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中高本衔接培养策略研究——以汽车专业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中高本衔接培养策略研究——以汽车专业为例
作者:文/ 冯梦雅
来源:《时代汽车》 2020年第17期
冯梦雅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韶关市 512126
摘要:中高职的衔接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中高职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通道,学生的培养质量是重中之重。
文章分析了中高职衔接中学生职业能力问题之所在,形成原因及
解决措施;论述了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中高本衔接培养策略研究的思路和实践,及学生职
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职业能力师资建设培养策略评价机制
Research on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 Schools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Take the Automobile Profession as an example
Feng Mengya
Abstract:The connection training model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expansion of one mill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 train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the vocational competenc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easons and solutions, discusses the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strategy research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competence of students, and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Key words:professional ability, teacher construction, training strategy, evaluation mechanism
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升读高职院校的比例普遍达到了30%以上,意味着中高职衔接(含三
二分段、五年一贯制)招生考试方式及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全面展开,国家建立了职业
教育和普通教育课程互通渠道和职教学生成长通道,营造了全社会尊重、崇尚技术技能人才的
氛围。
笔者是担任本校汽车专业中高职三二分段班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当前中高本
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藉以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策略,推进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及工作能力,以便适应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帮助学生脚踏实地的实现
着自我的人生价值。
1 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主要是指胜任从
事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学习能力、正确的职业态度,以及在特定的职业情境下表现出
的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1],表现在汽车专业学生是具备从事汽车质量与性能测、汽车故障返修、汽车机电维修、服务顾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同时它还应该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
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等。
对于中高职汽车专业学生而言职业能力是影响终身发展一种素质,是
胜任汽车质量与性能检测、汽车故障返修、汽车机电维修、服务顾问等岗位的必要条件,能体
现爱岗敬业、工作负责、协作沟通的个人素质。
2 推动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学生对职业能力认知不充分
大部分中高职学生没有树立从事某项工作的职业理想,很多学生理念只停留在掌握汽车维
修专业技能作为将来谋生的手段,对职业意识、人生理想、敬业精神的职业能力内涵缺少必要
的了解。
调查显示,中高职学生缺乏对职业能力认知和合理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国家产业升级及新技术革命正在重塑劳动力市场结构,学校应加强学生对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认知,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技术教育,激发自我提升职业能力的动力,培养他们走上
技能型、技术型多元成才之路。
2.2 中高职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院校对学生显性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非常重视的,积极开展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内、校外汽车专业相关实践教学,以服务产业需求为目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一体化训练教学等专业
必修课。
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等隐性职业能力培养较缺乏,比如通识教育方面。
通识教育选
修课程设置方向主要是知识技能素养的学习,其目标是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与
科学素养。
这些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产业需求是一致,是从学生受教育的根本出发,培养具
有前瞻性、厚德敏行、博雅精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
丰富多样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
2.3 中高职教师自身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问题
近些年来,中高职院校针对学生扩招和生源多样化开展了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的深
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以我校汽车专业为例,校内外专家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并执行以服务汽
车产业需求为目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一体化训练教学任务。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及
教育质量关键因素是中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教师的知识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决定了培养的学
生能否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思考问题,扩展思维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素质的教师能够在课
堂上传授学生更多专业技能,能够在教学中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教师素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
2.4 健全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体系
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专业能力素养、独立决策和实施
个人能力素养、注重创新合作的协作能力素养。
包括:责任、诚实、正直的品质;专业的学习
能力、分析及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协作、组织管理能力等。
在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标准体系
时学校须注意考察这些方面的因素。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
能力的发展。
高职生源的多样化必然导致评价标准多元化多层次,优化后的评价标准能够让学
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激励与肯定,保持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也能为学习能力高的
学生指明发展的方向。
评价方式也需要更加多样化,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考核评价等。
3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中高职教育培养策略
3.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我们的教育不能过于功利主义,学生毕业后终究要面向社会需要具备多领域交叉支撑的人
文修养和个人素养。
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
的全过程,在爱岗敬业中践行公民职业行为准则。
教师是学生交流最多的并且最信赖的人群,
教师的学者风范,大师神采飞扬的风采能让学生心潮澎湃、如沐春风,更能潜移默化地传播正
确的价值观。
其次,建立良好的校园和谐氛围,开展团队性、创新性、互动性和有职业情境的
实践活动,能把职业技能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学生不仅仅是掌握某项技能的本领,更是
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并加强兴趣。
第三,课堂与课外讲座相结合,既巩固基础,又开阔视野,提
高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培育积极向上自我意识,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培养汽车技能型人才的探索
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通过各种资源整合,加快师资结构优化配置和合用,补充急
需的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专家。
对于校内专任教师,通过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践平台,校内
企业真实项目研发平台,校外生产性实践锻炼平台,为教师全方位成长提供上升通道。
最终使
校内专业教师成为进课堂能授课,进车间能操作,进研究室能设计的三能教师。
教师认真严谨
一丝不苟的科研教学态度,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充满变化的知识世界,更是鼓舞着学生
前行的精神之树。
我院汽车教研室开展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服务于社会
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多元化人才需求。
该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讲得少,学生实践多,兴趣高,学生就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我院汽车教研室探索多元化人才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课题组以需求为导向,有明确的目标性,注重策划、设计、实施等提高职业能力的过程,其教学活动基本涵盖了“汽车营销专业”基本要素,融合了视觉
艺术、营销艺术、营销管理、场馆设计等多方面新兴边缘知识,整个教学活动给人以真实的感
觉体验,其目的是培养营销人才应具备的基础技能。
突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不应只是形式上的包装,而是基于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将
形式、内容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校内外课堂考核上,不仅实施理论知识
及实践能力掌握程度的考核,同时要侧重于企业所要求的能力考察。
3.3 积极的探索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教材衔接思考
在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思考,笔者对汽车专业课教材大致内容
和安排,形成了这样一些看法。
首先是感到汽车专业课教材内容衔接的重要性。
中职和高职阶
段基础课和实践课在内容上或具有很大相似性、重复性或内容没有贯通衔接,有的课程知识与
实际问题的脱节,有的课程知识则与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对应。
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
求表现在专业化、综合化的特征和较高的创新能力及过硬的实践技能。
因此,有必要对教材内
容进行充实和调整,紧紧跟上时代的脚步。
第二,在维护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前提下,教材内容
应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
第三,教材文本的编写设计,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逻辑的严密性等特点。
随着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展开,由中高本衔接学校主管部门牵头
编写一套科学合理且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就成为了各校的共同需要。
按专业分门别类编写真
正适合中高本衔接贯通的高质量教材,既可以做到教材内容的衔接,也更能保证教材的质量。
3.4 完善中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机制
目前高职生源呈多样化趋势,按知识、能力、素质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职业能力
多元化评价势在必行。
按照有利于职业能力提升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使培养的中高本衔接
学生既能达到现阶段人才培养的要求,又为进入高职层次或本科层次院校打下稳固文化基础。
学分的获得兼顾过程性、阶段性与终结性,要将学生社团活动、课外实践、竞赛比赛和工厂实
践纳入评价体系。
根据课程内容在职业能力中的作用进行合理的学分赋值,建立学分制评价体系,探索学分积累转化互认,让不同生源群体完成学业评价结果。
“学分制”下的多元化评价,客观的考查了学生的职业态度、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等,借助信息化的评价工具可以方便的进
行量化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可操作的职业能力评价机制必能促进学生自主提高职业能力和价值观。
3.5 积极探索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
许多试点院校一直实行双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而今1+X证书制度相比于双证书制度是对双证书制度的创新。
积极实践“1+X证书”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这要求我们
需要根据中高本生源特点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建设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在理论基础教学和课
程实践教学之间达到有机平衡,结合平时过程考核评分、技能证书和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
综合考核[4]。
3.6 探索建设开放式教学资源库
搭建能融入多平台的数字资源教学平台。
该平台融入了数字仿真,网络视频课程从实验、
辅导、作业、答疑、水平测试各个环节组织教学活动。
数字资源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多层次学生
的学习需求,丰富的信息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和注意,平台的开放性保证学生习者不受时间、地点、学习工具的限制,能及时有效的与授课老师互动交流。
搭建的多平台融合教学平台
能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最大程度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探索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中高本衔接培养策略不是单纯地以促进学生就业
为重点,而是充分考虑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背景,充分考虑新技术革命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要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评价机制,以优化人才培养方
案为重点,重构知识、能力、素质,并注意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梅伶. 高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职业能力培养.[J].科技视界.2013,(27).233-234.
[2]田颖.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研究——以河北XX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D]. 河北师范大学,2016.
[3]胡佳.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11-112.
[4]付燕荣,孟亚东,王旭龙,等.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
教学论坛.2014,(43).169-170,171.
作者简介
冯梦雅:(1971.05—),女,江西省赣州人,汉,本科,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汽车运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