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勃朗峰》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选文均为“游记”,分别选取中外游记名篇。
本单元的主题是游记,学习要求是重视课文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以游踪观察点变化为线索的特点,体会作者风趣的语言风格《《壶口瀑布》写作者游黄河壶口瀑布的经历,《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写作者游长江源头的经历,《一滴水经过丽江》则写作者游丽江的经历,而《《登勃朗峰》作为唯一入选的外国作品,则写马克·吐温游欧洲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的经历。
而四篇课文又紧扣本单元写作训练指导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游记,让学生来体悟游记散文的写法。
《登勃朗峰》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
前半部分写上山经历,重在写景,作者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后半部分写作者下山经历,重在写人,作者以小说笔法,重点刻画了“车夫之王”这一形象。
从文中可以看出,整个旅途,作者心情愉快。
徒步上山,没有那些乘车骑骡人的酷晒之苦,沿途的奇山美景纷至沓来,嶙峋怪石,变幻光影,引发作者对绚烂美丽存在之短暂的感慨;下山旅途,因为《“车夫之王”技术娴熟,幽默风趣,旅途虽惊险刺激,却能如愿到达,旅途快乐圆满。
本篇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写游览之景,还写所遇奇人,写景绘人相映成趣。
文章有写景的精彩,写人的妙笔,有生发的感慨,有幽默的语言,文质兼美。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体会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3.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领略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体会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难点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领略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待到春暖花开你再来”,诗意与烟火的邀请伴着淄博烧烤火出天际。
请同学们欣赏进淄赶烤的场面,体会一把快意人生。
《这是怎样的一种快意人生。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不仅享受着这样的生活,还用他幽默传神的笔法记录了他的见闻和感受。
今天我们就随着马克•吐温游一游欧洲的勃朗峰。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0多么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
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
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
二、《出示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作者行踪,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体会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3.《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领略自然美的情趣。
三、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
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他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其主要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长篇)。
四、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
1、说走就走旅行社请你设计一套完整的旅游方案。
根据旅游经验及游客需求,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
(一)旅途特色
(二)行程地图
(三)行程安排
(四)旅友讨论
2、朗读课文,《完成旅游方案。
(一)《旅途特色
(1)、你需要用一个字来介绍本次旅途的特色,你会用哪一个字?为什么?“奇”在本次旅途中,我们会登顶勃朗峰,《“上山”途中我们会欣赏到奇伟之景,“下山”途中,我们会体验到《“飞车”的奇妙,认识《“车夫之王”和《“勃朗队长”这样的奇人。
(二)、行程地图《《绘制游览路《《马蒂尼→黑首→勃朗峰→阿冉提村→沙蒙尼
(三)、行程安排
(1)、在出发之前,游客想要知道本次行程的具体安排,请你浏览课文,填
早上八点多从马蒂尼出发徒步出发,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取道(《黑首)到达(高地)沿途不乏秀美景色《(俯瞰)脚下峡谷,
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
岗葱绿
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仰视)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
入眼帘,我们拾级而上,穹顶也愈升愈
高,独踞苍穹
勃朗峰,逗留高地周围的山峰奇形怪状,有些顶端尖峭,
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
一怪峰,形如塔糖。
五彩斑斓的云,虚
实相生的泡泡
到达阿冉提用餐一小时雇一辆敞篷马车
到达沙蒙尼旅馆住进上等房间
(2)、在上山途中,你需要为游客推荐一处不容错过的美景,你会从文中选取哪些一处,并阐明理由。
例推荐:峡谷、清流、瀑布句子:抵达高低,《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提示《《《
赏析句子:
找答题角度(修辞、感官、关键词......)+事物特点+情感理由:《
作者调动视觉和听觉,视觉上描绘了水流清急,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的特点,又从听觉角度描绘图中瀑布轰鸣的特点,展现了美不胜收的奇景。
推荐一:奇形怪状的山
推荐二:五彩斑斓的云
推荐三:虚实相生的泡泡
◎★我的感悟:写景小秘诀
(1)、写景的顺序可以采用:游览的顺序即移步换景
(2)、观景的方式可以是:平视、仰视、俯视、环视、远眺......
(3)、写景可以采用的方法: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各种修辞,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动静结合
(四)、旅友讨论
从阿冉提到达旅馆的这一段,你会准备哪些相关的故事讲给游客听?请阅读课文《7——11《段,用形容词完善故事内容。
(1)、车夫之王的故事
①、出发前,车夫和他朋友喝了酒,略显醉意。
所有的游客都已赶到,甚至抢在我们前面出发。
此时马克吐温的心情是(《《《《)。
车夫却(《《《《《《)的说,不必为此烦恼,一切包在他身上。
②、路途上,近来的几场暴雨冲毁了几处路面,沟壑旷野,乱石废物,很是颠簸。
车夫驾车疾驰向前,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
险遭不测时马克吐温的心情是(《《《)。
车夫却(《《《《《《《)的说,只当是种乐趣。
③、终点站,车夫像疾风般赶上并超过了那长长的游客车队,我们终于到达(《)旅馆,而且住进了上等房间,马克吐温感到《(《《《《)。
车夫真是一个《(《《《《《)的人。
◎★《我的感悟:写人小技巧
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侧面描写:
①环境烘托《《《《《《
②他人评价、对比烘托
(四)行程结束后,有一些马克吐温的粉丝对他的作品风格展开了讨论,邀请你一同参与。
马克·吐温的作品在小说中幽默讽刺的风格特别明显,而《《登勃朗峰》是一篇游记,在此文中,是否有幽默讽刺的体现呢?制造反差适当夸张突出细节五.课堂总结
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而马克·吐温却做到身体和灵魂一直在路上。
《《《希望你能走进更多马克·吐温的作品,去走遍万水千山,领悟万种风情课后作业推荐阅读著作:《马克·吐温自传》、《马克·吐温幽默小说》、《马克·吐温散文》、《马克·吐温小说集》。
《
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美国作家梭罗
《登勃朗峰》教后反思
《登勃朗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读课文,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令人读之,妙趣横生。
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勃朗峰美不胜收的景物,并刻画了一个技术高超、性格豪爽的车夫形象。
笔法变换自如,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在教学《《登勃朗峰》时,要在学生所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合作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学习。
成功之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思维,问题设计有梯度,达到了引导
学生思维发展的效果。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堂课教师指引下-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思考的效果也很好。
课堂教学围绕着一个大任务“请你设计一套完整的旅游方案”展开。
分四个步骤:旅途特色、行程地图、行程安排、旅友讨论。
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
知识盘点两次,关于写景的秘诀,写人的小技巧,知识的迁移,赏析句子,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