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初一初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初一初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属澳大利亚大陆所特有的一组是()
A.大食蚁兽、巨嘴鸟B.斑马、长颈鹿
C.大象、金丝猴D.鸸鹋、针鼹
2.如图是“世界主要石油运输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石油储量、生产量最大,输出量最多的地区是()
A.中国B.西欧C.北美D.中东
【2】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进口大国。
将石油从波斯湾运往上海港,最近的航线依次经过()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B.波斯湾——直布罗陀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C.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D.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3.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与亚洲在陆地上接壤的大洲是()
A.欧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
C.欧洲、北美洲D.欧洲、大洋州
【2】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中,不包括()
A.苏伊士运河B.土耳其海峡C.马六甲海峡D.白令海峡
【3】亚洲有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即中国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为两河流域。
它们形成的共同条件是()
A.都位于热带,热量丰富B.降水都很丰富
C.海运都很发达D.地形都比较平坦
4.“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幅壮丽山河的画卷。
据此回答问题。
【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指()
A.天山B.阿尔卑斯山C.昆仑山D.珠穆朗玛峰
【2】“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
是()
A.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B.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海洋
C.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低,河流呈放射状注入海洋
D.地势变化复杂,河流流向没有规律可循
5.阅读下列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说法正确的是()
A.大洲:①——亚洲,②——南美洲
B.大洋:③——大西洋,④——印度洋
C.海峡:⑤——土耳其海峡
D.⑤代表的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6.下列四组物产当中,世界最大产地在东南亚的是()
A.石油、锡矿石B.铁矿石、煤炭
C.椰子、天然橡胶D.稻米、香蕉
7.澳大利亚有很多古老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气候炎热干燥
B.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C.几千万年前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演化缓慢
D.人类的保护
8.关于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场规模较小
B.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
C.农场耗用劳动力较多
D.农牧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比重很小
9.如图是欧洲西部气候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欧洲西部地区自西向东的气候变化表现为()
A.欧洲西部的气候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箭头B表示西风气流将水汽自西向东输送
C.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
D.从Ⅰ—Ⅱ—Ⅲ气温逐渐升高
【2】图中纬度相近的甲、乙、丙三地中,传统民居的墙壁最厚的是()
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
【3】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这种饮食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发达的水稻种植业B.发达的商品谷物农业
C.发达的畜牧业D.发达的制造业
二、综合题
1.左图为非洲水系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英国女孩坦西的童年一直有两只大猩猩陪伴,如右图2-14。
2002年两只大猩猩被送至加蓬的热带丛林保护区。
2014年7月,25岁的坦西随父亲深入加蓬原始热带雨林,乘坐小舟在雨林里穿梭呼喊“老朋友”,几个小时后,岸边的丛林里,两只成年大猩猩向小舟投来疑惑而激动的目光。
当坦西登上河岸后,大猩猩立即轻柔地拥抱着坦西。
(1)坦西和她父亲可能是在图2-13中A、B、C、D所示的字母区域内找到大猩猩的。
理由
是。
(2)从刚果河水系形状特征看,众多支流向中心汇集,该流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3)字母B所在区域被(纬线)穿过,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4)请在图中恰当位置标注出苏伊士运河、大西洋、印度洋的名称。
(5)从地理的视角,说说你读完上述材料后的感想。
2.图为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的人口与城市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请写出你作出以上判断的两个理由。
(2)巴西首都1960年迁至,新首都地处热带,但由于位于高原上,气候四季如春,终年绿草如
茵。
(3)巴西西北部的平原人口稀少,因为这里。
(4)从15世纪开始,欧洲白人、非洲黑奴以及原住居民印第安人互相通婚,使得巴西人种数量较多。
江苏初一初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属澳大利亚大陆所特有的一组是()
A.大食蚁兽、巨嘴鸟B.斑马、长颈鹿
C.大象、金丝猴D.鸸鹋、针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澳大利亚很早就与其他大陆脱离,且自然条件单一,动物进化缓慢,有许多古老、珍稀的野生
动物物种,如袋鼠、鸭嘴兽、针鼹、鸸鹋、考拉等。
【考点】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相关知识。
2.如图是“世界主要石油运输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石油储量、生产量最大,输出量最多的地区是()
A.中国B.西欧C.北美D.中东
【答案】D
【解析】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的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通常占世界总产量的1/4.西亚各国所产石油的90%供出口,出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3/5.西亚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国;
【2】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进口大国。
将石油从波斯湾运往上海港,最近的航线依次经过()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B.波斯湾——直布罗陀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C.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D.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答案】D
【解析】根据波斯湾和上海港的海陆位置,从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运往上海港选择海洋运输所经过的路线为: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上海港。
【考点】西亚的石油资源
3.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与亚洲在陆地上接壤的大洲是()
A.欧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
C.欧洲、北美洲D.欧洲、大洋州
【答案】A
【解析】根据七大洲的位置可知,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连在一起称为亚欧大陆。
所以与亚洲在陆地上接壤的大洲是欧洲。
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所以选A。
【2】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中,不包括()
A.苏伊士运河B.土耳其海峡C.马六甲海峡D.白令海峡
【答案】C
【解析】亚洲与非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的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马六甲海峡不是大洲分界线。
所以选C。
【3】亚洲有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即中国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又称为两河流域。
它们形成的共同条件是()
A.都位于热带,热量丰富B.降水都很丰富
C.海运都很发达D.地形都比较平坦
【答案】D
【解析】根据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位置看,长江黄河位于温带,黄河流域降水也不是很丰富,但是这几个地区都位于河流冲击平原上,地形平坦。
所以选D。
【考点】该题考查亚洲、欧洲非洲。
4.“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
幅壮丽山河的画卷。
据此回答问题。
【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指()
A.天山B.阿尔卑斯山C.昆仑山D.珠穆朗玛峰
【答案】D
【解析】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高昂的头饰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所以选D.
【2】“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
是()
A.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B.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海洋
C.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低,河流呈放射状注入海洋
D.地势变化复杂,河流流向没有规律可循
【答案】C
【解析】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大多自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所以选C。
【考点】该题考查亚洲的地形地势。
5.阅读下列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说法正确的是()
A.大洲:①——亚洲,②——南美洲
B.大洋:③——大西洋,④——印度洋
C.海峡:⑤——土耳其海峡
D.⑤代表的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可知,①是亚洲,②是大洋洲,③是印度洋,④是太平洋,⑤是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所以正确的是D。
【考点】该题考查马六甲海峡。
6.下列四组物产当中,世界最大产地在东南亚的是()
A.石油、锡矿石B.铁矿石、煤炭
C.椰子、天然橡胶D.稻米、香蕉
【答案】C
【解析】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油棕、椰子、焦麻最大产地。
所以正确的是C。
稻米是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
所以正确的是C。
【考点】该题考查东南亚的物产。
7.澳大利亚有很多古老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气候炎热干燥
B.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C.几千万年前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演化缓慢
D.人类的保护
【答案】C
【解析】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有很多特有古老的动物,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亚几千万年前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动物演化缓慢。
故选C。
【考点】该题考查澳大利亚动物进化缓慢的原因。
8.关于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场规模较小
B.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
C.农场耗用劳动力较多
D.农牧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比重很小
【答案】B
【解析】澳大利亚经济发达,以畜牧业为主,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耗费的劳动力少,农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
所以正确的是B。
【考点】该题考查澳大利亚的农牧业。
9.如图是欧洲西部气候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欧洲西部地区自西向东的气候变化表现为()
A.欧洲西部的气候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箭头B表示西风气流将水汽自西向东输送
C.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
D.从Ⅰ—Ⅱ—Ⅲ气温逐渐升高
【答案】B
【解析】根据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可知,欧洲西部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寒带气候。
故A不正确;箭头B表示欧洲西部自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远,所以降水越来越少,故B正确;受海陆位置影响,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故C不正确;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由南向北温度逐渐降低。
所以D不正确。
所以正确的是B。
【2】图中纬度相近的甲、乙、丙三地中,传统民居的墙壁最厚的是()
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到丙距海越来越远,年较差越来越大,所以从甲到丙墙壁越来越厚。
所以选C。
【3】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这种饮食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发达的水稻种植业B.发达的商品谷物农业
C.发达的畜牧业D.发达的制造业
【答案】C
【解析】欧洲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地形平坦,适合牧草的生长,所以畜牧业发达,所以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
【考点】该题考查欧洲西部。
二、综合题
1.左图为非洲水系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英国女孩坦西的童年一直有两只大猩猩陪伴,如右图2-14。
2002年两只大猩猩被送至加蓬的热带丛林保护区。
2014年7月,25岁的坦西随父亲深入加蓬原始热带雨林,乘坐小舟在雨林里穿梭呼喊“老朋友”,几个小时后,岸边的丛林里,两只成年大猩猩向小舟投来疑惑而激动的目光。
当坦西登上河岸后,大猩猩立即轻柔地拥
抱着坦西。
(1)坦西和她父亲可能是在图2-13中A、B、C、D所示的字母区域内找到大猩猩的。
理由
是。
(2)从刚果河水系形状特征看,众多支流向中心汇集,该流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3)字母B所在区域被(纬线)穿过,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4)请在图中恰当位置标注出苏伊士运河、大西洋、印度洋的名称。
(5)从地理的视角,说说你读完上述材料后的感想。
【答案】(1)D D处是热带雨林气候;(2)盆地;(3)北回归线撒哈拉沙漠;(4)略;(5)动物是有记忆的,人类为什么会想杀害他们,榨取他们的皮毛血肉当你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像人一样记住你所做的一切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解析】
(1)气候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气候带以热带雨林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式气候,所以D处能找到猩猩;
(2)从刚果河水系形状特征看,众多支流向中心汇集,该流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盆地;
(3)字母B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被北回归线穿过;
(4)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
(5)动物是有记忆的,人类为什么会想杀害他们,榨取他们的皮毛血肉当你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像人一样记住你所做的一切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考点】非洲的气候类型
2.图为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的人口与城市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请写出你作出以上判断的两个理由。
(2)巴西首都1960年迁至,新首都地处热带,但由于位于高原上,气候四季如春,终年绿草如
茵。
(3)巴西西北部的平原人口稀少,因为这里。
(4)从15世纪开始,欧洲白人、非洲黑奴以及原住居民印第安人互相通婚,使得巴西人种数量较多。
【答案】(1)东南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海运便利;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历史悠久;工商业发达;(2)巴西
利亚巴西;(3)亚马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气候湿热;(5)混血
【解析】
读图可知,(1)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不平衡,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是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海运便利;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历史悠久;工商业发达
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南纬20°以北的热带地区,但气候却是四季如春,终年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主要原因是建在中部巴西高原上,海拔达l000米;
巴西西北部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主要是因为此处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宜人口居住。
(4)从15世纪开始,欧洲白人、非洲黑奴以及原住居民印第安人互相通婚,使得巴西混血人种数量较多。
【考点】巴西的人口、城市和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