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声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声现象
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4分)
1. 小明网购了一台“能说会唱”的小度,它能根据主人的语音实现开关机、调音量、选歌曲等,
关于小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度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小度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小度是根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
D.小度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2. 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 为纪念“9.18事变”,铭记历史,我区每年都会拉响防空警报.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4.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在线上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
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
C.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D.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
5. 关于声现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响度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6.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B.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丙声音在空气传播最快
D.丁声音属于噪声
7. 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8. 老师敲响音叉,并将一系有细线的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乒乓球靠近音叉,是为了加大音叉的振动
B.这一实验运用了微小放大的实验方法
C.乒乓球振动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发声的频率越高
D.乒乓球振动的幅度等于音叉的振动幅度
9. “中军置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胡琴、琵琶、羌笛是不同的乐器,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调,响度
B.音色,响度
C.音色,音调
D.音色,音调,响度
10. 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音调高
D.乐谱中的“C调”和“D调”相比,其中“D”的频率更高
11. 生活中离不开声,比如现在就有微信声音锁,通过辨别录入的声音可以快速地解锁微信.设置声音锁时需要读一串数字以便识别录入者的“声纹”.下列有关声和声纹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只能靠空气传播
C.声纹锁靠音色辨别解锁
D.声纹锁靠声音传递的能量辨别解锁
12. 在“地震”灾难救援工作中,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用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声音,能升高音调
B.喷撒消毒液后,过一会儿病房里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
C.注射时针筒能抽取到药液,是因为药液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
D.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省力杠杆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7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14分)
13. 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
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
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
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14. 我们班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她们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相近,但是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属于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音”).
15.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公共场合禁止喧哗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________.
16. 家用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
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它利用了________原理,表明声能传
递________。

17. 宋词《解语花.上元》中描写元宵节“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香飘麝”,其中“箫鼓喧”中的
鼓声是由于鼓面________产生的;人们踩着鼓点载歌载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18. 入夏后,江南进入多雨季节,应注意防汛防雷.下雨时常伴随着打雷和闪电发生,但我们
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比声音传播得________(选填“快”或“慢”).若小明看到
闪电4s后听到雷声,则打雷处到小明的距离是________m.(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19. 某游客在山底对着一个山崖喊话,经过0.4s后听到回声,该游客距离山崖________m(声速取340m/s).现有两缆车从山底匀速向山顶运动,缆车甲相对于山的速度大于缆车乙相对于山
的速度,以缆车甲为参照物,缆车乙向________运动.比赛中,“地滚球”经过运动员的脚边时,运动员立刻沿着足球运动的轨迹追赶,一会儿,将足球控制在自己脚下.这个过程中,运动员
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足球的平均速度.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7 分,共计14分)
20. 某物理学习小组成员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制管厂找到一根长
153m的直铁管.一位同学在铁管一端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在铁管的
另一端听声并计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1)声音在铁管中传播,从铁管一端传到另一端需要多少秒?(结果保留2位小数)
(2)声音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到达听声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时,人只能听到一次敲击
声.此实验中,在铁管另一端的同学能听到几次敲击声?(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21. 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直线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C.(15∘C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1)从鸣笛到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
(2)汽车行驶的速度.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6 分,共计18分)
22.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也能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3)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
23. 在学习古筝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_______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________、_______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___.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24.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每个人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可以根据音色辨别声音,故C错误;
D.从产生角度定义,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是噪声;从环保角度出发
的噪声定义可知,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所以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不一定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2.
【答案】
D
【解答】
解:A.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C.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反之则音调越高,所以相同
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3.
【答案】
B
【解答】
解:因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响度与离声源距离有关,例如:当我们听不清某个人说话的声音时,总是强调对方“大点声”,就是要求对方说话时
响度大些,同理,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故B正确.
故选:B.
4.
【答案】
A
【解答】
解:A.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不同老师教学时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B.增大音量是提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关上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授课老师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
B
【解答】
解:A.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故A错误;
B.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声,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改变了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6.
【答案】
C
【解答】
解:A.由图象可知,甲振幅最小,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所以甲声音的响度最小,故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故B正确;
C.声音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所以这四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快,故C错误;D.丁图是无规则的振动,属于噪音,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7.
【答案】
C
【解答】
解: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
声音的音调变高,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
【答案】
B
【解答】
解:A.音叉的振动幅度,跟敲击音叉时用力大小有关,跟乒乓球无关,不符合题意;
B.音叉振动很小,通过乒乓球靠近音叉来放大音叉的振动,符合题意;
C.乒乓球振动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幅越大,不符合题意;
D.乒乓球振动的幅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但是两者不相等,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容易
观察,乒乓球的振动幅度很明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答案】
A
【解答】
解: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用胡琴、琵琶、羌笛等乐器演奏
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因此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故选A.
10.
【答案】
D
【解答】
解:A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传播,故AB错误;
C.“不能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即D调的频率比C调的频率高,所以音调高,故D正确.
故选D.
11.
【答案】
C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不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声,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B错误;
CD.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
【答案】
B
【解答】
解:A、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声音,能增大响度;故A错误;
B、喷撒消毒液后,过一会儿病房里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药液扩散在空气中;故B正确;
C、注射时针筒能抽取到药液,是因为药液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故C错误;
D、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费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3.
【答案】
音调,响度
【解答】
解:金属板切割出的金属条材料相同,长短不同,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4.
【答案】
音色,噪声
【解答】
解: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根据不同的音色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发声体;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他们的声音的音色相同;
有时在自习课上唱歌,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干扰,因此属于噪声.
15.【答案】
不能,响度
【解答】
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公共场合禁止喧哗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响度.16.
【答案】
回声定位,信息
17.
【答案】
振动信息
【解答】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箫鼓喧”的鼓声是由于箫鼓的鼓面振动产生的;有节奏的鼓声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开来,人们踩着鼓点载歌载舞,说明鼓声可以传递信息。

18.
【答案】
快,1360
19.
【答案】
68,下,大于
【解答】
解:(1)声音从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
t=1
2
×0.4s=0.2s,
∵ v=s
t

∵ 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s=vt=340m/s×0.2s=68m.
∵ 缆车甲的大于缆车乙的速度,
∵ 以缆车甲为参照物,即把甲车看作是静止的,其缆车乙相对于甲车是向下运动的;
(2)比赛中,“地滚球”经过运动员的脚边时,运动员立刻沿着足球运动的轨迹追赶,一会儿,将足球控制在自己脚下.在足球被控制在自己脚下的过程中,运动员和足球的运动路程、运动时间都相同,则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可知,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等于足球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68;下;等于.
三、解答题
20.
解:(1)根据v=s
t
得,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
t1=s
v1
=153m
5200m/s
≈0.03s.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t2=
s
v2
=
153m
340m/s
=0.45s
声音在空气中与在铁管中传播的时间差
Δt=t2−t1=0.45s−0.03s=0.42s>0.1s,
所以在铁管另一端的同学能听到两次敲击声.21.
解:(1)声音传播的距离s
声=2s−s

=2×700m−40m=1360m
(2)声音传播的时间t
声=
s

v

=1360m
340m/s
=4s
即汽车行驶40m所用的时间t
车=t

=4s
汽车行驶的速度v
车=
s

t

=40m
4s
=10m/s
四、实验探究题
22.
【答案】
(1)乒乓球弹跳起来将音叉的振动变大(2)空气能量不能
(3)变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3.
【答案】
(1)A,B
(2)A,C
(3)55
(4)控制变量法
24.
【答案】
(1)机械闹钟
(2)B
(3)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