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论文
学生姓名:
邵旭红

号:
112507022
指导教师:
王明伟
林丽
专业班级:
2012 级中药学本科班
川牛膝和怀牛膝在临床应用中的鉴别研究
邵旭红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兰州
730000 摘
要:
本文通过川牛膝与怀牛膝的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征,药效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医临床
用药提供更好的参考资料,更好地确保了川牛膝和怀牛膝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
川牛膝怀牛膝鉴别
牛膝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陶弘景谓:“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长大柔润。

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

”苏颂谓:“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为真。

”寇宗爽谓:“今西京作眭种,有长三尺者最佳。

可见,早在宋代,怀牛膝已在河南北部栽培”。

且《证类本草》中“怀牛膝”图即今之怀牛膝。

1 1 川牛膝与怀牛膝原植物鉴别 1 1.1 川牛膝为苋科( Amaranthaceae )植物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根。

云南称甜牛膝,贵州称大牛膝,四川称肉牛膝,野生品种民间称毛药。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鲜时外皮近白色,干后灰褐色或棕黄色。

质柔韧,不易折断。

叶片椭圆形或窄椭圆形。

花密集成圆头状,再由数个组成穗状花序,花序干后近白色;退化雄蕊窄细,长约 0.1mm.与发育雄蕊间隔而生。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野生或栽培。

1.2 怀牛膝为苋科( Amaranthaceae )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I.的干燥根。

多年生草本,根细
长。

茎四棱形,节略膨大,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全缘,两面被柔毛。

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向下折贴近总花梗;苞片 1,
膜质,宽卵形,先端突尖;小苞片 2,尖刺状,基部两侧各具卵状小裂片;花被片 5,绿色;雄蕊 5,退化雄蕊顶端齿形或浅波状;子房长椭圆形。

胞果长圆形,果皮薄,包于宿萼内。

花期 7-9 月,果期 9-10 月。

主产于河南武陟,沁阳等地。

河北,山西,山东,江苏等省亦产。

为栽培品。

2 川牛膝与怀牛膝外观性状比较 1 2.1 川牛膝根长圆柱形,具纵皱纹和侧根痕。

质柔韧,不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许多黄色小点(维管束),排成约 4-5 层同心环,气微臭,味甜后微苦,以根粗壮,分支少,无芦头质柔韧,纤维少者为佳。

2.2 怀牛膝根细长圆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粗,长 50-60cm,直径 0.2-1cm。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纵皱纹及侧根痕。

质硬脆,受潮变柔韧,易折断,断面淡黄色,角质样,有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继续排成数轮同心环。

气微,味微甜涩。

以根长,肉肥,黄白色者为最佳。

3 3 川牛膝和怀牛膝的显微鉴别 3.1 川牛膝和怀牛膝根横切面显微鉴别试验方法:将川牛膝,怀牛膝的根分别放入盛有水的烧杯(做标记)中浸泡 24小时,然后取出分别截取
两种材料的主根上部 3 处,(无根毛)面积约 4 平方毫米作横切面徒手切片。

将所切取薄片各自分别轻轻放入盛有水的培养皿中(做标记)。

用镊子挑选薄而透明的切片分别放在两块载玻片上(做标记),制成临时水装片后,盖上载玻片后置镜下观察对比:(如下图所示)
3.1.1 川牛膝
根横切面:(1)木栓层细胞 15-20 列。

(2)栓内层细胞数列。

(3)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 3-6 轮同心环;维管束外韧型,无束间形成层。

(4)中央正常维管束,初生木质部二原型。

3.1.2 怀牛膝
根横切面:(1)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2)栓内层较窄。

(3)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 2-4 轮;维管束外韧型,束间形成层除最外轮有的明显外,向内各轮均不明显;木质部有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4)中央有正常维管束,初生木质部二原型。

3.2
川牛膝和怀牛膝粉末显微鉴别试验方法:将川牛膝和怀牛膝药材分别粉碎,过筛。

用解剖针取川牛膝,怀牛膝
粉末少许,分别放在两块载玻片上(做标记),加水合氯醛 1 滴,移至酒精灯上加微热,作透化处理约 1 分钟,加稀甘油 1 滴。

盖上盖玻片后置镜下观察对比: 3.2.1 川牛膝粉末:棕色。

(1)草酸钙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于薄壁细胞中。

(2)具缘纹孔导管纹孔圆形或横向延长,互列,排列紧密,有的导管分子,末端呈梭形。

(3)纤维长条形,弯曲,末端渐尖。

3.2.2 怀牛膝
粉末:土黄色。

(1)木纤维较长,壁微木化,胞腔大,具斜形单纹孔。

(2)导管网纹,单纹孔或具缘纹孔。

(3)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4)木薄壁细胞长方形,有的具单纹孔或网纹增厚。

(5)木栓细胞类长方形,淡黄色。

4 4 川牛膝和怀牛膝的理化鉴别 4.1 川牛膝
根的断面置 WFH-201B 紫外透射反射仪(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365nm 条件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再滴加 10%氨水则显浅黄绿色荧光。

4.2 怀牛膝
取粉末滴加冰醋酸及浓硫酸,显紫红色。

5 5 川牛膝和怀牛膝的药效及临床应用的比较
牛膝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之分,川牛膝的处方用名有川牛膝,大牛膝,杜牛膝等,怀牛膝
的处方名包括牛膝,淮牛膝,怀牛膝,土牛膝等,由于基原不同,二者的功效和主治不尽相同。

就川牛膝和怀牛膝的临床应用的异同阐述如下,以期对临床合理使用牛膝,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5.1 川牛膝
性平,味甘,微苦。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跌扑伤痛,风湿痹痛,淋证,水肿和小便不利等症。

5.2 怀牛膝
性平,味苦,甘,酸,生用具有逐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之功。

酒制可补益肝肾,强壮腰膝。

常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跌扑伤痛,腰膝酸痛,下肢痿弱,淋证,水肿,小便不利,头痛,眩晕,牙龈肿
痛,口舌生疮及吐血等血热上溢之症。

在《神农本草经》时代,并无川牛膝,怀牛膝之分,自明清后才逐渐加以区分。

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川牛膝偏于活血通经,而怀牛膝补益作用强于川牛膝。

但也有学者通过本草考证认为川,怀牛膝虽均具有行瘀达下和补益肝肾的功效,但川牛膝补益之力较佳,怀牛膝行行瘀达下之力较好。

6 6 小结
总之,川牛膝和怀牛膝在来源,产地,性状,显微特征和功效方面存在差异,使用时应当区别使用,以保证临床疗效。

只有准确地鉴别怀牛膝与川牛膝并正确认识其功效,临床上才能根据实际病情区别应用,从而使治疗达到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
社.2003.1.80.(2)
任仁安等.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
社.1996.56.(3)
吴向莉.川牛膝与麻牛膝的鉴别(J).贵阳: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3 (4)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4.396-397.
中药鉴定学,多年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由许多概念编织而成的、枯燥死板的、死记硬背的学科。

每一种药千篇1律地罗列各项内容,特别是执业药师的教材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图像,所以很抽象,容易造成记忆混乱。

在学习中,环球网校给大家以下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全面复习,重点记忆
大家在学习精讲班的课时,每一讲都要仔细弄懂,重要的内容要随时记忆。

学到后面,要注意比较相似药物、同类、同科药物的异同点,帮助记忆。

在复习时,最好先复习重点药材。

先看重点药材包括哪几项内容,在每项内容中找出主要特征;然后再复习熟悉药材和了解药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因为后两类药材中有很多药材与重点掌握药材是同科或同属植物,在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上都有相同之处;如果把重点药材特征掌握好了,再找出与后两部分药材的异同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实物和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教材,没有图片,只有文字介绍,使中药鉴定学变的抽象,所说的鉴别特点看不见,不容易记忆。

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找一些典型的药材标本,或在书上,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药材图片,结合性状、显微鉴别特点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记忆效率。

3、抓住经验术语
经验术语可以说是《中药鉴定学》的一大特色。

这些传统的经验术语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学习中,要把经验术语与药材性状特征有机的联系起来。

如:松贝的“怀中抱月”、大黄的“星点”、天麻的“鹦哥嘴”、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等等,这些经验术语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把药材的性状特征传神
的表达出来了。

这些经验术语一方面加深了大家对药材性状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对药材的记忆。

4、比较、归纳、总结
在学习后期和复习过程中,注意利用比较、总结归纳的方法,一是可以扩大知识面,二是还可以提高考试成绩。

例如:在学过的中药中,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和商陆这几个药都有异常构造,有什么相同点和异同点?五加科植物含油树脂道,桔梗科的植物含乳管、菊糖等,通过比较归纳,增强记忆。

自然朴实,切题!
作者也太厉害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