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说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
姓名:学号:教学点: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
1、著名学者________曾将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

2、龙是各部落初民__________的混合物。

3、殷商时期,_____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

4、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_____两家。

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_____六家。

6、道家以“_____”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

7、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_____。

8、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__________”,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9、_____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10、汉儒董仲舒糅合阴阳五行于儒学体系中,建立起“__________”的理论,从原始的“天人合一”理想演化出“天人相类”的怪胎。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认识自我,也就等于认识“________”,我之属性本身就是“物自体”属性的体现。

12、__________,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精神的产物。

13、___,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

14、先秦诸子学说虽歧见叠出,各有所重,但他们都坚持__________的思想。

15、体现天道自然的德,称善德、美德,如尧舜周孔之德;反之,与天道相悖离的德,称_____、恶德,如桀纣之德。

16、到宋代时,孟子“_____”之学性善之说,独重一时。

17、礼在先秦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作为_____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

18、____是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

19、与儒家大异其趣,墨家从“_____”出发,以“利”规范行为。

20、古代中国人对_____的重视远胜过对于阳刚。

21、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趋于融合,主要体现在《易传》和《__________》两书中。

22、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_____。

23、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甘罗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_____率众出海东渡。

24、代表东汉时期的“出世”哲学的,一为本土的道教,一为外来的_____。

25、两汉经学着眼于王道秩序的建构,而_____则表现出“解构”的特性。

26、在审美追求上,魏晋人追求的是“__________”,而不是合乎古范。

27、晋代葛洪受玄学影响,对“玄”进行大幅度的深挖,并将之与“____”对接解释。

28、成玄英所谓的“玄”,很有点佛教“空”的意味,而他所谓的“众妙之门”,看上去也有点佛教所说的“__________”的架式。

29、当儒学中_____成份被发掘出来并受到重视之时,也就意味着儒逸文化的出现和发达。

30宋代以后,儒学发展的重点向“_____”方向转变,心性修养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肯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的表现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是表现之一?()
A.铁器的出现B.卜筮的方法
C.周人重“德”D.周代的宗法制度
2、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A.《春秋左氏传》B.《国语》
C.《资治通鉴》D.《史记》
3、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下面哪一项不是其原因?()
A.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礼崩乐坏,使士重新寻找生活出路与人生价值定位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4、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B.无为
C.兼爱D.法、术、势
5、关于八卦的起源,比较合理的说法是:()
A.起源于结绳改书契之时B.蓍草排列变化
C.对占卜龟兆模仿D.代表原始文字
6、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
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独尊儒术
7、第一个对原始儒教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
A.荀卿B.孟轲
C.董仲舒D.韩愈
8、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
A.《诗经》B.《春秋左氏传》
C.《史记》D.《庄子》
9、道教的出现是在()
A.先秦时期 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10、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11、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家族观念B.忠君观念
C.个体人格D.社会群体
12、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
A.《论语》B.《老子》
C.《庄子》D.《周易》
13、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魏晋时代可以称之为()的时代。

A.“人性的自觉”B.为艺术而艺术
C.“文学的自觉”D.趋于“玄”化
14、魏晋艺术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
A.朴质浑厚B.气韵生动
C.小巧精美D.怪诞离奇
15、最能体现魏晋人审美情趣的当数()
A.顾恺之的绘画B.陶渊明的诗歌
C.王羲之的书法D.陆机的赋
16、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
A.儒家的法家化 B.儒法二家思想的分离
C.法家的儒家化D.伦理的法制化
17、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的法制
B.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
D.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
18、玄学的主要倾向和特征是()
A.进取精神B.以玄释道
C.遗貌取神D.伦理色彩
19、在封建时代,“孝”的最重要内容是()
A.赡养老人B.传宗接代
C.抚养子女D.光宗耀祖
20、以人性的社会化作为最高理想人格来追求,主张将个性消融于群体之中的学派是()
A.墨家B.儒家
C.道家D.法家
姓名:学号:教学点:成绩: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简述其代表人物与主要学说。

2、秦汉时期文化大一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姓名:学号:教学点: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
1、唐诗熔汉魏的风骨和_____的声律于一炉。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__________的融合。

3、宋学开山祖是周敦颐和_____。

4、南宋文化中心的南移包括:__________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政治中心的南移。

5、北宋画家________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昔日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

6、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如果说唐文化重在继往,那么,“_____文化”则重在开来。

7、与其它宗教终归于“无”不同,_____是重“有”的宗教,一切都归于“有”。

8、禅,既指佛教一大宗派禅宗,又指这一宗派最主要的_____。

9、“________”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中。

10、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中国画的另一特色,就是__________。

11、传统的艺术精神就是写意抒怀,作为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对艺术境界即_____的追求。

12、元朝统治者在汉化的过程中,不仅接受中原文化以及_____文化,而且,还广泛地接受了包括西域文化在内的大量外来文化。

13、元杂剧是在_____、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

14、明代王阳阳继承________“心学”的法宝,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

15、中国传统的“__________”观念,在明代后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

16、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势,唐宋以前,可是说是________文学占主导的时期,而明清以后,则是市民文学唱主角的时代。

17、《天工开物》的作者是________。

18、明代朱载堉用“__________”建立起科学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19、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在中央设立了________这一专门机构。

20、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________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

21、在反对宋学空疏的过程中,清儒对汉学青眼有加,于是导致了_____的发达。

22、清官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就是_____。

23、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__________,将治学的重点转移到研讨漕运、盐法、河工、农事等方面,学问的重心从慕古转向崇今。

24、1901年,清政府废除了_____取士的老套,改试策论,注重实学治用。

25、如果说__________是官商知识阶层对西学侵入的应对的话,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则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了。

26、_____从西学中寻得朴素的人本主义“民主”来对抗中国的“君主”集权,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的命题。

27、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

“__________”、“鹤发童颜”等,就是对高寿者的赞辞。

28、从文化原型溯源,龙凤都是远古初民部落的图腾,龙主要是_____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凤则为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29、传统爱国思想中两方面的内容应该剔除:其一为忠君,其一为_________。

30、“自强不息”一语出自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隐逸文化以()作为最终追求目标?
A.修身齐家治国B.主体的个性消融
C.出污泥而不染D.主体的个性自由
2、何时起隐士几乎全为儒士()
A.魏晋之后B.宋元之后
C.元明之后D.明清之间
3、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是指()
A.两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
C.唐宋时期D.元明清时期
4、从本源上讲,炼丹是()的思想
A.道家B.道教
C.神仙家D.佛教
5、西汉、唐朝的中外文化汇萃之地都是()
A.敦煌B.洛阳
C.咸阳D.长安
6、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
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B.韩愈的排佛
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科举制的实施
7、宋学集大成的代表人物是()
A.朱熹B.二程
C.张载D.邵雍
8、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文化南移集中的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
A.战国时楚文化兴起后B.唐代“安史之乱”后
C.“永嘉之乱”后D.“靖康之难”后
9、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先秦诸子都坚持“道”一元论的观点
B.道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的思想
C.儒家学说对道的理解更注重天的意志
D.宋代道学家的道学思想杂有佛学因素
10、“恕”的本义是指()
A.原谅别人的过失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严格地要求自己 D.严格地要求别人
11、以下元杂剧属于公案戏的是()
A.《西厢记》B.《墙头马上》
C.《拜月亭》D.《窦娥冤》
12、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
A.更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
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
13、明代文化呈现出与前代迥异的色彩,其主要原因是()
A.僵化的八股科举考试B.封建集权的专制化
C.经济基础的巨大变化D.文化高压政策
14、明代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西学,主张吸取优点、摒弃伪妄的人是()
A.徐光启B.方以智
C.李之藻D.王徵
15、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
A.全盘西化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对外开放D.闭关锁国
16、中国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
A.秦朝B.汉朝
C.唐朝D.明朝
17、外国商办报刊中最有影响的一份是()
A.《万国公报》B.《澳门新闻纸》
C.《中外纪闻》 D.《申报》
18、《天演论》的翻译者是()
A.康有为B.严复
C.谭嗣同D.梁启超
19、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
A.邹容的《革命军》B.陈天华的《猛回头》
C.陈独秀的《新青年》D.陈天华的《警世钟》
20、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是()
A.民主与博爱B.和平与民主
C.民主与科学D.自然与科学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四)
姓名:学号:教学点:成绩: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为什么说《四库全书》是空前的文化建设又是空前的文化浩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