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四化学阶段检测练习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C1:35.5 Fe :56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汉书·食货志》“用粗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粗米得到酒发生了缓慢氧化
B .《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煅烧石灰石可生成熟石灰
C .《梦溪笔谈》“熬胆矾铁釜,久之易化为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D .《周易》“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池中有机物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2.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下列劳动方法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劳动内容
劳动方法化学知识解释A 给庄稼施氮肥和钾肥加硝酸铵和氯化钾能提供氯、钾营养元素B 做饭在燃气灶上用铁锅炒菜利用铁的导热性C 清洗餐具加洗涤剂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D
消除水壶水垢
加炉具清洁剂(主要成分)
炉具清洁剂可与水垢反应
A .A
B .B
C .C
D

D
3.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测
B .给液体加热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4.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常会出现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医生常用氯乙烷()药水喷洒伤口治疗.下列关于氯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氯乙烷是一种有机物
B .氯乙烷是由碳、氢、氯原子构成的
C .氯乙烷由三种元素组成
D .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1
5.碘元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成分.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NaOH pH 32CH CH Cl
A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B .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位于第三周期
C .碘元素和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 .碘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 .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 .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7.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熟石灰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B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合有氢氧根离子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二氧化碳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
8.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发生物理变化,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球
B .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9.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B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C .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D .探究燃烧的条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发生改变
22H O
C .该反应前后涉及的氧化物有2种
D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丙、丁的质量比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A 氧化钙碳酸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B 氯化钙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C 氯化镁溶液稀硫酸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D
氯化钠
氯化钾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A .A
B .B
C .C
D .D
12.某化工废水中含有,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与相比,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 .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 .时,和的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相等
D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3.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阳离子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微观粒子都是金属阳离子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D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4.向一定质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粉ag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
B .滤液中的溶质只有243NaCl Na SO NaNO 、、N a
C l 3NaNO 1a ℃3NaNO 2a ℃N aC l 24Na SO 1a ℃324NaNO NaCl Na SO >>3AgNO ()32Fe NO ()32
Zn NO
C.滤渣质量一定大于ag D.滤渣中一定有单质Ag和单质Fe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三、理解与应用(共35分)
16.(6分)烧烤,满满人间烟火气.节假日,小东同学去郊外野营烧烤.
(1)若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选用下列________(填序号)物质涂抹以减轻痒痛.
A.肥皂水.B.食醋C.食盐水D.纯碱水
(2)加热煮沸郊外的山泉水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3)机制木炭制成中空结构更有利于烧烤,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4)美味的烧烤也会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饮食健康.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为延长海鲜的保质期,可使用甲醛溶液浸泡B.食用碘盐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C.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吃的越多越好D.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提升食品品质
(5)用木炭燃烧进行烤肉.木炭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________,请你从微观上描述该反应的微观过程________________.
17.(10分)如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
(2)经过多次“扫而复淋”,提高卤水浓度获得“上等卤水”,用于煎炼海盐.
①从燃料利用角度分析,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不动的水煎炼海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盐卤中主要盐类物质及其含量如图甲,利用盐卤生产金属镁的流程如图乙.流程图中操作A 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若生产过程中镁元素没有损失,且其他盐类中的镁元素质量可忽略不计,则100克盐卤可制备金属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③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镁时,经历了氯化镁→氢氧化镁→氯化镁过程,此过程富集镁元素的同时也达到了_________的目的,写出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1861年,“索尔维制碱法”问世.该方法是在用氯化钠溶液先后吸收两种工业废气时意外发现的,反应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氯化钠溶液先后吸收的两种气体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由碳酸氢钠得到纯碱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0分)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
(1)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能源在环保上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2)现有工业制氢方式中,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氢是一种重要工艺.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安全贮氢也是氢能源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车用储氢罐常用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作外壳,用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材料作内衬.①聚乙烯属于____________材料.
②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_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4)2023年杭州亚运会在杭州举办,其火炬燃料创新使用甲醇.甲醇()是全球公认的理想新型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5)以下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的工艺流程图.
查阅资料:甲醇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熔点,沸点64.7
℃.
()24n C H ()12124n C H O 4CH O 3CH OH 97.8-℃
①在铁和水蒸气发生反应中, ____________发生还原反应.②合成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使用过量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
③请你设计分离出的一种方案____________.
19.(9分)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已成功开展系泊试验.回答下列问题:
(1)纯铜可制作航母电缆,铜铝镍合金可制作飞机轴承,说明铜铝镍合金比纯铜的硬度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患坏血病,远洋训练官兵在饮食中需要补充_________(填一种营养物质);自热食品为远洋官兵提供了生活便利,某自热食品中的自热粉含有生石灰、碳酸钠、铝粉等,使用时只需加水即可自加热,放出热量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自热粉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自热粉加热的优点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航母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的金属,四氧化三铁常用于金属的焊接.以下是制取四氧化三铁的过程.
①低碳铁皮在空气中跟_______________等物质作用会生锈.②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氢氧化氧铁(FeOOH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可表示为,当A 溶液①和A 溶液②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时,铁元素全部转化到中.
四、实验与探究(共29
分)
2CO 3CH OH 22
32CO 3H CH OH H O ++催化剂
2H 3CH OH 34Fe O 23FeO Fe O ⋅34Fe O
20.(7分)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必备能力.根据下图装置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下列两种反应原理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氨气.方法一:浓氨水和生石灰固体混合:方法二: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
(1)写出仪器a 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2)若选用A 装置制备氨气,应选择的反应原理是方法___________(填“一”或“二”).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选填装置字母序号).检验氨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3)实验室欲用溶液制备氧气,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和制备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下列发生装置(如图1)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1.(6分)小红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进行了再探究(如图1),得到的数据曲线如图2所示.
【查阅资料】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易溶于水.
()3232
NH H O CaO
NH Ca OH ⋅+↑+()423222NH CH Ca OH CaCl 2NH 2H O ∆
++↑+22H O 22H O 2MnO
(1)图2压强曲线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X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15mL250mL
(2)实验前集气瓶中的水为,若集气瓶的容积为(燃烧匙所占体积忽略不计),实验结束后理论上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mL.
(3)若第二次进行实验时,图1中装置漏气,则第二次测得的C点数值比图2中第一次测得的C点数值___________(填“大”或“小”).
(4)集气瓶中装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密闭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快
B.该实验证明氧气的浓度较低时,红磷与白磷还能与之发生反应
C.三个实验中均为氧气过量
D.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
22.(8分)同学们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为了探究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分别取少量的两种溶液于1、2号试管中)
药品:酚酞试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锌粒、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
探究一:鉴别试管中的溶液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
【设计实验】
(1)探究一:为鉴别哪一瓶是酸溶液,哪一瓶是碱溶液,选择了如下试剂分别于1、2号试管中的溶液反应,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酚酞试液B.氯化钠溶液C.碳酸钠溶液D.锌粒
探究二:探究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两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成分各是什么?
【设计实验】小明为鉴别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分别向1、2号试管中加入的试剂及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
所加试剂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锌粒氯化钡溶液
1号试管无明显现象产生气泡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
现象
2号试管产生蓝色沉淀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获得结论】
(2)1号试管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以上四个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个实验的现象即可证明2号试管中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讨论质疑】(3)小强对实验四2号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提出质疑,大家一致认为2号试管中的原溶液已变质.
探究三: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4)请利用给出的药品,完善下面的表格.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瓶中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__充分反应,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猜想二成立
【反思评价】步骤一中加入的试剂要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3.(8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检验某气体a 的成分,a 中含水蒸气、氯化氢、甲烷、氢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夹持仪器未画出,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已知:Ⅰ.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蓝色.Ⅱ.① ②(1)检验a 中是否含水蒸气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用装置B 检验a 中是否含氯化氢,X 试剂可选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①酚酞溶液
②溶液
③石蕊溶液
④溶液
(3)装置C 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①实验前,先向装置内通入氮气一会儿,然后通入气体a
,再点燃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②实验完毕后,再次通入氮气一会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③称量装置E 、F 在反应前后的质量.
(5)若反应后装置E 、F 分别增重,则a 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装置D 中的现象是23Na CO 2
2H CuO
Cu H O ∆
++422CH 4CuO
4Cu CO 2H O

+++NaOH 3AgNO 40g 44g .
、.
____________.
(6)装置G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与分析(共6分)
24.(6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热水壶底部产生的水垢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同学们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向盛有不同质量水垢粉末的烧杯中均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实验组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水垢的质量/g
10203040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g
206.48
212.96
221.2
X
(1)第一组实验中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2)X 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
(3)水垢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00g 3CaCO
初四化学
阶段检测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345678910B
D
B
B
B
D
D
C
C
C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12131415B
AD
D
AC
AB
三、理解与应用(共35分)方程式一个2分,无其他标注,没空1分.
16.(6分)AD 杀菌消毒 增大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D 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在点燃的条件下,氧分子被破坏,碳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二氧化碳分子
17.(10分)蒸发结晶 生产等量的海盐,后者消耗燃料更多 烧杯、漏斗、玻璃棒
提纯
18.(10分)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有机高分子或有机合成材料 碳元素
水蒸气 使二氧化碳完全反应 蒸馏,将混合物加热到64.7℃19.(9分)大 维生素C
自热粉能够持续放热
+3 2:1四、实验与探究(共29分)
20.(7分)分液漏斗 二 D 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纸变蓝色,说明满了B
21.(6分)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气压增大 温度 62 小 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 B 22.(8分)B 实验二 氯化钡溶液 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或硫酸铜溶液 蓝色沉淀) 完全除去碳酸钠
4.8g ()()2222MgCl Ca OH Mg OH CaCl ∆
+↓+32
NH CO 、3
23222NaHCO Na CO CO H O

+↑+42
2CH CO 2CO 2H ∆
++42
222CH O 3O 2CO 4H O ++点燃
()22CaO H O
Ca OH +22O H O 、4FeSO 2
22
22MnO 2H O 2H O O +↑
24H SO 23NaOH Na CO 、
23.(8分)A ③④浓硫酸爆炸将反应后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全部排出,被装置E、F吸收甲烷和氢气物质由黑色变成红色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F装置,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五、分析与计算(共6分)
3.52g
24.(6分)(1分)231.2(1分)80%(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