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1.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科学技术为中介的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批判的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7.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8.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9.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辨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10.反科学: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一种伪科学论点,表达的是一种怀着批判的高度直接反对、质疑科学的精神。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自然辩证法题库一.名词解释:65个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1.科研中的机遇:科研中,特别是观察和实验中,由于某些意外和偶然发现,导致科学认识上重大突破的过程。
12.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认识的思维方法。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旨在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它通过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自然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但其真正成熟和系统化是在19世纪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恩格斯等人所提出的。
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统一性原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通过研究这种联系和依赖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矛盾性原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源,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包括对立面和统一面两个方面,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可以推动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
3. 发展性原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同时也存在着突变和飞跃。
通过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可以揭示事物内在的趋势和方向。
4. 相对性原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没有绝对的存在和价值。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通过与其他事物相互比较才能确定其属性和特征。
通过研究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本质。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1. 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中,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一种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和思路。
它帮助科学家们理解自然界的整体结构和演化过程,揭示了各种现象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学的发展。
2. 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中,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方法。
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揭示了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指的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和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自然事物的综合分析和全面把握,通过研究自然界的转化过程和矛盾运动,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原因,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无限广大,物质是永恒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根源,并存在于人们的感官经验之外。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认为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和推动。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同一性、矛盾斗争性等。
矛盾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是由矛盾构成的。
矛盾特殊性是指事物内部矛盾的特定性,即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形式。
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自然辩证法还包括量变和质变关系,量变是指物体在数量上的增减、积累和消耗的过程,质变是指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内部结构和属性的根本变化。
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的改变。
自然辩证法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重点与全局、因果关系等。
通过对自然界现象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的研究方法,能够揭示事物内部的联系和规律。
同时,自然辩证法强调全面把握问题,既关注问题的重点和关键,又注意问题的全局和发展趋势。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注重因果关系的研究,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因和规律。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它通过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矛盾运动,为科学家提供了思维方法和研究途径,推动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人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辩证法—— 名词解释
科学研究方法论
25. 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研究目的,完成特定研究任务而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实行的各种主观手段的组合。
26. 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34. 科学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35. 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 线性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简单,是一种单值单向对应性关系。
14. 非线形系统:把存在着自催化、正反馈的非线形相互作用的系统成为非线形系统。
15. 环境:对一个系统产生影响,又不是系统构成部分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16. 功能:在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上表现出来的能力。
17. 涨落: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随机因素的影响下,系统的总量很难维持稳定,呈起伏状态。
36. 科研中的机遇:科研中,特别是观察和实验中,由于某些意外和偶然发现,导致科学认识上重大突破的过程。
37.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认识的思维方法。
38. 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39. 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53. 科学革命: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上出现全新的理论、观念或研究方法。
自然辨证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是: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1. 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 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4. 科学技术观: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5. 系统:由若干个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6. 层次:若干个系统之间或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新的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
7. 演化:是一个循环地、螺旋式地向前推进的过程。
8. 进化:物质系统日益复杂,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路线,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低级向高级推进的过程。
9. 退化:物质系统日益简单,组织化程度日益降低的路线,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高级向低级下降的过程。
10.同化:生物体将环境中的物质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叫同化。
11. 异化:生物体将自身的物质转化为环境中的一部分叫异化。
12. 低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早期,在较低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
13. 高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较晚期,在较高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
11. 异化:生物体将自身的物质转化为环境中的一部分叫异化。
自然辩证法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很懒的人可以考虑不背括号里的文字)1. 系统: 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P522. 拉普拉斯决定论: 是与机器的自然图景相联系的、关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
(P32)3. 系统思维方式: 是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P50)4. 自组织: 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P65)5. 生态危机: 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P76)6. 技术: 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
(P184)7. 知识密集型技术: 指生产这种产品所投入的活劳动不只是简单劳动,而更多的则是复杂劳动,因而该产品凝聚着更多的知识量,资源、能源耗费少,研究与开发的投资额大,其产品有少品种、大批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更新换代快等。
(P194)8. 技术体系: 是各种技术之间根据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社会条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也就是说,技术体系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项技术组成的)。
(P195)9. 技术结构: 指技术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组织形态和彼此之间的联结方式。
(P197)10. 技术价值: 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P219)11. 高技术: 界定为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技术或技术群。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注意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综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简答: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内涵及其自然科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技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同意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时间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由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明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是关于过程、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有关联系——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大的整体——的科学。
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辨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这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系统的特点: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层次性。
材料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理论基础及实现(哲学)路径:名词解释:科学的定义:《辞海》指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
”《辞海》又指出,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自然辨证法名词解释与简答
10级在职研究生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自然辨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科学定律: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3、科学技术化:科学的技术化既指在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又指科学研究需要应用技术手段和工具,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依赖于实验技术的突破。
4、高技术: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发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技术或技术群。
5、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6、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7、技术科学化:技术的科学化既指已有的技术经验知识借助科学理论指导而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并上升到技术科学,又指技术进步以科学发展为先导,技术上的重要发明通常直接来自基础科学研究的结果。
8、范式:所谓范式,是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性和方法。
二、简答题: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答: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简述科学和技术的异同点。
技术和科学在本质上都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都属于生产力范畴,但它们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科学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或一般生产力;技术则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现实形态,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其次,二者的目的不同,科学属于认识范畴,它主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对客观世界(作用对象)“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并建立起相应的操作体系;再次,两者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科学的具体的发展途径如何,哪一项突破在什么时间在哪个实验室出来,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依据,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实验目标的手段,并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条件进行规划,因此总体来说技术是可预见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2、人化自然自然事物,即人们把自然材料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根据自身需要而改变了的自然界。
3、可持续发展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是一项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它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4、技术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工具、机器设备以及知识、经验、技能等要素所构成的系统。
5、无形学院是一种与学派类似的科研组织形式,是以优秀科学家为中心,立足于自由联合,进行学术思想的通信交流和自由讨论的组织。
6、科学抽象因素,通过思维揭示其固有的本质特征,是一种主观对客观在思维中的加工过程,是透过现象提取本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7、技术评估相关因素(如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物质经济等)的相互影响来解决技术社会发展问题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种与技术有关的社会宏观决策分析活动,是系统的、高度有序的、跨学科的和未来发展的决策性研究。
技术评估的本意是对技术进步的社会后果的评价,后来扩展为讨论达到预期目的的可供选择的技术手段。
二、简答与论述1、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区别答: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在指导思想、研究内容、方法的方面的不同,使得二者具有根本的区别。
首先,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而西方科学哲学则不是;其次,自然辩证法是以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自然界的本质规律,而西方科学哲学只局限与科学理论的本质规律,脱离科学的客观基础;再次,自然辩证法十分重视科学的社会基础研究,强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而西方科学哲学大多把科学看作纯逻辑和纯理论之事,与社会因素无关。
自然辩证法
V绪论名词解释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它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上的各门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方法作出概括和总结,从而建立起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自然观。
它吸取了历史上各种自然观的精华,摒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
问答:1.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式,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和说明自然界的本质规律。
而自然辩证法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来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⑵其次,在研究内容上,古代自然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强将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内容。
而自然辩证法并不把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内容,只是对自然科学进行哲学的概括。
⑶再次,在研究目标上,旧哲学只着眼于认识自然,而自然辩证法不仅研究认识自然,而且研究改造自然,旧自然哲学仅从纯自然的角度去研究,而自然辩证法则把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紧密联系起来。
答: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在指导思想、研究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二者具有根本的区别。
首先,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而西方科学哲学则不是;其次,自然辩证法是以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自然界的本质规律,而西方科学哲学只局限于科学理论的本质规律,脱离科学的客观基础;再次,自然辩证法十分重视科学的社会基础研究,强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对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而西方科学哲学大多把科学看作纯逻辑和纯理论之事,与社会因素无关。
3.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亦称为自然界的辩证法。
其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亦称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再次,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亦称为自然界研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一、名词解释:1、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总观点。
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可逆:过程可以反转,状态可以回归、过去和未来没有区别、是静止的。
不可逆:过程不可以反转,状态不可以回归、过去和未来有区别、是发展的。
3、有序与无序:有序是,序指排列,引申为规律状态,在现代科学中,序不仅表现为空间结构的某种规律性,同时也反映时间演化的规则性,如无规律混乱的称为无序,有规律不混乱的称为有序。
4、组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特定的指令,形成特定的结构或功能的过程。
自组织: 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通过一个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自身的涨力作用下,系统从无序转化为有序,在宏观上形成新的时空结果并产生特殊功能,也就是使系统达到新的有序结构功能的过程。
5、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主题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矛盾。
6、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自己的感观认识和描术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7、科学实验:人们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干预,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8、科学假说: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联系公认的有关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事物或问题的预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9、系统思维方式: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整体加以思考的一种方式。
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10、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指人们对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所做出的真实描述。
11、直觉思维:指在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摆脱固定逻辑规则的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灵感:是人们对长期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问题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诱发而顿开茅塞,异向问题的解决。
直觉与灵感都有摆脱固定逻辑规则的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特征,故统称为直觉思维。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
46、数学模拟是在原形与模型之间在数学方程或数学模型相似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求解来研究对象性质的一种模拟方法。
47、范式标准:一般是指科学家集团的共同信念、共同传统、共同理论框架以及理论模式、基本方法等。
2. 自然的祛魅
神话自然观、宗教神学自然观、泛灵论自然观主张自然是有魔力的、神性的或者有生命的,是充满了精神和智慧的。
自然的祛魅极力从自然哲学体系中剔除所有带有神秘色彩的内容。只有通过对世界进行祛魅,批判世界之精神的思想、泛灵论的以及宗教的思想,根除它们的所有影响,并将作为知识和价值中心的上帝赶下台,建构新的认识论才有可能。
5. 伪科学
伪科学是一种特殊的非科学,它实为非科学,去要伪装成科学,不承认自己的非科学身份。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一种反科学,它违背科学精神,不遵循公认的科学规范,起着破坏科学的恶劣作用,却还要自称为科学。伪装是它的基本特征。
6. 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前提,一般可分为两类: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科学事实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通过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整理。
41、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42、科学推论:是科学理论中由基本原理演绎出来的结论。这执行着理论解释和预见的功能。
43、理论评价:是关于人们如何接受和选择理论的问题。
44、可证伪度:是由潜在证伪者数量多少来决定的,理论的可证伪性程度。 潜在证伪者是存在的一个或一组在逻辑上是可能的,可以想象的与某假说相矛盾的观察陈述。
自然辩证法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含义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也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它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哲学问题,另一方面又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和哲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2、我国一些学者把自然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的哲学;关于科学的哲学;关于技术的哲学;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哲学。
3、还有一些学者把自然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辩证法;关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关于自然科学理论的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4、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是哲学大学科的重要分支;自然辩证法居于中介地位,在哲学和科技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特点,涉及到科技史、科学学、科技伦理、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等。
5、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叫作“科学技术哲学”;在美国叫作“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在日本叫作“科学技术论”;在前苏联叫作“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1、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①创立自然辩证法的社会背景;②创立自然辩证法的哲学背景;③创立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背景。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三大主要内容:①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自然观;②假设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③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科技观。
四、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1、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进行本体论抽象----自然观;2、对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与方法论抽象----方法论;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关系进行价值论抽象---- 科学技术观;五、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的作用1、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提高科学研究的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造性,克服科学研究中的盲目性、机械性、摇摆性和曲折性。
2、培养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增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特别是以辩证法为核心的创造性科学思维修养。
自然辩证法名词
自然辩证法名词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发
展和变化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自然辩证法名词:
1. 辩证法: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方法,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
2. 矛盾: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
3. 统一: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斗争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4. 发展:指事物不断变化、演进、进步的过程。
5. 质量和数量:指事物内部存在着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不同哲学观点,前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后者认为世界是精神或意识的。
7. 自然规律:指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客观规律,人类应该尊重并
遵守这些规律。
8. 生命力和死亡力:指生命体内部存在着生命力和死亡力两个因素,它们不断斗争决定生命体存活或死亡。
9. 意识形态:指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思想、信仰、价值观等,它们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10.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应用领域。
自然辩证法——精选推荐
⾃然辩证法名词解释:1.⾃然辩证法:⾃然辩证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和⾃然的关系出发,论述⾃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和发展的⼀般规律、⼈们认识⾃然和改造⾃然⼀般⽅法以及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进⾏考察的科学2.红移现象:太阳系以外的星体红光频率要⽐地球上红光的频率要低,这意味着频率是在向下移动,朝着红光⽅向移动(波长变长)。
3.多普勒效应: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波长变长)。
4、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B.C.580-B.C.500):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乐理论家。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
5、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B.C.540-B.C.470):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于⼩亚细亚西部爱⾮斯,是该城王室的后裔,爱⾮斯学派的创始⼈,他放弃了贵族特权,专⼼研读哲学。
6、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 ,B.C.460-B.C.370: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古希腊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之⼀,古希腊伟⼤哲学家留基伯是他的导师。
是经验的⾃然科学家和希腊⼈中第⼀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7、柏拉图(Plato,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哲学乃⾄整个西⽅⽂化最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他和⽼师苏格拉底,学⽣亚⾥⼠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学家。
8、亚⾥⼠多德(Aristotle,B.C.384-B.C.322):古希腊斯吉塔拉⼈,世界古代史上最伟⼤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
9、泰勒斯(Thales,B.C.624-B.C.547):古希腊⽶利都学派哲学家,⽣于⼩亚细亚的⽶利都城的⼀个奴⾪主贵族家庭,家庭政治显贵、经济富⾜,泰勒斯均不屑⼀顾,⽽是倾注全部精⼒从事哲学与科学的钻研。
泰勒斯素有“科学之⽗”的美称。
10、普利⾼津1917年⽣于莫斯科,1945年在⽐利时布鲁塞尔⾃由⼤学获得博⼠学位后留校⼯作,两年后被聘为教授。
自然辩证法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一、名词解释1、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
2、科学事实①是指对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表征描述。
科学事实②是指对观察实验所得到的结果的陈述和判断科学事实③是观察和实验证明了的理论结论3、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想象及其规律所做出的推测和说明,科学中的各种假定、猜测、学说、模式假定等都是科学假说的具体形式。
4、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属于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5、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原理考察某一个别的对象,推演出有关这个现象的理论。
6、高技术以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知识密集型技术,或者说,是基于科学的发现和创新而产生的技术。
7、科学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科学范式为基础形成的科学家群体,他们受同样的实践规则和标准所制约,并且共同培养后继人才。
8、自然辩证法是以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为基本内容的理论体系。
9、系统自然观就是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的辩证性质在系统思维方式下的观念形式10、不可逆过程:如果无论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的的过程。
11、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12、主体际性科学知识的主体际性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也是科学只是能够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快速在全球传播的重要原因。
科学的主体际性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也是科学知识能够突破民族、国家界限、快速在全球传播的重要原因。
二填空、选择、判断1、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通过发掘自身文化的深刻内容,将其改造成为与封建宗教神学相抗衡的思想和武器。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绪论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1、系统科学:把对象作为组织性、复杂性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以揭示其运动规律和实际处理这类系统的科学。
2、系统思维方式: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3、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4、孤立系统:与环境隔绝的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没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5、封闭系统:与外界环境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系统6、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7、系统的动态性:自然系统的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8、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地机械加和,系统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不同于它的各个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即系统具有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另一方面,处于系统整体中的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也异于它们在孤立状态的性质、功能和规律。
9、自然系统的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10、自然系统的结构:自然系统的诸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现为系统内部的组织形式、联系方式或秩序。
11、自然系统的功能: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
12、演化: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状态13、进化:具有一种特定方向的演化,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绪论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1、系统科学:把对象作为组织性、复杂性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以揭示其运动规律和实际处理这类系统的科学。
2、系统思维方式: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3、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4、孤立系统:与环境隔绝的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没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5、封闭系统:与外界环境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系统6、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7、系统的动态性:自然系统的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8、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地机械加和,系统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不同于它的各个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即系统具有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另一方面,处于系统整体中的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也异于它们在孤立状态的性质、功能和规律。
9、自然系统的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10、自然系统的结构:自然系统的诸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现为系统内部的组织形式、联系方式或秩序。
11、自然系统的功能: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
12、演化: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状态13、进化:具有一种特定方向的演化,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14、可逆过程:如果系统从某一状态转变到另一状态后,能够再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同时使系统的环境也回复到原状,这样的过程就是可逆过程。
15、不可逆过程:若系统及其环境一经变化后,不能回复,这种过程就是不可逆过程。
16、序:广义的序应该是指时空结构的规则性17、有序: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空间位置呈现有规则的排列,系统的变化过程有明显的周期性,系统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等。
18、无序: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混乱而无规则的组合及系统变化的无规则性19、有序度:任何系统都是有序与无序的不同程度的辩证统一,这种统一的不同程度,就构成了系统的一定的秩序,即有序度。
20、对称:在一定变换下的不变性21、破缺:在一定变换下所表现的可变性,或对称性的降低。
22、突现:指由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的形态、结构和性质。
对自然系统的演化而言,即是指自然系统的新的形态、结构和性质作为整体的突然出现。
23、自组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1、自然生产力:不需要代价的……未经人类加工就已经存在的2、社会生产力: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人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3、人的内在尺度: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表征,表现了人区别于动物的活动的创造活动4、自然的外在尺度,即对象尺度: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规律。
5、自然主义:就是遵循自然,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6、人道主义:是指所有的人都享有公平和平等的权利和义务7、共产主义: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8、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9、再生性资源: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可更新、可循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10、非再生性资源:在现阶段不可更新、不可再生的资源11、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2、公平: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发展。
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1、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
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2、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核心是科学划界的标准。
3、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4、科学定律: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5、科学假说: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6、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7、价值:主要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客体对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价值是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范畴。
8、科学价值: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考察和评价科学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9、科学的内在价值: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
是科学文化的核心。
10、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
11、科学精神: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第五章科学认识的形成1、科学认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活动2、选题:选定一个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3、科学问题: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4、常规问题:在常规科学时期提出的有待解决的难题,这种疑难的解决将使已知的理论更加充实、完善和系统化5、反常问题:在科学课明时期提出的、已有理论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6、科学观察: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7、科学认识: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8、在科学研究中把现实的对象叫做原型,而把原型的相似替代物叫做模型9、模拟实验:运用模拟方法对模型进行的实验研究10、实物模型:以自然界原有的,或人工制造的材料,应用模拟方法设计出与原型相似的模型。
分为物理模型、化学模型、生物模型和功能模型等11、思想模型:运用科学思维揭示出对象的内在本质或必然联系,发挥想象力在思想中构思出与对象相似的模型12、理论模型:是一种思想模型,是在一定的经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抽象、综合、想象、类比等复杂的思维加工而得到的,它们采取的是概念、判断、符号、图表、公式、方程等表现形式。
第六章科学理论的创立1、科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特殊的认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2、公理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演绎方法,它从一些不加证明的公理出发,根据演绎规则,推导出一系列定理,从而构成一个演绎体系,这个体系称为公理系统3、分析: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划分为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并分别加以认识的思维过程4、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人们对研究对象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的认识整合起来,以形成对研究对象统一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5、归纳方法:由个别或特殊推到一般的方法6、概括:一种从个别或特殊性认识上升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法。
7、类比方法: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
8、思想模型是科学抽象成果的基本形态之一,通过建构和研究思想模型来认识未知研究对象的方法就是细想模型方法。
9、灵感: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概念10、直觉:指问题突然得到了解决,它不是事物表面的生动直观,而是对事物规律性的一种猜测。
第七章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1、相容性:指新的科学理论同公认的科学理论在逻辑上是相容的。
2、自洽性评价:分析理论内部是否自相矛盾3、理论的实验验证:通过观察和实验堆假说的推论进行经验的验证4、对应规则:使观察术语和理论术语之间相互对应起来的操作5、检验蕴含6、如果检验蕴含与经验命题一致,我们就说由之推出的那个检验蕴含的全称命题得到了一次确证;如果二者不一致,我们就说那个全称命题被否证了。
7、判决性检验:可以设计同样的条件,由两个竞争的理论分别推出两个相互排斥的检验蕴含,通过相应的观察或者实验,来看检验结果与哪一个检验蕴含相符,从而断定需要放弃哪个理论、接受哪个理论。
这个过程就是判决性检验。
第八章科学理论的发展1、范式: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性和方法。
2、科学共同体: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相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1、技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2、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3、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以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要素4、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5、自然技术:人类在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一类技术的总称。
6、社会技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某种预定目的和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的需要而对科学知识和物质手段的运用。
7、人类自身的技术:作用于人类的身体和精神的技术8、实验技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一定的目的,通过实验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认为的条件下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技术或方法的集合。
9、专业技术:专门领域通用技术的统称。
10、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相对应的关于各种产业部门技术的总称11、生产技术:直接改造自然的技术12、机械技术:指运用自然界机械运动规律的力学方法,创造人工机械运动过程,改变自然界机械运动状态和自然界形状的技术。
13、物理技术:指运用自然界物理运动规律的物理学方法,建立人工物理过程,改变自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技术。
14、化学技术:指运用自然界化学运动规律的化学方法,建立人工化学过程,改变自然物质的成分与结构的技术。
15、生物技术:指运用自然界生物运动规律的生物学方法,改变生命活动过程与形态的技术。
16、物质材料技术:指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改变物质材料的性质、结构与形状并制成特定性能材料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