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1版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2021版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7高一·清流月考)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 . 周王——卿——诸侯——士
B .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 . 周王——诸侯——士——大夫
D . 周王——大夫——士——卿
2. (2分) (2018高二下·乐山期中) 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时价值。

”这说明()
A . 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
B . 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
C . 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
D . 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
3. (2分) (2020高二上·麻城月考) 不同的时代其文学的主流形式也有不同。

如表信息可以说明()
A . 不同地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
B . 不同的文学形式之间互相影响
C . 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D . 小说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文学形式
4. (2分) (2018高二下·武邑开学考) 据载:唐长安“宫市”为一种官办的专门为宫廷采办物资的特殊机构,宋汴京“宫市”则顺应唐长安“宫市”官办宫廷采办的性质而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机构。

宋代“宫市”的演变()
A .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 表明采办机构已经非常完善
C . 为宫廷的腐败埋下隐患
D .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5. (2分) (2017高一上·芒市期中)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 .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B .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C .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 .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6. (2分)《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
A . 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 . 辛亥革命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 . 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的击败
D .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7. (2分) (2018高二上·鹤岗月考) 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

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

”这表明()
A . 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问题
C . 胡适提倡开展白话文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没有进步意义
8. (2分)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个实业,1916年前后该实业的状况不包括()
A . 他创办的企业很红火
B . 政府提倡使用国货扩大国内市场
C . 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严重的经济侵略使之破产
D . 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发展
9. (2分) (2017高一上·大石桥月考)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 .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10. (2分)(2017·怀化模拟) 1981年11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国有企业分为四类: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的骨干企业;二是既按市场变化又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生产的企业;三是大部分产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的企业;四是大部分产品根据市场变化组织生产的企业。

材料反映,当时中国()
A . 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B .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并重
C . 重视资源优化配置
D . 尚未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
11. (2分) 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军观摩组成员谢伟思说道:“中国战后的最大需要,就是发展经济,但中国缺乏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的资本主义基础。

希望美国能和中共进行经济合作。

”这表明
A . 毛泽东考虑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 . 毛泽东意识到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毛泽东希望中国能得到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 . 毛泽东表达了战后中共和美国进行经济合作的设想
12. (2分)美国学者雷麦曾经说过:“除了铁路以外,就没有一种其他近代的经济设备输入中国以后,
能够产生这样伟大的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建国以前中国的铁路建设举步维艰,但也取得
了一定的成就。

下列情形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 . 1860年,在吴淞口的外国商人乘坐火车到上海洽谈生意
B . 1885年,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煤矿通过铁路把煤矿石运送到胥各庄
C . 1915年,西南的护国军在四川铁路沿线与北洋军展开激战
D . 1925年,孙中山乘坐国产蒸汽机车来到北京
13. (2分)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0万,自由民约为168 000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45 000人,外邦人约30 000人,奴隶约10 000人。

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 . 约168 000人
B . 约45 000人
C . 约75 000人
D . 约85 000人
14. (2分) (2017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下面是“英、美两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表,美国超过英国的最主要因素是()
英国1.99.519.918.5
美国——2.47.223.6
A .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
15. (2分) (2019高二上·那曲期末)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你认为后者思考的问题与前者相比,更加突出强调了()
A . 构建民权政府
B . 批判神权统治
C . 鼓吹人性解放
D . 主张自由平等
16. (2分)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四月提纲》要求是()
A . 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
B . 立即举行武装起义
C .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 .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7. (2分) (2017高二下·江苏期中)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

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

其原因是()
A . 调整农业结构并稳定了产品价格
B . 基本解决就业并从根本上消除了危机隐患
C . 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 . 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18. (2分)(2019·济宁模拟) 下面是创作于1949年的一组漫画《两国民众逐渐疏离》。

该漫画较为正确的预见了()
A . 美国冷战政策对法德关系的影响
B . 冷战背景下美苏关系的发展方向
C . 朝鲜半岛由统一趋向朝韩的对立
D . 两极格局下两德关系的发展轨迹
19. (2分) (2019高二下·深圳期中) 有学者说:“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燕尾服,伽利略的科学工作就是这一传统结合的典范。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 伽利略非常注重于实验测量
B . 伽利略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
C . 伽利略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
D . 伽利略做出了众多科学发现
20. (2分)(2017·南通模拟)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75分)
21. (15分) (2017·中原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理想中的君主是“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的人。

一一允春喜《黄宗羲民本主义理念与卢梭人民主权说》
材料二:维新派指出,“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固救时之善图也”,“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谭嗣同还指出,是先有人民而后才有了君主,君主是人民共同选择推举出来的。

“君未也,民本也。

”“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

累及民哉?”君主是由人民供养的,“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史也”。

“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度之。


——耿志云《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
材料三:卢梭认为国家既然是由于社会契约形成的,那么,它的目的在于谋取社会公共的福利。

因此,国家的主权(即最高统治权)必须体现人民的“公意”。

所谓“公意”就是指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或者总的意志。

这种体现人民“公意”的国家主权自然应属于全体人民。

作为体现“公意”的国家主权应该是无限制的(即绝对的权威)。

只要主权者需要,人们就应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但是,主权者必须以人民的“公共福利”为前提,才能享有
这种绝对权成。

——王荣堂《卢梭及其人民主权学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传统的民本思想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强调民权思想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与卢梭民权思想的共同之处及意义。

22. (10分) (2016高二上·兰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

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23. (20分) (2017高一上·沭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材料三:2016年11月9日,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揭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战胜他的对手——前美国第一夫人、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赢得总统选举,成为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

从而使后者希望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的努力宣告失败。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体现了什么重要原则?
(3)“地产之王”特朗普战胜美国前第一夫人当选美国总统依靠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这反映出美国政体的特点是什么?
(4)你如何评价英国和美国的制度创新?
24. (10分) (2019高二下·菏泽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刚在国共内战中获胜的毛泽东,把杜鲁门的宣告视为反映出美国人害怕共产主义阴谋,色厉内荏;他把它解读为,美国开始想采取行动,扭转共产主义在中国内战得胜的局面。

杜鲁门保护台湾,等于是支持美国仍然承认为中国合法政府的国民党政府。

美国逐步加强援助越南,北京视之为资本主包围中国的行径,凡此种种加起来,都促使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

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经常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而美国国内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也严重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形象.1960年,肯尼迪在他的竞选演讲中提到,苏联援外人员在不发达国家工作,并为世界共产主义事业不惜在海外度过一生,艾森豪威尔的外交人员在训练有素的苏联援外人员面前败下阵来他认为只有愿意为自由事业服务的美国青年男女用他们的技术和奉献精神献身于自由事业,才能回击并完全有能力制止赫鲁晓夫先生的使者削弱自由世界的尝试。

1961年3月1日,肯尼迪总统签署了建立和平队的特别行政命令,和平队成立的最初四个月里,总部共向加纳、尼日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九个国家派遣了124名志愿者,包括地质学家、测量员、土木工程师、教师和医生等,和平队的历程由此拉开帷幕。

--摘编自(美)凯琳•史薇姿《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和平队的口述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这样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组建“和平队”目的,并分析其作用。

25. (20分)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

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

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

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

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

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

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材料三: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

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

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

“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

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与英国相比,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有何显著特点?
(3)概述材料三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两种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75分)
21-1、
21-2、
21-3、
22-1、
22-2、
23-1、
23-2、
23-3、
23-4、
24-1、
24-2、
25-1、
25-2、
25-3、
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