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读褶皱和断层地区地质图

合集下载

构造地质学实验(1)

构造地质学实验(1)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构造地质学》实验报告*名:***班级:资源勘查10-1班学号: 10号指导教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习一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的基本内容、用途、作图原理和图示规格2、掌握阅读地质图件的步骤和方法二、内容说明(一)地质图1、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的一部或全部地质组成和地质现象,按一定比例尺缩小,概括投影到平面(地形图)上的图件。

用以推论该地区地质发展历史及矿产分布规律,指导找矿。

因此,地质图是地质工作者经常应用的图件。

2、一幅正式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图例、编制单位和编图人、编制时间等。

图名:常用整齐美观的大字书写,图名要表明图幅所在的地区和图的类型。

一般是根据该图幅内最有名的城镇或地名命名,如《山东省地质图》,《泰安幅地质图》。

图名常居中放置在图幅上方。

图号:是为了图件的保存、整理、查找方便起见而统一规定的。

一般都是用地形图的国际统一分幅和编号。

比例尺:用以表明该图的缩小程度和精度,比例尺的形式有三种类型:数字比例尺:如1:200000自然比例尺:即图上相当于自然界真正的水平长度。

线条(图解式)比例尺:将比例尺作成尺子状,上面注明单位长度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图例:指图的内容简要示例,是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同类型的地质图有不同的图例。

一般地质图图例是用各种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的时代、岩性、地质界线、构造、产状要素和矿产等几个方面。

图例一般放在图的右边或下方(如图内有空白也可放在图框内),并按一定顺序排列。

“图例”两字应用醒目的字体注明。

地层图例自上而上或自左而右由新到老顺序排列,图例格子的大小长宽比一般为0.8:1.2,格内注明地层代号,涂上颜色,右边注明岩性,左边写地层或时代名称。

已确定时代的岩浆岩、变质岩要按时代顺序排列在地层图例中,没有确定时代的岩浆岩、变质岩按酸性程度,变质深浅依次排列地层图例之后。

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标本图片

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标本图片

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实习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实习

2
二、方法说明 ①了解图区出露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 ② 认识图区新老地层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 地貌特征; ③ 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 的影响。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3
重点:地层分布是否有对称重复现象; 分辨出背斜和向斜; 分析褶皱的形态和组合特征。
关健:确定褶皱的两翼、轴面和枢纽产状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7
倒转褶皱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8
4.判断轴面产状: ①测量两翼产状,用极射投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来确定。 ②在地质图上,从两翼产状大致判断出轴面产状。 如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则轴面直立 如果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也与两翼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19
褶皱地区铅直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注意地层界线的弯曲是与岩层产状和地形
的影响有关还是与次级褶皱有关,如是次级褶 皱在剖面上应反映出来。
2.选定剖面位置 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轴迹延伸方向,且
能通过全区主要褶皱构造。将选定的剖面线标绘 在地质图上。
注意:褶皱的地层一定是围绕某中心对称出现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5
2.确定两翼产状 褶皱两翼产状及其变化:主要从地质图上标绘的
地层产状符号直接去认识和分析。在一定情况下,也 可以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两翼露头宽度的差异,定性 地对比两翼的倾角大小。这种分析是以岩层厚度基本 稳定,地形起伏不大或褶皱两翼的地面坡度相似为前 提,而岩层露头宽度只与岩层倾角大小有关,露头宽 度窄的一翼倾角大,宽的一翼倾角小。

构造地质实训9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构造地质实训9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c.倾斜岩层或斜歪褶皱被横断层切断时: ➢ 若是由正(或逆)断层造成的地质界线错移,
则岩层界线向该岩层倾向方向移动的一盘为上 升盘。
实训9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c.倾斜岩层或斜歪褶皱被横断层切断时: ➢若是褶皱,则岩层界线向轴面倾斜方向移动的
一盘为上升盘。
实训9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确定了断层 面产状和断层相 对位移方向,就 可确定断层的性 质。
构造地质学
实训九、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实训9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1.目的要求
(1)在地质图上分析断层。 (2)在地形地质图上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实训9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2.实训说明
2.1 断层发育区地质特征的概略分析 分析该区出露的地层,建立地层层序;判定
不整合接触的时代;研究新、老地层分布及产状, 确定区内褶皱形态和轴向以及断层发育状况。
实训9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实训9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b.横向或倾向正(或逆)断层切过褶皱时,背斜核 部变宽或向斜核部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如为 平移断层,则两盘核部宽窄基本不变。ຫໍສະໝຸດ 实训9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b.横向或倾向正(或逆)断层切过褶皱时,背斜核 部变宽或向斜核部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如为 平移断层,则两盘核部宽窄基本不变。
实训9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3.作业
(1)分析望洋岗地形地质图,并判别断层性质。 (2)求断层面产状和断距。 (3)确定断层形成时代。
b) 延长穿过断层线 与另一盘的同一 层面相交;
c) 此交点的标高与 该走向线之间的 标高差即为铅直 地层断距。
实训9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P3
(二)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1)三点要位于同一层面上,但又不在一条直线上;(2)三点的方位、相互 水平距离和标高(或高差)为已知,并且三点相距不太远;(3)在三点范围内岩 层面平整,产状无变化,无褶皱和断层。 三点法的要点:从图II—5A可以看出,只要在最高点A和最低点C的连线上, 找到与 B点等高的一点 D,就可以作出走向线 DB。过 C点或 A点可以作出与 DB平 行的另一高程的走向线 CF;根据两走向线各自高程和水平距离,可以求出倾 向和倾角(图II—5B)。
2.地质剖面图(图) 地质图常附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构造的剖面图。
剖面图要标明图名,通常是以所在地名及所经过的主要地名(如山峰、 河流、城镇和居民点)作为图名。 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一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I、I'。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如剖面图附在地质图的下方, 可不再注明水平比例尺,但垂直比例尺应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选 比本区最低点更低的某一标高作基线,然后以基线为起点在竖直线上注明各 高程数。 剖面图两端的同一高度上必须注明剖面方向(用方位角表示)。剖面所经 过的山岭、河流、城镇等重要地理标志名称应标注在剖面上所在位置。 剖面图的放置一般南端在右边,北端在左边,东右西左,南西和北西在 左边,北东和南东端在右边。 剖面图与地质图所用地层符号、色谱应该一致。在一幅图上时可以省。 剖面图内一般不要留有空白。地下的地层分布、构造形态应该根据该处 地层厚度、层序、构造特征适当推断绘出,但不宜推断过深。
实验十实验十分析褶皱断层区地质图分析褶皱断层区地质图一目的要求一目的要求??分析逆冲断层发育地区地质图分析逆冲断层发育地区地质图??分析断裂和褶皱的特征及形成时代分析断裂和褶皱的特征及形成时代二说明二说明逆冲断层的产状及其顺走向和倾向的变化??逆冲断层的组合形式叠瓦状逆冲断层的组合形式叠瓦状??飞来峰和构造窗飞来峰和构造窗??确定断层的形成时代确定断层的形成时代??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之间的关系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之间的关系??逆冲断层的产状及其顺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作业

实习七 读褶皱区地质图

实习七 读褶皱区地质图

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或两翼同一岩层界线呈交合或弧形
转折弯曲
——可认为褶皱枢纽是倾伏的
沿褶皱延伸方向核部地层出露的宽度变化也能 反 的端指背映 倾或向斜者褶枢伏“弧皱V纽方”形的字的 向的倾形凸伏变 或尖侧端化 者,向核斜部的变扬窄起或方者向闭。合的方向是背斜
向斜“V”字形尖 端或者弧形的凸侧 指向褶皱的扬起端
褶皱两翼地层产状主要根据地质图上标绘的产状 符号来表示。
长线表示走向,短线表示倾向,数字 35° 表示倾角。长短线按实际方位标绘。
岩层倒转,箭头指向转向后的倾向, 35° 即指向老岩层,数字为倾角。
在大比例尺上,根据露头形态“V”字形法则 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两翼露头宽度的差异,定性
的对比两翼的倾角大小。
据两翼地层的倾角大致地(判B断)圆翼弧间背角斜的大小, 可以描述褶皱紧闭程度。 (C)尖棱背斜
7、褶皱形态的描述
1、褶皱的命名:地名+褶皱名称(如贵阳—惠水向 斜,龙里箱状背斜等)。 2、褶皱的地理位置及延伸情况 3、组成褶皱的地层描述:①、地层的时代(如褶皱 由那些时代的地层组成);②、褶皱的轴部和翼部 地层;③、组成褶皱各地层单元的岩性。 4、褶皱两翼地层产状和枢纽产状:①、褶皱两翼地 层产状是否一致;②、轴面大体倾斜方向和倾角大 小;③、枢纽是否平直,大致向何方向倾伏。 5、转折端形态、紧闭程度、平面类型、位态分类、 及褶皱被岩浆岩或断层破坏情况、形成时代
实习七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2013年6月
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步 骤和方法
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和分析褶皱的 形态、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准备工作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与读一般地质图的方法
一并、无区对别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二、褶皱组合形式的认识 三、确定褶立处的岩层走向的一端反映了 枢纽的倾伏方向,其走向与枢纽方向呈直交处的岩层倾角 等于枢纽倾伏角。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

泥灰岩 灰岩 页岩 砂岩
B
T1
10 0
线两端建立海拔柱,
1 50
P2
1 50
形成“基线-海拔柱” 投影系 4、 绘出地形剖面
P3 P3 P2 P2
A—B地质剖面图
海拔(m) A 200 150 K 100 T2 T1 50 0 尖峰 海拔(m) E B 200 150 100 P2 50 0
T2 P3 P3 T1 P3
高台地质图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1∶20000
39 41
T2
201
8
P1
18
T
蒋家湾
28
P2 P3
38
21
J1
5
37
高台 P T1 2
刘家沟 P3
30
P1
35
P3
T1
34 2 P
39
T2
P1
2、确定两翼产状
如果地质图上标有产状符号,可以直接认识两翼产状及变
化情况。 在缺少产状符号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出 露的宽度差异,定性地比较两翼倾角大小。 这种分析是以岩层厚度基本稳定、地形起伏不大或褶皱两 翼的地面坡度相似为前提的。 3、判断轴面产状 根据两翼的倾向、倾角大致判断轴面产状。若两翼倾向相
实习4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并作地质剖面图
一、实验目的
读褶皱发育区地质图,描述褶皱,理解褶皱要素的概念, 认识褶皱形态。 二、实验要求 (1)初步掌握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 (2)学会在地质图上分析褶皱的形态和描述褶皱; (3)学会绘制褶皱横剖面图。 三、实验用具 地质图、绘图工具。
四、实验内容 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综 →图的正文 首先从地质图的图例或地层柱状图上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的 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这是分析褶皱的基础;然后浏览一下地 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 貌特征,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形态、宽度的影响。 在地质图上认识分析褶皱,先要根据新、老地层分布是否有 对称重复现象,并结合地层产状分辨出背斜和向斜,进而再分析

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郝建民主讲)实习4_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共41页

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郝建民主讲)实习4_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共41页

二、断层性质的分析
1、断层产状
450
根据断层线“V”字形 特征,用相邻等高线 法作图直接求取。 (在地质图上画出断 层的两条平行走向线, 判定断层面的走向、 倾向和倾角)图中断 层线在河谷中成指向 下游的“v”字形,说 明断层倾向南西。通 过作图求得断层产状
是233°∠45°。
400
350
S1 O3
错断正常背斜——上升盘核部变宽;下降盘变窄。 错断正常向斜——上升盘核部变窄;下降盘变宽。 褶皱轴迹错移,错移距离≠平移量,上升盘褶皱轴迹向轴 面倾向方向移动。
※当断层横切倒转褶皱时应视为倾向断层错断单斜断层的 位移效应。
3.断层性质的确定: 确定了断层面产状和断层相对位移方
向,就可确定断层的性质。如图9-1,断层的 走向与被断地层的走向一致,为走向断层, 断层面倾向西南,与被断地层倾向相反,西 南盘(上盘)地层相对较新,为下降盘,所以 是一条上盘下降的正断层。
断层效应——用于两盘相对位移的判定
A、走向断层引起的效应(6种形式)
走向断层错切岩层后的效应主要表现 在造成两盘断层的缺失和和重复。缺失是 指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中的一层或数层在 夷平地面上或剖面上断失的现象;重复是 指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中的一层或数层在 夷平地面上或剖面上重复出现的现象。断 层性质的不同、断层与岩层倾斜关系、倾 角大小决定了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效应)。
2. 正(逆)断层引起的效应
剖面上表现为正(逆)错动;平面上表现上升 盘面状地质体界线向倾向方向错(移)动效应。
3. 平移-正(逆)断层和正(逆)-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
当倾向断层的上盘在断层面上斜向滑动时,出现三种效应: (1) 滑移线与岩层在断面上的迹线平行,平面和剖面上岩层好像无位移; (2) 滑移线位于岩层在断层面上迹线的下侧,平面上表现为平移错动;剖面上正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断距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断距


(3)倾斜岩层或斜歪褶皱横断层切断时, 如果地质图上地层界线或褶皱轴线发生错 动,它即可以是正(或逆)断层造成,也 可以是平移断层造成,这时应参考其它特 征来确定其相对位移方向。若是由正(或 逆)断层造成的地质界线错移,则岩层界 线向该岩层倾向方向移动的一盘为相对上 升盘。若是褶皱,则向轴面倾斜方向移动 的一盘为上升盘。
4、确定断层形成时代
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确定(即不整 合面之前形成) 根据被切割的地层时代(被切割的 最新地层之后)图内地层切过的最 新地层为E,故断层形成时代应在 E之后(下第三系)。(早第三纪)




分析星岗地区地形地质图,判断断 层特征和性质. 求断面产状和断距. 确定断层形成时代.
图11-13走向断层造成的地层
断层倾斜与地层倾斜的关系 二者倾向相同 二者倾向 断层倾角大于地 断层倾角小于地 相反 层倾角 层候角 地层重复 (A) 地层缺失 (D) 下降盘出 现新地层 地层缺失 (B) 地层重复 (E) 下降盘出现 新地层 地层重复 (C) 地层缺失 (F) 上升盘出现 新地层
断层性质 正断层 逆断层 断层两盘 相对动向
a
b
c
d
e
f
3、求断距 (1)求地层产状(相邻等高线法,求得产 状:α=NE450∠100) (2)求水平断距hf(从图中测得两走向 线之间垂直距离) hf=3.1cm×500m = 1550M
(3)求垂直地层断距 据公式:h0=hf×sinα= 1550×0.17=263.5或 h0=hg×cosα (4)求铅直地层断距 据公式:hg=hf×tgα = h0/cosα =263.5/0.98=269m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 求断距和产状

实习9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和绘制地质剖面图

实习9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和绘制地质剖面图
58 45
400
500
500
P1 T2
高家坡
53
500 T2
400
C2
53
56
55
P1
500
T2
600
P2 T3 P3
T2
T1
50
T1
700
岩沟
50
P3
P2
B
高家坡地形地质图上AB地质剖面图
100m
图例 T3 上三叠统泥岩 T2 中三叠统砂岩 T1 下三叠统砂岩 P3 上二叠统粉砂岩 P2 中二叠统泥灰岩 P1 下二叠统灰岩 C2 上石炭统泥灰岩 C1 下石炭统灰岩
法求解断面产状。图中 F FF是断层线,右侧箭头 指示的方位就是断面倾
向,角是断面倾角。
800 J1
700 J2 600
J1
J2
400
张家坳 500 J3
600 700
J2
F
J3 300100m
J2 200m 倾向
三、确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1. 走向断层(纵断层)断面附近老地层一侧一般上升。但
当断面倾向与地层倾向一致,且断面倾角小于地层倾角,或
地层倒转时,则新地层一侧是上升盘。
2.横向或倾向正(或逆)断层切过褶皱时,背斜核部变宽或
向斜核部变窄的一 盘为上升盘。如为 平移断层,则两盘 核部出露宽度基本 不变。
E D
S
剖面图
P C
T
P
C D S
老地层一侧上升
E
PT
J
SD
CP
剖面图
K TJ
新地层一侧上升
某地地质图
A
TJ
J
P (下降盘)

实验六 褶皱地质图读取及剖面图绘制

实验六  褶皱地质图读取及剖面图绘制
图外整饰: 图名;比例尺;剖面位置;剖面方位;
图例;责任表;
六、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区地质图中的褶皱形态特征 及形成时代。 2、对图内一褶皱进行文字描述。 3、绘制暮云岭地形地质图A-B剖面。
2)确定两翼产状:
(1)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上直接读出; (2)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上,两翼 产状也可根据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关系求出; (3)根据地层出露宽度,定性对比两翼倾 角的大小。
3)倒转翼的确定:
4)判断轴面产状:
(1)若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 面直立。
(2)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 与两翼产状基本一致(等倾褶皱);
五、实验内容 一、读褶皱区地质图 1、褶皱读取步骤 地层分布是否对称重复
识别背斜和向斜
分析褶皱形态和组合特征
褶皱两翼、轴 面和枢纽产状
雁行式、穹盆构 造、侏罗山式、 阿尔卑斯式
2、对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1)区分背斜和向斜: 根据地层的对称重复及地层新老关系区分 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中间老,两侧新; 向斜: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原则:从大到小,从主到析区内背斜、向斜之后,按轴迹排 列规律和剖面上褶皱组合特征,确定褶皱组合类 型:平行线列褶皱、雁列褶皱或其他类型褶皱。
3、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来确定
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次级褶皱 2、选定剖面位置:剖面线应标绘在地质图上 3、绘制地形剖面:注意河流的画法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用铅笔标出背斜 (∧)和向斜(∨)的位置。
6)转折端形态的认识:
在地形较平坦的 地质图上,轴面直立 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 倾伏端的轮廓大致反 映褶皱在剖面上的转 折端的形态。

高中地理 最易错系列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高中地理 最易错系列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考点8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

褶皱、断层的判断方法及构造地貌常见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列表图示如下: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向斜背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1)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如下图中①为背斜,②为向斜。

(2)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科学的依据。

例如,下面四幅图中A、C为背斜,B、D为向斜。

2.断层的判断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完成(1)~(2)题。

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新↓老C(31°38′13″N,117°50′12″E)(31°37′54″N,117°50′59″E) D(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S(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答案】(1)D (2)C【易错剖析】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实习8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和绘制地质剖面图

实习8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距和绘制地质剖面图
垩世之前。
赵家坡地形地质图
100m
P
A
李家洼
B
H
T
K1 K2
E1
700
C
35
C
赵家坡
900 P
M 800
F T
870 h=260m
七、绘制断层发育区的图切地质剖面图
绘制断层发育区图切地质剖面图与前述绘制倾斜地层发育
区、褶皱发育区图切地质剖面图的方法类似,仍然需要经
过以下五个步骤:
(1)分析地质图,明 确图区断层及其与其
逆断层
高家坡地形地质图上AB地质剖面图
100m
A
海拔(m) 800 130
600
400 C1 C2 P1
200
P3
P2
P1

0
构造窗
洼地
P1
P2
C2 C1 T3
12557 P3
T1
T2
飞来峰
T1
T2
P3
B
海拔(m) 800
600
400
T1
T2
P3
P2
200
50
0
-200
45
C1
57
T2
C2
58 45
P1 T2
高家坡
53
400 500 T2
T3 上三叠统泥 T2 中三叠统砂 T1 下三叠统砂 P3 上二叠统粉 P2 中二叠统泥 P1 下二叠统灰
填岩性花纹符号;
P2
400
T3
T2
T1
50
(标3注)正在断断层面和附逆近断标层注上断盘盘的的相5相6 P对1 对C2运5运00动53动方方5T52向向;,一P3 般岩70T用沟01 单P3箭50 头PB2

实验读褶皱和断层地区地质图.ppt

实验读褶皱和断层地区地质图.ppt
实验十三 读褶皱断层区地质图
一、目的要求
学会从地质图上分析褶皱和断裂的形 态、组合特征、形成时代
(一)读褶皱区地质图
根据地层对称情况、新老关系及产状分辨背斜、向 斜,褶皱的平面、剖面形态和组合特征
1、倒转翼的确定
1)主要根据地层产状; 2)倾伏端地层层序、产 状正常(图a),倒转翼 岩层 从翼部向倾伏端, 倾角变陡,露头宽度变大 (图从C到A)
➢ 角度不整合:被错最新地层之后,未被错上覆最 老新地层之前
➢ 被切割的岩体时代
5、描述
名称、位置、延伸方向、 主要通过地点、长度、 断层面产状、出露地层、 重复缺失、相对位移、 断距、形成时代、与其他 构造的关系
作业
P242 第一题
求: 1、断层产状 2、断层性质 3、不整合面之下断距(铅直和水平) 4、不整合面之上断距(铅直和水平) 5、断层活动时代
3、断距地测定
①铅直地层断距:层面某高程走向线延长过断层与另一盘同层 面相交,交点标高与走向线标高差(800-700=100米)
②水平断距:两盘同一层面等高的走向线间的垂直距离,FA= 1cm,比例换算=500米 ③地层断距:
ho=hgcosα或h=hfsinα (hg铅直断距 hf水平断距)
4、断层时代确定
22倾伏端地层层序产倾伏端地层层序产状正常图状正常图aa倒转翼倒转翼岩层倾角变陡露头宽度变大倾角变陡露头宽度变大c到到aa22轴面大致产状轴面大致产状倾向相反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同倾角大致相同轴面直立轴面直立倾向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倾角基本相同轴面与两翼产状基轴面与两翼产状基本一致本一致等斜褶皱等斜褶皱两翼产状不等或一翼倒转两翼产状不等或一翼倒转轴面倾向与倾轴面倾向与倾角小的一翼产状一致角小的一翼产状一致倾角大于缓翼倾角大于缓翼小小平卧和等斜褶皱除外平卧和等斜褶皱除外33枢纽大致产状轴迹位置枢纽大致产状轴迹位置同一岩层走向不平行同一岩层走向不平行呈呈vv相交或弧形转折相交或弧形转折背斜

实习6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7

实习6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7

在逐个分析了图区的背斜、向斜之后,再根据地质图
上同一构造层诸褶皱的轴迹排列型式和剖面上的褶皱组 合特征,确定和描述褶皱的组合型式,如雁行式、穹盆 构造、隔挡式、隔槽式或复背斜、复向斜等。
实习五
分析暮云岭(褶皱)地区地质图
构 造 地 质 学
4 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主要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来确定。在不 整合面以下的褶皱形成于不整合面以下的最新地层时代 之后,不整合面以上的最老地层时代之前。
实习五
分析暮云岭(褶皱)地区地质图
3.绘制褶皱轴迹
构 造 地 质 学
实习五
分析暮云岭(褶皱)地区地质图
4.绘制代表性产状
构 造 地 质 学
实习五
分析暮云岭(褶皱)地区地质图
暮云岭地区构造纲要图
0
250 500m
5.整饰——图名、比例尺、图例
构 造 地 质 学
J21 Q4
J21 O2-C22 Q4 J 21 O2-C22 第四系构造层
褶皱形态的描述 一般描述内容包括褶皱名称(地名加
褶皱类型);地理位置及其所在区域构造部位;分布延
伸情况;核部位置及组成地层;两翼地层、产状及转折 端形态;轴面及枢纽产状;次级褶皱分布及特征 ;褶 皱被断层或侵人岩体破坏情况等。
实习五
分析暮云岭(褶皱)地区地质图
3.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
构 造 地 质 学
1.确定褶皱的存在和类型 △组成褶皱地层的认识(地层图例、展布特征) △确定褶皱的存在(地层出露的对称性) △确定褶皱的形式-背斜、向斜(地层对称关系)
实习五
分析暮云岭(褶皱)地区地质图
2.判断褶皱的几何要素(褶皱形态认识分析)
褶皱翼的分析:确定褶皱两翼产状及其变化:

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

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
实习四 分析褶皱地 区地质图
——以暮云岭地区为例
实习目的
1.掌握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 2.在地质图上认识、分析褶皱的形态 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3.掌握编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的方 法
实习内容:
一、分析地形地貌 二、分析地层层序和接触关系 三、分析褶皱的基本特征 四、褶皱形成的应力方式 五、褶皱的形成时期 六、编制褶皱地区剖面图应注意的问 题
C B
E
D A
一、分析地形地貌
暮云岭地区的山势呈近东西走向,与地层的走向(NE)呈斜交关系, 本区的最高点为青岩顶,海拔为400余米。
C B
E
D A
二、分析地层的层序和接触关系 (1)C11与O2之间缺失D、S、O3地层,且其产状基本一致。 (2)J21与下伏不同时代老地层C13、 C21 、C22接触。 (3)Q4与下伏不同时代的老地层接触。
向斜
A D
C B
E
D A
五、褶皱的形成时期:
被褶皱的最新地层C22之后,角度不整合之上沉积的最老地层J21之前, 即C22—J21之间。
六、编制褶皱地区剖面图应注意的问题
1.剖面切过不整合面时,先画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和构造; 2.剖面切过断层时,先画断层; 3.绘制褶皱时,先从褶皱的核部开始,逐次向翼部进行,并表示出次级褶皱;
编制暮云岭地区A B 编制暮云岭地区A—B地质剖面图
4.褶皱同一翼的相邻岩层倾角相差较大、并且为整合 接触,按照同一岩层厚度基本相等的原则绘制;
5.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斜交时,应将地层的倾角换算成似 倾角; 6.绘制褶皱转折端的形态 a.轴面直立、近直立 褶皱转折端的剖面形态与褶皱在 平面上转折端的形态相似; b.根据枢纽的倾伏角作纵向切面,求出剖面经过处该褶 皱枢纽的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岩层走向不平行 ,
呈“V”相交或弧形转折, 背斜:“V”形尖端或弧 形凸向为枢纽倾伏向, 向斜:相反;
各 层 界 线 转 折 端 点 连
线为轴迹。
4、转折端形态
地形平缓,轴面直立 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 褶皱倾伏端的地层界 线形态,大致反映褶 皱在剖面上的转折端 形态。
5、形态描述
名称(地名加褶皱类型)、位置(地理位置和 所在构造部位)、延伸情况、核部位置及组成 地层、产状、转折端形态、轴面、枢纽产状、 次级褶皱分布及特征、断层及侵入岩体
实验十三 读褶皱断层区地质图
一、目的要求
学会从地质图上分析褶皱和断裂的形 态、组合特征、形成时代
(一)读褶皱区地质图
根据地层对称情况、新老关系及产状分辨背斜、向 斜,褶皱的平面、剖面形态和组合特征
1、倒转翼的确定
1)主要根据地层产状; 2)倾伏端地层层序、产 状正常(图a),倒转翼 岩层 从翼部向倾伏端, 倾角变陡,露头宽度变大 (图从C到A)

角度不整合:被错最新地层之后,未被错上覆最 老新地层之前 被切割的岩体时代
5、描述
名称、位置、延方向、 主要通过地点、长度、 断层面产状、出露地层、 重复缺失、相对位移、 断距、形成时代、与其他 构造的关系
作 业
P242 第一题
求: 1、断层产状 2、断层性质 3、不整合面之下断距(铅直和水平) 4、不整合面之上断距(铅直和水平) 5、断层活动时代
2、轴面大致产状 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同—轴面直立 倾向,倾角基本相同—轴面与两翼产状基 本一致(等斜褶皱)

两翼产状不等或一翼倒转,轴面倾向与倾 角小的一翼产状一致,倾角大于缓翼,小 于陡翼(平卧和等斜褶皱除外)
3、枢纽大致产状、轴迹位置
轴面直立、地形平坦、两翼倾角变化不大,地层 界线平行延伸—枢纽水平

3、断距地测定
①铅直地层断距:层面某高程走向线延长过断层与另一盘同层 面相交,交点标高与走向线标高差(800-700=100米)
②水平断距:两盘同一层面等高的走向线间的垂直距离,FA= 1cm,比例换算=500米 ③地层断距:
ho=hgcosα或h=hfsinα (hg铅直断距 hf水平断距)
4、断层时代确定
6、形成年代:
根据不整合确定,褶 皱形成于T33之后,K1 之前。
(二)断层区地质图
1、区内地质特征
地层层序、分布、产状、不整合、褶皱形态、断 层发育情况
2、断层性质
断层面产状:“V”字形分 布特征求产状(实验一) 两盘位移及断层性质:如: 切过褶皱断层,背斜核部变宽 或向斜核部变窄为上升盘,平 移断层核部宽度基本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