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5现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535现代汉语
第二章语音 第三章文字 第四章词汇, 第五章语法 第六章语用 第一章绪论
【单选】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 的语言之一。
【判断、术语解释】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
包括共同语(普通话)和不同的
即华北官话、西北
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2)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上海适为代表。
(3)湘方言,又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又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也叫客家话,以广东省梅县话为 代表。
(6)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7)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8)粤方言,也叫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9)晋语,以太原话为代表。
(10)平话,内部分歧较大,可以分为两片,柳州以南 为桂南平话,以南宁亭子平话为代表;鹿寨以北为桂北
平话,至今尚无公认代表。
【单选,简答】现代汉语白话文的形成。
古代的书面语即文言最初必定是在口语的基础上
形成的,但汉魏以来,因写文章的人往往沿袭和模仿先秦的语言,所以书面语就不再跟口语一起变化了,另外一种同口语直接相联系的书面语——“白话”就起来同“文言”分庭抗礼了。
白话最早可见于公元5世纪左右南朝产生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唐、五代的说唱文学变文产生后,口语的痕迹就更加明显。
到了12、13世纪,出现了用白话写的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如诸宫调、南戏、金元杂剧、元散曲等。
元末明初以来,开始大量出现用白话写作的长篇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等。
到了晚清,现代汉语共同的书面语话文已经成熟。
【单选、多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它以北室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适为基础方言,以
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eng ”“ing ”当中的“ng ”不是复辅音,是一个辅音,只是以两个字母来表示。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构成的音节多。
(3)音节有声调。
【单选、简答】词汇方面的主要特点。
双音节词占优势。
(2)
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的主要手段。
(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
一一对应的关系。
的困难,有利于相互间的信息交流。
(2)可以加快国家的建设和现代文明的发展。
(3)
能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和对外同语。
作为标准语,普通话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示范作用,规定方言的发展方向;方言则从属于普通话,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方言可以在一定地域、一定范围和一定场合中使用,但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普通话的通行区域和使用人口则覆盖各个方言区,使用场合也几乎不受限制。
因此,普通
话是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的特殊方言,在国际上,普通话就代表现代汉语。
尽管方言向普通话集中是当前和今后汉语发展的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方言很快会消亡。
从普通话对方言的渗透看,新老更替的对象只是某些语言特征而非整个语言系统。
可以这么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通话和方言会共存的。
从普通话对方言的覆盖看,很多场合的双语并用,又有维持方言的语言系统不被逐渐更替的一面。
方言不仅是某个地域的交际工具,而且是该地域的文化标志,方言中蕴涵的历史、风俗等还需要有人研究和挖掘。
只要地域文化还有存在的价值,
方言就不会题。
第二章语音
【单选、术语解释】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具有 物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性质,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多选】语音的物理属性主要表现为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须是人类发出的能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但这种声音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而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2)语音具有民族特征和地域特
组合成音节的方式,音素在音节结
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频率。
音高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声调和 语调。
指的是声音 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汉语中的轻声和语流中的轻、重
音以音强作为主要特征来区别意义。
指的是声音 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音长在轻声、重音、声调中有一
定作用。
音长不能区别意义,但
能够体现语气和情感的差异。
【单选、术语解释】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 特色,它决定于物体振动所产生的音波波纹的不同曲折式样。
音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
是语音结构
能够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
音节。
普通话中的儿化音节则是用两个汉字来代表一个音节,如“花儿”“圈儿”等里面的“儿”,只表示发音上的儿化韵尾,而不记录音节,“花儿”“圈儿”等两
是从音色角
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例如,sou (搜)这个音节从音色角度分析,它包含s 、o 和u 三个不同的音素。
【分析,简答】分析音素时需要注意的几种特殊 情况。
(1)含有y 、w 的音节。
分析含有y 、w 的音节-包含的
音素时,要按其实际音节来分析。
如yao (腰),其实际音节应是iao 。
(2)含有韵母IU 、UI 、un 的音节。
分析含有这三个韵 母的音节的音素时,也要根据其实际音节来分析。
如
guI(
规)这个音节实际上包含g 、u 、e 、I 四个音素。
(3)省略U 上两点的音节。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U
行的韵母跟声母j 、q 、×相拼的时候,U 上两点省略,分析这样的音节含有的音素时也要按其
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如a 、o 等。
气 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如b 、m 、f 、d 、z 、 sh 等。
【单选】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共有32个音素。
其中,有10个元音音素,即a 、o 、e 、6、I 、u 、U 、-i 【l 】、-i 【l 】和er;有22个辅音音素,即b 、p 。
m 、f 、d 、t 、n 、J 、g 、k 、h 、j 、
q 、×、zh 、ch 、sh 、r 、z 、c 、s 和ng ,其中,m 、n 、l 、r 、ng5
个是浊辅音,其余(2)紧张均衡与否。
(3)气流强弱。
(4)
是一个语音 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
和隔音符号。
【判断】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其中21个为辅音声 某些部位形成的阻碍才能发音。
这些形成阻碍的部位在语音学上就称为“发音部位”,克服阻
U 跟n 、l 相拼的时候,上面两点不能省略。
【单选、分析】a 、o 、e 开头的零声母音节连接在其他音 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可以用隔音符号(,)
腹)上。
(2)在IU 、UI 两个韵母中,声调符号应该标在后面的 u 或I 上。
(3)声调符号如果正好应该标在I 上,那么I 上的小 点要省掉。
(4)轻声音节不标调。
【分析、简答】音节连写和大写。
(1)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一般分写。
句
子或者诗行开头的字母要用大写。
(2)专用名词和专用短语中的每个词开头字母要 大写。
(3)标题中的字母可以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开 头的字母大写,有时为了简明美
在连续
声调之间、音节之间会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或大或小的 语音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所谓的语流音变,又叫共时音 变。
普通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变调、轻声、儿化和语
是指在连续
子)中,因相邻音节互相影响而使某些音节的声调发生 变化,变得与单读时调值不同的上声变八、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分析、简答】“一”的变调规律。
(l)“一”在单用、表序数或词语末尾时读本调, 阴平。
(2)在去声音节前读阳平。
(3)在非去声音节(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
(4)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中间读轻声。
【分析、简答】“不”的变调规律。
(1)在单念或在词、句末尾时读原调,去声。
(2)在非去声音节前仍读本调。
(3)在去声音节前读阳乎。
(4)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
【单选、简答】轻声的作用。
(1)在普通话中,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意义和区
分词性的特殊作用。
(2)有时区别了意义,也连带区别过”等读轻声。
(2)语气词“啊、吧、呢、嘛”等读轻声。
(3)名词后缀和表示多数的“们”等读轻声。
(4)部分叠音单纯词和重叠式合成词中的后一音节 读轻声。
(5)放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
的语素或词读 轻声。
(6)放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读轻声。
(7)量词“个”常读轻声。
(8)-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
(2)区分词性。
(3)表示细小、亲切、轻松或喜爱加卷舌动作。
(2)韵尾是I 、n 的,韵尾脱落后加卷舌动作。
(3)韵母是高元音I 、U 的,加央元音【a 】后儿化。
(4)韵母是舌尖元音【11【1】的,丢掉韵母后,加央元 音【。
】后儿化。
(5)韵尾是后鼻音ng 的,韵尾脱落后,韵腹鼻化并
(ao 、iao 除外)、 e 、e 、I 、U 时,“啊”读成ya ,文字可写作“呀”。
(2)前一音节的韵腹或韵尾是u (包括ao 、iao )时,
“啊”读wa ,可以写作“哇”。
(3)前一音节的韵尾是p 时,“啊”读no ,可以写作 “哪”。
(4)前一音节的韵尾是ng 时,“啊”读nga ,没有汉 字,仍写作“啊”。
(5)前一音节的韵母是-i 【l 】时,“啊”读【zA 】(【z 】是 【s 】的浊音),没有汉字,仍写作“啊”。
(6)
前一音节的韵母是-i 【l 】或末尾是ef (包括儿化 韵)时,“啊”读ra ,没有汉字,
仍写作“啊”。
的文字。
(2)汉字在语音上表示音节。
(3)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
(4)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
(o)从字形结构看,汉字有其理据性。
(6)从发展速度看,汉字具有稳定性。
【单选】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七种字体及每种字体的 主要特点。
(l)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通行于商代。
甲骨文是用刀刻的,因此笔画多方笔,线条笔直、纤细,两端尖锐,体势瘦挺。
(2)金文是古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 文。
主要指西周及春秋时代的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笔画较甲骨文丰满粗肥,拐弯处由方折趋圆转,点画圆浑,体势雍容。
(3)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流行的字体,和金文一脉相承;小篆通行于秦代,也叫“秦篆”。
(4)隶书又分秦隶和汉隶两种。
汉隶是汉代通行的
正式字体。
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
术品,实用价值不大。
(6)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楷书出现后,汉字成为方块 字就定型了。
(7)行书近于楷书而不拘谨,近于今草而不放纵;笔画连绵而各字独立,清晰易认。
【判断】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历史
来看,总的趋势是由繁难变为简易。
【单选】现行汉字的形体从使用手段上看,可分为印刷体和手写体两大类。
印刷体的特点是笔画清晰、端正匀称、便于辨认,大都不容易手写。
手写体按书写工具的不同可
是构成汉字 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的、
最基本的
相接关系、相交
指由笔画组是现代汉字字形中具有独立组字能
是合体字进
是字典中为
是指无法
是由两个 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点在上边或左上,先写点;点在右上或里边,后写点;左上、右上两面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大多数是先外后内;左下两面包围结构的字,一般先内后外;三面包围结构的字,缺口朝上,先内后外;缺口
的形象,以此来
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字就叫象形字。
(2)指事。
指事是用纯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上添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用这种方法造的字
就是指事字。
(3)会意。
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用这种方法造出的字叫会意字。
(4)
形声。
形声是用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表示一个
形下声。
④下形上声。
⑤外形内声。
⑥内形外声。
(5)转注。
转注是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
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6)假借。
假借是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 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似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
(1)形旁的作用和局限。
形声字中形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
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
但是,
变化,有些形旁的
意义不好理解。
②字义的演变,假借字的存在,也使有的形旁不好
理解。
(2)声旁的作用和局限。
声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读音。
但是,由于古今语音
的演变和汉字的演变等原因,声旁的表音功能越来
越弱。
【分析】汉字的结构方式。
(l)汉字可分出独体结构、合体结构、嵌入结构。
其中,独体结构只能分析到第一层,嵌入结构可归并到左中右结构或上中下结构,合体结构则能再往下分。
(2)合体结构可分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
(3)左右结构中又可分出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中
又可分出上中下结构;内外结构中可分出全包围结构、三面包围结构和两面包围结构。
(4)三面包围结构中还可分出上三包围结构、下三
包围结构、左三包围结构;两面包围结构中还可分出左上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结构、右上包围结构。
【多选】现代汉字的标准化主要包括“重量、定形、定
音、定序”四个方面,简称“四定”。
第四章词汇
【单选、判断】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析、简答】确定语素的方法。
确定一个语言单位是否为语素,或者说把语素从一
个语言片段中切分出来,可以使用替换法。
替换法是一
种同类替换的方法,是用已知语素去替换一个语言片段中的某个成分,以确定后者是否为语素
(2)-素/异音/一字。
(3)异素,/同音/同字。
(4)异素/异音/同字。
(5)异素/同音/异字。
【判断、术语解释、分析】语素的类别。
(1)单音节语素与多音节语素。
单音节语素是由
个音节构成的语素。
多音节语素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音节组成的语素。
(2)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
能够单独成词的语素
叫成词语素。
不成词语素是指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
(3)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
定位
语素是指在同其
他成分组合时位置固定的语素。
能够单独成词的定位
语素大都是表示语法意义或语
法关系的虚语素,不能单
独成词的定位语素通常也被称
作词缀。
不定位语素是
指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不
固定的语索。
不定位语
索一般是语义比较实在、具体的
实语素,在构词时用作
词根。
【单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
用的语言单位。
【分析、简答】确定词的方法。
(1)能单说、能单独回答问题(即
单独成句)的是词。
(2)不能单说,但能充当词组句子
成分的是词。
(3)扩展法。
在两个以上的语言成
分组成的语言单
位中插入别的语言成分,如果得
到的新的语言单位可以接受,则
原来的语言单位是短语;如果得
到的新的语言单位不可以接受,
或者意义有很大改变,则原来的
语言单位是词。
扩展法的应用也
是有局限的,不是任何情况下都
可以使用。
(4)剩余法。
把句子中所有可以单
说、可以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的
单位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也
不是一个词的一部分的,是词。
虚词可以用这个办法来确定。
(分析、简答】词的特点。
(1)语音的固定性。
(2)语义的整体性。
(3)结构的凝固性。
【分析、筒答】语素和词的区分。
(1)语素的意义不太明确,也不太
稳定。
(2)词能独立运用,语素不能独立
运用。
【分析、简答】词和短语的区分。
在词的定义中,用是不是“最小
的”(不能扩展)来区分词和短
语。
短语也能够独立运用,但它
可以再作切分,能切分出能够独
又称简缩
抽出几个成分构成的词语,是全
(2)抽取式。
联想的简称;二要避免使用容易
产生歧义的简称。
(2)使用简称要讲求规范,合乎规
是由一个
词可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和多音
节单纯词两种。
多音节
单纯词包括联绵词、叠音词、拟
指两个音
开来讲的词。
其中有双声的,有
叠韵的,有非双声叠韵的。
双声
词根
它是合成词的主要组成部分,往
往表示一定的概念意义。
词根构
成合成词时,位置往往比较自
由,即词根一般是不定位的,是
自由语素。
词缀是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
它是加在词根上
的构词成分,加在词根前面的叫
前缀,加在词根中间的
叫中缀,加在词根后边的叫后
缀。
汉语的词缀中,常见
的是前缀和后缀。
词根有实在意义,而典型的词缀
的意义已经虚化了。
【分析、简答】复合词的结构方
式。
(1)并列式,又称联合式,是由两
个或两个以上词根语素并列而
成的合成词。
(2)偏正式。
前一个语素修饰、限
制后一个语素的合成词,称为偏
正式合成词。
偏正式合成词又可
以分为定中式和状中式两种。
(3)补充式,又称述补式。
后一个
语素补充说明前
一个语素的合成词,称为补充式
合成词。
(4)支配式,又称动宾式或述宾
式。
前一个语素表
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
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
(5)陈述式,
又称主谓式。
前一个
语素表示事物,后
一个语素陈述该事物,说明其性
状或动作等,前后两个
语素构成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
(6)重叠式,是由同一个语素前后
重叠而成的。
这
种合成词有的是名词,也有些是
副词。
【分析、简答】派生词的三种类
型。
(1)前缀式。
(2)后缀式。
蛐蛐”中的“猩、翩、
脉、蛐”没有意义,也不能单独
成词;而重叠式合成词,如“爸
爸、宝宝、星星、仅仅、常常、
偏偏”中的“爸、宝、星、仅、
常、偏”都有意义,也可以单独
成词。
【多选、简答】词义的性质。
一是客观性。
二是概括性。
三是模糊性。
四是民族性。
【判断】词义的明确与模糊各有
用处。
词义的模糊
性反映了语言运用的实际需要,
是指
的、反映现实现象的意义,
又叫
概念意义、逻辑意义。
它是词义
的核心内容,是语言交际中最重
要的意义,也是词典释义中最为
义、形象义。
(1)情感义是指词所表示的某种
或喜爱,或尊敬,或
褒扬,或厌恶,或贬斥的情感意
义。
它包括褒贬义和敬
谦义两种。
(2)语体义是一些词因为经常用
于某种特定的交际
场合而形成的风格色彩,所以又
口语色
(3)形象义是指构词语素所显示
出来的一种具体生
动的直觉形象感。
词的形象义能
给人提供生动可感的
形象,使感知的经验复活并使人
产生想象。
【多选、简答】词义变化的方式。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两个以上义项而且这
些义项之间又有内在联系的词。
【判断、术语解释】基本义是多
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
常用的、基本的意义。
本义是指
一个词的最初意义,即
一个词刚刚被创造出来时所具
有的意义,或者说是文献记载的
最早的意义。
本义和基本义可能
是由基本
生意义。
词义引申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引申、比喻引 申、借代引申三种。
直接引申是由基本义直接发展、派生出新的意义。
比喻引申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来派生新义的。
借代引申是通过基本义的借代用法来派生新义的,由此而产生出的意义就是借代义。
【判断、简答】多义词的比喻义同修辞上的比喻手法的区别。
比喻义是一词多义的现象,它已经成为凝固在词义中的东西,只要一提到这个词,人们就会联想到它所指的意义,不凭借上下文也能为人们所理解。
可是,一般修辞上的比喻手法则不然,它们是临时打比方来表述事物,原来的词义并不因为用作比喻而改
是语音形也称为同音异义词。
【单选、简答】同音词的类型。
(l)字形相同的同音词,可称为同形同音词。
(2)
字形不同的同音词,可称为异(2)语音演变的结果。
(3)借用外来词。
关语”,使语言含
蓄,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2)同音词可以构成谐音的歇后语。
(3)利用同音词可以构成拈连对举格式,使语句耐
同义词中意义完全相同的叫等义词。
意义相近、在用法上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叫作近义词,也称为“相对同义词”。
【多选、判断】概念的同一性和意义的共同性是确定同义词的(2)普通话的词跟方言词构成同
义词。
(3)普通话里的一般词和专业词并用构成同义词。
(4)外来词和自源词、音译词和意译词构成同义词。
(5)为表达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而不断创造出
来的词和普通话中原有的意义
(2)适应不同的语体风格,满足修辞上讳饰、委婉的需求。
(3)避免用词重复,使表达富于变化。
(4)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达到强调、显豁的效
①词义的轻重不同。
②词义所指的范围大小不同。
③词义的概括与具体。
④词义的适用对象不同。
(2)从色彩上辨析。
①从感情色彩上辨析。
②从语体色彩上辨析。
(3)从用法上辨析。
同义词在用法上的不同主要表
(l)反义词应是具有共同上位义的同位词。
(2)反义词的理性意义相反或形成明显对比。
反义词一般词性相同。
反义词的语体色彩大致相同。
反义词一般音节数量相同。
【分析、简答】反义词的对应关系,即反义词的配对情况。
(l)单义词对单义词。
(2)两个词的某一个意义构成反义关系。
(3)-个词和多个词构成反义关
系。
【多选、分析】反义词通常可分为绝对反义词与相对 反义词两类。
绝对反义词表示事物截然相反的两面,这
种反义词之间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相对反义词表示事 物有着明显对比的两面,对比的两面中间存在过渡的、中间的或
比、映衬的作用。
(2)运用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格,可以形成警句,增 强语言的表现力。
(3)反义词连用能起到加强语气、是词汇的是指生命力较强、适用面较广、
使用频率较高的那部分 词。
基本词所代表的概念通常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比较密切,
反映人对自然、社会的基本认识。
大部分是 实词。
【多选、简答】基本词的特点。
(1)全民常用性。
(2)历史稳固性。
是指一种语言中除
基本词之外的那部分词。
基本词是词汇的核心部分,一 般词则是词汇的主体部分,从数
那么广泛,要受行业、阶层、场合等各种条件的制约。
(2)-般词的稳定程度不像基本词那么高,比较容易发生变化。
(3)-般词的构词能力不像基本词
相互转化。
一方面,一般词可以转化为基本词。
另一方面,基本词也可以转化为一般词。
【多选】-般词主要包括新词、外来词、方言词、古语
又称新造词,
又称借词,
休
克啤酒(beer
(2)不可故意标新立异。
(3)要合理使用港台话吸收的外的物品,需要使用方言词。
(2)为准确表达普通话语汇所无法表达的意思,需要使用方言词。
(3)为使语言带有某种地方色彩,需要使用方言词。
【多选、简答】使用方言词应遵循的原则。
(l)需要性原则。
(2)普遍性原则。
(2)文言词是以文言的形式留存下来的词,文言词
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仍然存在,只是在现代汉语中已用其他词
简洁、凝练。
(2)文言词的使用可使语言带有庄重、典雅的风格。
(3)文言词的使用有时还会产生
是指领域内使用的,具有固定的含义的词语。
这类词语还可
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术语,一类是行业用语。
【多选】单义性、概括性、客观性和国际性是专业术语的几个重要特点。
【多选】现代汉语的熟语系统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定俗成,不能随意改变。
具体地一是语素固定。
二 (2)形式整齐。
(3)含义丰富。
成语表意丰富,首先是指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其次,成语大都有特定的来历和出处;最后,成语往往不能仅按其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许多成语在字面意思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
【多选、筒答】成语的来源。
(1)古代寓言和神话传说。
(2)历史事件。
(3)诗文名句。
(4)民间俗语。
(5)外语文献。
【筒答】成语的运用。
(l)要真正把握成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