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介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_50010-201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_50010-2019
如对于框架结构,当某根柱发生破坏失去承载力,其直接支承 的梁应能跨越两个开间而不致塌落。这就要求跨越柱上梁中 的钢筋贯通并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通过贯通钢筋的悬链线 传递机制,将梁上的荷载传递到相邻的柱。
加强结构的延性构造措施,保证剩余结构的延性
结构在局部破坏发生后,剩余结构中部分构件会进入塑性。因 此,应选择延性较好的材料,采用延性构造措施,提高结构 的塑性变形能力,增强剩余结构的内力重分布能力,可避免 发生连续倒塌。可采用拆除构件后的结构失效模式概念判别, 来确认需要加强延性的部位。
拉结设计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假定如下:
拆除竖向构件后,其所支撑的水平构件在维持其极限承载 力的条件下,能够承受直接传递到水平构件上的荷载,具 备足够的跨越能力。
水平构件的跨越能力由塑性铰机制(即梁端和跨中的形成 塑性铰)和连续贯通钢筋的悬链线机制(即连续贯通钢筋 抗拉强度)实现。
由于梁跨中底部钢筋的抗拉强度已在悬链线机制中被利用, 对于塑性铰机制,偏于安全地仅考虑梁端负弯矩塑性铰的 抗弯能力,不考虑跨中正弯矩塑性铰的贡献。
3 去除构件法:按一定规则去除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采用考 虑相应的作用和材料抗力,验算剩余结构体系的极限承载力;也 可采用受力-倒塌全过程分析,进行防倒塌设计。
假定某个主要构件失效→从结构中拆除→分析剩余结构是否会倒塌→ 如不满足抗连续倒塌的要求→增强拆除后的剩余结构来避免连续倒塌
19
2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竖向拉结应能保证竖向构件可悬挂该竖向构件从属楼 面面积上最大楼层荷载标准值。
18
2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2 局部加强法:对可能遭受偶然作用而发生局部破坏的竖向重 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可提高结构的安全储备;也可直接考虑 偶然作用进行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_宣讲教材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_宣讲教材

7.与国外规范一致,方便钢筋密集构件施工,提出了并筋(钢筋 束)的配筋方式、等效直径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8.对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增大系 数的简化考虑方法;
9.完善了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 则的有关内容,适应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要求;
10.统一了一般受弯构件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计算公式,调整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箍筋抗力项的系 数,适当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安全储备;
14/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5. 严格按提供程序计算,不考虑设计习惯及技术措 施,以客观反应规范修订的变化。 6. 考虑发展趋势,采用高强材料(500MPa级钢筋等), 并进行材料用量的比较。 7. 报告要求介绍工程的基本参数及按构件(板、梁、 柱、墙等)计算结果的详细比较。 8. 报告要求对试设计结果的对比及变化原因提出意 见,供规范修订参考。
5/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淘汰低强材料,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提高资源的 利用效率; 保证建筑结构的防灾能力,适当提高安全储备; 扩展结构分析的内容; 加强构造与连接的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完善了耐久性设计内容,适当提高结构设计耐久 性,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补充、完善构件截面设计的有关内容; 参考国外有关先进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与相关规范合理分工和协调工作。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讲解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讲解
18、明确了专业企业生产预制构件进场时的结构性能检验 要求:提出专业企业生产预制构件进场时的结构性能检验 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什么构件做、怎么做以及什么情况可 以少做、免做的规定;不做结构性能检验的构件,提出了 加强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
一、修订内容
19、增加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隐蔽工程验收规定:主要指 连接节点及叠合构件的混凝噎浇筑施工前,具体验收内容 包括混凝土粗糙面、键槽质量、钢筋、预埋件等。
3、有混批现象,也可按照构件类型或工程部位等来划分 检验批。
4、模版工程在施工前程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模版及支架的类 型、模版及支架的材料要求、模版及支架的计算书和施工 安装图、模版及支架安装与拆除的相关技术措施、施工安 全及应急措施(预案)、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技术要求, 必要时增加其他相关内容。
一、修订内容
14、删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验收规定:见《混凝土结构工 程施工规范》GB 50666
15、增加现浇结构外观质量及位置、偏差严重缺陷处理应 经设计确认的规定:具体为对裂缝、连接部位出现的严重 缺陷及其他影响结构安全的严重缺陷,及对超过尺寸允许 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
23、增加了回弹——取芯检验结构实体强度的新方法,并 对混凝土强度的验收程序进行了适当调整。
24、完善了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的龄期规定:不再规 定龄期上限,并提出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对 应的有效范围,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针对冬期施工的具体 规定。
一、修订内容
26、完善了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的文件和记录要求
一、修订内容
7、完善钢筋隐蔽工程验收规定:钢筋搭接长度、锚固长 度、锚固方式;箍筋、横向钢筋的位置;箍筋弯钩的弯折 角度、平直段长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_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_50010-2010
17
2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2) 结构抵抗连续性倒塌的主要设计方法 结构抵抗连续性倒塌的主要设计方法
7
1 增加结构方案设计内容—结构缝 增加结构方案设计内容—
3.2.2 混凝土结构中结构缝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 混凝土结构中结构缝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 求:
1 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及建筑尺度、形状、使用功 能,合理确定结构缝的位置和构造形式 能,合理确定结构缝的位置和构造形式; 位置和构造形式; 2 宜控制结构缝的数量,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设缝 控制结构缝的数量,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设缝 的不利影响; 3 可根据需要设置施工阶段的临时性结构缝(施工后 可根据需要设置施工阶段的临时性结构缝( 临时性结构缝 浇带)。 浇带)。
干扰和内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能保持稳定工作的能力 干扰和内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能保持稳定工作的能力] 保持稳定工作的能力]
13
2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基本思想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构件与连接的最低强度
结构在初始局部破坏后为达到新的稳定平衡而发生内力重分 结构在初始局部破坏后为达到新的稳定平衡而发生内力重分 可能导致框架梁的弯矩反向, 布, 可能导致框架梁的弯矩反向, 甚至在极限状态下形成悬链线效 应。 这种内力需求在通常的结构设计当中是不予考虑的, 这种内力需求在通常的结构设计当中是不予考虑的, 而一旦 出现这种内力需求, 构件或连接往往因为强度过低而发生破坏, 出现这种内力需求, 构件或连接往往因为强度过低而发生破坏, 从 而导致连续性破坏的扩展甚至倒塌。 为此, 有必要保证构件和连接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最低强度, 为此, 有必要保证构件和连接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最低强度, 使得结构各部分能在极限状态下“抱成一团”。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
(荷载效应、动力系数、材料强度、强化脆性等)的取值原则。 结构防连续倒塌定量设计的具体内容很丰富,可暂以手册、指 南的形式表达,条件成熟时再另行编制标准规范。
3.7 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 均为新增条文。 3.7 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
3.7.1 为既有结构延长使用年限、安全复核、改变用途、改建、 扩建或加固修复等,应对其进行评定、验算或重新设计。
3.2 结构方案
3.2.1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案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构件型式和布置;
2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各部分的质量和刚度宜均匀、
连续;
3结构传力途径应简捷、明确,竖向构件宜连续贯通、对齐;
4 宜采用超静定结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应增加冗余约
束或有多条传力途径。
新增条文。
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规范第 3.4.5条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对二 a类环境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 合计算,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
度标准值。
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荷载组合应包括预应力作用。
3.4.6 对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结构应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其自
3.7.2 既有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1 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检测和可靠性评估,确定相应的设计参
考; 2 应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结构继续使用的年限; 3 承载能力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宜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 必要时可对使用功能作相应的调整。
3.7.3 既有结构的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优化结构方案,避免承载力及刚度突变,提高整体
4 对有舒适度要求的楼盖结构,应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
3.4.4 结构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在直接作用 下,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划分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的主要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的主要
减小,恢复力差,也可能发生非延性破坏。 • 焊接:可实现直接传力,力学性能最为优越;施工质量不
易保证且难以检验,存在温度应力的影响。 3)基本原则: • 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 宜限制钢筋在构件同一跨度或同一层高内的接头数量。 • 宜避开结构的关键受力部位。
八、构造规定(3)
——钢筋的连接(2)
• 5)布置原则 • 结构设缝应“一缝多能”,减少设缝的数量 • 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满足缝的功能 • 考虑构造做法和施工的可行性
五、结构安全及结构方案(2)
——结构方案(5)
4.合理结构方案要诀
• 四要:方正规矩、传力直接、冗余约束、备用途径。 • 四忌:头重脚轻、奇形怪状、间接传力、材料脆性。 • 四强:强脚柔腰、强柱弱梁、强墙轻板、强化边角。 • 四宜:连接可靠、围箍约束、空心楼盖、以柔克刚。
截面越大、配筋越多的不合理结果。 • 基础筏板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度降低,取为0.15%。 • 大截面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限制临界厚度不小于截面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3)
——完善设计计算方法
1.应力设计及非线性分析 2.本构关系及混凝士多轴强度准则 3.简化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P-δ二阶效应计算 5.调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6.复合受力计算 7.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8.调整裂缝宽度—挠度的验算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4)
——完善基本构造要求
1.放宽伸缩缝间距控制 2.调整钢筋保护层厚度 3.控制钢筋锚固长度 4.钢筋连接设计 5.最小配筋率调整 6.特厚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2.结构方案的基本原则
•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构件的承载力不属同一层次,是结构 安全的最重要的保证;
• 与建筑方案协调的合理结构选型、传力途径、构件布置能 够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

新增条文。
2 提出材料的耐久性质量要求;
3 确定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 满足耐久性要求相应的技术措施;
5 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6 提出结构使用阶段检测与维护的要求。
注:对临时性的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3.5.2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划分应符合表 3.5.2的要求。 表 3.5.2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3 基本设计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传力途径和构件布置;
2 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
新增内容
3 结构构件截面配筋计算或验算;
4 结构及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
5 对耐久性及施工的要求;
6 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
3.1.5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的规定。
5 对于可能遭受偶然作用,且倒塌可引起严重后果的重要结 构,宜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
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3.4.1 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及外观要求,进行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
混凝土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对需要控制变形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 2 对使用上限制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拉应力验算; 3 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受力裂缝宽度验算;
3.2.2 混凝土结构中结构缝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及建筑尺度、形状、使用功能,合理确定
结构缝的位置和构造形式; 2宜控制结构缝的数量,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设缝的不利影响; 3 可根据需要设置施工阶段的临时性结构缝。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的主要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的主要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3)
——完善设计计算方法
1.应力设计及非线性分析 2.本构关系及混凝士多轴强度准则 3.简化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P-δ二阶效应计算 5.调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6.复合受力计算 7.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8.调整裂缝宽度—挠度的验算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4)
——完善基本构造要求
1.放宽伸缩缝间距控制 2.调整钢筋保护层厚度 3.控制钢筋锚固长度 4.钢筋连接设计 5.最小配筋率调整 6.特厚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9.规范管理体制有待改革,垃圾专利及广告性标准 对科技创新及规范应用的影响。
三、本次修订的原则(1)
1.适当增加结构的安全储备以及抗灾性能,注重结构 的整体稳定性;
2.规范从以截面配筋计算为主扩展到结构体系的设计, 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3.淘汰低强材料采用高强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落实“四节一环保”;
六、既有结构再设计
1.适用范围
• 安全复核、改变用途、延长年限按原规范执行 • 改建、扩建、加固、改造须重新设计
2.既有结构的检测
• 须全面检测既有结构,确定既有部分的设计参数 • 既有材料设计强度按实测分析取值 • 反映既有几何参数及已有缺陷。
3.后浇结构及设计
• 后加部分与时俱进,取现行规范值 • 进行整体分析,加强结构整体稳固性 • 按两阶段成形的叠合结构设计
八、构造规定(2)
——钢筋的锚固
1.锚固设计的原则 • 锚固的意义:实现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传力及变形协调,是
钢筋受力和两种材料构成的结构构件承载受力的基础。 • 矛盾和难度:太短难以满足受力要求,太长不经济且不易施
工。 • 形式变化:多种机械锚固的开发和应用。 • 修订原则:依托技术进步,挖掘锚固潜力。 2.锚固设计方法: • 增加了机械锚固的形式 • 最小锚固长度:不小于0.6倍基本锚固长度、15d及200mm。 • 锚固长度修正系数的细化。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介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介绍

N 1
j
DH 0
s
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中的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整体增大系数法):
s
1 k 1 H 2G Ec J d
7
排架结构的二阶效应
▼对排架结构的二阶效应,近年来少有研究,故仍采用
原来的方法。 ▼公式 M M ns s M s
s 1
1 l0 1500 e0 / h0 h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修订动态
梁兴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修订概况
2007年2月8日 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成立修订组,分工。 本校参加: “结构分析,承载力计算,结构构件抗震设 计” 修订 2008年8月25~30日 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成都) 讨论《征求意见初稿》,对各部分提出修订意见 2008年12月8~9日 第三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讨论初稿,形成《征求意见稿》 ◆2009年11月29日~12月2日 第四次全体工作会议(北 京) 2 讨论《送审初稿》,形成《送审稿》
25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 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10)
钢筋修订时作下列改动: 增加500MPa级高强钢筋; 列入HRBF系列细晶粒钢筋; 淘汰低强的HPB235钢筋,代之以HPB300钢筋, 並规定了过渡方法; 列入中强钢丝以增加预应力筋品种,补充中强空
档.
26
2
0.5 f c A c N
注:此法与ACI规范基本相同,仅此处系数用曲率表达。
10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2)

现规范公式存在问题 ▼两个公式,国内外规范多数为一个公式,需统一。 ▼当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 占总剪力值的75%时,两个计算公式不连续,计算结 果存在较大差异(最大差异134%)。

(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返回
第四节 试设计分析
试设计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等五个设计单位进行,

共分析了五种结构型式的八个工程,得到不少重要 的结果; 规范的修订对民用建筑配筋量影响明显,总用钢量 增加约6%,对工业建筑影响不大; 梁、板的用钢量增加较多,总用钢量增加约10%,墙、 柱用钢量增加不多; 如果考虑为控制温度和收缩而增加的构造配筋,总 用钢量可能增加10-15%; 采用强度价格比高的HRB400级钢筋可控制材料价格 上升不超过5%。
返回
第一章 概论
修订经过 修订原则 修订内容 试设计分析
返回
第一节 修订经过
规范的修订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所主持,参加修订
工作的单位17个,成员27名,主编李明顺,副主编 徐有邻; 修订工作历时四年半,召开全体会议七次,大小专 题研讨会五十五次,与相关规范协调会八次,参与 结构设计可靠度研讨会四次; 1997年6月开始修订,1998年提出规范修订初稿, 1999年提出规范征求意见稿,向全国116个单位征 求意见和建议共1089条,并有五个单位对八种类型 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了试设计,2000年9月完成第一 次送审稿,2001年4月完成第二次送审稿,12月规 范报批稿正式上报,2002年4月开始实施。
返回
第二节 修订原则
修订原则:统一、接轨、补充、完善、安全;
与国内各专业规范协调统一,如水工、公路、桥


梁桥涵、港口工程等规范组成员的共同参与; 与国际标准规范接轨,尽量与MC-90等国际规范基 本一致; 设计方法的补充,如补充了混凝土耐久性的规定、 结构分析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完善,如提高了混凝土强度等 级和主导钢筋的要求、改进了正截面和斜截面承 载力的计算模式、完善了预应力设计方法和深受 弯构件设计方法等; 适当提高了安全度约10-15%,造价约提高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9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9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按照新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对于基本组 合,应取下列最不利值: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S=γ GSGk+γ Q1SQ1+∑ni=2γ Qiψ ciSQik
对于一般排架、框架结构可简化为:
S=γ S=γ
GGSSGGkk++γ0.Q19S∑Q1 ni=1γ
QiSQik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跨高比小于5的受弯构件为深受弯构件; 跨高比不大于2的单跨梁和不大于2.5的多跨连续
梁为深梁; 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
组合为基本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标准
值、组合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为标准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准永
级和主导钢筋的要求、改进了正截面和斜截面承 载力的计算模式、完善了预应力设计方法和深受 弯构件设计方法等; 适当提高了安全度约10-15%,造价约提高5%。
返回
第三节 修订内容
在结构设计基本规定方面增加了耐久性的规定、提高了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钢筋的要求、调整了设计参数、增 加了结构分析的内容;
返回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



室内正常环境
a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

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
直接接触的环境
三 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 环境;滨海室外环境

海水环境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S=γ GSGk+∑ni=1γ Qiψ ciSQik

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整理及分析

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整理及分析

【 关键 词 】 规 范; 修订 ; 内容 整理
【 K e y wo r d s 】 c o d e ; r e v i s i o n ; c l s a s i i f c a t i o n o f c o n t e n t s
【 中图分类号】 T U 2 0 2 【 文献标志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7 . 9 4 6 7 ( 2 0 1 3 ) 0 7 . 0 0 6 0 — 0 3
l 工程建设与设计
! C o r u t r a e t  ̄ n & D e s i  ̄ ) F o r P r o j e c t
新版 《 混凝 土 结 构 设计 规 范》
( G B 5 0 0 1 0 —2 O 1 O ) 修订 内容
整 理 及 分 析
C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a ndAn a l y s i s o f t h eRe v i s i o nCo n t e n t i nNe w Ed i t i o no f
容进行 了汇总和整理 , 从 四个方面总结 了新 旧规范的主要修订 内容。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n e w e d i t i o n o f( ( C o d e f o r D e s i g n o f C o n c r e t e S t u r c t u r e } ( G B 5 0 0 1 0 - - 2 0 1 0 ) h a s b e e n i m p l e m e n t e d s i n c e J u l y 1 s t , 2 0 1 1 . T h i s
中提出了“ 结构方案” 和“ 结构防连续 倒塌设计原则 ” 。作为结

[精品文档]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介绍

[精品文档]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介绍

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介绍总工程师室喻敏根据我国建设部的要求,新修订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的总原则为:“补充、完善、提高、不做大的改动”。

从内容上看,为保证建筑结构的防灾能力,规范适当提高了安全储备,并参考了国外一些有关的先进标准,以达到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目标。

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规范规定建筑结构要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使广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新的标准规范,现将混凝土新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结构设计及计算:1)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

2)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3)修订了环境等级划分,完善了耐久性设计(环境类别、建材质量、构造措施、维护管理等的定性要求)。

4)增加了既有结构再设计的基本规定。

5)针对目前工程中较多超长结构不设缝的实际需求,增补了间接作用效应分析原则,重点强调对收缩、徐变和温度作用的考虑。

6)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协调,取消房屋高度表、内力调整等的具体规定。

7)裂缝宽度计算修订:混凝土结构中采用高强钢筋时,其用钢量一般由裂缝或变形控制,限制了高强钢筋的应用;新规范将构件受力特征系数由原来的2.1降低到1.9,并将标准组合改为准永久组合,裂缝宽度计算略有放松,适应了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

8)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9)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0)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

11)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其中,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箍筋项前的系数由1.25改为1.0,用钢量有所增加。

12)补充在拉、弯、剪、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

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

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10版与2002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着重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修订内容,从总体性设计要求、计算公式、构造要点和构造要求等方面分析了新旧规范的异同点。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2010 edition with 2002 version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cod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GB50010-2010) the main revision content, from the overall design requirements, formula, the structure, main points and structural requirement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standard.Key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Standard; Revision content一、概述2010年8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同时废止。

新规范基于适当提高结构安全储备、抵御灾害能力、保证结构安全等原则,在旧规范基础上作了一定的补充、完善和提高。

本文着重介绍新规范的主要修订内容,并与旧规范进行对比说明。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修订介绍及高强钢筋的工程应用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修订介绍及高强钢筋的工程应用

1.234
1.455 1.865 1.120 1.208 1.405 1.769 1.114 1.197 1.384 1.729
0.731
0.800 0.869 0.695 0.756 0.828 0.897 0.703 0.766 0.840 0.908
772.73
155.25 -250.24 2037.98 1123.06 452.66 28.16 2260.99 1302.45 605.38 170.41
取消HRBF335 限于小直径
400 500
540 630
HRB500 HRBF500
4.2.3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抗压强度设计值 f y′ 应 按表4.2.3-1采用;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 py、抗压强度 设计值 f py′应按表4.2.3-2采用。 当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 的强度设计值。
772.73
320.00 320.00 2037.98 1123.06 452.66 320.00 2260.99 1302.45 605.38 320.00
2563.25
2243.81 2243.81 3456.01 2810.45 2337.41 2243.81 3613.37 2937.02 2445.17 2243.81
δgt(%)
4.2.5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s可(原应)按表4.2.5采用。 ◆局部修订中,刪除了HRBF335钢筋脾牌号,取消了原表注, 正文中的”应”改为”可”。 ◆由于制作偏差、基圆面积不同以及钢绞线捻紧程度差异的影 响,实际受力后的变形模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通常不同程 度地偏小。因此,必要时可通过试验测定钢筋的实际弹性模量, 用于设计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介B50010-2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介B50010-2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耐久性设计内容
1. 确定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 2. 提出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 3. 确定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技术措施; 5. 提出结构使用阶段的检测与维护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准永久值 = 准永久值×活荷载标准值 准永久值×
—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 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 约为设计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 准永久值系数0.3~0.8 准永久值系数0.3~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一、二、三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构件制作时的起拱值和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不宜超过构件在相应荷载组合作用下的计算挠度值; ●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可考虑采用施工预先起拱等方式 控制挠度; ● 对永久荷载相对于可变荷载较小的预应力混凝土构 件,应考虑反拱过大对正常使用的不利影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纵筋最小配筋率
1. 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 当采用HRB400、HRB500级钢筋时,最小 配筋率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例:板 C30 HRB400级钢, ρmin =45×1.43/360=0.18% ρmin =0.2%→0.15% 取ρmin =0.1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p-δ效应——偏心受压构件在挠曲方向产生的 二阶效应(附加弯矩)
附加弯矩计算: ① 不再考虑水荷载产生弯矩的影响(原7.3.11-3) ② 柱计算长度按第6.2.20条取值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24.04.24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4年第62号
•【施行日期】2024.08.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尚未生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24年第62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

标准名称修改为《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标准编号修改为GB/T50010-2010。

局部修订的条文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24年4月24日附件: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四种设计状况 1. 持久设计状况,适用于结构使用时的正常情况; 2. 短暂设计状况,适用于结构出现的临时情况,包
括结构施工和维修时的情况; 3. 偶然设计状况,适用于结构出现的异常情况,包
括结构遭受火灾、爆炸、撞击时的情况; 4. 地震设计状况,适用于结构遭受地震时的情况。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 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 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
— 针对不同的设计状况,采用相应的结构体系、可靠 度水平、基本变量和作用组合。
● 结构分析方法 1. 弹性分析(线性分析); 2. 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负弯矩调幅); 3. 弹塑性分析(非线性分析); 4. 塑性极限分析(塑性屈服机制、塑性铰); 5. 间接作用分析(收缩、徐变、温差效应)。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结构分析模型 1. 计算简图、几何尺寸、计算参数、边界条件、结 构材料性能指标、构造措施应与实际相符; 2. 近似假定或简化应有理论、试验依据或经工程实 践验证; 3. 计算软件应经考核和验证,技术条件符合国家标 准,对结构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1. 对偶然作用下的结构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时,作用效应S按偶然组合计算,γo≥1.0; 2. 采用强度标准值fck、fyk。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1. 减小偶然作用效应; 2. 使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避免直接遭受偶然作用; 3. 在易受偶然作用影响的区域增加冗余约束,布置备用 传力途径; 4. 增强疏散通道、避难空间等重要结构构件和关键传力 部位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5. 配置贯通水平、竖向构件的钢筋,并与周边构件可靠 锚固; 6. 设置结构缝,控制可能发生连续倒塌的范围。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极限状态设计 1. 对四种设计状况,均应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2. 对持久设计状况,尚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
计; 3. 对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可根据需要进行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4. 对偶然设计状况,可不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评定 1. 既有结构改变用途或延长使用年限时,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验算宜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2. 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 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的规 定; 3. 既有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构造要求, 宜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4. 必要时可调整使用功能,提出限制使用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弹塑性分析 1. 适用范围:重要结构或受力复杂结构; 对结构整体或局部进行分析; 2. 方法:静力弹塑性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 3. 材料本构关系应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宜通过试验 分析确定或按本规范附录C采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防连续倒塌设计方法 1. 偶然作用下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作用宜考虑倒 塌冲击引起的动力系数; 2. 混凝土强度取强度标准值fck; 3. 钢筋强度取极限强度标准值fstk、 fptk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 1. 既有结构延长使用年限、改变用途、改建、扩建 或需要加固、修复时,应进行评定、验算或重新 设计; 2. 根据评定结果、使用要求、后续使用年限确定既 有结构设计方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塑性内力重分布 1. 适用范围: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单向板经弹性分 析求得内力后,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适度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 2. 调幅后应满足正常使用状态要求; 3. 梁调幅系数 ≥ 0.75,且x=(0.1~0.35)ho; 4. 板调幅系数 ≥ 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设计 1. 优化结构方案,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2. 荷载可按现行规范,也可根据使用功能适当调整; 3. 既有结构混凝土、钢筋强度设计值按实测值确定,当 材料符合原设计要求时也可按原设计的规定取值; 4. 应考虑既有结构构件实际几何尺寸、截面配筋、连接 构造和已有缺陷的影响,当符合原设计要求时也可按 原设计的规定取值; 5. 应考虑既有结构承载历史及施工状态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耐久性设计内容 1. 确定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 2. 提出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 3. 确定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技术措施; 5. 提出结构使用阶段的检测与维护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重要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方法 1.局部加强法:提高竖向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的 安全储备,或直接考虑偶然作用; 2. 拉结构件法:在局部竖向构件失效的条件下,按 梁-拉结模型、悬索-拉结模型或悬臂-拉结模型进 行承载力验算; 3. 拆除构件法:按一定规则拆除结构主要受力构 件,验算剩余结构体系的极限承载力;或采用倒 塌全过程分析进行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宣贯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γo S≤R
R = R (fc, fs,αk,…)/γRd γ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 1. 静力设计取1.0; 2. 对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
大于1.0的系数; 3. 抗震设计时 ,以γRE代替γRd , γRE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