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包含了四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和《画蛇添足》。
这些寓言故事富有深刻的寓意,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学习这些寓言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有
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道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这四个寓言故事,理解其中
的基本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这四个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寓意,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寓言故事的情
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
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
寓意。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好教学活
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趣味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3.操练(15分钟)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每个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4.巩固(10分钟)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关于寓言故事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寓言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6.小结(5分钟)
教师可以对本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提醒学生要在生活中践行。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寓言故事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8.板书(课后)
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板书,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教学设计中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
在完成《22 寓言四则》的教学设计后,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教师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发现并解决课堂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
的问题,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措施。
以下是对本次教学设计的反思及后续教学改进的探讨。
教学反思
1. 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以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主动参与讨论和分析的积极性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还不够理解,或者是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缺乏信心。
2. 学生参与度
虽然我在设计中考虑到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在实际课堂上,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并不均衡。
一些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而另一些学生则显得较为沉默。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或者是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
3. 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本次教学中,我设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作业的反馈,我发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达成度还有待提高。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 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为了解决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以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 对寓言深层含义的理解不足
针对学生对寓言深层含义理解不足的问题,我计划增加一些实际案例的讨论,让学生能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领会其中的道理。
3. 表达能力不足
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口头表达,如轮流进行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写作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改进措施
1. 调整教学方法
我计划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使其更加多样化和互
动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个性化指导
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学习需求,我将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如对理解能力
较弱的学生进行额外的解释和辅导,对表达能力不足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
3. 家校合作
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和实践机会,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4. 持续评估
我将持续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调整
和改进的工作。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帮助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作业设计
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我设计了以下几种类型的作业:
1.朗读与背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朗读并背诵《22 寓言四则》中的
故事,家长签字确认,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故事内容的熟悉度。
2.故事讲解作业:学生选择一个寓言故事,向家长或朋友讲解故事内
容及其寓意,并记录下听众的反馈,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作业:学生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与课堂上的寓言故
事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深化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4.写作练习作业:学生根据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写一篇简短的故
事梗概,并附上自己的感悟,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5.小组讨论作业: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深入讨论,讨
论重点是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寓意,最后每组提交一份讨论报告。
这些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接触到寓言故事,通过不同的方
式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专家点评
在教学设计完成后,我邀请了语文教育专家对整个设计和作业进行了点评。
专
家指出,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氛围的营造:专家建议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
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论对错,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2.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
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参与、团队合作、创意表达等方面的表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作业设计的个性化:在作业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
供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要关注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学到知识。
4.家校合作的加强:专家强调,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同时向家长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5.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教师应持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评估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专家的点评,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在今后的教
学中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我将认真采纳专家的建议,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帮助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