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技术在小区域农房测量中的精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9 -
工 程 技 术
MySQL 数据库的形式存储起来。
利用多层次的分层结构,在单一数据库中存储了细粒度三维模型。
此外,将不可再利用的城市3D 模型和纹理,拆分为单独的建筑物模型,并单独存放在各数据中。
在此基础上,对每个模型用到的纹理数据进行细致地组织,并将其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区域。
此方法将三维城市模型和纹理按照区域划分为多个子类,并将其存储在相应的子类中。
在此基础上,提出数据库中全部数据表格的结构,并给出了表格中的索引信息,见表4。
表4 数据库索引信息表及对应简称
No 索引内容简称1非空间索引IDXn 2空间索引SIDX 3数据表的外键索引FK 4
数据表的主键索引
PK
三维信息数据库的属性表详细内容见表5。
表5 三维信息数据库的属性表详细内容
No 字段类型说明1DATASETID Int 数据集ID 2DATASETALIASNAME
Varchar 数据集假名
3SRID Int /4TRID Int /5
REGISTEROPTION
Int
注册操作标示
2.3 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
通过C/S 架构开发系统功能,在系统中设计漫游浏览
功能,可通过飞行、驾车和步行等方式实现漫游,用户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
通过键盘也可以控制可视图。
当测量一个视图时,因为鼠标正在响应一个测量的功能,所以不能同时拖曳视图。
当被测部位不在视场中时,可通过键盘上的方位键调整视场,或通过键盘上的AWSD 键旋转视场。
对空间查询来说,系统支持可直接选择场景中的建筑物,显示其属性;可选择定位点,设定影响区域,执行缓
冲查询,获取与此区域相关的“楼房”
“单位”和“道路”等信息;给多个条件定制的进阶提供了查询。
分析空间可分为高度、日照、视域以及空间量算。
此系统为设计者提供分屏可视化的展示方式,使设计者能在真实的环境下,利用各种方式(步行、驾车和飞行
等),从多个角度观察设计者所处的空间形态。
这种沉浸式的、直觉式的互动方式,可以更方便地找出不足之处,并
适时地加以修正。
3 结语
为对此方面内容进行深化,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三维城市模型的生产效率和城市三维信息系统的构建质量,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模型、系统进行自动化构建和优化等。
2)推进数据共享和合作。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协作沟通,构建健全的信息共享体系,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与效率。
3)提高模型与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在三维城市模型的制作和应用中,引入智能感知、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等技术,提高模型的智能化水平,为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更精准、高效地支持。
三维城市模型精细化生产是未来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趋势之一,对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须在后续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和研究三维城市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和应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宁,张磊.物企供应商精细化管理探索及思考—以亦庄城市服务集团为例[J].城市开发,2023(8):96-97.
[2]顾心怡.健康中国视域下超大城市社区健康精细化治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3(22):65-67.
[3]刘贵文,黄若鹏,符馨月.城市更新破局之思—从“大修大改”到“空间精细化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23,30(7):73-78.
[4]姜沄汐,王玉军,许俊涛.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模式浅谈—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例[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3(7):33-35.
[5]陈睿智,何强,侯利钦,等.“双碳”目标下城市自生植物立体绿化精细化管控方法研究[J].低碳世界,2023,13(7):70-72.
[6]陈忠明.无锡市:以“智”促“治”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速跑”[J].城乡建设,2023(13):57-58.
[7]徐立娟,
董开栋,魏素贞.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智慧管理—山东省临沂市持续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纪实[J].城市管理与科技,2023,24(3):22-23,31.
图4 三维信息数据概念模型E-R 图
- 120 -
工 程 技 术
对空间规划来说,农房测量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参考精确数据信息,因此,在技术运用方面,应保证科学、合理。
GPS-RTK 技术是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技术,能缩小误差,降低测量难度。
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区域在对小区域农房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会因多路径效应、卫星接收质量等因素出现精准度问题,削弱技术运用价值。
由此可见,对GPS-RTK 技术在小区域农房测量中的精度问题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1 GPS-RTK 小区域农房测量精度误差处理研究1.1 小区域农房测量精度误差分析
卫星是一种动态载体,在GPS-RTK 技术测量的过程中,信号为动态瞬时产生,若卫星数量和其他参数较好,则系统初始化时间更短,精准度更强;反之会削弱精准度,甚至难以达到求解要求。
与此同时,在信号传递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对流层等多种环境,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中断,此过程要求技术人员借助误差模型进行修正和技术优化,尽量优化初始化时间,提高系统质量。
此外,在系统测量的过程中,信号是以无线电的形式进行传递,极易受到电磁波或其他物体影响,削弱数据可靠性[1]。
1.2 转换参数影响误差处理
在应用GPS-RTK 技术的过程中,主要影响精度产生误差的因素包括转换参数、卫星信号、数据通信以及系统自身问题。
为有效提高精度,技术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内容:对转换参数影响误差来说,如果已知在同一区域选择了不同级别的公共点,但是转换参数有所差异,就需要对参数控制范围进行检定[2]。
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 小农房测量GPS-RTK 精度检测研究2.1 小农房区域测量GPS-RTK 运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区域为明确城乡一体化低级管理信息系统,进
一步提高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对小农房进行了测量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国土资源局确定的测绘范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五部委制订的《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进行数据勘测和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运用GPS-RTK 、全站仪技术手段和设备对信息进行收集等工作,并基于数字化测绘对地形进行测量等,从而
精准掌握小农房区域的位置、界线、数量和质量等基本信息。
建立以宗地为基本单元,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相匹配的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1.1 确认方案
在使用GPS-RTK 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人为可忽略控制点,按照基准控制点的设置强化界址点和地标物的坐标设定,并借助CASS 和多媒体软件进行野外测绘工作。
目前,测区小农房面积约占当地居民居住总面积的2/3且部分地形复杂,涉及水域等体系。
因此应该综合分析,用GPS-RTK 对地形进行分析,如果GPS 信号较差,就借助全站仪配合工作。
2.1.2 测量内容
先测量房屋建筑面积,按照变现数据计算。
其中应注意计算单层面积,若存在不封闭阳台则按照1/2算。
在阳台面积测算方面,需要采用不同的样态方式测算,例如对封闭阳台来说,应该按照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在宁村房屋挑廊测算方面,也是根据水平投影面积,如果半封闭就需要按照面积的一半测算。
走廊等区域通常按照柱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如果没有柱,就按照面积的一半计算。
门廊面积测算作为与房屋相连的重要结构,如果有独立立柱,就按照外围投影面积计算。
2.1.3 系统处理
在CC 软件中增设控制点,加以调整后完成自动化建模。
GPS-RTK技术在小区域农房测量中的
精度研究
张海龙
(阜阳市测绘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阜阳 236000)
摘 要:为满足城乡发展需求,提高农房测量的精确性。
本文将某农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GPS-RTK 技术的应用原理进行分析讨论,提出GPS-RTK 技术的具体实现路径,阐述GPS-RTK 小区域农房测量精度误差处理方法。
最终发现GPS-RTK 技术具有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的优势,能大幅度减少人力、物力资源,保证测量任务按时完成,希望通过研究,为后续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GPS-RTK 技术;小区域农房测量;精度研究中图分类号:P 23 文献标志码:A
图1 七参数法基本流程
格网坐标
大地坐标
大地坐标
地方坐标
地方坐标
直角坐标
直角坐标
经典三维转换
WGS-84坐标
WGS-84椭球
地方椭球
- 121 -
工 程 技 术
运用自动纹理映射等功能建立小农房区实景三维模型。
与传统的地物采集形式相比,借助GPS-RTK 技术可有效解决结构不完整等问题,强化三维模型精准度,在测量的过程中应确保墙体平整,保证边线和角点的精准度和技术运用的科学性。
2.2 小农房区域测量GPS-RTK 运用案例分析
2.2.1 项目要求
案例二: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某地方城市的工业区建筑物。
此区域地势相对平坦,地面要素主要包括厂房、道路和房屋等。
精度指标为1∶500的地形图,项目成果包括测区实景三维模型一套和测区正射影像图一套。
需要准备好RTK 无人机、五镜头和数据处理软件等仪器设备,并配备飞行技术人员、外业测量人员和内业编辑人员。
通过在无人机上搭载五镜头,对农村一体化确权项目进行航测。
由于本次测绘项目较为特殊,甲方只要求测量房屋的占地,须根据“宗”进行计算,因此测区范围相对较广,单个任务测区较小,因此本文只以其中一块作为研究对象。
2.2.2 数据采集
在完成准备工作后,需要对测区进行勘探,了解测区交通状况,控制点分布和地形地貌,掌握测区内建筑最大高度,以便规划航线,制定飞行方案。
确定航线的设计参数,包括2D 飞行模式,飞行高度为90m ,飞行速度为8m ,每秒航向重叠率为75%,预计飞行时间为30min 。
要布设像控点,共计10个控制点,应均匀分布于测区。
同时,为满足平面精度需求,还要布设大量检查点。
通常在地面起伏不大的区域选取控制点,尽可能规避房角点或存在高程起伏的焦点,避免因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数据不符。
同时,在作业过程中还要使用RTK 连接cors (一款数据分析软件)通过平滑踩点功能,测量像控点点位坐标值,要求每组像控点采集3个测回。
每个测回采集10个点,计算平均值,在测回完成后重启接收机,拍照记录每组像控点,保证照片能全面呈现测控点的地形特征。
要确认航飞状况,在现场作业的过程中,充分按照地面站App 提示进行全面检查,保证界面左上角出现起飞准备完毕后,才可实施升空作业。
并利用遥控器屏幕监控飞机工作状态,关注电池电量,调整飞机飞行姿态,确认航高和速度等指标。
对相关数据和航摄影像进行整理检查,在确认信息无遗漏且影像清晰后,完成数据处理工作。
2.2.3 数据预处理与生产
当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要完成空三加密,导入程序软件,加入控制点,调整控制点位置,保证其与空三网联合评查优化到合格数值,以此实现自动化建模作业。
要进行数据生产,对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来说,应通过隔网切块、自动纹理映射等流程,生产高精度模型成果,常规的三维测度方式是根据三维模型地物采集,若房屋模型结构不完整,则很容易影响几何精度,导致后续测图成果无法满足精度要求。
因此,需要保证房屋结构完整和墙面平整,为后期的测图软件数据采集提供支持,保证房屋清晰且房屋焦点准确,利用布设检查点校准模型的精度,直至精度合格后可完成后续作业。
根据研究,采用RTK+五镜头的作业方式,能对测区影
像数据进行全方位捕捉,缩短航飞时间,产生高质量模型成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业控制点,提高作业效率。
2.3 GPS-RTK 技术在小农房区域运用结果精度检测分析
2.3.1 RTK 定位和地籍信息精度检测
RTK 测量(如图2所示)在运用过程中主要涉及精度是
指设备仪器在出厂时的精度,若想要全面掌握精度的具体情况,则需要通过检测掌握具体数据。
目前这种测量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在工程测量中,尤其是对小区域农房测量来说,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可有效保证工程进度。
图2 RTK 测量设备
在对小农房进行检定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先设定目
标区域坐标点的三维真值,假设其为(X ,Y ,Z )且每个坐
标对应的GPS 观测值为(X j ,Y j ,Z j )
,此环境下,RTK 系统的测量值为(X r ,Y r ,Z r )
,此过程中静态观测与系统数据间的误差就为∆X j =X j -X ,
Y 与Z 的误差以此类推。
如果此时误差间的差为dX 、dY 、dH ,则相应数值分别为X j -X r 、Y j -Y r 、Z j -Z r 。
此时根据误差传播计算要求,可得出误差传播数据,之后可按照权倒数传播定律计算误差信息,在得出以上基本信息后,可以得出RTK 中X 坐标以及Y 坐标的误差,最终掌握RTK 测量点H 坐标误差情况。
在对RTK 精度可靠性进行检定的过程中,需要与已知数据进行比对,即GPS 坐标信息,通过坐标采集等形式推理不同点位的精度信息,之后按照以上数据公式可以得到RTK 测量精度信息,掌握测量的实际状况,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2.3.2 RTK 平面精度检测
坐标检验试验分析是为了帮助技术人员掌握坐标参数的精准度情况。
在试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基准站安装在GPS 网点上,采用RTK 观测值与已知数据对比的方式完成较差研究。
结合数据信息可知,RTK 测量数据信息与已知GPS 静态数据间的差距主要为毫米级别,最大数值为14cm ,最小为无差别。
在对差值严重地区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当地存在建筑物遮挡的情况,因此导致数据波动,为保证数据信息的价值,技术人员结合数据信息,认为在RTK 测量过程中,能够满足2cm 内的数据精度要求,符合小区域农
房测量的精准度标准[3]。
2.3.3 RTK 高程精度分析
在运用RTK 技术的过程中,会涉及高程测量内容,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