 AA (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确定性的要求。
1.体现在概念上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
翻译中的信达雅。
Stakeholder。
专家。
端午节;端午祭。
2.体现在判断上任何一个判断都有其确定的断定内容,在同一推理、论证过程中,它肯定什么就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否定什么。
1 / 7电子邮件。
标准意识。
(三)思维规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的关系思维规律的基本内容是指规律自身的客观内容,是人们在思维中的反映。
思维规律的逻辑要求是人们根据这些规律的内容为保证思维的正确性而提出的。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四)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1)混淆概念。
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其真理性只能由社会实践来检验。
(2)偷换概念。
公款吃喝大家都在腐败。
它不是炸弹,它是某个爆炸设备。
三惑说。
2.混淆论题或偷换论题(1)混淆论题。
留学生回国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
社会问题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奥巴马与麦凯恩的首场电视辩论。
能不能撞了白撞。
(2)偷换论题。
为什么乱罚款?罚款本身不是目的,严格执法是为了维---------------------------------------------------------------最新资料推荐------------------------------------------------------ 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逻辑学基础论证(证明与反驳)》
第七章论证(证明与反驳)·“论证”一词的含义。
在日常运用中,“论证”一词有两种含义:——狭义的“论证”与“证明”一词是同义语;广义的“论证”,则是“证明与反驳”的统称。
第一节论证(证明)的概述一、论证(证明)的定义与结构1、论证(证明)是用一个或一些已知为真的判断确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2、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证明的模式:(1)论题--指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
在论证中它回答“论证什么”的问题。
①已证命题--如“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等数学定理--传播真理②未证命题--如“哥德巴赫猜想”(每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即所谓“1+1”;素数,指的就是任何一个正整数,除了可以被1与它自己除尽外,如果不能被其他整数除尽,即不能分解因子的数,如3、7、11等等;“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说:10=3+7,18=7+11;1966年,我国年轻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都不超过两个的”数,即所谓“1+2”)--探求真理(2)论据--指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判断。
在论证中它回答“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
①事实命题--“蝙蝠能飞”等等。
②理论命题(科学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等。
(3)论证方式--指论据和论题之间的逻辑联系。
也就是运用什么推理形式从论据推出论题。
在论证中,它回答“怎样论证”的问题。
例如,上述两例都是演绎论证。
3、论证与推理的关系●论证与推理具有对应性:论题前提论据推理形式论证方式结论因此,推理的一些相关知识可适用于论证的分析。
●二者的区别是:第一,思维进程不同:论证是先有论题后找论据,推理是先有前提后得结论。
第二,结构简繁不同:论证通常比推理复杂。
第三,逻辑要求不同:论证要求论据真,推理形式并不要求前提真。
●任何论证都要用推理,但并非任何推理都是论证。
二、论证(证明)的种类1、根据所用推理形式的不同,可把论证分为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
第七章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第七章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堂上操练】一、填空题:1.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三条基本定律都要求保持。
3.如果违反统一性要求,则会出现\和\的逻辑错误。
4.如果你违反了矛盾法则的要求,就会出现逻辑错误。
5.如果你违反了排除法的要求,就会出现逻辑错误。
二、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同一律要求?如不符合,犯了什么逻辑错误?1.甲:今年你们厂的产值是多少?今年我们提高了很多原材料的价格。
如果我们不赔钱就好了。
2.上面不是老说领导要多听群众意见?我是群众,可领导总是不听我的意见。
3.这门课程很难学,我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学不好。
4.你没有失去的就是你所拥有的;你没有失去你的角,所以你有角。
5.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这样。
三、下列段落是否符合矛盾法和排除法的要求?如果没有,请指出违反了哪部《基本法》以及犯了哪些逻辑错误:1.这个公司今年做了差不多一百万元以上的生意。
2.张三考试作弊。
一种意见是惩罚,另一种意见是不惩罚。
我不同意这两种观点。
关键是要做好张三的思想工作。
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4.长城不仅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国家的天然屏障。
5.\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是一种意见,\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也是一种意见,对这两种意见我很难表态。
如果一定要我表态的话。
我认为:\如果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是一个乡土作家,如果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乡土作家。
\6.我们不能说这部电影的每一张照片都拍得很好,也不能说这部电影的每一张照片都拍得很差。
[家庭作业]一、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请加以简要分析:1.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之故意,不是犯罪嫌疑人。
2.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历史范畴。
3.世界上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得容易,世界上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做得详细。
4.他一有空就玩,从不浪费时间。
第七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例:学习必须下苦功。我在学习逻辑的过程中深深体 会到,如果你真想记住一个公式或一条规则,那么光 看不练习是不行的,只有通过练习,这些规则或公式 才能记住。所以学习要注意多做练习。
练习:
女儿:“我和他吹了!”
妈妈:“为什么?” 女儿:“没有共同语言!”
妈妈:“他又不是外国人,怎么没有共同语 言?”
反对关系的命题。
q
排中律既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又适用于 具有下反对关系的思想
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
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反映同一对象的两个 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必须承认其中一个 是真,而不能含糊其词。
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模棱两可”;“模棱两不可 ”
有无鬼神的争论,我觉得没多大意思,无论是有 鬼神的说法,还是无鬼神的观点,我都不赞成。
同一思维过程: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从同一 方面反映同一对象的过程。
第三节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是 不能同真的。
不能同时为真 互相否定的思想
必有一假 比如:矛盾的概念;矛盾或反对的命题。。
不能用相互矛盾概念,或相互矛盾、反对的命题去反 映同一个对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不能同真,其 中必有一假。
在无名高地上,被打死的敌人在血泊中呻吟。
在学习问题上,我既不赞成死记硬背,也不赞成不死 记硬背。
“所有人都是自私的”和“有些人不是自私的”,这 两种看法我以为都不对。
有人说:我国的一切公共财产都属于人民,我是人 民,所以,我国的一切公共财产都属于我。
1.根据普通逻辑的__________律,若“李林是技术员”为假,则“李林 不是技术员”为真。 2.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____________律,当“如果小林不上场, 那么甲队就不能获胜”为假时,联言命题____________为真。 3. 既否定SAP,又否定同素材的SOP,这就违反了逻辑上的_______律。 4. 既肯定SAP,又肯定同素材的SOP,这就违反了逻辑上的_______律。 5.“凡是你没有失掉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失掉角,所以你有角。” 该句话违反了________________律。 6.若同时断定下列三个判断为真,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为什么? (1)如果老赵去上海,那么,小林去南京。 (2)小林不去南京。 (3)老赵去上海。
学好逻辑学,不可不知的逻辑学四大基本规律
学好逻辑学,不可不知的逻辑学四大基本规律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根本假定,是理性的交谈能够进行下去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时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思维准则。
这样的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同一律所要求的的是:在同一思维过程(对话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判断)必须保持自身的确定与唯一(是什么就是什么)。
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以便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1、概念同一所谓概念必须保持同一,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同一:一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指称什么对象就指称什么对象。
概念有两个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的内涵。
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或对象。
例如:商品包括食品、药品、日用品、电子产品等。
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如果有意识地违反,则会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例如:余华的著作不是一两天能够读完的,《活着》是余华的著作,所以《活着》不是一两天能够读完的。
前一个“著作”是指余华的全部著作,是一个整体;后一个“著作”是指特定的一篇著作,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有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
前一个“人”是指作为物种而整体存在的人类,后一个“人”指的是作为生命个体的人体,两个概念不同。
2、命题(判断)同一所谓命题(判断)保持同一,是指命题(判断)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
在同一个思维(对话)过程中,如果在什么意义上使用一个命题,就必须始终在该意义上使用该命题;或者,从命题的真假角度来,一个命题是真的就是真的,是假的就是假的。
在一个论辩过程中,讨论什么话题就讨论什么话题,不能离题和跑题。
普通逻辑学(科学版)授课教案:7.5充足理由律
普通逻辑(科学版)授课教案第七章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第五节充足理由律一、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在同一论证过程中,要确定一个判断是真的,必须有充足理由,这就是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
公式是:“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或者“B∧(B→A) →A”A表示论证中要确定为真的判断,即论题或推断。
B和B→A表示用来确定A真的判断,即论据或理由。
论断的充足理由,不仅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而且还必须同论断之间有正确的逻辑联系,即从这些理由能够合乎逻辑地推出该论断。
例如,我们要证明“死者是他杀”为真,可以提出以下几点理由:(1)死者遍体鳞伤,这是自杀做不到的;(2)致命伤是由背后用刀刺入,不合自杀规律;(3)现场未发现致伤工具,显系凶犯将凶器带走,如果是自杀,现场应有自杀的工具。
这三点理由是真实的,又可从中必然地推出“死者是他杀”这一论断是真实的。
因此,这三点理由就是充足理由。
凡是没有充足理由的论断,便不能被认为是真实的。
例如,办案人员断定:“张三是这起盗窃案的罪犯”,因为“发案当天,张三去过现场”。
前一个论断就不能认为是真实的,因为后一个判断不是它的充足理由。
尽管后一个判断本身是真实的,但是由它不能必然地推出前一个论断。
去现场只是行窃的必要条件,不去不能行窃,去过的不一定行窃。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充足理由律要求:(1)论断只有提出充足理由才是可信的;(2)作为充足理由的判断自身必须是真实的;(3)理由与论断之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即从理由能够必然地推出所要论证的论断。
能够充当充足理由的真判断有:(1)科学中的公理、定义;(2)用经验方法确定为真的判断;(3)利用其他判断证明为真的判断,(4)国家的法律、法令等。
二、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一)虚假理由所谓虚假理由,就是指作为理由的论断不真实,或真实性模糊,人们常说的“捏造事实”、“歪曲真相”、“颠倒黑白”、“捕风捉影”等,就是犯了虚假理由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堂上操练】
一、填空题:
1.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三条基本规律都共同要求保持_______。
3.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_"和"_______"的逻辑错误。
4.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的逻辑错误。
二、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同一律要求?如不符合,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甲:今年你们厂的产值是多少?
乙:今年原材料提了很多价,不亏本就算好了。
2.上面不是老说领导要多听群众意见?我是群众,可领导总是不听我的意见。
3.这门课程很难学,我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学不好。
4.凡是你所没有丧失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丧失角,所以你有角。
5.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这样。
三、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要求?如不符合,指出违反了哪条基本规律和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这个公司今年做了差不多一百万元以上的生意。
2.张三考试作弊,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这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关键是做好张三的思想工作。
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4.万里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的天然屏障。
5."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是一种意见,"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也是一种意见,对这两种意见我很难表态。
如果一定要我表态的话。
我认为:"如果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是一个乡土作家,如果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乡土作家。
"
6.既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很好,也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不好。
【课后作业】
一、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请加以简要分析:
1.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之故意,不是犯罪嫌疑人。
2.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历史范畴。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他一有空就行乐,从来不浪费时间。
5,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搞"家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此既不提倡,也不禁止。
6.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
7.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山水甲桂林。
8.问:你的丈夫犯了罪,你知道吗?
答:我们过去可是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啊!
问:他贪了这么多钱,你难道不知道吗?
答:北京有人比他贪得更多呢!
9.这里的商品既不是价廉物美,也不是价不廉或物不美。
10.父亲:你完成了作业没有?
女儿:谁说我没有完成作业?
父亲:那你就去睡吧。
女儿:我还有一道题没做完。
父亲:你不是说你已经完成了作业?
女儿:我哪里说过我完成了作业?
11.父亲:做人要诚实和精明。
儿子:什么是诚实?
父亲:一旦你许下诺言,就要遵守诺言而不管发生什么情况。
儿子:那么精明呢?
父亲:永远也不要许什么诺言。
12.下面是金人王若虚的一段话: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
又问无体乎?曰:有。
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二、简单分析下列各题违反了哪条逻辑基本规律?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既断定SEP真,又断定SAP真。
2.既断定SIP真,又断定SEP真。
3.既断定SOP假,又断定SAP假。
4.既断定SIP假,又断定SOP假。
5.书店里几个女营业员正在争看一块新式手表。
这时一位顾客问道:小姐,《子夜》到了没有?女营业员用手指指窗外说:"刚刚日出,哪里会到子夜呢?"顾客解释说:"嗨!那是茅盾的呀?""矛盾?我看你这个人才是矛盾的哩!"女营业员怒气冲冲地说。
"
6.某市新华书店从今日起举办库存图书优惠展销。
展销近年来出版的逻辑学、数学、科学(自然、社会、技术)、历史学和人文学(语言、文学)等类图书一千余种,一律按定价的30%(部分图书50%)出售。
7.未婚夫妻对话:
未婚妻:别人都说你追求我,并非为了爱,而是为了我的财产!
未婚夫:决非这样!
未婚妻:尽管如此,但总有碍于你的面子,我还是把我的财产全部送给妹妹了。
未婚夫不语,转身欲行。
未婚妻:你到哪里去?
未婚夫:我到你妹妹那边去。
8.一位妇女去信询问医生,说她自己患了不孕症,问这种病会不会遗传给她的后代。
9.被告伤人,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可给予训戒处分。
10.律师为被告辩护时说:"被告在犯罪前曾荣立三等功,按刑法第63条规定,有立功表现的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希望法庭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11.清人黄图珌编过一则《誓联》的笑话。
说的是有个县令上任伊始,便在堂上高悬一副对联:得一文,天诛地灭;徇一情,男盗女娼。
打官司的富贵人家照例送礼行贿,他都来者不拒。
有人对他说:"你办事错了,怎么忘了对联上立的誓言呢?县官老爷却说:"我没有违背誓言,因为我所得到的不是一文钱,受贿徇情也非一次呀!"
12.电机厂购进一台机床,上边只有一块"G.K230"的标牌,其它什么标记也设有,几个好奇的人猜测机床是哪里产的。
有的说:"是进口的。
"有的说:"不是进口的。
"有个外号叫"万事通"的老万凑上来,白了那几个人一眼说:"你们都说错了,这台机床是出口转内销的。
"
13.一条鳄鱼从一个母亲手中抢走她的孩子。
鳄鱼:我可以把孩子坯给你,但有一个条件,你必须猜一猜,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猜对了,我就把孩子不加伤害地还给你。
母亲:……你会吃掉我的孩子。
鳄鱼:啊?!……怎么回事?我应该怎样做才好?
14.邦邦:下周去桂林旅游,你去吗?
芳芳:谁说我不去?
邦邦:那么你是要去了,请登记。
芳芳:我要是去,早登记了。
邦邦:那么,你不要去呀!
芳芳:我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15.甲说:两广地区各种水果四季都有,价格也不贵。
乙说:怎么不贵,如蔬菜、鱼、鳖、虾蟹、烧猪肉、西红柿等价格都比较贵。
16.下面是小李、小王两人的一段对话:
小李:"照你这样说,就没有信念之类的东西了?"
小王:"没有,根本就没有!"
小李:"你就是这样确信吗?"
小王:"对!"
三、请运用基本规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大学图书馆遗失一本《世界名画欣赏》,当问到四位借阅者时,他们分别回答如下:甲:我没拿。
乙:是甲拿了。
丙:甲没拿。
丁:是乙拿了。
已知其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请分析是谁拿了。
2.设A为:某班没有一个学生不是广东人",B为"并非某班学生都是广东人"。
请分析在下列情况下,甲、乙、丙、丁是否违反基本规律?如违反,请说明理由:
(1)甲肯定A又肯定B。
(2)乙否定A又否定B。
(3)丙肯定A而否定B。
(4)丁既不断定A又不断定B。
3.相传古希腊有个国王,他要处死一批囚犯。
他规定,允许每个囚犯说一句话。
如果说的是真话,就处绞刑,如果说的是假话,就处砍头。
问:囚犯说了一句什么话使国王无法执行他的规定。
4.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亲自接见了他。
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对爱迪生说:
"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
爱迪生听罢,惊奇地说:
"什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
年轻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请问: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会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
5.双语幼儿园小班的英语课上,一个平时表现突出的小朋友上厕所,一回到教室就告诉我:"老师,厕所有很多蚂蚁。
"
蚂蚁ant 这个单词我一开学就教过了,为了想看看他是否还记得,便问他:"蚂蚁怎么说?"结果他一脸茫然,过了一会儿才回答我:"他没有说话!"
请问:这个笑话为什么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