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介绍
传统书画装裱的品式
书画装裱基本分为挂轴、手卷和册页三大类。
每一类因装饰和工艺的差别又可分为若干种。
具体的装裱方法:(l) 挂轴除画心外,一般由圈档、隔水、天地头、包首、轴头、天地杆、惊燕(北方又称寿带)、签条等部分组成。
其主要品式有:一色裱:正面只装裱边和天地头,用同一种续绢染成同一种颜色,不贴惊燕。
二色裱:正面由圈档、天地头和惊燕组成。
圈档的颜色随画心颜色配制,天地头一般用青色,惊燕的颜色与圈档的颜色相同。
三色裱:与两色裱基本相同,另加上下副隔水。
隔水的颜色比圈档稍深,惊燕的颜色与副隔水相同。
宣和式圈小边:裱件不镶宽边,只在画心四周镶古铜色小边,上下镶隔水、副隔水,上镶天头和贴惊燕,下镶地头。
锦眉:在画心上端和下端加镶一条约3公分左右宽的锦条。
普通装裱的小边色彩多用月白、浅米等色;至于选择绫绢材料的纹样、色彩,一般由所裱书画的艺术价值和画心色彩、画面内容、幅面大小而定。
总之,配色新旧深浅要与画心协调,新画装裱要美观,旧画装裱要古朴大方。
(2) 手卷装裱:手卷的装裱有:撞边、转边和套边三种品式。
它们的区别就在于边的处理。
纸撞边、绢转边、纸套边都由包首、天头、引首、隔水、画心、边和托尾组成。
装裱手卷的长度要视画心的长短、高低而定,短的5米,最长的有50米左右;天地头的长短统一比例为6:4,装裱手卷所需的材料、颜色都应由画心的新旧程度选配,使之协调融洽。
撞边纸的颜色通常用旧米色、深旧米色和浅旧米色,据画心的颜色选配。
纸套边,亦称包边或沿边。
它是用很薄的旧米色纸裁成窄条镶包手卷上下两边,不用皮纸撞边,其规格与撞边手卷相同。
(3) 册页装裱:册页的装裱品式有:蝴蝶式、推蓬式、经折式等种类。
它们都是用纸作开身,装裱后裁齐四边,装上册页面即全部完成。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粉刷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八)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九)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一)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十二)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嵌入边料隔浆糊用。
(十四)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反面砑光、磨平。
(十五)蜡板:用于裱件反面砑光时摩擦画违。
(十六)其他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子、铜线、面盆、手巾、毛笔、颜料、墨汁、调色盘、塑料薄膜等。
三装裱材料(一)宣纸:分为生宣和熟宣,以安徽产净皮生宣为主。
(二)绫、绢、锦、锦绫、夏布等。
(三)天杆、地杆、月牙杆、轴头、手卷片、签子等。
(四)丝带、绦带、铜钮等。
(五)面粉、明胶、明石等。
四书画装裱品式(一)立轴、中堂(二)春联(三)横披(四)条屏、通景屏(五)镜片、扇面(六)手卷(七)册页五装裱程序制浆--托画心--方正画心--(托染材料) --混合原料--嵌入--清裁大边--转边(包边) --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 --配违(裱覆违纸) --覆画(扶活) --磨画(砑光) --剔边(批串) --配杆--钉铜钮(绦圈) --包杆(上轴头) --上杆--系绦(串丝带) --扎带--粘签条六裱件质量的评论高下评论高下裱件质量的规范简而言之为:平整光洁、绵软谐调。
详细可以分为:(一)工艺精细,镶口匀细。
(二)展挂平整大方,银幕光滑干净。
(三)画脸颜色搭配谐调。
(四)手抚摸时的感觉绵软,厚薄适度。
(五)收卷后整齐,无参差。
七古代书画装裱论著(一)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二)北宋米芾《书史》、《画史》(三)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六《绍兴御府书画式》(四)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五)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六)清朝邹一桂《山包画谱》八书画裱件的展挂与收藏由于书画作品装裱的情势不同,对于不同情势的作品有不同的展挂与收藏方法。
书画装裱自学教程
书画装裱自学教程
书画装裱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技巧,通过装裱可以提升书画作品的价值和观赏效果。
本教程将为大家介绍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希望能帮助各位自学书画装裱。
第一步,准备材料。
书画装裱需要用到画框、装裱纸、支撑板、胶水、刀子等工具。
可以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具,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装裱纸。
装裱纸的选择要根据书画作品的特点来确定,可以选择颜色、质地和纹路等方面与作品相协调的装裱纸。
第三步,裁剪装裱纸。
根据画框的尺寸,将装裱纸裁剪成与画框相适应的大小,注意保留一定的边缘空白,以便后续的固定和调整。
第四步,固定画作。
将书画作品平放在支撑板上,使用胶水或胶带将作品固定在支撑板上,确保作品平整不松动。
第五步,贴上装裱纸。
将裁剪好的装裱纸轻轻盖在书画作品上,注意调整好位置,确保裁剪出的装裱纸与作品完美贴合。
第六步,固定装裱纸。
使用胶水或胶带将装裱纸固定在支撑板上,注意要均匀地固定,避免出现皱褶或松动的情况。
第七步,安装画框。
将装裱好的书画作品放入画框中,使用夹
子或固定装置将画框紧密地封闭起来,确保作品不会晃动或受到外界的损坏。
第八步,检查调整。
装裱完成后,仔细检查作品的平整度和固定程度,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微调和修正,确保作品的完美呈现。
以上就是书画装裱的基本自学教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在实践中,这些步骤可能需要多次尝试和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后,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祝愿各位在书画装裱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果!。
书画装裱步骤和要领
书画装裱课程步骤及要领:1、做浆糊:第一步:洗粉。
将面粉和水混合,反复糅合至细腻、无颗粒状态后加水进行洗粉,洗至剩下面筋为止,用漏网过滤后倒入桶中待沉淀。
第二步:烧浆。
将沉淀后已经发硬的浆糊加明矾水后捣烂至浆糊状,然后倒入开水搅拌至糊状。
(水要烧开,倒入过程中先多后少,水的量不能过多,将搅拌后的棍子抽出后倒入适量的水,防止干裂。
)2、托画心(使用稀浆托。
同时需要托好两张五尺的宣纸做边用。
)3、托仿凌纸(托两张,用稠浆,托1.5的绫三张,四周打上薄浆糊,托2米的花绫,用于包边。
)4、裁:使用的工具为:密度板、直尺、三角板、锥子、美工刀。
步骤:首先将上次课堂上托好的五尺整张的宣纸下墙,对折两下后用尺子量出6毫米的宽度,用锥子打孔,方便对齐,然后裁出6毫米宽的窄边,用于包边用。
其次,根据画心的大小计算天和地所需要的宽度,两边为7厘米,天地宽度则为画心的宽度加上七厘米,长度为裱后画幅的长度减去画心的长度然后分别占60%和40%。
最后,裁画心、两边和天地。
(1)裁画心的时候先将尺子放平整裁好一边,然后对折打孔,对齐后裁另外一边。
画心的上下两边用直尺和三角板对齐后再裁。
(2)天地的宽度和长度计算好以后依次裁好。
裁的时候注意,天地的宽度都需要加上两边7厘米的宽度。
5、镶嵌: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为:隔板、稠浆和小棕刷。
步骤:首先将裁好的画心朝下,调好稠浆放于隔板上,用棕刷在画心边缘上打上两毫米宽度的浆糊,将裁好的6毫米宽的边粘上,粘边的宽度为2毫米,预留在外的部分宽度为4毫米,并将多余的包边减掉。
其次,将7厘米的边再粘到上面的包边上,粘的时候注意需要与画心保持两毫米的宽度。
将多余的边减掉。
最后,粘好天和地,注意事项与上相同。
6、包边:(材料:花绫)步骤:(1)将托好的花绫裁成8毫米的宽度。
(2)在已镶嵌好的画幅的两边包上花绫边。
(画幅上的粘边约2毫米,相隔一小时左右用锥子在包边上划出约4毫米的细线,折起,打上稠浆,用棕刷迅速翻边,包好。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二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 (一) 工作室(亦称装裱间):要求:宽畅明亮,清洁整齐,安全方便,温 度与湿度要适中。 (二) 挣墙(亦称大墙,挣板):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 料。要求:平整、光滑、通风、干燥。 (三) 案台(亦称装裱桌):要求:台板木质坚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 度一般在 80 厘米左右。 (四) 晾架(亦称晾竿):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
等。 (五) 拷贝桌:玻璃桌面,内置日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 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 排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八) 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九) 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 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一) 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十二) 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 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镶嵌边料隔浆糊用。 (十四) 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十五) 蜡板:用于裱件背面砑光时磨擦画背。 (十六) 其它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
五 装裱程序 制浆 --托画心 --方正画心 --(托染材料) --配料 --镶嵌 --清裁大边 --转 边(包边) --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 --配背(裱覆背纸) --覆画(扶活) -磨画(砑光) --剔边(批串) --配杆 --钉铜钮(绦圈) --包杆(上轴头) -上杆 --系绦(串丝带) --扎带 --粘签条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一书画装裱艺术的起源和概况 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
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 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 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 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 深的发展过程。 1973 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 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原始资料。这件珍贵文物, " 最上横边裹 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 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 画上,又进一步发现: " 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 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 这些具体特征, 展示了古人要求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书画装裱全过程
书画装裱全过程
1。
托裱的1将画心反铺在干净的画案上,并在画心背面喷洒细水花,让画心润潮展平2在画心背面刷上稀浆水3刷浆要均匀4将托纸卷成圆筒。
托纸一般用单层宣纸,比画心略宽5左手拿纸,右手用棕刷自上而下排刷6逐渐向前排刷8把托纸排实9上完托纸后,在托纸四边口上刷上浆水10起件时,用右手食指与母指拿棕刷,中指与食指夹住上右角,左手夹住左角提起。
. 11近墙板垂直摆正后贴住上端左右角,然后封固四周12封固后在画心喷些细水花,防止画心比边口先干发生绷裂2 镶活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砑裝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
书画装裱是将绘画或书法作品进行保护和修饰,使其更加美观和持久的过程。
以下是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
1. 准备材料:首先,您需要准备好装裱所需的材料,包括框架(木质或金属)、背板、画纸、胶水或胶带、剪刀、长尺、定钉、钳子等。
2. 准备画框:将画框打开,取出里面的玻璃或亚克力板,确保画框内部干净整洁。
3. 修整画纸:根据画作的尺寸,将画纸修整至适合画框大小,并确保四边均匀对齐。
4. 确定画作位置:将修整好的画纸放入画框中,根据画作的内容和构图,确定画作在画框中的位置。
可以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和调整。
5. 固定画作:将画纸的四角用胶水或胶带固定在背板的四个角落。
6. 清洁玻璃或亚克力板:使用玻璃清洁剂或水和洗涤剂混合液清洁玻璃或亚克力板,确保其干净透明,没有污渍或指纹。
7. 安装玻璃或亚克力板:将清洁好的玻璃或亚克力板放置在画纸上方,轻轻压紧,确保其与画纸之间没有气泡或杂质。
8. 关上画框:将画框的外框轻轻压紧,确保画作被完全封装在画框内。
9. 固定背板和画框:使用钳子或定钉将背板固定在画框的背部,确保画框牢固稳固。
10. 检查并清理:仔细检查装裱后的画作,确保没有杂质、毛发或指纹,如有需要,可以使用擦拭布清理。
以上是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耐心和细致地进行,以确保画作的保护和展示效果。
各种书法形式的装裱方式
各种书法形式的装裱⽅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装裱⼯艺已形成了⼀整套的⼯艺模式和⼀定的装裱品式,书画装裱的品式有多种多样,可概括为轴⽚、卷、册四⼤类。
书画作吕的装裱品式是根据画⼼不同的⼤⼩,形式及裱件⽤途的实际,需要⽽决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为了便于详细了解,我们按通常所见的装式分述如下:⼀、⽴轴。
⼜称挂轴。
⼜可简单分条幅和中堂两种,通常画幅较窄⽽呈修长状的称为条幅,悬挂在⼀、⽴轴。
厅堂正中的较为宽⼤的字画称中堂。
⽴轴是⽬前最普及款式最多的⼀种装式。
⽴轴以品式上分⼀⾊、两⾊、三⾊裱,宣和装、诗堂装、半绫装、集锦装、锦眉装等。
从⽤料上分,⽴轴有绫裱、锦绫裱、纺绫裱、⾊宣纸裱、绢裱纸绢混裱等。
以下仅就常见的传统装式作⼀介绍:1、⼀⾊装:裱件⽤⼀种颜⾊镶料,正⾯只装有两条边和天地头。
是最常见的装式。
2、两⾊装:由两种颜⾊的镶料组成。
包括两条边,隔⽔,天地头。
其中两条边和上下隔⽔总称“圈档”,为同⼀⾊镶料。
3、三⾊装:裱件由三种颜⾊的镶料组成。
是在两⾊裱的基础上,在隔⽔和天地头中间再加副隔⽔,副隔⽔尺略⽔,且颜⾊⽐隔⽔稍重。
4、宣和装:始创于宋微宗宣和年间,故名,⼜称羅汉装,宋式装。
此种装式适⽤于扁宽⽅正的画⼼,也是较复杂的⼀种装裱品式。
它除需要多种颜⾊的镶料处,逐需按画⼼⼤⼩在圈档的四周如镶古铜⼩边,再备两条⼩长边镶在通幅两边。
如画⼼太宽的,则不需再备锦绫边直接镶⼩边便可。
⼆⾊、三⾊的裱件上可贴绶带,⼜称“惊燕带”但宁式裱⽤的最多。
惊燕与圈档同⾊,贴粘时与隔⽔间隔⼀线,还有在画⼼的上下各加⼀条深⾊锦⽛的。
5、诗堂装:适⽤于⽅正、扁宽或需要题字配诗的画⼼。
是在画⼼上⽅镶空⽩纸料块,专⽤于赋诗题字。
诗堂宽同画⼼,⾼度为画⼼的1/3左右。
可裱成⼀⾊,⼆⾊等品式。
6、半绫装:这促形式是在绫圈上下加纸天地头,再备四条与圈档同⾊,与天地头同⾼的窄条,镶在纸天地的两边,此种装式节省锦绫料,但并不省⼯,现较少采⽤。
书画装裱工艺的程序和技法
书画装裱工艺的程序和技法(一)书画装裱工艺是以其独有的工艺造型、操作手法和选材用料而成为装潢学科中的一门根基很深的传统艺术。
由于气候、风俗、环境等方面的种种不同因素,自然地形成了南、北各方所特有的不同艺术风格。
但是这一切并不是不可变动的教条。
不论是在传统的品式、技法和工序,还是在配色、用料和规格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许多新的东西就可以用宋代替那些无法适应今天这个在不断更新的时代要求的旧东西。
但是传统的东西,有许多精华之处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书画装裱工艺的工序在其制作的程序上,大致可分为六大部分,而每个部分又可细分出许多小的程序。
如果将这些小的程序连接起来,大约有近三十道大小不同的制作工序。
比如:第一部分的定型备料大工序中,就包括制浆、托复褙、审画定品式和定配色、托染绫绢等。
第二部分画心上浆托纸平心,则包括调试浆水、配托纸、画心润性、上浆托纸、刷浆口上墙绷平晾干。
第三部分的画心方裁和下料,包括画心的下墙,画心的取正方裁,镶嵌材料的合理量裁。
第四部分的画心与镶嵌材料的组合和定型,其中就包括镶局、镶牙子、镶边、镶天地头、卷边或沿边、折夹口、贴夹口纸、粘护口判和上钉角等。
第五部分的复画上褙,包括配复褙纸,裱件的闷水润性,刷复褙上画和排平,加辅料上墙绷平。
第六部分的最后完成包括活件的下墙,打蜡砑光、剪边、装天地的杆轴,拴纲结带。
以上的每一道大小工序,都有其不同的操作技法和用途。
由于每个装裱师的经验和平法都有其各自习惯和特点,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技法。
本章所要介绍的内容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法,也是最为基本的一种实用技法。
第一节托的技法托的技法在整个工艺中的使用是最为广泛,也是极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同工序所需上浆技法的基础。
要想掌握这一技法并不难,关键是根据不同的画心,应学会灵活地运用并能充分地发挥这种托的技法,以达到在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时,能够运用的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
因此托的技法,根据需要也就形成了如下几种托法:一般的托法、飞托法、复托法、综合托法。
书画装裱常见尺寸
小品:41X28(cm)三尺:96X52(cm)三尺斗方:50X50(cm)三尺对开:96X26(cm)大三尺:96X70(cm)三尺加长:136X50(cm)四尺:136X70(cm)四尺斗方:70X68(cm)四尺对开:136X34(cm)四尺三开:70X44(cm)六尺:180X96(cm)六尺斗方:96X90(cm)八尺:245X120(cm)八尺斗方:122X120(cm)小丈二:360X96(cm)大丈二斗方:180X142(cm)大丈二:360X142(cm书画装裱自古至今,形式多样,品类繁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01) 小品33*33cm 1平方尺(02) 小品45*33cm 1.4平方尺(03) 四尺三开68*45cm 2.8平方尺(04) 四尺四开68*68cm 4平方尺(05) 四尺对开斗方68*68cm 4平方尺(06) 四尺对开长条34*136cm 4平方尺(07) 四尺整纸68*136cm 8平方尺(08) 五尺整纸81*155cm 11.5平方尺(09) 六尺整纸96*178cm 15.6平方尺(10) 八尺整纸122*244cm 27平方尺(11) 丈二整纸144*366cm 48平方尺(12) 丈六整纸200*498cm 92平方尺(01)长*宽*9=平方尺(例:四尺整纸 1.36m*0.68m*9=8.32平方尺。
依据:1平方米等于9平方尺,以米为计算单位。
)(02)长*宽/0.1089=平方尺(例:四尺整纸 1.36m*0.68m/0.1089=8.4平方尺。
以厘米为计算单位,依据:33cm*33cm=1089平方厘米)书画格式:(01)宣纸未裱称软片(02)托一层宣纸称镜心(03)带裱边称镜片装框为镜框(04)装上天杆地轴称立轴(05)横式称横披(06)较窄的长横披称手卷(07)册页称开(08)扇形纸装裱称扇片(09)装扇骨的称成扇(10)圆形扇面称团扇大圆扇也称圆光(11)信纸书写称信札信札称通书画平尺的一般计算方法:宣纸一般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数种,现在还有特殊制式。
简述中国书画装裱的作用及装裱品式
简述中国书画装裱的作用及装裱品式什么是装裱?装裱是指对书画的装饰,这种独特的传统工艺,早在1500年前的晋代就已经进入萌芽阶段。
唐代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到“自晋代以前,装禙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禙。
”到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繁荣,装裱行业兴盛,出现了诸如明人周嘉胄所著《装潢志》等装裱专著,《历代名画记》中《论装禙裱轴》是最早论述装裱的文章。
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装背、装褫、装褙、裱褙”等,但“装裱”一词是在众多称谓中最为通用、易懂的名词,也是以上术语的统一称谓。
装潢更是伴随着中国书画的诞生与发展以及社会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完整的艺术门类。
一、书画装裱的作用一幅书画作品,大多都书写或绘画在易破碎的宣纸及绢上。
这些材质轻薄柔软,不易保存易于破碎,又因墨色的胶质作用会出现皱褶不平,断裂,折痕等。
为了利于保存便于观赏,只有经过托裱画芯,使之平贴。
再根据书画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锦、纸、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
使色彩更加丰富突出,更能增添作品的艺术性,显示出用笔的气势,墨色的神韵,层次与意境的体现。
衬托出章法布局的巧妙构思,领略其书法墨迹及丹青妙笔,而且能更好地延长书画的使用寿命。
装裱技术是中国高雅、传统、优秀的文化艺术瑰宝,是保护修复行之有效的传统特殊技法,是伴随着中国书画的诞生与发展形成的一种独特、完整的艺术门类。
所以说中国的书画装裱修复艺术不仅能保护书画,还起到了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
二、装裱中不同的形制、款式书画装裱的规格大小不一,有横、竖、单幅、双幅(对联)、多幅(屏式),根据这些不同的规格,设计出不同的装裱形制和装裱款式。
按照画件的形体规定的式样称为形制,如轴、卷、册三大类。
根据字画的面积大小、形状及内容分别装裱成画片、条幅、手卷和册页等形式称为款式。
装裱的不同款式又称品式或装式,即在同一形制中,也有相对独立的装裱名称。
(一)立轴的品式立轴的装裱品式有10余种,可分为条屏、独景屏、通景屏、对联。
谈书画装裱的历史与现实
2、书画装裱的技巧:书画装裱需要经过托背、镶嵌、覆背、装杆等步骤。 其中托背是关键步骤之一,要求托背师傅具有熟练的技艺和经验,能够准确判断 画心的湿度、厚度和情况,以制定合适的托背方案。此外,覆背和装杆也是比较 重要的环节,要求师傅能够根据作品的特点和设计要求进行精细的操作。
3、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制作宣纸和书画装裱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宣纸出现裂纹、起皱等问题时,需要重新进行浸泡、 蒸煮等处理;书画装裱时出现脱胶、变色等问题时,需要重新进行加固、修补等 处理。针对这些问题,制作师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书画装裱技艺,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强技艺传承与创新
重视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的传承,积极培养新一代的装裱师傅。同时,也要鼓 励技艺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书画装裱注入新的活力。 2.推 广普及与文化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展览、讲座、物等,向公众普及书画装裱的知识和 技艺,提高大众对于书画装裱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加强文化教育,让更多 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3.跨界合作与多元应用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宣纸。宣纸作为中国传统书画的主要载体,以稻草、 竹子等为原料,经过多道复杂工艺制作而成。宣纸具有细腻的质地和出色的表现 力,能够完美地展现出中国书画的笔墨神韵。从古至今,宣纸一直是中国书画家 们的首选装裱材料。
接下来,我们谈谈绫绢。绫绢是一种以丝织物为原料的装裱材料,其细腻的 光泽和自然的颜色给书画作品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用绫绢装裱的书画作品显 得更加富丽堂皇,因此,绫绢也成为了许多书画爱好者喜爱的材料之一。
此外,我们还要提到玻璃。玻璃在中国书画装裱材料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一方面,玻璃可以用来展示书画作品,让观众更加清晰地欣赏到作品的细节和神 韵。另一方面,玻璃还具有易于保管和携带的优势,因此成为了许多书画家外出 展览的首选材料。
书画装裱教学课程
第一课书画装裱基本知识中国书画装裱,同我国的京剧、书法、国画一样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就有“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机器装裱,快速装裱等等应运而生,对传统手工工艺有了极大的冲击,至此,作为一名装裱人,我想就一些传统装裱常识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古人云:“举前贤之术及,启后学于成规。
”希望装裱艺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第一节、书画装裱艺术的起源和概况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
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
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
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
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原始资料。
这件珍贵文物,"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这些具体特征,展示了古人要求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述资料,完全可以将书画装裱的历史,推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若进一步推论,将盛产竹子,多次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绘画,并揭示了书画装裱症结的湖南一带,作为装裱工艺的发祥地,也不无道理。
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据现存文书,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当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
"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作者,著名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
书画装裱
中国书画装裱教案一、书画装裱的分类1、原裱把新画好的画按规范的装裱程序进行装裱。
2、揭裱对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导致书画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等现象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会更加延长作品的生命力。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二、装裱工具以及材料1、工具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
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2] 。
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棕刷,用树棕编扎制成,有南、北方之分,前者小且薄,后者大而厚。
排笔,由几支乃至20余支羊毫笔并排扎接而成,用于刷浆糊。
竹启子,用大毛竹制成,呈剑形,前部薄而光滑,尖端半圆形,后部粗厚。
针锥,用于扎眼、转边和排毛等。
砑石,用以砑磨画背,以质细光滑的鹅卵石为之。
另外还有浆油纸,水油纸等。
2、材料纸,多用生宣纸,一般用作托画心,托绫绢或配覆背等。
绢,是平纹织物,用蚕丝织成,有粗细之分。
绫,亦用蚕丝织成,并织有各种图案,多用于裱幅的天头、地头、隔水等。
锦,丝织物,多为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案。
多用作手卷包首、册页封面、轴幅锦眉和边框等。
浆糊,托裱所需的粘合剂。
用去掉筋麸皮的淀粉或上好面粉打成,打浆时需放入适量明矾,以防以后虫蛀。
颜料,即国画颜料,用于染制纸、绢、绫及为破损的画心补色等。
胶矾水,用胶和明矾及水三者混合而成,用于加固裱件的色彩和纸绢质地。
轴头,用在挂轴式和手卷式的装裱中。
前者多用紫檀木、红木、花梨、瓷、象牙、角、金属等制成,呈蘑菇头等形状,安装在地杆的两端,既起到装饰作用,又便于画卷悬挂。
后者常用象牙、瓷及金属等材料为主,圆形装于卷尾的上下两端。
画杆,分天杆、地杆,以杉木为主,要求平直,其中地杆要一定重量。
书画修复或装裱标准
书画修复或装裱标准书画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价值。
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由于自然老化、环境影响或人为破坏等因素,书画作品可能会出现破损、褪色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与装裱。
为了确保修复和装裱的质量,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探讨书画修复与装裱的基本标准,以确保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一、书画修复标准1.1 修复原则1.1.1 尊重原作书画修复的首要原则是尊重原作,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修复过程中应避免过度介入,以免对作品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1.1.2 最小干预原则修复时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只进行必要的修复和补救,避免过度修复导致原作品失去历史痕迹和独特性。
1.1.3 材料选择在修复过程中应选择与原作相近的材料,以确保修复部分与原作融为一体,不影响整体的协调性。
1.2 修复步骤1.2.1 评估与记录在修复之前,应对原作进行全面评估,并做详细记录。
评估包括作品的材质、损伤程度、历史背景等方面,为后续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1.2.2 清洗清洗是修复的第一步,但清洗剂的选择和使用要谨慎,避免对颜料和纸张造成损害。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尘埃、污渍和不稳定的化学物质。
1.2.3 补色补绘根据评估的结果,对作品进行色彩和图案的修复。
修复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修复经验,以确保修复后的作品在颜色、线条等方面与原作保持一致。
1.2.4 补裱在修复完成后,需要对作品进行裱糊,加固画布或纸张,以保证修复后的作品更加坚固耐久。
二、书画装裱标准2.1 选择装裱材料2.1.1 画框选择适合作品风格和尺寸的画框,确保画框的材料和颜色与作品相协调。
画框应具有保护作品和方便观赏的功能。
2.1.2 玻璃若采用玻璃装裱,应选择不反光、不产生静电、对紫外线有过滤功能的玻璃,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作品。
2.2 装裱工艺2.2.1 硬装裱和软装裱硬装裱一般适用于纸张作品,而软装裱适用于布上绘画。
装裱工艺要求平整、无波纹、不变形,确保作品长期保存不变形。
书画收藏谈装裱
AppreciatION 鉴赏·墨彩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的文化艺术处处体现出浓郁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中国书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东方文明的光辉典范之一,特别是书画的表现和欣赏形式更是在世界绘画艺术之林中显现出鲜明的独特之处,世人在欣赏书画珍品之时,在被书画艺术家的丹青妙墨吸引之余,同时也会感受到给书画带来陪衬、烘托得其典雅、和谐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的美感,这就是中国书画所采用的独特装潢手段。
装裱工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书画艺术的漫长历程中,装裱与书画的关系可谓休戚与共、紧密相连。
装裱技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
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装裱技艺也随之兴盛,出现了诸如米芾、褚遂良这样的大家。
今人可以从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明周嘉胄的《装潢志》、清周二学的《赏延素心录》等相关著作中窥视其发展脉络。
书画装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是伴随着书画艺术的产生而诞生的一种特殊的装潢工艺。
中国书画艺术历史源远流长,绢本书画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书画装裱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有着悠久的历史。
业界公认最早的书画装潢作品应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T 形帛画。
根据相关史书典籍记载,装裱技艺在魏晋时期已经萌芽,南北朝时期工艺得到了发展,逐渐形成了装裱的基本形制——卷轴。
到了唐代,产生了挂轴和册页两种新的装裱形制,这标志着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初级阶段的告终。
史料记载,远在隋唐时期,日本等邻国政府曾多次派人到我国来学习装裱技艺。
北宋宣和年间,书画装裱工艺已趋于完善,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技艺及款式有了新的发展,并涌现出一大批装裱艺术家,同时发明创造了至今不衰的“宋宣和裱”的装裱款式。
明清至书画收藏谈装裱李耀华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 形帛画 1973年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编辑|屈梦夏****************AppreciatION 鉴赏·墨彩鸦片战争前,装裱工艺的形制及品式则百花齐放,集历代装裱之大成,更加完善。
中国书画装裱简史、形制及品式
中国书画装裱简史、形制及品式中国书画装裱简史来源:时间:2007-06-01书画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它的产⽣与发展,对于保存灿烂的民族⽂化遗产,传播⼈类精神⽂明,都起了特殊的作⽤。
我国最早的绘画、⽂字,⼤都给制在器物上,镌刻到⽯头、⾦属、兽⾻以及⽵⽊上,给收藏和传播带来了很⼤困难。
当缣帛(后来的纸张)问世后,绘画技法才得以施展与提⾼,⽂字也由单⼀的实⽤发展成为书法艺术。
缣帛的发明,⽆疑是推动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促使装裱⼯艺降⽣的重要物质条件。
⽽丝织、造纸与书法、绘画的相互作⽤,⼜导致了装裱⼯艺的升华。
如同其他任何事物⼀样,书画装裱也有⼀个从⽆到有、由浅⽽深的发展过程。
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的《⼈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后来的长沙马王堆⼀号汉墓出⼟的帛画,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分重要的作⽤。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裱背和装饰书画的技艺经过不断的探索、演变和发展,形成了⼀整套颇具特⾊的优良传统。
这是我国丰富的艺术遗产、⼯艺遗产极其宝贵的⼀个组成部分,亟待我们加以整理、继承和发展。
⼀、秦、汉时代书画装裱艺术的出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了中国,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不久,这个短命的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怒涛中覆灭了。
在楚汉相争中那位斩⽩蛇⽽起的刘邦,终于建⽴了西汉政权。
西汉⾪书发展,⽴碑之风盛⾏,传世的汉碑约有170余种,洋洋⼤观,灿若星⾠。
秦汉绘画艺术是,包括壁画、漆画、画像砖、⽊板画、⽊筒画、帛画等。
⽐前秦都有发展。
在艺术表现上,⼒求抓⼤貌,⼤势上也能处理较⼤的场⾯,塑造出各种不同的形象,但这个时期的绘画尚处在稚拙阶段,还缺乏深⼊精致的表达能⼒。
秦、汉已使⽤简策与帛书。
⽤⽵做的叫“简策”,⽤⽊做的叫“版牍”。
关于简的制作,古书上也有很清楚的记载,历年来从地下挖掘的实物,也给我们提供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
书画装裱的流程
装裱Hale Waihona Puke 程注意事项准备工具和
材料
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装裱材料,包括装裱纸、裱糊、裱纸刀、书画作品等
处理书画
作品
清洁和修复书画作品,去除灰尘、污渍和破损,确保画面干净完整
裱纸
将书画作品放在裱纸上,用裱糊固定书画作品,并将裱纸切割成合适的大小,使其与书画作品大小相适应
熨平
使用熨斗对裱好的书画作品进行熨平处理,以确保裱纸牢固平整
装裱
边框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装裱边框,将书画作品固定在边框内,并做好固定处理
加固处理
对装裱好的书画作品进行加固处理,以增加其稳固性和保护性
挂钩装配
在装裱边框上安装挂钩或吊环,方便悬挂和展示书画作品
包装
保护
对装裱完成的书画作品进行包装保护,防止灰尘和湿气对其造成损坏
档案
记录
记录装裱书画作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作者、题材、尺寸等内容,方便管理和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画装裱程序大全书画装裱工艺流程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
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
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一、国画装裱一幅完整的国画,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
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
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
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下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那么中国画装裱的程序是怎样的呢?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
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
原裱的绘画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
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璜工艺中的重要工序。
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
二、装裱简介装裱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一般的装裱程序进行装裱。
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导致书画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等现象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三、程序那么中国画装裱的程序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之后安装轴杆形成版面而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则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
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
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潢工艺中的重要工序。
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
一般程序是首先要揭下旧画心,清洗污霉,修补破洞等,再按新画的装裱过程重新装裱。
一般的装裱能够收藏的是手工的,浆糊的质量也是收藏时间的保证。
四、方式我国的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
到了明代,周嘉胄著有《装潢志》,清代周二学著有《一角篇》,均是我国系统论述装裱的专门著作。
装裱亦称“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
装裱也一是门艺术。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
书画作成一经装裱、便觉神采墨妙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月。
其方法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绫、绢、纸镶边,及至扶活,然后安装,轴杆或版面。
成品按形制可分为卷、轴、册页和片。
经装裱后的书画,碑帖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明代周嘉胄所著《装裱志》,清代周二学所著《一角篇》及现代冯鹏生所著《中国书画装裱概说》杜子熊所著《中国书画装裱》;都是系统论述书画装裱的专门著作。
宣和装:又称“宋式裱”。
是北宋徽宗(赵佶)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
因徽宗宣和年号(公元1119—1125年)而得名。
此种样式、是裱条中最复杂的一种。
如故宫博物院所藏梁思闵《芦汀密雪图卷》,其天头用绫、瓣后隔水用黄绢,尾纸用白宋笺、加画本身共五段。
还按一定格式盖有内府收藏印章。
吴装:苏扬两地装裱历经明清数百年,承前启后,名池全国,号称吴装。
其裱件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装制切贴,整旧得法。
《装潢志》谓:“王州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装潢”。
明代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
的高度评价。
红帮:装裱形制的一种。
解放前苏州,扬州和上海等地有一种专裱红白立轴对联,专供婚丧喜庆之用的。
称为“红帮”。
行帮:解放前上海、苏州、杨州各地就其装裱工艺的不同,有一种专裱普通书画的,称为“行帮”。
一色裱:就是裱画镶料用一种颜色的。
这要根据画芯的长短画画幅长短的比例而定,一般镶料长不超过画芯长的,用一色装裱就可以了,如一张三尺长的画芯,加三尺长镶料,裱成六尺长幅式的立轴,只用一色即可,在镶料色彩的运用上,以突出画芯的画意为目的,不能用强烈的对比色,要使其美观,大方为原则。
二色裱:二色裱是在贡四周用上适色镶上,其余不够的长度再采用深色较为隐重的镶料,接凑于天地头裱成需要的长度。
如画芯长是二尺,要想裱成六尺左右的长度,就需加四尺镶料,这样只用一色,则镶料长于画芯的一倍,在配色上有喧宾厅主的副作用。
同时也显得单调。
这样就可裱成二色。
即圈的上下、另加天地。
三色裱:三色裱,是圈与天地之间加隔界。
其边的宽度可随画幅的大小而定,或三寸,或二寸,或一寸五分不等。
圈的颜色应浅些,天、地头应深些,隔界不深不浅起过度作用。
这样裱的画,色彩为协调。
并有温文、柔和、肃穆的情趣。
但圈、隔界、天地的颜色不要过分相近,应有节奏感。
切忌,圈职业病色深,而天地色浅,这样会使读者感到空旷。
仿古装池:这是解放前苏州、上海、扬州各地就够得上称为装潢艺术的,专为书画名家和收藏家装裱珍贵书画的,称为“仿古装池”。
惊燕:亦称“绶带”原只是垂画画的天头处,燕子飞近画面,两带自然飘动,可惊走燕子。
后来用它作为装饰,就把这两条带子固定在天头上,刺绶带的宽度可根据画的宽度而定,如二尺宽的裱件可用六分宽的绶带较为合适。
用料杨与隔界相同。
它的长度与天头一样,但不要太厚,厚则使画不平。
如隔界是绫子的,绫上有花纹,那么刺绶带时就要注意花纹的完整。
现代日本装还有用活动的飘带,用来惊动止栖的绳燕,以保护书画,故又名“惊蝇”。
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彩。
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
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
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
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
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五、工艺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
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
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⑦棕刷,用树棕编扎制成,有南、北方之分,前者小且薄,后者大而厚。
⑧排笔,由几支乃至20余支羊毫笔并排扎接而成,用于刷浆糊。
⑨竹启子,用大毛竹制成,呈剑形,前部薄而光滑,尖端半圆形,后部粗厚。
⑩针锥,用于扎眼、转边和排毛等。
压石,用以砑磨画背,以质细光滑的鹅卵石为之。
另外还有浆油纸,水油纸等。
材料主要有:①纸,多用生宣纸,一般用作托画心,托绫绢或配覆背等。
②绢,是平纹织物,用蚕丝织成,有粗细之分。
③绫,亦用蚕丝织成,并织有各种图案,多用于裱幅的天头、地头、隔水等。
④锦,丝织物,多为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案。
多用作手卷包首、册页封面、轴幅锦眉和边框等。
⑤浆糊,托裱所需的粘合剂。
用去掉筋麸皮的淀粉或上好面粉打成,打浆时需放入适量明矾,以防以后虫蛀。
⑥颜料,即中国画颜料,用于染制纸、绢、绫及为破损的画心补色等。
⑦胶矾水,用胶和明矾及水三者混合而成,用于加固裱件的色彩和纸绢质地。
⑧轴头,用在挂轴式和手卷式的装裱中。
前者多用紫檀木、红木、花梨、瓷、象牙、角、金属等制成,呈蘑菇头等形状;安装在地杆的两端,既起到装饰作用,又便于画卷悬挂。
后者常用象牙、瓷及金属等材料为主,圆形装于卷尾的上下两端。
⑨画杆,分天杆、地杆,以杉木为主,要求平直,其中地杆要一定重量。
⑩绳、带、别,用于捆扎别紧裱物。
另外还须备有一些化学药品,加高锰酸钾、草酸、过氧化氢、丙酮、乙醚等,用于清除霉迹、污迹等。
工艺装裱有—套完整工艺过程,操作时须按要求进行。
其过程首先是材料的托和染,包括:①托绫、绢,将绫绢正面合案铺平,用排笔蘸清水将其刷透,后用干毛巾将水份吸干,使绫绢紧绷案面,平直无皱,再刷浆糊,后将卷好的纸对齐绫绢,边展托纸,边用浆刷刷实,完后再以棕刷排实,揭去,晾在墙上。
另外还可将颜料放入浆糊中调匀,刷至绫绢,上纸,晾干,即连托带染色,称浑托。
②托镶料纸、裱背纸,大多托3层。
先将第1层纸铺开,用稀浆水将纸刷平刷匀,加托第2层,对齐边口,展纸,刷实。
再用浆水加托第3层,步骤同上。
3层托好后,再用棕刷刷一遍,晾干。
③染材料,将颜料及胶用水浸泡化开,把所染纸绢绫反扣在画案上,往上刷颜色水,要均匀,先刷托纸,后刷纸绢绫的正面。
上墙晾干。
接着托裱画心包括:①湿托法,用于不掉色的画心。
把裁方的画心反铺于画案,润潮展平,上浆水,沿画心四边刷上局条,后把托纸刷上,再用棕刷由上而下刷住托纸。
②平托法,用于易扩散或掉色的画心。
其法是托纸上刷浆水,画心覆其上。
有飞托、覆托之分。
再进行镶覆和砑装,包括:①镶覆,将托好的画心裁去多余的局条,再在画心四周镶覆上所需要的圈档、上下隔水、天地头、惊燕,绫小边或通天小边等各种材料,然后在其背面刷浆水,粘上覆背纸即可。
②砑装,砑,即对覆背后的裱件用砑石砑磨,使之光洁柔软。
装则指在裱好的画幅上,装配天地杆、轴头、在杆上钻,穿绳,以便悬挂等,至此装裱工作全部结束。
形式亦称品式。
主要有:①条幅,因是垂直悬挂,又称挂轴,或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