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作者:李文丽
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29期
摘要:《葡萄酒品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而且文化底蕴深厚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历史地理背景基础,以及产区种植酿造的理论知识。

本项目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利用雨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个性化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课下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互动,加上课堂实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智慧教学工具对葡萄酒品鉴课的教学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Abstract: Wine Appreciation is a practical course with profound cultural deposits, which requires a lot of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planting and brewing in producing areas. This project in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rain classroom-wisdom teaching tool for the design of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 and practice, uses the abundant learning resources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space and time. The students can autonomously learn after class, and students have more time and opportunity in the classto interact, coupled with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real-tim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 wisdom teaching tool for wine tasting classes teaching has played a very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and pushing.
Keywords: rain classroom; mixed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雨课堂是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由清华大学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

利用PPT和微信,能够实现师生课前课上课后的全面互动。

使用雨课堂可以课前将预习材料推送到学生手机,课上可以实现实时答题,弹幕互动,数据分析,课后可以布置作业。

本项目旨在利用雨课堂这个智慧教学工具,進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的探讨。

探讨雨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来引导学生课前先完成基础知识的自学,而课堂上则可以利用雨课堂完成知识的重点及难点讲解,实现互动式案例讨论,以及课程汇报等等。

希望通过雨课堂的教学应用与实践,探讨依托智慧教学工具的混合式教学能够进一步完善,为后续实现高效混合式教学打好基础,以实现信息化环境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最终教学目标
一、《葡萄酒品鉴》课程开展雨课堂教学应用的混合式教学的目标
《葡萄酒品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而且文化底蕴深厚的课程,除了课上要练习和实践对葡萄酒的感官体验,还需要学习丰富的历史文化地理背景,以及葡萄种植,产区气候土壤和酒庄酿造技术等的专业知识,这门课包含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对有限的教学课时来讲,都是巨大的挑战。

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对本课的教学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本课程开展雨课堂教学应用的目标包括:
1. 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授课的深度和广度。

2. 加强教学互动,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 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化终端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4. 完成智能终端的内容设计、模块优化和功能充足,搭建酒店管理专业葡萄酒品鉴课程学习和知识更新平台。

5. 通过教学和项目实践,探索教学研究策略构建新型教研模式。

6. 通过知识流程的再造,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培养酒店管理学生学习葡萄酒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素养。

二、基于雨课堂教学应用的混合式教学总体思路
(一)课程基本信息
《葡萄酒品鉴》是针对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葡萄品鉴的系统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葡萄酒不同风格背后的形成因素,包括主要的葡萄品种及酿造技术,并深入了解新旧世界的著名产区风土及葡萄酒酿造风
格。

课程的特点在于既强调了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又注重了葡萄酒品鉴知识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葡萄酒品鉴的基本知识,懂得分辨葡萄酒的风格与品质,能够以专业术语评价和分享葡萄酒的鉴赏体会。

课程共计32学时,2学分,选课学生包括内招生和外招生,教学改革期间的选课人数为200人,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

(二)混合模式
利用智能终端,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教学中,优化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混合模式为:
1. 相关资料的课前推送:课前借助雨课堂可以将相关资料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微信资料。

在《葡萄酒品鉴》课需要课前了解的内容包括:产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葡萄酒种植与酿造传统。

2. 课堂教学的实时监控:借助雨课堂的实时答题,弹幕互动,红包发放等功能,有助于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当收到不懂的反馈,可以及时解释与解答。

也可以利用实时答题,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成绩好的同学及时发放红包,可以起到激励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3. 实时发表试卷及数据分析:发布课前测验功能,可以用于课前督促学生资助学习,并通过相关数据统计,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另外,课上发布实时测验,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并督促学生提升课堂专注度。

此外在课堂讲授结束发布课后作业,可以通过数据统计监测学生课堂学习成绩,准确并及时评估教学效果。

(三)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基于以上的改革创想,在智慧教学应用的使用过程中,具体的线上线下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学生的在线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的智能终端的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辅助学习;利用终端共同完成小组测试和小组任务;以及在线课程的互动、答疑和监督。

教师在组织在线学习和小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托于发布公告、成绩统计计算以及必要的教学辅导完成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

具体到《葡萄酒品鉴》课程而言,雨课堂的平台内容主要涵盖了课堂、课件、试卷和讨论区的相应内容。

2018-2019学年葡萄酒课程主要包括4个班级200个学生。

课堂上共使用PPT16个使用总次数共计64次;试卷资源共计10份,发布次数40次,累积习题数量在100题以上。

三、线下教学环节设计及改革措施
(一)总体设计
每次课程结束一章学习之后均有一次线下环节,占总课时的4/16左右。

主要采取的是习题、讨论、实践和多媒体学习的形式。

针对练习题中的各类问题进行线下讨论。

(二)课前设计
课前,学生通过老师发送的预习公告,让学生自主预习。

(三)课上教学设计
针对《葡萄酒品鉴》课程教学历史文化品种产区等基础理论背景知识内容多,又要加强实际操作的感官体验练习,整体教学难度大,对知识和实践的掌握要求高等课程特点,进行围绕智慧教学工具的教学改革,以教材和习题库建设为切入点,以现实产区知识与葡萄酒品鉴风格为落脚点,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了课堂、课件、试卷和讨论区的相应内容。

1. 课前预习
在课前寻找与葡萄酒品鉴课程有关的视频与学习资料,将课前预习内容发送班级,保证上课之前对上课内容预先有一定的积累基础。

2. 课上插入视频
在课上插入腾讯或优酷葡萄酒学习相关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更形象化地感知到葡萄酒知识。

雨课堂插件的使用,让这一过程更加的方便。

3. 课上不懂解疑
当课堂上学生针对没有听懂的内容在手机上选择“不懂”时,会选择课上或者课后直接给予回复。

4. 课上点名答题
在课堂上运用雨课堂滚动点名答题,提升了点名的随机性,也督促学生提高课堂专注力。

5. 课上字幕互动
在每一章节中的讨论题,会以字幕的形式开放给大家,学生们会很高兴可以自由发言,匿名的形式引导畅所欲言,没有顧虑,大家互相可以看到所有人的讨论内容并及时反馈,受益匪浅。

6. 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是为了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一次测试之后,雨课堂系统会直接生成测试总结,包括总分分布、学生完成情况、每道题的正确率,从中可以找到需要再次重点强调、详细讲解的题目。

7. 课程总结
每次课程结束后,雨课堂都会推送一份课程总结,内容包括课堂人数,课件的数据,学生数据,教学内容,还有教学设计与备忘,通过这一份课程总结可以直接了解课程资料情况、学生的上课情况,并针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以上展示了本课程利用智能终端,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教学中,优化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把握智能终端,充分利用计算机跨越时空优势,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将教学过程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更好地提升了葡萄酒品鉴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了课程改革,这是本次教改的意义所在。

四、教学实践应用效果情况
(一)课程评估的结果分析
通过《葡萄酒品鉴》课程评估的结果说明实践应用的情况。

通过与进行教学改革之前的课程评估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学生满意度。

从表1的课程评估结果来看,学生的教学评估结果并无明显变化。

但雨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智慧教学工具应用进行了肯定。

关于雨课堂的评价包括:雨课堂方便师生互动,方便后排视线不好的同学通过手机看到讲义,可以保存课件方便复习,测验更加环保高效等等。

(二)学生成绩的结果分析
通过雨课堂混合教学改革前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验证学生学习效果。

由表2可以看出,教改前的学生和教改后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升,在智慧教学工具第一轮应用过程中,从考试成绩来看教学效果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为了更加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对使用智慧教学工具的看法,本次教改过程中,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

通过发布调查问卷形式,具体了解学生应用雨课堂的难度、程度、收获、满意度
等,学生的调查问卷侧重于了解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学习态度、能力,对其基础设施的看法,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程度进行量化,构建本文测量量表,设计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主要采用线上填写的方式,通过问卷星软件进行信息收集,由微信、QQ、邮件等渠道发放。

发放地点集中在暨南大学深圳校区,以学生为主要群体,发放时间为2019年8月中旬至8月下旬,历时半个月左右。

所收集到的问卷总数为178份,剔除掉其中回答不完整和重复回答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数17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此次调查问卷的测量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知识掌握”的均分最高,为3.77分,说明基于智慧教学工具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较好满足学生知识掌握的需要,并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而“学习态度”均分最低,为3.45分,这表明在智慧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没有发生显而易见的改变,所以得分不高。

在“知识掌握”维度中,“使用智慧教学工具能够方便地享受到教学资源”这一题项得分最高,可知,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学生易获取学习资源。

在“学习态度”维度中,“上课前我会主动预习课程内容”得分最低,为2.99分,并且与其他题项分数相差较大。

由此可知,在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中,学生较为被动,对课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推动作用不显著。

“满意程度”的均分为3.71分,就整体而言,在五个维度中为较高水平,这表明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且赞同这种学习方式。

3. 实时发表试卷及数据分析:发布课前测验功能,可以用于课前督促学生资助学习,并通过相关数据统计,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另外,课上发布实时测验,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并督促学生提升课堂专注度。

此外在课堂讲授结束发布课后作业,可以通过数据统计监测学生课堂学习成绩,准确并及时评估教学效果。

(三)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基于以上的改革创想,在智慧教学应用的使用过程中,具体的线上线下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学生的在线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的智能终端的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辅助学习;利用终端共同完成小组测试和小组任务;以及在线课程的互动、答疑和监督。

教师在组织在线学习和小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托于发布公告、成绩统计计算以及必要的教学辅导完成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

具体到《葡萄酒品鉴》课程而言,雨课堂的平台内容主要涵盖了课堂、课件、试卷和讨论区的相应内容。

2018-2019学年葡萄酒课程主要包括4个班级200个学生。

课堂上共使用PPT16个使用总次数共计64次;试卷资源共计10份,发布次数40次,累积习题数量在100题以上。

三、线下教学环节设计及改革措施
(一)总体设计
每次课程结束一章学习之后均有一次线下环节,占总课时的4/16左右。

主要采取的是习题、讨论、实践和多媒体学习的形式。

针对练习题中的各类问题进行线下讨论。

(二)课前设计
课前,学生通过老师发送的预习公告,让学生自主预习。

(三)课上教学设计
针对《葡萄酒品鉴》课程教学历史文化品种产区等基础理论背景知识内容多,又要加强实际操作的感官体验练习,整体教学难度大,对知识和实践的掌握要求高等课程特点,进行围绕智慧教学工具的教学改革,以教材和习题库建设为切入点,以现实产区知识与葡萄酒品鉴风格为落脚点,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了课堂、课件、试卷和讨论区的相应内容。

1. 课前预习
在课前寻找与葡萄酒品鉴课程有关的视频与学习资料,将课前预习内容发送班级,保证上课之前对上课内容预先有一定的积累基础。

2. 课上插入视频
在课上插入腾讯或优酷葡萄酒学习相关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更形象化地感知到葡萄酒知识。

雨课堂插件的使用,让这一过程更加的方便。

3. 课上不懂解疑
当课堂上学生针对没有听懂的内容在手机上选择“不懂”时,会选择课上或者课后直接给予回复。

4. 课上点名答题
在课堂上运用雨课堂滚动点名答题,提升了点名的随机性,也督促学生提高课堂专注力。

5. 课上字幕互动
在每一章节中的讨论题,会以字幕的形式开放给大家,学生们会很高兴可以自由发言,匿名的形式引导畅所欲言,没有顾虑,大家互相可以看到所有人的讨论内容并及时反馈,受益匪浅。

6. 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是为了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一次测试之后,雨课堂系统会直接生成测试总结,包括总分分布、学生完成情况、每道题的正确率,从中可以找到需要再次重点强调、详细讲解的题目。

7. 课程总结
每次课程结束后,雨课堂都会推送一份课程总结,内容包括课堂人数,课件的数据,学生数据,教学内容,还有教学设计与备忘,通过这一份课程总结可以直接了解课程资料情况、学生的上课情况,并针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以上展示了本课程利用智能终端,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教学中,优化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把握智能终端,充分利用计算机跨越时空优势,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将教学过程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更好地提升了葡萄酒品鉴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了课程改革,这是本次教改的意义所在。

四、教学实践应用效果情况
(一)课程评估的结果分析
通过《葡萄酒品鉴》课程评估的结果说明实践应用的情况。

通过与进行教学改革之前的课程评估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学生满意度。

从表1的课程评估结果来看,学生的教学评估结果并无明显变化。

但雨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智慧教学工具应用进行了肯定。

关于雨课堂的评价包括:雨课堂方便师生互动,方便后排视线不好的同学通过手机看到讲义,可以保存课件方便复习,测验更加环保高效等等。

(二)学生成绩的结果分析
通过雨课堂混合教学改革前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验证学生学习效果。

由表2可以看出,教改前的学生和教改后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升,在智慧教学工具第一轮应用过程中,从考试成绩来看教学效果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为了更加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对使用智慧教学工具的看法,本次教改过程中,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

通过发布调查问卷形式,具体了解学生应用雨课堂的难度、程度、收获、满意度等,学生的调查问卷侧重于了解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学习态度、能力,对其基础设施的看法,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程度进行量化,构建本文测量量表,设计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主要采
用线上填写的方式,通过问卷星软件进行信息收集,由微信、QQ、邮件等渠道发放。

发放地点集中在暨南大学深圳校区,以学生为主要群体,发放时间为2019年8月中旬至8月下旬,历时半个月左右。

所收集到的問卷总数为178份,剔除掉其中回答不完整和重复回答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数17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此次调查问卷的测量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知识掌握”的均分最高,为3.77分,说明基于智慧教学工具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较好满足学生知识掌握的需要,并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而“学习态度”均分最低,为3.45分,这表明在智慧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没有发生显而易见的改变,所以得分不高。

在“知识掌握”维度中,“使用智慧教学工具能够方便地享受到教学资源”这一题项得分最高,可知,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学生易获取学习资源。

在“学习态度”维度中,“上课前我会主动预习课程内容”得分最低,为2.99分,并且与其他题项分数相差较大。

由此可知,在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中,学生较为被动,对课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推动作用不显著。

“满意程度”的均分为3.71分,就整体而言,在五个维度中为较高水平,这表明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且赞同这种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