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试讲三年级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面试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苹果》试讲稿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面试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苹果》试讲稿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面试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苹果》试讲稿引言大家好,我是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参加小学数学教师招聘面试。

我将为大家带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苹果》的一堂试讲课。

课程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苹果的重量》。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苹果的重量的概念,并能够简单运用重量单位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实现以下目标:- 理解苹果的重量是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的标志。

- 学会使用千克和克来表示苹果的重量。

- 能够简单进行苹果重量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流畅进行,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苹果》2. 苹果重量的实物模型3. 白板、马克笔教学过程导入与引导(5分钟)首先,我将通过一些问题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对苹果重量的好奇和兴趣,例如:你们知道苹果重量大约是多少吗?在家里,你们是否有使用秤量量过苹果的重量呢?概念解释(10分钟)接下来,我将向学生解释苹果重量的概念,告诉他们苹果的重量是一个衡量物体质量大小的标志,并且我们可以使用千克和克来表示苹果的重量。

我会使用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

计算练(15分钟)在学生对苹果的重量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将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重量单位进行计算。

我会提问一些实际例子,例如:如果一个苹果重200克,那么两个苹果一共重多少克?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并分享他们的思路。

总结与反馈(5分钟)最后,我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问一些复题目,以检查他们对苹果重量概念的掌握程度。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以便我能及时进行解答和引导。

教学延伸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力,在课后,我还可以提供一些拓展的研究资源和活动:1. 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练题,巩固他们对苹果重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物体的重量,并进行对比和计算,提升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资面试小学数学试讲稿实用模板

教资面试小学数学试讲稿实用模板

教资面试小学数学试讲稿实用模板一、开场白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试讲者,我试讲的题目是《(课程名称)》,这是一节(课程年级)的数学课。

二、导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我采用(导入方法,如:问题导入、游戏导入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 提出问题:(问题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思考引导)3. 总结导入:(导入总结)三、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我将以(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探究法等)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1. 知识点讲解:(讲解内容)2. 案例分析:(案例内容)3. 师生互动:(互动内容)4. 总结新课:(新课总结)四、练习巩固练习巩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1. 课堂练习:(练习题目)2.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五、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拓展部分,我将以(拓展方式,如: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1. 课后作业:(作业内容)2. 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六、总结课堂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知识点。

1. 课堂回顾:(回顾内容)2. 强调知识点:(知识点)3. 鼓励学生:(鼓励语言)七、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我设计的板书包括以下内容:1. 课题:(课题)2. 知识点:(知识点)3. 重点公式:(公式)谢谢评委老师们,我的试讲结束。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数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二、学习计算平均数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学科:数学年级:小学三年级课题:二位数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二位数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字意识和数字计算技能;3.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二位数加法与减法的概念;2.能够运用二位数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将二位数加法与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1.黑板、白板或投影仪;2.教学素材:二位数计算题;3.小组活动的素材:数学拼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二位数的数字认识和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二位数的构成和读法。

二、新课讲解(15分钟)2.讲解二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掌握“个位数对个位数、十位数对十位数”的加法方法。

3.讲解二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掌握“个位数对个位数、十位数对十位数”的减法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5分钟)1.教师出示计算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解答。

鼓励学生沟通交流,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将计算结果在黑板上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相检查和纠正。

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四、拓展活动(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数学拼图。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二位数加法与减法的方法,将拼图正确拼接起来。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拼图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二位数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提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扶持、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情况很好。

他们也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但在计算题处理中还存在一些细节错误,可能是因为一些概念理解不到位,或者计算粗心造成的。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逐字稿14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逐字稿14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逐字稿14篇面试试讲XXX数学逐字稿14篇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本日我试讲的题目是1-5的认识,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1口试试讲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一起来XXX奶奶家院子看一看,大家看,院子里都有什么呢?你举手最快,你来说,他说有1只小狗,两只小鸡。

你观察的很仔细,还有补充吗?你说,他说有3只鸭子,4个凳子,还有5个石榴。

同学们真了不起,观察的真仔细,大家刚才数的很正确,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王国---认识1-5。

看教师手中拿的计数器,本日我们先着手拨一拨,看教师手中现在拨的是几个,1个,你会拨吗?来,我们一起来拨,同桌相互看一看,都拨对了吗?我们再来拨数字2,仔细观察教师拨的过程,谁来讲一说我是怎么从1拨到2的?你来讲,他说,本来是1,又拨了一个珠子过来就成2了,真棒,你观察的真认真。

同学们,你也在计数器上拨到2吧。

看来数字2也难不倒我们,那我们再来看数字3呢?谁拿着你的计数器到讲台上拨一拨,并说一说。

你来,他说本来是2个珠子,再拨1个珠子,就成3了。

很好,看来你也是个小教师了。

大家看明白了吗?就是在2的基础上再拨过来1个就成3了。

看来1,2,3大家学的都很好了,你能自己拨一拨4和5吗?接下来和同桌一起来拨一拨,并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大家都曾经坐端正了,谁来分享一下你的过程,你来讲,他说,3个珠子再拨过1个就是4个珠子了。

很好,请坐。

这位女生你来讲,她说4个珠子再拨过1个珠子就是5个珠子了。

对,看来大家的自学本领都很不错,棒棒哒。

大家能不能在研究纸上用圆圈来画一画1-5呢?和之前拨的珠子进行一一对应。

我们开启四人为一小组的作战模式,看哪个小组画2面试试讲的又对又快。

大家真厉害,都画完了,我们看1组同学们画的,和你们画的一样吗?看老师这里有些点字图,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谁来读读这些数?你来读吧,1,2,3,4,5.你读的很正确。

那谁能来尝试倒着读呢?这位男生你来读,他说5,4,3,2,1。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万能模板逐字稿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万能模板逐字稿

一、开场白尊敬的面试官,您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教师岗位的XXX。

非常感谢您给我这次面试的机会。

接下来,我将通过这个教案展示我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中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分数现象,如:水果分蛋糕、快乐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分数的加减法。

(二)新课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加减法。

(三)探究新知1. 通过实例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分母不同,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呢?3.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共同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强调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七、结束语感谢您给我这次面试的机会,希望我的教学能力和教案能够得到您的认可。

我会继续努力,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1 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展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展计算,并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展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画面,搜集信息2、分析^p 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独立考虑,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展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 ?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应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老师板书)5、比拟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老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好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三)稳固练习、深化新知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面试试讲课小学数学三年级

面试试讲课小学数学三年级

面试试讲课小学数学三年级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考官,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一节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的试讲内容。

本节课的主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程导入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比萨吗?如果有一个比萨,你们能分给多少人吃呢?”通过这个问题,我将引入“分数”的概念。

新课讲解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情况。

例如,如果一个比萨被切成了四份,那么每份就是这个比萨的1/4。

接着,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将其平均分成四份,并标注出1/4,2/4,3/4和4/4,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

互动环节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我会设计一个互动环节。

我会准备一些不同大小的圆形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标有分数。

学生需要根据分数找到对应的卡片,并解释这个分数代表的含义。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实际应用。

练习题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这些题目包括识别分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我会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练习。

课程总结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强调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我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继续探索分数的概念。

结束语今天的试讲就到这里,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能够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谢谢大家的聆听,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和考官。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能正确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数位,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下列各题。

6、4×()=641、25×4=()1、6×5=()2、列竖式计算4、65×24=6、25×35=3、出示例题。

(1)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2)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二)探究新知1、尝试计算。

(1)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3)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2、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3、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面试试讲数学三年级

教师面试试讲数学三年级

教师面试试讲数学三年级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进行一次模拟的数学试讲,面向三年级的学生。

试讲的主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引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今天的课题:“同学们,如果我们有一个苹果,你们能把它平均分给两个人吗?如果可以,每个人会得到多少呢?”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思考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部分。

新课讲解接下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分数的概念。

分数是用来表示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每一份的大小。

例如,如果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一半,用分数表示就是1/2。

实践操作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我会让他们进行一些实际操作。

比如,我会拿出一些圆形的纸片,让学生们将这些纸片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然后让他们用分数来描述每一份的大小。

巩固练习在学生们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会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练习如何读写分数,以及如何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

这些练习题将帮助学生们巩固他们对分数的理解。

课堂小结在课堂的最后,我会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分数的应用。

作业布置作为课堂的延伸,我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们在家长的协助下,继续探索分数的概念,比如将一个蛋糕平均分给家庭成员,或者将一个披萨分成若干份。

结束语今天的试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们会对分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数学概念。

再次感谢评委老师们的聆听,希望我的试讲能够符合您的期望。

2024年教师面试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通用篇)

2024年教师面试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通用篇)

2024年教师面试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通用篇)教师面试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篇1“分数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

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

它是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

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

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学法:课刚开始,教师就设疑:一半怎么写,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试讲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试讲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师雇用试讲《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室实录及点评教授教养内容:人教社三年级下册P63【教室实录】一.导入师:刚到宁波,叶先生发明有一种“福娃”玩具特殊好卖!(出示图片及有关数据)请问,买5个如许的福娃要若干元?生1:24×5=120元.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的常识!(板书:旧常识)生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师:那么,假如买10个如许的福娃,又该付若干钱呢?生3:24×10=240元.师:在这里,我们又用到了什么旧的常识!生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师:假如先生想买12个福娃,该如何盘算须要的钱呢?生5:24×12师: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比拟,这是一道如何的算式?生合: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师:我们以前学过这类盘算吗?生合:没有!师:所以说,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新问题!(板书:新问题)以前碰着新问题,你一般会怎么办?生6:我会就教爸爸妈妈和先生.生7:我会本身动头脑解决.生8:我会请同窗辅佐.师:哦!面对新问题,我们各有高着儿!而这节课,先生将和同窗们一路,借助已经学会的旧常识来解决今天碰到的新问题!二.探讨师:请你估算一下,24×12的积大约会是若干?生9:我把24算作20,把12算作10,所以24×12的积大约会200.生10:大约是250.因为我是把24算作25.12算作10来进行估量的.师:同窗们的估算才能都很强!那么,毕竟24×12的精确答案是若干呢?请每位小同伙开动头脑,本身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假如自力盘算有艰苦的,可以先参考教材中的算法,再自力进行盘算!(学生自力盘算,教师巡回指点)师:都算完了吗?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他人的算法!(小组睁开交换,教师介入个中)师:谁同意与同窗们分享你的盘算办法?生11:我是把先算24×10=240,再算24×2=48,最后把240与48加起来得到288!师:能说说每一步分离在算什么吗?生11:“24×10=240”是求10个24是若干,“24×2=48”是求2个24是若干,240+48就是求12个24是若干!生12:我是用竖式进行盘算的.先算4×2……(该生讲不太清楚竖式进程,教师请他在什物投影上展现本身的盘算进程.竖式见下方板书所示)师:这个竖式有些新颖!请问,这里的48.24分离是怎么得到的?生12:48是24乘2得到的,24是24乘1得到的!师:那么,24为什么要如许写呢?生12:因为12的“1”暗示的是10,而24×10是240,所以4要对在十位上,2要对在百位上!生13:我填补一下,这里固然写着24,现实上暗示的是24个十!师:本来是如许!你是怎么知道这种办法的?生12:书上看的!师:浏览课文,获取常识,是数学进修的好办法!生14:我是把12拆成3×4,先算24×3=72,再算72×4=288.生15:还可以把12拆成2×6,先算24×2=48,再算48×6=288.(跟着学生的算法介绍,教师响应予以板书)(预备题)师:真不简略!如斯短的时光里面,我们居然可以或许发明这么丰硕的盘算办法.那么,叶先生很想知道,每种办法分离是借助什么旧常识解决新问题的呢?你可以选一种算法来谈一谈!生16:我说第(1)种办法.这种办法借助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笔算加法三个旧常识来解决新问题的!生17:第(3).(4)两种办法是差不久不多的,都是用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旧常识!生18:第(2)种竖式算法是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笔算来进行盘算的!师:说得真好!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观赏哪一种算法?生19:我爱好笔算,异常轻便.生20:我认为竖式比较好,轻易算对.生21:我爱好第(1)种办法,因为它比较轻易弄懂!师:真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那就请你选择本身爱好的一种办法盘算23×13吧!(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成果个中两位同窗用竖式盘算,别的一位同窗用上面的第(1)种办法盘算.然后,教师请这三位学生代表阐述算法,并请同样选择该算法盘算的同窗举手示意.师生配合发明,本来全班同窗用的都是这两种算法!)师:先生发明,同窗们盘算“23×13”时选用的算法显著比“24×12”要同一了.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同窗都邑选择这两种办法盘算,而不去选择这种办法盘算呢?岂非你们事先磋商过了吗?生22:因为别的一种办法这里用不来!师:为什么呢?生22:假如把因数13拆成两个数相乘的样子,就会有余数了!不克不及拆的!师:都是如许想的吗?生合:是!师:的确,这种办法有局限性,当标题数据不克不及拆成两数之积的情势时,这种办法就不克不及用了.而别的两种办法都能帮忙我们盘算.不知同窗们是否发明,其实这两种办法也是有接洽的.(教师引诱学生发明办法(1)横式与办法(2)竖式之间的接洽:横式中的“24×2=48”相当竖式中的第一部分积“48”;横式中的“24×10”相当于竖式中的第二部分积“24”.对于横式和竖式中的这种接洽,教师用“连线”方法在板书中表示出来.然后追问:“那么,为什么竖式里照样写24呢?引诱学生再次懂得这个“24”暗示的是24个10)师:恰是因为斟酌到了两种算法的内涵接洽,又为了使盘算进程清楚,便于检讨,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根本算法是竖式盘算.并且,跟着盘算进修的不竭深刻,竖式盘算进程清楚.便于检讨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显著!那么,请同桌两位小同伙评论辩论一下:我们适才是如何用竖式来盘算“24×12”这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生评论辩论,然后联合板书中的竖式步调进行报告请示,教师合时提问.适度点拨,并把笔算次序用箭头予以清楚暗示,同时在第一层积“48”旁边板书“48个1”,在第二层积“24”旁边板书“24个10”)师:谁能连起来完全说说这道题的竖式盘算进程?(学生答复进程中,教师穿插扶携提拔:也就是说,先用因数24乘因数12的个位“2”;再用因数24乘因数12的十位“1”;再把两次的积加起来.)师:这道题是不是完成了?还须要如何?生合:在横式后面写得数!师:细心严谨,表现了我们进修数学的优越品德!(单项练习:(1)把竖式填补完全;(2)竖式盘算)三.小结师:这节课,我们进修了什么内容?生合:两位数乘两位数!师:精确地说,我们进修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填补课题,齐读课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你想给同窗们提些什么建议?生23: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生24:要弄清楚每个得数的意义,精确地写在响应的数位上!师:整节课,我们是如何进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法的呢?生25:是我们先本身试着做,然后先生帮忙我们懂得根本算法!生26:是叶先生和我们一路研讨出来的!师:让我们运用所学的常识,来解决两个我们身边的现实问题!四.演习(一)师:刚到镇明小学,叶先生发明我们黉舍的班级三面红旗比赛开展得红红火火!在上周一到周四的比赛栏中,先生发明每个班都贴着12个五角星.依据这个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生27:3个班一共贴着若干个五角星!生28:12个班一共贴若干个五角星!师:好!请你帮忙先生算一算“全校一至三年级所有班级一共贴了若干个五角星?”生29:因为我们黉舍一至三年级一共有13个班级,所以应当用“12×13=156”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了这则数据,叶先生发明我们大队部的先生异常辛劳.每周都要剪出这么多的五角星来开展三面红旗比赛运动,请同窗们珍爱这来之不轻易的比赛成果!(二)师:叶先生无意中翻了翻我们的语文教材,发明里面的课文很美.所以,不由得找了一篇读了起来.(课件出示:赵州桥)大家学过这篇课文吗?(齐读课题)想一想,叶先生今天为什么把一篇语文课拿到数学教室上来呢?生30:让我们找一找里面有哪些数字?生31:让我们算一算这篇课文一共有若干字数?(就在这时,下课铃声响了)师:那好,课后请同窗们先估量这篇课文精确有若干个字,再运用今天所学的常识去验证一下这篇课文毕竟有若干个字?好吗?(下课)。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稿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稿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稿介绍大家好,我是XXX。

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进行小学数学面试的试讲。

我将为大家介绍我准备的试讲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试讲内容本次试讲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这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孩子们研究数学的起点。

我们将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来介绍这些概念。

1. 加法首先,我们将介绍加法运算。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总和的运算。

通过实际物品或图形来展示加法的概念。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将两个水果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水果,以此来理解加法的概念。

我们还可以使用计数棒、计数球等工具,更直观地展示加法运算。

2. 减法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减法运算。

减法是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差的运算。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物品或图形来展示减法的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拿走一些水果,来理解减法的概念。

我们还可以使用计数棒、计数球等工具,更直观地展示减法运算。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生动形象:通过实际物品、图形等形象化的展示方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

2. 互动参与:我将积极鼓励学生们参与到教学中,提问问题、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渐进式教学:我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研究能力,循序渐进地教授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知识,确保他们能够逐步理解、掌握这些概念。

4. 巩固练: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些巩固练,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总结通过这次试讲,我将以生动形象、互动参与和渐进式教学为教学特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知识。

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引导,学生们将能够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

招教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招教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识别简单的分数并正确读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具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

2. 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1. 分数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的体现。

2. 分数读写中符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彩色卡片3. 分数卡片4.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实例,如水果分切、蛋糕切割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分数?你们知道分数是什么吗?二、新课讲授1. 出示分数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组成,包括分数线、分子和分母。

2.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包括分数线的画法、分子和分母的读写。

3.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如“1/2”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4. 学生动手操作,用彩色卡片制作分数模型,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 小组合作:每组分发分数卡片,要求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分数画出相应的图形。

2. 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所画图形的分数表示,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分数问题,如“一个蛋糕切成了4份,小明吃了其中的1份,还剩几份?”2.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分数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教具、小组合作学习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模板范文三年级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模板范文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2. 观察与分析问题3. 解决问题的方法4. 团队协作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关于三年级数学的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学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1. 老师讲解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应用,如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三)练习1. 老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点评和指导。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四)团队协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个数学问题。

2. 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4. 老师总结各小组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总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团队协作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相信学生们能够掌握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模板范文三年级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模板范文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认识米、分米、厘米。

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长度单位的教学课件。

2. 准备不同长度的物品,如直尺、铅笔、绳子等。

3. 准备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表格。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如“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长度单位,它们分别是米、分米、厘米。

”(二)新课讲解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米、分米、厘米的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认识这三个长度单位。

2. 教师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如“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大的,分米是米的十分之一,厘米是分米的十分之一。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三)实际操作1. 教师分发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用直尺、绳子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学生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学生完成测量后,教师请学生展示测量结果,并进行点评。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如“这个物品的长度是1米还是1分米?”2.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今天我们学习了米、分米、厘米这三个长度单位,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进率。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家中物品的长度,并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是否理解?3.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掌握了测量长度的方法?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试讲稿-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试讲逐字稿

试讲稿-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试讲逐字稿

《认识小数》试讲逐字稿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应聘的是小学数学教师03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课题是《认识小数》,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有趣的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老师会提问大家。

同学们视频观看完了,视频中的小朋友和妈妈们一起购买橡皮擦和儿童剪刀,可是这位小朋友看不懂价格标签,有哪位同学可以帮助他呢?(稍停顿环视)好!这位男同学你来帮一下他。

这位男同学说,他也不看不懂标签。

不过没有关系,这位同学能够站起来说明勇气可嘉!大家给他掌声!(鼓掌)有哪位同学知道呢,请积极举手!好!这位女同学你来说一下。

这位女同学说,一块橡皮擦的价格是0.8元;一把剪刀的价格是3.9元,标签上是用小数表示的。

这位同学回答很好,声音也很洪亮!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认识小数》。

(板书:认识小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4幅图片,第一幅图片是一位阿姨购买西红柿,称重台上显示价格是3.45。

第二幅图片是货架上的铅笔和圆珠笔的价格,分别是0.85元和2.60元。

第三幅图片是医生帮小朋友量体温,温度是36.6℃,体温正常。

第四幅是儿童购买儿童票,规定儿童身高标准,分别是1.2米和1.5米。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和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现在分为4个小组来讨论,讨论之后每个小组请派出代表来报告。

讨论结束了,刚才我看到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

现在我们分别请出4个小组的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讨论结束了,我们4个小组的代表都汇报了结果,都认为这些数字都有小圆点,而整数没有小圆点,而且这些数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也不同。

是的,这些小数的确和整数不同,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数字叫做小数。

(板书:3.45、0.85、2.60、36.6、1.2、1.5叫做小数)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吗?分数中间的有一条线,这条线叫做什么呢?今天我们看到的小数中间有个小圆点又叫做什么呢?大家都思考完毕了,我请最后一排穿蓝色上衣的男同学回答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试讲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堂实录及点评
教学内容:人教社三年级下册P63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刚到宁波,叶老师发现有一种“福娃”玩具特别好卖!(出示图片及有关数据)请问,买5个这样的福娃要多少元?
生1:24×5=120元。

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的知识!(板书:旧知识)
生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师:那么,如果买10个这样的福娃,又该付多少钱呢?
生3:24×10=240元。

师:在这里,我们又用到了什么旧的知识!
生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师:假如老师想买12个福娃,该怎样计算需要的钱呢?
生5:24×12
师: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
生合: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这类计算吗?
生合:没有!
师:所以说,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板书:新问题)以前碰到新问题,你一般会怎么办?
生6:我会请教爸爸妈妈和老师。

生7:我会自己动脑筋解决。

生8:我会请同学帮忙。

师:哦!面对新问题,我们各有高招!而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借助已经学会的旧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二、探究
师:请你估算一下,24×12的积大约会是多少?
生9:我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所以24×12的积大约会200。

生10:大约是250。

因为我是把24看成25、12看成10来进行估计的。

师:同学们的估算能力都很强!那么,究竟24×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请每位小朋友开动脑筋,自己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的,可以先参考课本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师:都算完了吗?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小组展开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
生11:我是把先算24×10=240,再算24×2=48,最后把240与48加起来得到288!
师:能说说每一步分别在算什么吗?
生11:“24×10=240”是求10个24是多少,“24×2=48”是求2个24是多少,240+48就是求12个24是多少!
生12:我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

先算4×2……(该生讲不太清楚竖式过程,教师请他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

竖式见下方板书所示)
师:这个竖式有些新鲜!请问,这里的48、24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生12:48是24乘2得到的,24是24乘1得到的!
师:那么,24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12:因为12的“1”表示的是10,而24×10是240,所以4要对在十位上,2要对在百位上!
生13:我补充一下,这里虽然写着24,实际上表示的是24个十!
师:原来是这样!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
生12:书上看的!
师:阅读课文,获取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好方法!
生14:我是把12拆成3×4,先算24×3=72,再算72×4=288。

生15:还可以把12拆成2×6,先算24×2=48,再算48×6=288。

(随着学生的算法介绍,教师相应予以板书)
(准备题)
师:真不简单!如此短的时间里面,我们居然能够发现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

那么,叶老师很想知道,每种方法分别是借助什么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呢?你可以选一种算法来谈一谈!
生16:我说第(1)种方法。

这种方法借助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笔算加法三个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
生17:第(3)、(4)两种方法是差不多的,都是用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旧知识!
生18:第(2)种竖式算法是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笔算来进行计算的!师:说得真好!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
生19:我喜欢笔算,非常简便。

生20:我觉得竖式比较好,容易算对。

生21:我喜欢第(1)种方法,因为它比较容易弄懂!
师:真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那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计算23×13吧!
(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结果其中两位同学用竖式计算,另外一位同学用上面的第(1)种方法计算。

然后,教师请这三位学生代表阐述算法,并请同样选择该算法计算的同学举手示意。

师生共同发现,原来全班同学用的都是这两种算法!)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计算“23×13”时选用的算法明显比“24×12”要统一了。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都会选择这两种方法计算,而不去选择这种方法计算呢?难道你们事先商量过了吗?
生22:因为另外一种方法这里用不来!
师:为什么呢?
生22:如果把因数13拆成两个数相乘的样子,就会有余数了!不能拆的!
师:都是这样想的吗?
生合:是!
师:的确,这种方法有局限性,当题目数据不能拆成两数之积的形式时,这种方法就不能用了。

而另外两种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计算。

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其实这两种方法也是有联系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方法(1)横式与方法(2)竖式之间的联系:横式中的“24×2=48”相当竖式中的第一部分积“48”;横式中的“24×10”相当于竖式中的第二部分积“24”。

对于横式和竖式中的这种联系,教师用“连线”方式在板书中表现出来。

然后追问:“那么,为什么竖式里还是写24呢?引导学生再次理解这个“24”表示的是24个10)
师:正是因为考虑到了两种算法的内在联系,又为了使计算过程清晰,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

并且,随着计算学习的不断深入,竖式计算过程清晰、便于检查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那么,请同桌两位小朋友讨论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24×12”这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学生讨论,然后结合板书中的竖式步骤进行汇报,教师适时提问、适度点拨,并把笔算顺序用箭头予以清晰表示,同时在第一层积“48”旁边板书“48个1”,在第二层积“24”旁边板书“24个10”)
师:谁能连起来完整说说这道题的竖式计算过程?
(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穿插提携:也就是说,先用因数24乘因数12的个位“2”;再用因数24乘因数12的十位“1”;再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师:这道题是不是完成了?还需要怎样?
生合:在横式后面写得数!
师: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单项训练:(1)把竖式补充完整;(2)竖式计算)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合: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准确地说,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补充课题,齐读课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你想给同学们提些什么建议?
生23: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
生24:要弄清楚每个得数的意义,正确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师:整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法的呢?
生25:是我们先自己试着做,然后老师帮助我们理解基本算法!
生26:是叶老师和我们一起研究出来的!
师:让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两个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四、练习
(一)
师:刚到镇明小学,叶老师发现我们学校的班级三面红旗竞赛开展得红红火火!
在上周一到周四的竞赛栏中,老师发现每个班都贴着12个五角星。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生27:3个班一共贴着多少个五角星!
生28:12个班一共贴多少个五角星!
师:好!请你帮助老师算一算“全校一至三年级所有班级一共贴了多少个五角星?”
生29:因为我们学校一至三年级一共有13个班级,所以应该用“12×13=156”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看了这则数据,叶老师发现我们大队部的老师非常辛苦。

每周都要剪出这么多的五角星来开展三面红旗竞赛活动,请同学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竞赛成果!(二)师:叶老师无意中翻了翻我们的语文课本,发现里面的课文很美。

所以,忍不住找了一篇读了起来。

(课件出示:赵州桥)大家学过这篇课文吗?(齐读课题)想一想,叶老师今天为什么把一篇语文课拿到数学课堂上来呢?
生30:让我们找一找里面有哪些数字?
生31:让我们算一算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字数?
(就在这时,下课铃声响了)
师:那好,课后请同学们先估计这篇课文大概有多少个字,再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验证一下这篇课文究竟有多少个字?好吗?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