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词两首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 词两首_苏教版(共4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 词两首_苏教版(共46张PPT)
27
整体感知
你觉得《渔歌子》这首词是对哪个 季节的描写?
春天
28
课堂演练
《渔歌子》前两句描写了哪些 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9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的白鹭
桃花流水鳜鱼肥。
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桃花盛开,江水猛涨,
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绘春天的景物。
30
31
32
描写了西塞山、白鹭、 桃花、流水、鳜鱼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富 有动态的春景图,展现了 鸟飞鱼跃的生机景象。
24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课文填空。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25
二、将下列词语和解释用线连起来。
日暮 藕花 沉醉
大醉 太阳落山的时候 荷花
26
第二课时
唐宋名家诗词一直是中华文化 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接着品析唐 朝张志和的《渔歌子》,体会它的 意境。
常见词牌名有:沁园春、蝶恋花、采桑子、 满江红、浪淘沙、卜算子、水调歌头、虞美 人等。
44
课堂练习
一、填空 《如梦令》中“醉”表明了词人 ( 心情非常愉快 ),两个“争渡” 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
的路径的焦灼心情。
45
二、《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 牌名,我还知道其他的词牌名。
沁园春
13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日暮”和“沉醉” 为什么埋下伏笔?
为后面的“误入” 埋下伏笔,使“误入藕 花深处”显得合情合理。
体现词人心情的愉快。
14
想一想:让词人“沉醉”的仅仅是
酒吗? 让词人“醉”而忘路的不仅是酒,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词两首》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词两首》课件

(3)你怎么知道是夏季的?
(4)词人写作的是当天的 事吗? (5)词人是一个人去的吗?
(6)词人当时的心情如何? (7)词人为何“不知归 路”? (8)词人为什么会“误 入藕花深处”? (9)词人在误入后又有何 表现?
(10)词人为什么词会常 想起这件事呢?
• 这是件有趣且值 得回味的事情, 难怪词人把它记 录下来了。你能 用语言来描绘一 下吗?想象一下 画面,然后说一 说。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词人 和几个 女友在溪亭开怀畅饮,兴奋 异常,到日暮之时还兴犹未尽,留 恋忘返。
这两句主要交代了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及起因,同时既写出了她们郊外游玩的欢娱心 情,又为下边的波澜曲折作了必要的铺垫。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在沉醉未醉、意态朦胧之中,“回 舟”荡漾,不知不觉又误入了一个新天 地:斜阳映照的湖面,藕花亭亭,荷叶 田田,夜风袭来,清香飘溢。
李清照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 大家。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多写其悠 闲的闺中生活。南渡后,深厚的故乡之思, 凄哭的身世之感,都在她的作品中抒发出 来,情调伤感,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扩 大了。她精于谴词造句,善于创意出奇, 还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 语言清丽,在语言艺术上有独到之处。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 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 候,沉醉在这风景中, 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 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 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 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 处。赶快划呀,赶快划 呀。不小心,惊动了在 这里栖息的水鸟,成群 的从水面飞起。
这么美的画面, 你能读好它吗?
• 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 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
李 清 照
作为一位杰 出词人,李清照 对美化和丰富祖 国语言做出了巨 大贡献。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9《词两首:渔歌子》苏教版(共4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9《词两首:渔歌子》苏教版(共46张PPT)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不须归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人为什么不想回家?自 由读这首词,找出原因。 用词中的句子来回答。
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 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 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 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 有词。
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请划出写到的 景物。
渔歌子
(唐)张志和
《渔歌子》: 又名《渔父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 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子” (z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 曲》。
看到这个词牌,你能猜一猜这首词写了 些什么吗?
(就是描写渔翁的生活,表现了悠然 自得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sài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 桃花盛开春水初涨, 鳜鱼正肥美。
2、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
不须归。不一定要回去 ●●●
●●
微风
一位头戴着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的鱼翁,
在春风吹拂、细雨扑面的江面上持杆垂钓不想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请你选择一个最吸引你画面写一 写。

桃西
风 细 雨 不 须
绿青 花 蓑箬 流 衣笠 水 ,, 鳜

塞 山 前 白 鹭

肥飞


,
渔 歌 子
张 志 和
张志和
16岁中举人,写治国良方的折子给皇 帝,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 得罪权贵被贬官,从此再不作官,隐居 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 徒”。

,
渔 歌 子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20 古诗两首 课件(共10张PPT)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20 古诗两首 课件(共10张PPT)
20.古诗两首
于谦,王冕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 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 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 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 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 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 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 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 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 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 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 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3.解释诗句
(1)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经过多次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石头, 把烈火焚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2)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它不需要别人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 清新的气味弥漫在天地之间。
写梅花的诗:
• 《早梅》张谓 • 《雪梅》卢美坡 • 《白梅》王冕 • 《卜算子·咏梅》陆游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 间”中的“清白”指什么
•这里的“清白”指石灰装点人间
的亮丽风景,又指石灰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抒发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 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墨梅》通过对诗人自己所画的梅 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鄙视流俗,
生字先预习
Fen 上下结构 12画 焚(焚烧)(自焚) Yan 左右结构 9画 砚(砚台)(研友)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古诗两首_苏教版(共5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古诗两首_苏教版(共52张PPT)

20 古诗两首
20 古诗两首
说一说
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诗里所包含的深层意义?
首句极言在开采过程中经受住了千万次的敲打 锤击。次句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 它似乎还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 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20 古诗两首
齐读诗的后两句,想想石头变为石灰 留给人间什么呢?
20 古诗两首
2、《石灰吟》的作者是明__代__诗人_于__谦__. 作者借咏石灰,表现了作者_不__畏__艰__险__、__不__怕__牺__牲__, _在__人__生__道__路__上__清__清__白__白__做__人__的精神品质。
20 古诗两首
三、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 成一篇短文。
点拨:改写时一定要把握原诗词的内容,
苏20教版古诗语两文首 六年级 下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0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于谦
字廷益,号节庵,杭州府钱塘县人,明 朝永乐年进士、名臣。
《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 光”,同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代表作: 《于忠肃集》
20 古诗两首
我会认
fén
焚烧
yàn
砚台
20 古诗两首
多音字

20 古诗两首
互动课堂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0 古诗两首
思考: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石灰吟
吟咏。古代 的一种诗歌 形式。
吟咏石灰,这是一首 广为传诵的吟物诗。
20 古诗两首
齐读诗的前两句,说说石头变为石灰 经历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
宋 李清照பைடு நூலக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 /晚 /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 么事? (2)事情发生的时间、地 点分别是什么? (3)你怎么知道是夏季的?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 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 候,沉醉在这风景中, 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 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 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 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 处。赶快划呀,赶快划 呀。不小心,惊动了在 这里栖息的水鸟,成群 的从水面飞起。
这么美的画面, 你能读好它吗?
• 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 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
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词人 和几个 女友在溪亭开怀畅饮,兴奋
异常,到日暮之时还兴犹未尽,留
恋忘返。
这两句主要交代了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及起因,同时既写出了她们郊外游玩的欢娱心 情,又为下边的波澜曲折作了必要的铺垫。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在沉醉未醉、意态朦胧之中,“回 舟”荡漾,不知不觉又误入了一个新天 地:斜阳映照的湖面,藕花亭亭,荷叶 田田,夜风袭来,清香飘溢。
(4)词人写作的是当天的 事吗?
(5)词人是一个人去的吗?
(6)词人当时的心情如何?
(7)词人为何“不知归 路”? (8)词人为什么会“误 入藕花深处”?
(9)词人在误入后又有何 表现? (10)词人为什么词会常
想起这件事呢?
• 这是件有趣且值 得回味的事情, 难怪词人把它记 录下来了。你能 用语言来描绘一 下吗?想象一下 画面,然后说一 说。
• 试问卷帘人, • 云中谁寄锦书来?
• 却道海棠依旧。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知否,知否,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应是绿肥红瘦。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词牌名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说明所叙的是往事的回
忆。“溪亭”指明了饮酒作兴的处 所,“日暮”是指时间,
花兴 深尽 处晚
回 舟 , 误 入 藕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还想在这藕花世界里流连欣赏,但已使 暮色苍茫;想要荡出“藕花深处”,却不知 怎么走。情急之中,少女们禁不住发出了 “怎么渡,怎么渡”的呼叫声。不料几声婉 转的“争渡”声,却惊动了栖息于湖边的水 鸟,“呼啦”一声,腾空而飞。暮色苍茫的 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 绿的莲叶、或火红或洁白的荷花交相辉映; 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起人声鸟声和水声 的交响乐章。这是一种多么动人心弦、令人 陶醉的境界啊!
李清照和王徽之正是有同样的洒落情怀。既然 兴尽即返,不问归路,自然难免有驾船驶入荷花浓 密之处的失误。
主旨:
这首词在对大自然的赞 美之中,又渗透着词人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 美好事物的性格特征。
• 如梦令
• 一剪梅
• 昨夜雨疏风骤, • 红藕香残玉簟秋,
• 浓睡不消残酒,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如 梦 令
李 清 照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宋代 济南人。著名的女 词人。有《漱玉词》 传世。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其父李 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夫赵明诚,是 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他 们婚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 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金兵入据 中原后,流离南方。不久,其夫赵明诚病 死,她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宋高宗建 炎3年(1129年),金兵南下,她又在浙江 亲历变乱,生活颠沛流离。此后即在孤寂 中度过晚年。
2.你能从“绿肥红瘦”一句中体 会出词人对枯萎消瘦的海棠花 抱有什么样的感情?
3.请你给我们描述词中所表现的 情景。
4.请你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词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词简介】
词:文体名,是一种文学体裁,是诗 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 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源于五代 与唐,流行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 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 一般分上下两阕。
李清照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 大家。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多写其悠 闲的闺中生活。南渡后,深厚的故乡之思, 凄哭的身世之感,都在她的作品中抒发出 来,情调伤感,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扩 大了。她精于谴词造句,善于创意出奇, 还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 语言清丽,在语言艺术上有独到之处。
【词牌简介】
◆最初的词,是歌词,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填 写的。曲谱又称词牌。它规定某一词牌 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 那么在这首词中,词人描绘了这么 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 思想感情?
• 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期悠闲生活的 写照,全词文字不多,到叙述却十 分完整,意境优美,构成一幅夏日 郊游的欢乐图画。
“兴尽”是用“兴尽而返”的典故:
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 一个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shàn)溪, 为的是忽然兴至,要去访问一个朋友戴安道。等到 了戴家门口,他并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 有人训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 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李 清 照
作为一位杰 出词人,李清照 对美化和丰富祖 国语言做出了巨 大贡献。
婉约派词人
李 清 照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 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 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 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 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 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 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或 “词牌”。
齐声朗诵这首 词,注意读出 清新的画面美 来。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手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试问卷帘人”一句中谁在问? 问什么?卷帘人如何回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