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罗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微时代”,读什么?
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
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
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
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
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
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
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
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
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
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
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
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
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
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
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
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
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
对于读者来说,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心理,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
而对于微信公共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来说,则需要保持恒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现阶段“微信阅读”的危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信阅读很可能令读者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固化,使一些读者获得的精神享受是肤浅的。
B.对看不懂、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订阅、不看,长此以往,读者自然难以拥抱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
C.微信使用的普遍状况表明:微信阅读内容很多涉及没有多少营养的劝诫、感悟等,读的时间久了会
让读者患上精神营养不良症。
D.微信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揭秘”“爆料”“有染”等饭局上的谈资,难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的微信阅读提供的产品虽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为读者健康成长着想的产品还依然太少。
B.作为读者,如果能够主动去欣赏那些自己或许并不喜欢的表达,那么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C.微信阅读的提供者,应该精准地把握读者的口味,不断满足甚至迎合读者的阅读偏好,才会让阅读
市场越来越繁荣。
D.对于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革,希望它们在改
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3.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信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问题多多,需要正视并将其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B.微信阅读人数众多,多到可用亿计,已经成为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
C.读者订阅的都是其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内容,这决定了其阅读必然是极其舒服的阅读。
D.读者的口味被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他们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22分)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
狄仁杰使岐州,遇背军士卒数百人,夜纵剽掠,昼潜山谷,州县擒捕系狱者数十人。
仁杰曰:“此途穷者,不辑之,当为患。
”乃明榜要路,许以陈首。
高宗喜曰:“仁杰识国家大体。
”乃颁
示天下,宥其同类。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
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
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
”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
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
”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
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遂为光辅所谮,左迁复州刺史。
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
则天赠文昌左相。
中宗朝,赠司空。
睿宗朝,追封粱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之比。
(节选自《大唐新语》)
【注】①诖(guà)误:贻误,连累,牵累。
②戎旃(zhān):军旗,这里指军队。
③著纲:颁布法令。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让:谦让 B.宥.其同类宥:饶恕
C.恐乖.陛下存恤之意乖:违背 D.愿矜.其诖误矜:怜悯
5.下面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B.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C.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D.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仁杰小时候就表现不凡,出言不俗;在歧州时做事,被高宗称赞“识国家大体”。
B.狄仁杰上表为越王事件中受连累的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
C.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百姓闻讯,都抱头痛哭,伤心至极。
D.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狄仁杰毫不畏惧,据理抗争,斥责其纵容手下贪功滥杀。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
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29年的历史,行文
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
指:礼、乐、射、御、书、数。
D.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称大夫和士死曰卒,
称平民之死曰亡。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
(2)遂为光辅所谮,左迁复州刺史。
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
海盐官舍早春
刘长卿
小邑沧洲吏,新年白首翁。
一官如远客,万事极飘蓬。
柳色孤城里,莺声细雨中。
羁心早已乱,何事更春风。
9.诗歌后两联写了哪些意象?渲染出怎样的氛围?(5分)
10.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兵车行》一诗中用夸张手法描写战争之残酷并揭示其原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萧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一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背叛
余显斌
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
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
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
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
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
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
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
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
也只有王老蔫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
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
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
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
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
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
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
这小子,很得意。
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
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天一亮他们就去取。
说到这儿,他一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君,就投奔过来了。
因此,他断定,将军现在在虎头岭。
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
一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
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
随着是一声手榴弹轰隆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
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一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
将军用手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
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
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问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
当地人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军带路的。
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去。
他一惊,忙藏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刚刚从将军那儿逃出来的。
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
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
(节选《金山》2015年1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我”认为王老蔫既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出麻烦,坚决阻止将军让他前往。
B.“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我”对王老蔫的看法有失偏颇,并且对于当地的情况,只有王老蔫熟悉。
C.“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里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主要刻划了王老蔫为引诱敌人上钩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的一面。
D.“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小说中的“我”对当年王老蔫英勇就义这件事念念不忘,为自己当年对王老蔫的误解而深感内疚。
E.这篇小说中的“我”是次要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2)作品中的王老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
(3)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部分(倒数4段)安排纯属多余,还有人则认为作者这样结尾匠心独运。
请结合文本,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脍炙人口
....的事。
②但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科幻小说却命运多舛
....,长期遭受人们的误解、冷落和歧视,如今这种局面并未得到多少改观。
③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
④为了给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
....地等了两个多小时。
⑤保守势力虽然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但他们的思想根深蒂固,阴魂不散。
⑥昨天,我在大街上与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萍水相逢
....,回想当年,感慨良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到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B.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D.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
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度.我至军中,工乃入度:估计、揣测
B.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趁着
C. 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犒劳
D.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户籍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
骨头里含有磷,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①,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
食物里缺乏磷,②。
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
磷不但人需要,③。
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
17.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请你从以下五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
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
(6分)
备选人物:孔子苏东坡归有光杜甫项羽
示例:
徐志摩——生命就是一个星辉斑斓的梦,只有轻轻地来悄悄地走,才会让梦长留。
巴金——生命就是一只在黑夜里追寻光明的小舟,只有以爱为浆,才能拥抱明天的太阳。
作文(60分
我的朋友,和你在一起,我不再孤单;你是我的亲人,和你在一起,我懂得了爱与温暖;你是自然的风,和你在一起,我感受着四季的脉搏;你是书本,和你在一起,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充实;你是勇敢,和你在一起,关键时刻我不再畏惧……
请以“和你在一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