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五十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大连市第五十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
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18分)
公主与美洲狮
[美]欧?亨利
约瑟法?奥唐奈是草原上的“牛皇帝”奥唐奈仅存的女儿,也就是公主。
她从母亲那儿秉承了热情的性格和亚热带风情的美。
她从奥唐奈“皇上”那儿获得了大量的魄力、常识和统治才能。
约瑟法骑马疾驰的时候,能够瞄准一只拴在绳上的蕃茄铁皮罐,六枪之中可以打中五枪。
她不用铅笔,光凭心算,很快就能告诉你:1545头两岁的小牛,每头八块五毛,总共可以卖多少钱。
多刺牧场的面积大致有40英里长、30英里宽,约瑟法骑着马儿,踏勘了牧场的每一块土地。
牧场上的每一个牧童都认识她,都对她忠心耿耿。
里普利?吉文斯是多刺牧场上一个牛队的头目,有一天见到了她,便打定主意要同皇室联姻。
一天,吉文斯到双榆牧场去。
他回程时到达白马渡口时,太阳已经落山了。
他决定在渡口宿夜。
安顿好坐骑,靠着树坐下,他刚卷了一支烟,拴着的小马忽然腾跃起来,害怕地喷着鼻息。
一尾大媒鱼“噗通”一声窜进水坑。
一只棕色的小兔子从左边窜出来,一头钻进茂密的猫爪草丛里。
吉文斯站起身,朝左边望过去,透过灌木枝叶的空隙,他看到不远处有一匹女鞍的小马,约瑟法在水坑旁边刚喝了水站起来,正在擦去掌心的泥沙。
吉文斯还看到在她右边十来码远的荆棘丛中,有一头蹲着的墨西哥狮子。
它琥珀色的眼睛射出饥饿的光芒,眼睛后面6英尺的地方是像猎狗猛扑前那样伸得笔直的尾巴。
它挪动后腿,那是猫科动物跳跃前的常态。
吉文斯暴喊一声,窜到狮子和公主中间。
他看见空中掠过一道模糊的影子,又听到两声隐约的枪响。
紧接着,百来磅重的墨西哥狮子落到了他头上,重重地把他压倒在地。
他还记得自己喊道:“让我起来——这种打法不公道!”然后,他像毛虫似地从狮子身下爬出来,满嘴的青草和污泥,后脑勺磕在水榆树根上,鼓了一个大包。
狮子一动不动地瘫在地上。
吉文斯大为不满,他对狮子晃晃拳头,嚷道:“我跟你再来二十回合……”可他立即省悟过来。
约瑟法站在原来的地方,若无其事地在重新填装她那把镶银把柄的三八口径手枪。
她嘴角和黑眼睛里带着一丝叫、恼火的笑意。
这位救人未遂的侠士觉得丢脸的火焰一直烧
到他的灵魂。
“是你吗,吉文斯先生?”约瑟法说,她的声调低缓柔和,像糖一般甜,“你那一声大喊几乎害得我脱靶。
你摔倒时有没有砸到头?”
“哦,没什么,”吉文斯平静地说,“摔得不重。
”接着,他跪下去,轻轻地抚摸着死狮子那张着大嘴、好不吓人的脑袋。
“可怜的老比尔!”他伤心地说。
“怎么回事?”约瑟法问道。
“你当然不明白,约瑟法小姐。
”吉文斯说,同时显出让宽恕压过悲哀的神情,“这也不能怪你。
我想救它,但是没能及时让你知道。
”
“救谁呀?”
“还不是老比尔。
我找了它一整天。
你明白,两年来它一直是我们营地里的宠物。
可怜的老东西,它连一只白尾灰兔都不会伤害。
营地里的弟兄们知道这件事后,都会伤心的。
不过你当然不知道比尔只不过是同你闹着玩的。
”
约瑟法的黑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他。
①吉文斯的眼睛里露出更深重的懊丧,还掺杂着一些温和的责怪。
他那清秀的脸上现出显而易见的哀伤。
约瑟法看看那只猛兽的尸体。
吉文斯轻轻地拍了拍狮子的一只可怕的脚爪,这只脚爪平时一下子就可能送掉一条小牛的命。
那姑娘深橄榄色的脸上慢慢泛起一片红晕。
“我很抱歉,”她低声下气地说,“不过它看上去是那么大,又跳得那么高,所以……”她的眼睛里噙着两颗晶莹的泪珠。
“请原谅我,吉文斯先生,好吗?你明白,我只不过是个小姑娘,当时我很害怕。
打死了比尔,我感到非常难过。
你不了解我觉得多么难为情。
我早知道的话,绝不会这么做的。
”
②她的眼睛里盛满了甜蜜的诚意,恳求之中还带着优雅的悔罪的神情,“谁要是杀了我的小猫,我真会恨死他呢。
你冒了中流弹的危险去救它,是多么勇敢,多么仁慈啊!这样做的人实在太少啦!”吉文斯的得意要撑破衬衫:从失败中夺得了胜利!滑稽戏变成了正剧!好样的,里普利?吉文斯!
天色已经黑了。
吉文斯体贴地把约瑟法护送回家。
一小时后,熄灯时间到了,约瑟法穿着睡衣,走到父亲的卧室门口,隔着砖铺的过道,向屋里的“牛皇帝”招呼说:“喂,爸爸,你知道那只叫做‘缺耳魔鬼’的墨西哥老狮子吗?——就是害死了牧羊人冈萨勒斯,在萨拉达牧场扑杀了五十来头小牛的那只。
嘿,今天下午我在白马渡口结果了它的性命。
它正要跳起来时,我用三八口径往它脑袋开
了两枪。
它的左耳朵被老冈萨勒斯用砍刀削去一片,所以我一看到就认识。
你自己也不见得打得这么准,爸爸。
”(有删改)
11.结合全文,分析第一段的交代有什么作用?(4分)
12.文中画线的两处都使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4分)
13.简要赏析小说的结尾。
(4分)
14.文中的主要人物是公主约瑟法和牛仔吉文斯,用“公主与牛仔”为题是不是比用“公主与美洲狮”为题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参考答案:
11.①开头段交代了公主约瑟法的身份、性格、本领,使读者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1分)②为后面吉文斯立志追求约瑟法、约瑟法打死狮子等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发展更合理。
(1分)③交代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
12.①神态描写。
(2分)②前一处表现了吉文斯极力想用自以为精湛的表演来掩饰自己,以达到维护男子汉尊严、蒙骗公主的目的的心理。
(1分)③后一处写出了约瑟法不愿拆穿吉文斯的谎言而善意地配合他的心理。
(1分)
13.文章的结尾,依然是欧?亨利惯用的出人意料式,但由前面的铺垫,如第一段中对约瑟法的介绍、第三段中对狮子的描写可知也在意料之中。
(2分),这样的结尾不仅使小说情节更富戏剧性,同时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约瑟法虽然清楚吉文斯救人和编谎的用意,但她故意没有说破,而是善意配合,不伤对方的自尊心,体现了她的善良。
(2分)。
14.观点一:还是以“公主与美洲狮”为题目更好。
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因为美洲狮是全文的线索。
路遇狮子、狮口救人、有关狮子的谎言、狮子身份的真相,每一步情节开
展都离不开美洲狮。
(2分)②(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公主和吉文斯的形象借美洲狮而鲜明生动。
吉文斯狮口救美的毫不犹豫,体现他的勇敢,编造狮子身份的谎言体现自尊滑稽;公主射杀凶猛的美洲狮可见其勇敢,枪法精湛,不拆穿吉文斯关于狮子的谎言显现其机智善良。
(2分)③(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以“公主与美洲狮”为题目,习惯思维中公主的娇弱与美洲狮的凶猛形成对比,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以“公主与牛仔”为题则比较俗套。
(2分)
观点二:以“公主与牛仔”为题目更好。
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公主和牛仔是小说表现的主要人物,公主和牛仔的故事是小说的主体,而美洲狮不过是作者借以串连人物的媒介。
(2分)②(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以“公主与牛仔”为题目,将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并列,更具有对比性。
公主的勇敢机敏善良美丽与牛仔的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相映成趣。
(2分)③(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以“公主和牛仔”为题,初看会让人以为是传统的美女与英雄的故事,但小说却反其道而行,更具有耐人咀嚼的艺术魅力。
(2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分)
栗子·立子
许福元
这是一个傍晚。
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的傍晚,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
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
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
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
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
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来,油亮油亮。
“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
”
“不是一个是一个,你这栗子是带犊的绵羊,还能大个下小个的吗?”我生长在平原,连栗子树都没看见过,但还得装出内行的样子,“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
”
“大叔,您老好眼力。
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
”
“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
“一口价,七块。
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来,一连访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
”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
我试着掂了掂,“三十来斤?”
“大叔,您手就是秤。
三十三斤,算您三十斤。
不信我有弹簧秤,咱有一斤算一斤。
”
我决定买了,但还得跟这只公鸡逗一逗:“小伙子,货到街头死。
你也别一口价。
咱取个吉利,六块六一斤,你顺我也顺。
三十乘六块六,一百九十八元,我也凑整,二百。
”
小伙子似乎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那我就按确定、保存、上传键了。
您拿袋子了吗?”
“要不这样,您连口袋捎走,不过您得交五十元押金,明天在这会儿这地儿,您把空口袋拿来,我再退您五十块钱如何?您别觉得五十块钱多,这口袋可是我爷爷的命根子,是古董。
要是他在,一千块钱他也不会卖。
”
二百五,付钱毕。
他提起袋子要给送上车,我忽然产生了怀疑:“慢。
”我用一只手从上往下插下去,从袋子底部抄起一把栗子,下面的栗子似乎更大更光更亮些。
小伙子似乎看出我的担心,笑说:“您摸着砖头了吗?”
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
兴冲冲回到家里,第一件事让我老伴赶紧烧柴锅、煮栗子,并喊我弟我姐我侄来。
只半个时辰,锅里便散发出异味。
半锅熟栗子,熏得我呲牙咧嘴。
还是傍晚,还是这个老地方,路灯的影子像钉子一样,将我钉在这里。
我等这个小伙子,这个公鸡头,这个小王八蛋子。
年轻人没来,一个老人倒是颤颤巍巍地来到我的面前。
高个,背微驼,满脸刀刻似的核桃纹,扇风耳,鼻子高而直。
拄一根花椒木拐杖,立定,双手作揖,开口便说:“您,您,您就是从我孙子手里买坏栗子那位客官吧?”
老人叹口气:“您手上有我家的口袋,那口袋上有我祖上的堂号。
”老人从腋下抽出一条口袋,铺在地上。
又对我说:“麻烦您了,您把您那条也打开,拼上,这是一对。
”两条口袋上下对齐,左右对正,墨迹清晰,笔迹可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诚信堂”。
诚信堂,早有耳闻,那可是老字号。
主要经营干鲜果品。
老人小心虔诚地折叠起那两条口袋,郑重地塞到我手里二百五十块钱。
拉住我的手说:“这孩子把您气苦了。
您跟他治气,忒不值了。
养不教,爷之过。
他爸他妈,扔下他时刚一周半,就到深圳打工去了。
十七年了,见面不到十六次。
家里二层楼盖得方正,可孩子走斜道了。
让您笑话,百年老店的字号,给毁喽!”
我坚持要送老人一段路,老人又回身立定,双手作揖:“您回吧。
我还要去找立子。
”
我说:“您不要再找栗子了。
那些栗子,只有一个半个是好的。
其余的,都是坏的。
”
老人无奈地向我苦笑:“我的孙子,他就叫立子。
站立的立,儿子的子。
他爸他妈的这棵独苗,儿子倒是个儿子,可没立住哇!”然后,用花椒木拐杖一指对面灯火通明的网吧,“那就是个大烟馆呀。
我掏他去,孽障!”
我刚往前走一段路,身后传来“哗啦啦”的一片声响。
我回头望去,网吧那两扇大玻璃窗,坏成了两个大黑洞。
如宇宙间的黑洞。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07月25日,14 版,有删改)⑴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篇小说善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作者对立子的形象描写并不多,但其奸猾的性格特点还是因对话而凸显出来。
B.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使故事更真实;“我”对社会上坑蒙拐骗的事非常痛恨,要好好惩罚那个年轻人,可见“我”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C.小说将第一天傍晚发生的故事以插叙的形式再现,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D.“养不教,爷之过”,这不是客气话,立子的爷爷也意识到自己没有教育好孙子,对立子过于宠爱、放任,爷爷对立子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E. 小说只讲述了两个傍晚所发生的故事,既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但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概括立子的形象特点,并联系文本作简要分析。
(8分)
(3)本文的标题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该标题的好处。
(8分)
参考答案:
(1)BD
⑵“立子”是一个打扮怪异、奸猾懒惰,沉迷网络,缺少父母关爱教育的问题青年。
1.发型怪异,公鸡头,一丛黄发耸立在脑袋中间。
(2分)2.奸滑懒惰,用坑蒙的手段骗取金钱,不好学,不上进。
(2分)3.迷恋网络,由他的语言习惯、得钱后的行动和老人的介绍可知,他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2分)4.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使他成为了社会上混混一类的问题青年(2分)
(3)小说以两个同音的词语并列构成标题,形式特别,意蕴丰富。
(2分)从情节结构上看,“栗子”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故事是由“栗子”引出并向前推进发展的,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2分)从人物塑造上看,“立子”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塑造了因深陷网吧不能自拔,以致于坑蒙拐骗的青年形象。
(2分)从主旨表达上看,立子向“我”兜售坏栗子,引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巧妙暗示小说主题。
(2分)
3. 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活儿
袁省梅
儿子的任命书刚下,准备去参加干部培训时,接到父亲根爷的电话,说要趁闰月,把活儿做了。
“活儿”是羊凹岭对棺材的叫法。
人死了,得要装在“活儿”里。
羊凹岭讲究在闰月给老人做口活儿,说是给老人添寿增福。
儿子不同意,说爸你还没七老八十到做活儿的年纪吧?就是你百年后还怕我买不下好的?再说我在城里给你买了房子,一百多平米哩,眼看着就装修好了,你和我妈都到城里住。
听着儿子的话,根爷脸上立马落下一层暗灰,电话里就吼开了,我哪儿也不去就住我这土院,院小安心,一砖一瓦都是我自己的,一个柴棒棒都是我自己的,踏踏哪个角角摸摸哪个边边,心里都坦坦荡荡的,谁也不敢说半句不是!根爷知道儿子现在别说买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就是买一栋楼也能买得起。
当然也不是儿子能买得起,是儿子头上的帽子手里的圆坨坨买得起。
根爷撂下电话时.也狠狠地撂下一句话,给你老子做活儿,你不怕人骂就甭回。
其实儿子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根爷还不到必须要准备棺材的年龄,况且也不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况且现在棺材铺光羊凹岭街上就有四五家,松木柏木的,想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时候拉.就什么时候拉。
可谁也阻挡不了根爷做“活儿”,撂下电话就跑到街上买木料去了。
儿子赶回时,院里已堆了好几根粗大的木料。
根爷看着儿子急火火的模样,偷偷笑,本性没变,孺子可教。
脸上却淡淡冷冷的,吩咐他割肉买酒请木匠。
儿子还没抬脚,屋里了一屋子人。
根爷认得,都是镇上和村里的头头脑脑。
那些人一,就问啥时候动工请了哪个木匠要雕刻多少花,你一句他一句,人人脸上都是软软柔柔的像刨花般好看。
说着话,就从包里掏东西,烟酒堆了一桌子了,还在掏。
根爷把儿子拉到一边,悄悄地,给你老子做个活儿是你当娃的本分,你唤这么多人,不怕人笑?
好说歹说儿子把那些人哄走了,木匠也进了门。
儿子踢一脚木料,嫌不够粗嫌疤痕多,要重买。
根爷不让。
根爷说,你忘了你太爷爷装的啥活儿了?一张破席子一裹就埋了。
你爷呢?条件好了些,也不过是一个松木薄板。
我就记得你爷抚着那松木薄板说,人都有一死哩,活着安心,不做亏心事;死了,也落个安然,不要让人戳着坟头骂。
再好的活儿,松木也好柏木也好,还不是三尺宽六尺长个木盒盒?活着时能对得起头顶的日头地里的祖先手上的饭碗比啥都强。
根爷的话说得不重但掷地有声。
儿子觉得爸的话里有话,抬眼看根爷时,果然看出了老
人眼里有一些跟做活儿没关系的东西。
解板,刨光,合缝,木匠不停歇地做了五天,刨花开了一院木香漾了半巷,根爷的活儿做成了。
一口平常的棺材,没有雕花刻鸟,也没有加檐子底座。
五天里,根爷把大门锁了,人把门拍得雷响也不开,也不让儿子出门。
单位有事,儿子就在电话上安排。
羊凹岭的风俗,县里的领导同事都清楚,没有人怪罪根爷儿子。
根爷抚着棺材叫儿子进去。
还是羊凹岭的风俗,老人的棺材做好了,子女要躺进去暖暖棺材,给老人祈福,帮老人驱邪,求得老人长寿。
根爷说,虽是些老讲究,我觉得还是有些个说道的。
不是古话说的“不见棺材不落泪”吗?现在的人见了棺材都不落泪哩。
你
进去,躺一躺,看看有啥感觉?
儿子进去了。
儿子刚躺到棺材里,根爷就把盖子盖上了。
黑洞洞的棺材里儿子急的“爸、爸”地叫唤,唤着唤着就默了声。
老伴急得骂根爷,看憋坏了娃。
根爷点了支烟,悠悠地咂着,留着缝哩,哪能憋坏了娃。
儿子从棺材里爬出时,跟爸要了旱烟包,卷卷去卷不成。
根爷嘎嘎笑着卷了根粗大的旱烟,递给娃。
儿子猛地吸了口,缓缓地吐出—团白雾,不看根爷,盯着棺材说,躺在棺材里,爸,三尺不到的棺材里,我一下全明白了。
根爷拍着他的活儿,对这次“培训”似乎很满意。
(选自2011年第14期《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
8、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根爷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
(4分)
9、根爷让儿子为自己做“活儿”的真正用意是教育儿子,文中有哪些暗示?(4分)
10、小说以“活儿”,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分)
参考答案:
8、(4分)⑴正直淳朴,为人坦荡;⑵明晓事理,坚持原则;⑶慈严相济,教子有方;⑷心思细密,做事周详。
(每条1分。
)
9、⑴根爷的年龄还不到必须要立刻准备“活儿”的年龄;⑵根爷身体健康,根本不需要现在就做“活儿”;⑶即使真需要“活儿”,现在的条件十分便利,可以随时解决;⑷根爷看着儿子急火火赶回给自己做“活儿”的模样,偷偷笑;⑸根爷对“活儿”的用料和式样都不讲究;⑹根爷发表对“活儿”的见解时,话里有话,眼里有一些跟做活儿没关系的东西。
(答出其中的4点即可。
)
10、⑴全文的主要事件就是做“活儿”,以“活儿”为题能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⑵全文围绕“活儿”展开情节,“活儿”是小说行文的线索。
(2分)⑶“活儿”本身有深刻的寓意,隐喻儿子在父亲的教育下获得精神上的重生,接受了人要活得安心才能死得安然的道理,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生存价值观,以“活儿”为题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2分)
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经典文化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1)~(2)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有若认为实践“仁”的根本是什么?(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二段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孝”的主张。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孝悌。
2分
(2)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
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
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度。
4分
略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_____)
(3)必先苦其心志(______)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19. 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一
句: 。
20.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7. (1). 于:给 (2). 衡:同“横”,梗塞、不顺 (3). 使:使……受苦
18.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19.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0. 示例:我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今天人们增长才干的必要条件。
因为任何一个人奋斗的过程中,都会犯错。
聪明的人会吃一堑,长一智,举一反三,进而获得成功;愚蠢的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或者是不以为然,那他依然会在前一块石头上摔跤,终将一事无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于”,结合后面“斯人”分析,引出后面对象,译为给;“衡”,结合“虑”分析,同“横”,梗塞、不顺。
句意:内心忧困,思绪阻塞;“苦”,结合“心志”分析,使动用法,使……受苦。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能坚持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弼,辅佐;“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点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结合题干内容分析,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结合题干内容“心怀忧贫”“心怀安乐”等内容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