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分享资料
中华鳖生物学特性及其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研究
的繁殖率 、 孵化率都大大提高 , 幼体经过一年多 的 生长即可重达 5 0 0 克左右 .使 中华鳖这一 自 然资 源可以得到很好 的保护与利用 2 中华 鳖常见 传染 性疾 病 中华鳖疾病爆发的病原很多 .而传染性疾病
含动物胶 、 角蛋白 、 铜、 维生素 D等营养素 因鳖的 是 目前危害中华鳖的主要疾病类型 中华鳖传染
中华鳖生物学特性及 其常见传梁性唳瞒的研究
毛 盼 胡 毅 冰 罗 方 兴
(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k沙 4 1 0 1 2 8 )
摘要 : 中华鳖( T r i o n y x s i l 1 e n s j s ) 是我 国重要 的名特水产。 近年 来, 中华鳖的养殖生产规模不断集约化 , 与此 同时,
由于受到 中华鳖种质 、 品质及 水环境恶劣的影响 , 各类 中华鳖病 害相继发 生,造成 中华鳖养殖 生产上 巨大的经
济损失. . 本文就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常见传染性疾病做简要概述, 以期为以后 中华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
论依据 . ,
关键词: 中华鳖; 生物 学特性 ; 腐皮病
中华鳖味道鲜美 、 营养价值高 . 是我国淡水养 种类 和 生 活地 区 的不 同 .其 营养 成分 不 尽 完全 一 殖的重要经济种类 近年来 .由于市场需求的扩 致 。 据分析 , 每百克鲜鳖肉… 一 般含 : 水分 7 3 — 8 3克. 5 . 3 . 1 7 . 3 克. 脂肪 0 . 1 ~ 3 . 5 克. 碳水化合物 大. 养鳖业迅猛发展 . 人为控温和高密度集约化养 蛋 白质 1 1 . 6 一 】 - 4 9克 , 灰 分 0 . 9 一 】 克 . 镁 3 . 9毫 克 . 钙 1 — 1 0 7 殖模式改变 了中华鳖的 自 然生活习性 .导致其抗
鳖
第8章鳖鳖Trionyx sinensis俗称甲鱼、团鱼、水鱼,在分类学上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
我国只有鳖、山瑞鳖和中华鳖3种。
它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诸多滋补药用功效,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可作为重要中药材料。
本章介绍的是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的中华鳖。
第一节鳖的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鳖全身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头部略呈三角形,吻长而突出。
鼻孔位于吻前端。
眼小,颈长,躯干略呈圆形。
背部隆起有骨质甲,甲外裹以柔软的皮,皮肤上有颗粒状小疣,纵行排列。
腹面由竖骨一根、横骨数根组成,骨间由肌肉相连成一体;表层也裹有软皮。
体边缘部分柔软,称裙边。
头和颈能完全缩入甲内。
四肢扁平粗短,前肢5指,后肢5趾,其中3指(趾)有爪,指(趾)间有发达的蹼。
尾短小。
四肢和尾也有较强的伸缩力。
背部通常为暗绿色或黄褐色,腹面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图2~1)。
图2-1 鳖二、生活习性鳖喜栖息在江河、湖泊、池塘和山间溪流中。
鳖有“三喜三怕”的特点:一是喜阳怕风,在晴暖无风天气,特别是中午太阳光线强烈时,常爬到岸上或露出水面的岩石上晒背。
晒背有取暖杀菌洁肤作用。
二是喜静怕惊,生性胆怯机灵,稍有惊动便迅速潜入水中,多在傍晚时分出穴活动,在夜间环境安静之后活动频繁。
常爬到离岸不远的稻田、菜园中或山地上寻找食物,黎明前再原路返回穴中潜伏起来。
三是喜洁怕脏,鳖喜欢在清洁的活水中生活,水质不洁易引起各种疾病发生。
鳖用肺呼吸,水中的鳖只需将吻端的鼻孔和头上方突出的眼部露出水面即可完成呼吸和对外界的观察,隐蔽性很强。
三、食性与生长鳖是一种广食性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
幼鳖以水生昆虫、水蚯蚓、蝌蚪、小虾等为食。
成鳖摄食螺类、鱼、虾以及动物尸体和内脏,也食蔬菜、瓜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
鳖是一种既贪食又残忍的动物,在饵料缺乏时,会发生互相残食现象。
鳖的摄食和生长适温为20~30℃,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6~30℃,在这一温度范围摄食旺盛、生长迅速,20℃以下摄食减少,15℃以下停止摄食、行动变缓,10℃以下潜入泥土中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状态,33℃以上摄食也减少。
中华鳖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
2. 掌握中华鳖的饲养和管理方法。
3. 研究中华鳖的生长发育规律。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2. 实验设备:水族箱、过滤器、温度计、显微镜、解剖器具等3. 实验试剂:消毒剂、营养液、药物等三、实验方法1. 观察中华鳖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及繁殖特点。
2. 研究中华鳖的生长发育规律,包括生长速度、体重变化等。
3. 探讨中华鳖的繁殖方式及繁殖周期。
4. 分析中华鳖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器官的功能。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1)选择健康、无疾病的中华鳖作为实验动物。
(2)搭建实验环境,保持水温、水质适宜。
(3)准备营养液和消毒剂,用于饲养和管理。
2. 观察与记录(1)观察中华鳖的外部形态,包括甲壳、头部、四肢等。
(2)观察中华鳖的生活习性,如摄食、运动、繁殖等。
(3)定期测量中华鳖的体重和体长,记录生长发育过程。
3. 解剖与观察(1)解剖中华鳖,观察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观察中华鳖的繁殖器官,分析其繁殖方式及繁殖周期。
4. 数据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中华鳖的生长发育规律。
(2)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中华鳖生长发育情况,探讨影响其生长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中华鳖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中华鳖具有椭圆形的甲壳,头部较大,四肢呈鳍状。
中华鳖以底栖动物为主,摄食范围较广,包括水生植物、动物尸体等。
繁殖方式为卵生,每年繁殖1-2次。
2. 中华鳖的生长发育规律实验结果显示,中华鳖的生长速度受水温、饲料等因素的影响。
在水温适宜、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中华鳖的生长速度较快。
随着体重的增加,体长也随之增长。
3. 中华鳖的繁殖方式及繁殖周期中华鳖的繁殖方式为卵生,每年繁殖1-2次。
繁殖周期受水温、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在适宜的繁殖条件下,中华鳖的繁殖成功率较高。
4. 中华鳖的器官功能中华鳖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胃、肠等器官,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中华鳖养殖
> 30
600~1500
第六节
1、放养时间
4~5月
成鳖养殖
一、温室池成鳖养殖的主要方式
2、放养前的准备和消毒工作
3、放养密度与生长的关系
50-100g,5-15只/m2 150-200g,4-10只/ m2
4、饲养与健康管理
A 饲料 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蛋白质含量为45%左右。 B 投饲 100m2水面,设2m2饲料台一个。 成鳖养殖各月份投饵率
月份 4 5 6 7 8 9 10
投饵率 1 3 3.5 3.5 3.5 3 1
c 健康管理
温度调控 水质管理 生物制剂的应用 加强鳖病防治
参考文章 陈永青,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生态科学,2005,1
湖南省慈利县温泉养鳖场
贵阳清真市利用电厂余热水养鳖
蒸汽直接冲水供热
第七节
一、鳖的营养需求
五、鳖 疖 疮 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杆
菌(Proteus vulgaris)和产碱杆菌。
症 状:病鳖初期,背甲、腹甲或四
肢、裙边出处出现芝麻大小的白点,
随后增至黄豆大小,里面有豆渣样物,稚幼鳖疖疮很少再发 展并即死亡;种成鳖的疖疮则继续扩大,并渐隆起。随着病 情发展,疖疮溃破或结成痂疮,痂疮下烂成孔洞,孔洞深时 可窥见内脏。患此病的鳖活动减少,摄食少或停止,最后衰
行期。温室养殖的稚幼鳖、越冬后的种鳖、成鳖在复苏 后或转入室外鳖池后也容易发病。
一、鳖病毒性出血病
防治:
1、鳖放养前用生石灰、或用含氯制剂8~10mg/l带 水清塘消毒。 2、购进鳖时严格检疫。 3、每半月泼洒1次强氯精或优氯净,定期投喂氟哌 酸等投菌药物。
4、发病池应立即用强氯精、优氯净0.3mg/l全池泼 洒,并混饲投喂大青叶和板蓝根煎剂。
甲鱼的饲养与疾病防治
甲鱼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鳖俗称甲鱼,学名中华鳖。
鳖在动物分类学上属爬行纲,鳖科。
鳖蛋白质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具有显著的防癌和抗癌作用,是优质低胆固醇食品。
它是超级药食同源的功能性保健食品。
一、中华鳖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鳖是一种利用肺呼吸的爬行变温动物,适宜生长温度20-35℃,最适生长温度27-33℃。
自然界,水温降至20℃,食欲和活动逐步减弱,15℃左右停食,12℃左右冬眠。
有晴天“晒盖”习性。
鳖属杂食性,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人工配合饲料的稚幼鳖饲料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50%,成鳖45%。
人工养殖密度过大或饵料不足时会相互撕咬、残食。
二、中华鳖生态养殖基本要求1、选择的鳖种必须来自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太湖流域的原种亲鳖或子一代良种鳖。
2、采用的养殖模式及环境条件,能满足中华鳖的生活习性,使之正常生活、生长发育和繁殖。
3、养成的商品鳖不受任何污染,也无药物残留,其口感和风味接近野生鳖,符合绿色食品要求。
三、生态养鳖的内容和方法(一)建址选择水源良好,无污染,环境安定。
建筑防逃设施。
(二)鳖种养殖1、苗种应选择“江南花鳖”等品系,规格要求出壳4克以上,活动能力强,体形丰润有光泽。
通过放养早苗、加盖塑料簿膜,当年底或次年5月中下旬可养至150克左右。
放养密度10-50只/平方米。
鳖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洗3-5分钟或5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1-2分钟。
2、在鳖种养殖阶段以配合饲料为主,配以10-20%鲜活鱼(冰鲜鱼)和2-3%的新鲜蔬菜。
当鳖规格长至50克以上时,逐渐过渡到全天然饵料投喂。
3、根据鳖的生长,水位从10-50厘米作相应调节,水质要求肥、活,透明度20-30厘米,水色呈黄褐色,经常加注新水。
(三)成鳖养殖1、鳖种放养。
5月中下旬,外界水温稳定在26℃以上,选择晴好天气放养,规格150克左右的放养3-5只/平方米;规格250-350克的放养1-2只/平方米。
放养前必须消毒处理。
甲鱼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甲鱼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甲鱼,亦称鳖,团鱼,爬行纲,鳖科。
甲鱼吻突尖长,约与眼径等长;鼻孔在吻突的前端,体表无角板,覆以柔软革质皮肤;头部为淡青灰色,散有黑点,喉部色淡,中较阔,上下颚有角质的齿板;背甲长一般可达24厘米,宽可达16厘米,通常呈橄榄色,边缘有厚实的裙边;腹面乳白色,前后四肢粗壮而稍扁,各有五趾,指、趾间有发达的蹼,内侧三指,趾具爪;头和四肢都可缩入甲内,如仰翻在地时,能以头支地拱身翻转。
由于甲鱼的腹甲前沿比背甲稍凸出得多一些,妨碍着头部或侧面的伸长。
据此特点,在陆地上捉甲鱼时,先从后部或侧面迅速翻个,使其腹部朝天,然后用大拇指或食指插入后肢基部的腋窝内夹起来,甲鱼怎么伸长头部也咬不着手指,这是陆地上最安全的捕捉方法。
甲鱼生活于河、湖、池沼、塘埝之中,常成群栖息于水底,并能潜入水底的泥沙之中。
在水中游动灵活、迅速,也常在陆地上活动,能凿洞、爬墙,行动也很迅速。
甲鱼用肺进行呼吸,故常浮于水面.以吻突露出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甲鱼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喜食小鱼、虾类、螺、蚌和蚯蚓等动物,也吃水草、青草、瓜菜等植物性饲料。
当饲料不足时,甲鱼会以强凌弱,以大吃小,互相残食;但也能耐饥饿,两三个月不吃也不会饿死。
甲鱼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每年春季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便从
1。
中华鳖养殖技术雌
感觉器官
鳖的感觉器官分为嗅觉器官、味觉器官、视觉器 官、听觉器官和触觉器官。
嗅觉器官由位于吻端的2个鼻孔及其鼻腔和嗅囊构 成鳖的嗅觉比较发达,不论在水中,还是在陆地, 均可以靠鼻孔探知食物的气味或化学物质的气味。 鳖对臭蛋类、腐内类极具敏感性,并可在较深的 水中嗅到空气中的腐臭味,同时,对农药的气味 也极为敏感。故鳖的觅食能力和躲避药害的能力 很强。
骨骼系统
鳖的骨骼系统由两部即外骨骼和内骨骼构成,外骨骼 由背甲和腹甲组成;内骨骼由主轴骨和四肢骨组成。
背甲由一块颈板、8块椎板和对应于椎板两侧的8对 肋板组成。这25块骨板相接处均以锯齿状相互楔合而 成一防护整体。从背甲内面看,中部椎骨板上附着胸 椎,胸椎两边各有一条肋骨。
腹甲较背甲明显小一些,而且要平整得多。腹甲由单 块的内板和对应排列整齐的上板、舌板、下板和剑板9 块骨板构成。
概述
一、经济价值
食用营养价值
是一种高蛋白(15.3~17. 3%)、低 脂肪(1.0~4.0%)、 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的水产品。
药用价值
出口创汇 二、养鳖概况
国外 国内
第一节 鳖的生物学特性
一、鳖的种类及地理分布 属脊索动物门、脊椎 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
鳖科
鼋属 鳖属
中华鳖 山瑞鳖
鼋(yuan)
中华鳖 山瑞鳖
中华鳖与山瑞鳖特征比较
中华鳖
山瑞鳖
体型 背部
较扁薄,个体较小, 行动较敏捷。 绿色,无黑斑。无疣粒, 比较光滑,后半部的边 缘较窄而薄 。
腹部 颈部
白灰色,有的带黄白色。 基部无大瘰疣。
较肥厚,个体较大,均重比 中华鳖大30%左右,行动较缓慢。 深绿色,有黑斑,疣粒分布不匀, 尤 以后半部的边缘上较多,后半 部的边缘较宽厚,背甲前缘有一 排粗大的疣粒。
鳖的生物学特性
2 . 3 食性 鳖 的食性 很 杂 ,属 于杂 食 性动 物 ,吃动 物性 饵 料 为 主 。稚鳖
喜 欢 吃小 鱼 、小 虾 、水 生 昆虫 、水 蚤 、蚯蚓 等 ,幼鳖 、成鳖 喜欢
2 鳖的习性
2 . 1 栖 息 环 境 鳖 是 生 活在 淡水 水 域 中的 两 栖 性 的爬 行 动 物 ,喜 欢 栖 息 于 底 质 为泥 质 或泥 沙 质 的江 河 ,湖 泊 、水 库 、池 塘 中 。 白天 潜 人水 底 泥沙 中 ,并 不 定 时地 浮起 ,露 出吻 端 呼 吸 ,如果 将 鳖一 直 闷在 水 中 ,就 会 被 闷死 ;夜 深人 静 时 ,爬 上 岸来 活 动 ,觅食 或 产 卵 。 冬 天 的 晴暖 天气 ,还会 爬 上 隐蔽 安静 之 处 晒太 阳 ,即有 曝 日的 习 性 ,以获得 较 多的光 热 ,这是 其维 持体 温 的方 法之一 。 由于 鳖是 变 温动 物 ,体 温不 恒 定 ,它 的体温 随 环境 温 度 的改 变 而改 变 ,故鳖 类 又可 称外 温 动 物或 日温动 物 。 鳖的 体温 过 高或 过低 ,会直接影响到 自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因而,鳖的栖息环 境 还 因季 节 而异 ,正 如 民谣 所说 :春天 水 发爬 上滩 ,夏 日炎 炎潜
。
1 鳖的形态结构
1 . 1 外 形 特 征 中华鳖 的最大 个体 达5 k g ,生 物学 最小 型 ( 指 性成 熟时 体重 ) l k g 。体色 :背部淡灰褐色、灰绿色、暗绿色或黄褐色 ,腹部均为 黄 白色 或 肉 白色 。稚 鳖 、幼 鳖呈 浅红 色 。 鳖 分 头部 、颈 部 、躯干 部 、四肢 及尾 等5 部 分 。头 部略 呈三 角 形 ,头 的前 端有 发 达 能 动的 吻 ,吻端 有 两 个鼻 孔 ;眼 小 ,眼窝 稍 外 突 ,位 于 头部 两 侧 ;口宽 阔 , 口内无 齿 ,但 又剃 刀 似 的上 下 颚 ( 又 称 角质 板 ),能 咬碎 坚 硬 的螺 、蚌 。 颈长 ,伸缩 转 动 自如 , 能 够 全部 缩 人 甲 内。 躯干 部 呈卵 圆形 ,平 扁 、有 背 甲和腹 甲 。指 ( 趾 )之 间有蹼 相 连 接 ,潜 水 ,游泳 时起 桨 的作 用 。躯 干部 最 后 端 ,尾 的基 部有 一纵 裂 的泄殖 孔 。鳖 的尾 短小 。 1 . 2 主要 内部器官结构 1 . 2 . 1 消化 器 官鳖 无 牙齿 ,所 以没 有 咀嚼 食 物 的能力 ,它 只有 上 下 颚 或称 角 质鞘 ,有 咬 胃食 物和 帮 助食 物 吞下 的 功能 。鳖 的舌 宽 厚 ,位 于 口腔底 部 ,不 能 外伸 ,对摄 食 无 大帮 助 。碎 较小 ,肠较 短 ,以单一 的 泄殖孔 通 出体外 。肝 、胰 、胆囊 均十 分发 达 。 1 . 2 . 2 呼吸器官鳖的呼吸器官较为特殊 ,外鼻孑 L 一对 ,开 口于吻 端 ,呼吸时身体不用外露 ,只要将吻端稍露出水面即可。鳌的这 种结构对于隐蔽身体免遭敌害有重要意义。在咽喉腔面黏膜上 , 有许多肉红色绒毛状突起 ,上面布满毛细血管 ,起着鳃的作用 , 即 可 以 吸取 水 中 的溶 解 氧 。鳖 在长 时 问 不露 出水 面 时 ,就 依靠 这 种 呼 吸器 呼 吸 ,大 约 有3 0 %的气 体 交换 就 由咽 喉部 的 黏膜 来 完 成 。此外 ,水生 的龟鳖 类 还有 一 对 副膀 胱 ,与 泄殖 腔 相通 ,也 能 帮 助 呼 吸 。因而 ,它们 能 在水 底 长期 冬 眠 。龟 鳖类 的肺较 发 达 , 由弹性 泡状 组 织构 成 ,已与 哺乳 动物 相近 。 1 . 2 . 3 生殖器官鳌雌 、雄异体 ,体 内受精 ,卵生。 雌性生殖器官包括一对卵巢 ,位于腹腔背壁 两侧 ,在性成熟 的个体 中,可见到大大小小处于不 同发育时期的卵。 雄 性 生殖 器 官包 括 精巢 一 对 ,位 于 腹腔 背 面两 侧 ,以盘 旋 的 输 精 管通 人 泄殖 腔 ,泄殖 腔 背壁 伸 出一 阴茎 , 由一束 纤维 质 结缔 组 织和 两束 海绵 状 勃起组 织所 构成 ,末 端 有稍呈 膨 大的 阴茎 头 。
甲鱼养殖及水霉病的防治
二、流行及危害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季水温在18 ~20℃左右时最易流行,甲鱼体外伤更易感染。尤其 是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发病率较高,对幼甲鱼孵出 后两个月内危害严重。病甲鱼食欲减退,消瘦无力,影 响生长,严重时死亡。三、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 消毒,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2.放养的密度 要适宜,饲养过程中,要按个体大小进行分养,一旦发 现病甲鱼,要及时隔离分养。一般甲鱼的放养密度为: 幼甲鱼50~100只/平方米;1岁甲鱼5~6只/ 平方米;种甲鱼0.5~1只/平方米;2岁甲鱼1~ 只/平方米。
2. 对水体中引起鳜鱼、鳗鱼、甲鱼、四大家鱼、鲤鱼及各种杀灭作用;
3. 对水体中引起虾、蟹等甲壳类的腐壳、鳃霉、肢霉、黑白斑等的细菌 、真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4. 水质过肥引起的青苔、绿藻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5. 对水体中的纤毛虫也有杀灭作用。
甲鱼养殖及水霉病的防治
甲鱼养殖
鳖俗称甲鱼,学名中华鳖。鳖在动物分类学上属爬行纲,鳖 科。鳖蛋白质含量高,丌饱和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丰 富,具有显著的防癌和抗癌作用,是优质低胆固醇食品 。它是超级药食同源的功能性保健食品。
一、中华鳖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鳖是一种利用肺呼吸的爬行变温动物,适宜生长温度 20-35℃,最适生长温度27-33℃。自然界,水温降至 20℃,食欲和活动逐步减弱,15℃左右停食,12℃左右 冬眠。有晴天“晒盖”习性。鳖属杂食性,以动物性食 物为主。人工配合饲料的稚幼鳖饲料蛋白质含量必须达 到50%,成鳖45%。人工养殖密度过大或饵料丌足时会 相互撕咬、残食。
【用法用量】1. 杀灭细菌、真菌:按50mL//米水深,适量 配水,搅拌均匀,全池泼洒;严重时可按100mL/亩/米 水深,每天一次,连用两天。 2. 杀灭水体中的纤毛虫:按100mL/亩?米水深,每天一次, 连用两天。 【规 【包 格】100ml:10g 装】200ml/瓶x96瓶/箱
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
(四)受精卵的采集方法 在产卵季节,每天清晨要仔细检查产卵场,发现产卵的洞穴即做好标记。 刚产出的卵光泽明亮,呈淡橘红色至米黄色,此时胚胎尚未固定,不宜搬动。 卵产出后8至30小时后,其胚胎已固定,动物极(白色)一端和植物极(黄色)一端 分界明显,动物极的一端出现圆形的小白点,此时方可收卵,先仔细拨开沙土, 轻轻取出卵粒,防止震荡,同时进行受精鉴别。 凡动物极明亮清晰、边缘整齐的是受精卵,可集中放在铺有潮沙的木制采 集盘内,动物极必须向上。凡色泽灰暗、无白色圆形亮区,或亮区不清晰且不 继续扩大者,可剔除掉。鳌卵收集以后,要把地面整平,清除痕迹,既有利鳖 的产卵,又可避免产卵迹象混乱。
1.入室时间:一般在水温下降至25℃以下时入室。如能源较困难的地区,也可在 气温降至 20℃或15 ℃入室,各地可灵活掌握。一般在 9 月下旬入室,到翌年5月 气温在25℃以上出室。 2.放养密度:根据水质及饵料质量而定。水质清新,饵料质量高,则可密放,10 只/平方米左右;反之,则少放,5只/平方米左右。 3.温度控制:一般控制在28~30℃之间,在30±1℃时最为理想。
3.幼鳖池用于鳖种培育,将稚鳖培育成150g以内的鳖种。面积667m2左右的 土池塘,池深0.8m~1.5m,池底淤泥10cm左右。
4.成鳖池一般2001m2~3335m2,池深1.5m~2m,水深1m~1.5m,坡比1∶3,池 底淤泥15cm左右。
5.防逃墙在池边离岸边 0.5m~1m处建造高50cm、顶端向内延伸 30cm呈“7” 型的防逃墙,墙体用砖块砌成,墙体内用水泥浆抹光滑;也可用高 70cm 的废白 铁板作为防逃墙,埋入土下20cm,土上50cm。 6.产卵床在亲鳖池向阳的一边池埂上,每100只左右雌亲鳖修建一个一平方 米的产卵床,内铺细沙 30cm ,沙面与地面持平,并由鳖池铺设一条坡度为 45度 左右的斜坡至产床,便于雌鳖能顺坡爬入产卵。 7. 孵化室(箱)孵化室可用住房,亦可用专门的孵化房,要求通风良好, 不能有老鼠等敌害进入。孵化箱可用木料制成,一般长 65cm、宽45cm、高 15cm。
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
(五)人工孵化的方法 鳖卵的孵化有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两种方式。自然孵化由于受自然环境条 件的影响及生物敌害的侵袭,孵化率和成活率都很低。人工孵化时由于孵化率 高,孵化期短,大大提高了养鳌生产的效益。鳖卵孵化的最佳温度是 30 ℃, 43 至47天破壳,孵化率可达93%。在35至37℃时,虽然出壳提前(43至44天),但孵 化率下降(65.5%至80%)。40℃时则全部死亡。在自然条件下,孵化时间延长到 80天以上,孵化率仅40%左右。 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至85%。孵化期要严防卵遭水淹,如果表层沙土过干, 也要适当洒水,但忌洒得过多。鳖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后期,对变化 十分敏感,气体交换更加频繁,很容易在晚期造成死亡。因此,在鳖卵发育后, 应十分注意控制好温度、湿度和沙土中含水量。当鳌的受精卵胚胎发育完全时, 稚鳖即从卵内破壳而出。刚出壳的稚鳌有趋水性,它能自动钻出泥沙。 为了促使稚鳌出壳整齐和提高孵化率,可根据预测的出壳时间,进行人工诱 导出壳。方法是将卵浸人 20 至30℃的清水中,仅几分钟,稚鳖便会成批破壳而 出!
天投喂 2 次,可在 8 时和 16 时投喂。若每天投喂 3 次,可在 6 时、 12 时 和 18 时投喂。定位:应把饲料投放到鳖专用投饵台上。定人:投喂 管理人员应尽量固定。投喂次数:一般 4月~5月份和10月份每天投喂 1次~2次。6月~9月份每天投喂2次~3次。幼鳖放养后,即可投喂鳖专 用配合饲料,先将粉状饲料加干净水做成团状,投放于饵料台上, 饲料离水面的距离,以鳖体在水中伸头能摄食到饲料为宜。饲料应 现喂现加工。配合饲料的日投饵率:4月和10月份为0.15%~0.50%,5 月份为 0.50%~1% , 6 月 ~9月份为 1%~2% 。鲜活动物性饲料的日投饵率 为5%~10%,傍晚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60%~70%,白天占30%~40%。4月 ~6月份向池中投放鲜活螺蛳,每亩投放80公斤~100公斤,也可在5月 ~6月份向田中投放抱卵青虾或虾苗,提供鳖的活饵。
鳖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鳖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鳖是一种变形的水陆两栖动物,用肺呼吸,无鳃,出水爬行用肺呼吸,有鼻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统。
本文介绍一下鳖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问题。
1、鳖的形态特征
体呈圆形,体表覆盖柔软的革质皮肤,有背腹_甲,背甲火于腹甲。
颈长能伸缩。
吻长尖,口宽,下颚有角质突起,行使牙齿的功能。
鳖性凶猛,眼窝稍外突,视觉敏锐。
四肢短,趾间有蹼,有三个锐利如钩的脚爪。
背呈灰色,腹为乳白色,其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成为保护色。
雌鳖尾短,不露出甲外,背圆而厚;雄鳖尾长,露出甲外,体型稍扁。
2、鳖的生活习性
喜生活在江河、湖泊、塘库和较大的山涧溪流中,潜伏在泥沙底和岩石洞中,捕食鱼类和其他动物。
鳖属变温动物,其生活规律随外界温度变化,有冬眠的习性,春天3月山洞觅食,多于夜间活动。
3、鳖的食性
贪食,食性广,以小鱼、虾,水生昆虫和蛙类、蚯蚓、谷类、水草、藻类等为食。
4、鳖的繁殖习性
鳖是卵生动物,当水温升到20°C以上时,开始发情交配。
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句进行第一次交配。
配后约两周开始产卵,多于夜间产卵,产于岸边松软的砂七内,雌鳖用后肢掏上挖穴,穴窝呈壶状,上狭下宽,穴口直径5-7厘米,穴深15-20厘米。
产卵于穴内,将卵堆成宝塔式,产完卵后覆土压紧。
鳖一年产卵3-5次,每次产6-36枚,高者50-100枚.20龄雌鳖可年产卵200枚。
自然孵化率仅为50%;人工孵化率可达70%-80%,高者达90%以上。
中华真地鳖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
? ? ? ? ? ? 注 龄后未能正常蜕皮若虫不记入 ∀
215 卵鞘孵化率和孵化高峰期 从表 可以看出卵鞘的孵化率较低 只有 左右 ∀ 饲养过程中发现饲养土过湿 会引
起卵鞘霉烂 太干会导致卵鞘干涸 其结果都不 能使卵鞘正常孵化 ∀ 卵鞘的孵化高峰期约在卵 鞘产下后的 左右 图 ∀
表 4 卵鞘的孵化率
和龄期变化 并用测微尺测量不同龄期若虫的
虫体 !前胸背板 !中胸背板 !后胸背板的长和宽 ∀
113 中华真地鳖在 不同时间段内蜕皮情
况调查
随机取 头地鳖虫若虫 置于罐头瓶中
每瓶饲养 头 每天分别于 Β
Β
Β
Β 观察蜕皮情况 记录蜕皮虫数 ∀
114 卵鞘孵化率和孵化高峰期
利用 日 月 ∗ 日 内产的新鲜的卵鞘
为体长
的 倍左右 分前 !中 !后肠 部分 ∀ 解剖结果
如图 表明 即将蜕皮的中华真地鳖若虫整个
消化道内充满食物 而刚刚蜕皮的若虫体白色
前 !中肠未见食物 后肠内具有一些食物残渣 ∀
昆虫知识 ∞ ×
≤
• ∞⁄ ∞
#
#
图 3 中华真地鳖若虫消化道解剖图
左 蜕皮前 右 刚刚蜕皮
3 讨论
311 目前对地鳖虫的分龄尚缺准确可靠的分 龄标准 只能通过经验来判断 ∀ 本文仅对较低 龄若虫进行了描述 而地鳖虫的总龄数 !各龄的 特征和历期等都有待于深入研究 ∀ 312 湿度和营养影响地鳖虫的蜕皮和发育历期 ∀ 同一饲养池内产下的卵鞘时间差别大 再加上各 自特有生理性状 导致同一饲养池内虫龄大小差 别较大 雌虫的蜕皮期延长 ∀ 这些都对规模化养 殖带来一定的障碍 不能统一收获 !出售 ∀ 所以 在饲养过程中 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和充足的 营养 ∀建议使用一些植源性的蜕皮激素 使地鳖 虫集中于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蜕皮 ∀
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中华鳖的食性和生长特性
130-250
500左右
02 中华鳖的生长特性
1. 生长规律中华鳖的生长速度较慢,通常养殖3~4年,体重才能达到5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在一般情况下,室外自然温度养鳖时,其生长速度如左图。
表1 自然温度下鳖的生长速度
在自然条件下,鳖的生长速度极慢,从其内因来看,它是不完全的双循环动物,从心室流出的血只是半新鲜的血液,含氧量低,因而代谢率低。另外它的整个身体由背、腹甲所包裹,背、腹甲的生长速度就决定了整个身体的生长速度,而动物骨骼的生长速度要比身体的其他组织的生长速 度慢得多,这样中华鳖就很难生长得快。
中华鳖的食性
01
中华鳖的生长特性
02
中华鳖的食性
01
01 中华鳖的食性
1. 杂食性
中华鳖的食性杂而广,但以食动物性饵料为主。稚鳖喜欢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蚯蚓、水蚤等。幼鳖与成鳖喜欢摄食螺蛳、蚬、蚌、泥鳅、鱼、虾、动物尸体等。中华鳖平时潜栖在水底泥沙上,头颈藏在体内,双目炯炯窥视水底世界,当鱼虾等游到它的身边时,则突然伸颈袭击,一口咬住不放。当动物性饵料来源不足时,鳖也能食取腐败的植物及幼嫩的水草、瓜菜、谷类等植物作饵料,并特别嗜食臭鱼、烂虾等腐败变质饵料,人工饲养时,除了投喂上述的饲料外,还可投喂新鲜的蚕蛹、蝇蛆、动物的内脏及豆类、饼类等饲料。
01 中华鳖的食性
2. 耐饥饿能力较强
中华鳖既贪食又耐饥饿,依靠自身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一次进食后几天、甚至1~2个月不吃东西也可以安然无恙,但体重会减轻。为了保证鳖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提高其生长速度,人工养殖时,最好将各种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晒干,粉碎后按比例混合,并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鲜、无污染的鲜活饵料(如鱼、螺、肝、鸡蛋、蔬菜)打浆与配合饲料混合,制成软硬适度的团块状配合饲料,定时、定量投喂,以调节和改善鳖的内脏功能。
中华鳖是什么动物?
中华鳖是什么动物?中华鳖是鳖科中华鳖属爬行动物,俗称甲鱼、团鱼、王八等,全国各地的山涧、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普遍都有分布,喜栖息在沙泥底质的缓流水中,有上岸进行日光浴的习性,下面来看一看中华鳖是什么动物吧!一、物种论述中华鳖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属两栖爬行动物,俗称甲鱼、团鱼、王八等,没有亚种,但存在地理变异,值得注意的是中华鳖虽然不是保护动物,但和中华鳖长得很像的山瑞鳖、斑鳖、鼋等都是保护动物。
二、形态特征中华鳖体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肤,体色基本一致,头部前端略呈三角形,吻端延长呈管状,具长的肉质吻突,眼小,口无齿,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有肥厚的结缔组织(裙边),腹甲灰白色或黄白色,尾部较短,四肢扁平,后肢比前肢发达。
三、分布范围中华鳖原产于东南亚、东亚和东北亚,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越南、朝鲜、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泰国、马来西亚、美国(夏威夷)等地有引种,我国除西藏和青海外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产量最高。
四、生活习性1、两栖性:中华鳖是两栖动物,靠肺呼吸,用鼻孔通气,在水中需定时浮出水面换气,冬季水温低于15°C时潜入淤泥中冬眠,冬眠期靠喉咙部的鳃状组织等辅助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2、杂食性:中华鳖是杂食动物,幼鳖主要以水生昆虫、甲壳类等为食,成鳖主要摄食水生昆虫、螺类、贝类、动物尸体(因捕捉不到活鱼)等,亦食蔬菜、水果、杂粮等植物性食物。
3、变温性:中华鳖是变温动物,生活规律与温度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最适生存水温25~30°C,水温低于15°C时停止摄食并潜入淤泥中冬眠,翌年水温上升到15°C时才逐渐恢复摄食。
中华鳖生物学特性PPT资料优秀版
特种水产 养殖技术
特种水产养殖技术
2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01Part One 中华鳖生物学习性
水产养殖技术 专业教学资源库
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为肥厚的结缔组织,俗称“裙边”。 国外分布于越南,人们将它引入到了 、帝汶岛和夏威夷群岛。 腹甲灰白色或黄白色,平坦光滑,有7个胼胝体,分别在上腹板、内腹板、舌腹板与下腹板联体及剑板上。 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华鳖在我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产。 专业教学资源库 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 中华鳖属爬行冷血动物,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没于大山溪中。 前后肢各有5趾,趾间有蹼。 颈基两侧及背甲前缘均无明显的瘰粒或大疣。 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为肥厚的结缔组织,俗称“裙边”。 专业教学资源库 国外分布于越南,人们将它引入到了 、帝汶岛和夏威夷群岛。 专业教学资源库 头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 前后肢各有5趾,趾间有蹼。 四肢扁平,后肢比前肢发达。
水产养殖技术 专业教学资源库
在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的水岸边活动较频繁,有时上岸但不能离水源太远。
中华鳖属爬行冷血动物,生活江河、湖沼、池塘、水 口无齿,脖颈细长,呈圆筒状,伸缩自如,视觉敏锐。
国外分布于越南,人们将它引入到了 、帝汶岛和夏威夷群岛。
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没于大山 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
水产养殖技术 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华鳖没有有效的亚种分化,却存在着地理变异。 的鳖曾被称为。舟山群岛上的鳖种群也曾被称为。 现在常把这些种名作为中华鳖的同物异名。Meylan et al.。研究了斑鳖Rafetus swinhoei模式标本, 认为它是区别于中华鳖的有效种,该种与中华鳖分 布不同,仅局限于华东地区,模式产地为上海,但 尚未得到广泛承认。
中华鳖生物学特性及其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研究
中华鳖生物学特性及其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毛盼胡毅*罗方兴(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摘要院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名特水产。
近年来,中华鳖的养殖生产规模不断集约化,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中华鳖种质、品质及水环境恶劣的影响,各类中华鳖病害相继发生,造成中华鳖养殖生产上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常见传染性疾病做简要概述,以期为以后中华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华鳖;生物学特性;腐皮病中华鳖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种类。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养鳖业迅猛发展,人为控温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改变了中华鳖的自然生活习性,导致其抗病能力的减弱,致病菌大量繁殖,因此,每年都会爆发疾病,如腐皮病、白底板病、红脖子病、穿孔病等,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平均发病率可高达60%,引起中华鳖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到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1.1中华鳖的分类及分布中华鳖学名:Trionyx Sinensis,俗称鳖、甲鱼、元鱼、王八、团鱼、脚鱼、水鱼,属于爬行纲、龟鳖目(Testudinata)、鳖科(Trionychidae)、鳖属。
在我国除新疆、西藏和青海等地外,其它各省均产中华鳖,国外分布于泰国、越南,还被引入到了日本、帝汶岛和夏威夷群岛。
中华鳖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饵料丰富的淡水水域。
其食性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同时也摄食水草、谷类等植物性饵料。
一般白天潜伏在水中,夜晚出来觅食。
1.2中华鳖的经济价值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鳖肉富含动物胶、角蛋白、铜、维生素D等营养素。
因鳖的种类和生活地区的不同,其营养成分不尽完全一致。
据分析,每百克鲜鳖肉一般含:水分73-83克,蛋白质15.3-17.3克,脂肪0.1-3.5克,碳水化合物1.6-1.49克,灰分0.9-1克,镁3.9毫克,钙1-107毫克,铁1.4-4.3毫克,磷0.54-430毫克,维生素A13-2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037-0.047毫克,尼克酸3.7-7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黄素0.37毫克,热量288-744千焦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华鳖生长特点
鳖在自然水温饲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生产实践表明,在控温(保持30℃水温)饲养条件下,鳖的生长
速度可大大加快,从3克左右的鳖苗养成个体重400-500克的商品成
鳖仅需14-16个月。鳖苗个体重在50克以下时,长势较慢,个体重在
50-100克时长速逐渐加快,100-2,00克时长速明显加快,200克以后
(一)中华鳖公母的区分
中华鳖公母主要区别是,雌鳖尾短而软,裙边较宽,尾端不能自然伸出裙
边外;而雄鳖则相反,这是最直观的辨别特征。其次,雌性背甲为较圆的椭圆
形,中部较平;雄性则为较长的椭圆形,中部隆起。再次,雌性体型较厚,腹
部为十字形,后肢间距较宽,而雄性体型薄,腹部为曲王形,后肢间距较窄。
自然条件下,鳖要5龄才性成熟,繁殖应选8龄,体重1.5公斤的,雌雄比3∶1,
繁殖季节4~9月。
6
(二)公母鱼的培育方法
中华鳖公母鱼分类培育模式
一、甲鱼养殖基础设施。选择地势低洼、水源充沛、排灌方便、环境安静、生 态条件好且便于管理的田块。在选好的田块田埂周围用砖块或水泥板等材料建 造高出地面50厘米~60厘米的围墙,顶部压檐内伸15厘米,围墙和压檐内壁涂抹 光滑,并建好进排水口防逃设施。然后,在稻田四周和中央开上口宽3米、下口 宽2米、深1.5米的鳖沟(呈“王”、“井”字型,约占稻田总面积的30%~50%), 作为甲鱼养殖阶段的生活场所。在向阳沟坡处搭设鳖专用投饵台,采用水泥板、 木板、竹板或聚乙烯板等搭建,或漂浮固定于水面,或设成斜坡固定于池边水 面,使其一端倾斜淹没于水中,另一端露出水面。为防止夏季日光暴晒,可在 鳖专用投饵台上搭设遮阳篷。
少,降至15C时就完全停食,再降到12C时则潜人泥沙中开始冬眠。 4c是其临界低温,38C是其临界高温。正常情况下,鳖每隔3~5分钟
以端吻露出水面呼吸一次空气。鳖在 水中仅靠皮肤呼吸可生存6—16小 时(冬眠时是例外)。夏天,鳖 有“晒背”的习性,通常每天要 晒2-3个小时。鳖很胆小,听觉灵 敏,稍有惊动便潜入水中。总之, 鳖是喜静怕惊、喜温怕冷、喜阳 怕风、喜沽怕脏的水陆两栖爬行 动物。
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
1
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
(一)中华鳖食性
鳖是以动物性食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爱吃鲜活的或并不 新鲜的鱼、虾、蟹、螺、蚌、贝、蚯蚓、昆虫、禽畜内脏、 蚕蛹、瓜果、杂粮及植物嫩茎叶等。因此,人工养殖时可喂 配合饲料,但不应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否则易患疾病。鳖 的耐饥饿能力较强,几天、甚至1-2个月不吃东西也可以安 然无恙,但鳖有自相攻击、残食的天性,人工养殖时还是应 当按照“四定”法则投喂饲料。
10
四、科学投喂。配养的鲢、鳙鱼无需投喂,只需投喂鳖料即可。 投喂饵料为鳖专用配合饲料或鱼肉等鲜活饵料。投喂要定质、定量、 定时、定位和定人。定质:配合饲料应严格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 剂管理条例》生产,其营养指标应符合SC/T1047-2001《中华鳖配合 饲料》的规定,其安全指标应符合 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 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要求。鲜鱼等鲜活动物应新鲜、无污染,不 带细菌和病毒,无氧化变质现象。应以投喂鳖配合饲料为主,辅以 鲜鱼等饲料。定量:一般以投喂后2小时左右能吃完为宜,但应根据 吃食情况而适量增减,通常每隔1星期左右调整1次投喂量。定时: 若每天投喂1次,可在12时投喂。若每
的长速迅速加快,日增重可达25克左右。此外,雌雄鳖的生长速度
也有差异。在个体重100—3ffl克时,雌性快于雄性,300一400克时,
两性的长速相近,400~500克时,雄性快于雌性,500-700克时,雄
鳖的生长几乎比雌鳖快l倍,700—1000克时雄性的长速才开始减慢,
当然雌性则更慢。
中华鳖人工繁殖
11
天投喂2次,可在8时和16时投喂。若每天投喂3次,可在6时、12时 和18时投喂。定位:应把饲料投放到鳖专用投饵台上。定人:投喂 管理人员应尽量固定。投喂次数:一般4月~5月份和10月份每天投喂 1次~2次。6月~9月份每天投喂2次~3次。幼鳖放养后,即可投喂鳖专 用配合饲料,先将粉状饲料加干净水做成团状,投放于饵料台上, 饲料离水面的距离,以鳖体在水中伸头能摄食到饲料为宜。饲料应 现喂现加工。配合饲料的日投饵率:4月和10月份为0.15%~0.50%,5 月份为0.50%~1%,6月~9月份为1%~2%。鲜活动物性饲料的日投饵率 为5%~10%,傍晚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60%~70%,白天占30%~40%。4月 ~6月份向池中投放鲜活螺蛳,每亩投放80公斤~100公斤,也可在5月 ~6月份向田中投放抱卵青虾或虾苗,提供鳖的活饵。
2
(二)中华鳖生活习性
鳖喜栖居在泥沙底质的河、湖、水库、池塘、沟渠中,对水质的要 求不十分严格,能忍耐的pH为6-9,适宜的pH是7~8,鳖对温度的变 化非常敏感,适宜生活的水温是20C- 35℃,最适为27℃~33C,人工 控温养鳖的最佳温度是30℃。当水温降至20度以下时,其采食量逐 渐减
3
12
五、水质调控。平时注意巡塘加注新水,使田间水深保持在15厘米~20厘米;高 温季节应适当加深水位;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漂白粉等)、生石 灰改善水质。一般每月遍撒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1次~2次,并交替使用不同品种 的消毒剂。
7
8
二、水稻栽植。水稻品种选择耐肥力强、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产量高 的粳稻,宽行窄株栽植,栽植密度比常规水稻栽植减半,移栽前亩施发酵有机 肥250公斤~500公斤作基肥。其栽植后,均按常规农技要求进行管理。
9
三、苗种放养。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即可放养幼鳖,自然环境中的幼鳖一般 可在4月中下旬放养;越冬温室中的幼鳖可在5月中下旬放养,要求幼鳖的体重 在150克~200克,每亩水面放养的幼鳖100只~150只,放养前用浓度为30毫克/升 的聚维铜碘(含有效碘1%)液浸浴10分钟~20分钟。放养后(最好不要过夜), 还可全池泼洒一次二氧化氯消毒水体,每亩水面还放养尾重50克~150克的鲢鱼 50尾~80尾,每尾重50克~150克的鳙鱼5尾~10尾,以调节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