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内科学
内科学--贫血
(二) 根据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 制分类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1)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 (2)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造血调
节异常) 2. 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2)细胞外因素 3. 失血(急性和慢性失血性贫血)
1.红细胞生成减少 (1)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
出的铁被重新利用,是 铁的主要来源 。 * 外源性:食物 1-1.5mg/d (含铁高的食物
-动物的血、肝,海带、紫菜、黑木耳,其次 为肉类、豆类、谷类、绿叶蔬菜。乳类及乳制 品中铁的含量很低 ) (三)铁的吸收
*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 以二价铁的形式被吸收;(食物中的铁以三
价铁为主,胃酸、维生素 C促进铁吸收)
三、铁代谢
? (一)铁的分布: * 健康成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4.5g; 其中 * 67%组成血红蛋白; * 贮存铁; * 15%分布在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各
种与氧化还原过程有关的含铁酶中; 0.1%左右为循环血液中转运的铁。
? (二)铁的来源 (需20-25mg/d) * 内源性: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分解释放
名称。贫血是一种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
? 贫血的诊断受多因素影响(高原、血容量、妊 娠、儿童、心衰等因素易致误诊 )。
一、贫血的分类
? (一) 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分类(附表 2)
? 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轻度:Hb〉90g/L 中度:Hb60-90g/L 重度:Hb30-59g/L 极重度:Hb〈30g/L
? (四)铁的运输—铁被吸收后与血浆转铁 蛋白结合,被输送到骨髓的幼红细胞。 (五)铁的贮存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
素的形式贮存于肝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的巨噬细胞中,机体对铁的需要增加时 或铁丢失时即动用贮存铁。 (六)铁的排泄— 主要通过脱落的胃肠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贫血 、出血和感染等症状,治疗通常采用免疫抑制疗法和造血干 细胞移植。
溶血性贫血
总结词
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过早破坏,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而引起的贫血。
详细描述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在因素导致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过早破坏,红细胞寿命缩短。 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脾肿大、血红蛋白尿等症状。治疗包括去除病因、控制溶血发作和输血等。
现食欲不振。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 指标降低。
铁代谢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铁、铁蛋白 等指标,了解铁的摄入和 利用情况。
其他相关检查
如骨髓穿刺、基因检测等, 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和鉴别 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计数减少, 血清铁降低等。
01
02
03
发病率
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最常见 的贫血类型,特别是在发 展中国家,女性、儿童和 老人是高发人群。
地域分布
缺铁性贫血在非洲、亚洲 和拉丁美洲的发病率较高。
病因分布
慢性病、胃肠道疾病、营 养不良等是缺铁性贫血的 主要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等 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食欲不振
03
贫血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引起食欲不振和
消化不良。
神经系统并发症
头晕和头痛
贫血导致大脑缺氧,引发头晕和头痛。
注意力不集中
长期贫血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贫血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概 述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由于叶
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细胞核脱 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大细胞性贫血
国内以叶酸缺乏导致的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多见,维
生素B12缺乏所致者较少。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为多
急、慢性失血后贫血
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
原发病的性质
贫血发生的速度和程度 患者年龄、血液、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代偿功能以及
机体的耐受能力
临床表现
一般贫血表现
组织缺氧表现
机体代偿表现
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耳鸣、嗜睡、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中枢神 经系统
皮肤黏膜 苍白 、 疲乏无力
一、铁的来源
内源性:衰老破坏的红细胞 外源性:食物——每日能提供10~15mg铁,约5%~10%被
吸收
铁的代谢
二、铁的吸收
动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高(20%)
植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低(1%~7%)
Fe3+
H+胃酸和维生素C 十二直肠和空肠
Fe2+
三、铁的转运 Fe2+ 血液
铜蓝蛋白氧化
Fe3+
叶酸代谢
解聚酶 多聚谷氨酸 (食物) 肠黏膜细胞 单谷氨酸 叶酸还原酶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N-5-甲基四氢叶酸 维生素B12
四氢叶酸
多聚谷氨酸叶酸合成酶
多聚谷氨酸型叶酸
参与DNA合成
叶酸和维生素B12代谢
二、维生素B12代谢
水溶性B族维生素
2015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点整理--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与中医“血劳”相似,可归属于“萎黄”、“黄胖”、“虚劳”等范畴。
一、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损失过多慢性失血占缺铁原因的首位。
2.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生长期婴幼儿、青少年和月经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
3.铁的吸收不良游离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1/4段黏膜吸收,吸收不良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二、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多由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长期失血,劳倦过度,妊娠失养,病久虚损,虫积等引起脾胃虚弱,血少气衰所致。
缺铁性贫血病位在脾胃,与肝、肾相关。
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虫积及失血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
本病多属虚证,但也有虚实夹杂之证。
三、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多数起病缓慢,常见于4个月以上婴儿、儿童及20~50岁生育期妇女,大多为经产妇。
(一)贫血本身的表现皮肤和黏膜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眩晕或晕厥,活动后心悸、气短,甚至心绞痛,心力衰竭。
尚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的症状。
(二)组织缺铁症状1.精神和行为改变疲乏、烦躁和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2.消化道黏膜病变口腔炎,舌炎,唇炎,胃酸分泌缺乏及萎缩性胃炎,常见食欲减退、腹胀、嗳气、便秘等。
部分患者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石屑、生米、粉笔、冰块等怪癖。
3.外胚叶组织病变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象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7pg。
网织红细胞计数大多正常。
2.骨髓象红细胞系增生活跃。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消失或减少(<15%)。
骨髓铁染色可反映体内铁贮存情况,是诊断缺铁较为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内科学-试卷6_真题-无答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内科学)-试卷6(总分66,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成年人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病因是A. 需铁量增加B. 铁利用障碍C. 铁摄入不足D. 慢性失血E. 铁吸收障碍2. 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药物是A. 西咪替丁B. 抗癫痫药C. 有机砷D. 磺胺E. 氯霉素3. 急性白血病常见的首发表现是A. 关节疼痛B. 脾肿大C. 发热及感染D. 贫血、出血E. 淋巴结肿大4. 成年人中最多见的急性白血病是A. 急粒白血病B. 急淋白血病C. 急红白血病D. 急单核白血病E. 急巨细胞白血病5. 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如果患者同时存在慢性疾病,此种治疗反应可不明显。
贫血纠正后仍需继续治疗补充体内应有的贮存铁,继续治疗的时长为A. 6个月B. 1年C. 3~6个月D. 2个月E. 3个月6. 反甲多见于A. 风湿热B. 先天性心脏病C. 慢性肺脓肿D. 类风湿性关节炎E. 缺铁性贫血7. 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最重要的检查是A. Coomb试验B. Ham试验C. 血红蛋白电泳D. Doriath-Landteiner试验E. 镰变试验8. 下列各项中,脾切除手术对于哪种疾病的效果最佳A. 再生障碍性贫血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E.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9.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有效的方法是A. 叶酸、睾酮、维生素KB. 睾酮、免疫抑制剂、脾切除C. 铁剂、叶酸、睾酮D. 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睾酮E. 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10. 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AT-Ⅲ的含量.B. 中和和血小板因子ⅢC. 溶解微血栓D. 增加因子Ⅷ活性E. 防止微血栓形成11. 年轻女性,月经增多,疑有缺铁性贫血。
下列各项中,哪项检查最有诊断意义A. 血清铁降低B. 总铁结合力增高C. 血清铁蛋白降低D. 游离原卟啉降低E. 钴盐吸收降低12. 异常血红蛋白的含义是A. 球蛋白合成异常B. 原卟啉结构异常C. 红细胞内酶异常D. 红细胞膜支架蛋白成分异常E.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13. 下列各项中,哪项检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之一A. 网织红细胞绝对数正常B. 凝血酶时间延长C. 凝血时间延长D.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计数增加E. 骨髓涂片可见幼红细胞、有巨幼红细胞样变14. 下列各项中,哪项检查是DIC发病过程病理生理的中心环节A. 凝血酶消耗过多B. 促凝物质产生过多C. 纤维蛋白溶解增多D. 凝血酶产生过多E. 血小板消耗增多15. DIC最常见的病因是A. 急性白血病B. 严重感染C. 羊水栓塞D. SLEE. 毒蛇咬伤16. 治疗DIC的根本的措施是A. 抗凝治疗B. 及时补充凝血因子C. 消除病因D. 积极抗休克E. 及时抗纤溶治疗17. 确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A. 全血细胞减少B. 白细胞计数异常增多C. 周围血片可见幼稚细胞D.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E. 骨髓涂片原始粒细胞>30%18. 霍奇金病病人,双颈部淋巴结肿大,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
最全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1、小叶性肺炎:是指病原菌通过支气管侵入,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炎症,本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多累及肺的下叶,一般无实变体征,常见的病原体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病毒及病毒支原体等。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炎症。
4、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
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胸片X显示一个或多个含气液平空洞。
5、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6、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7、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8、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几乎在吸入变应原的同时立即发生反应,15—30分钟达高峰,2 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9、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在吸入变应原后6小时左右发生的反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
而且临床症状严重,常呈持续性哮喘表现,肺功能损害严重而持久。
10、"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如患者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以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11、"阻塞性肺气肿:则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而又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
这种气流受限常呈渐进性,并伴有肺部对有害尘粒或气体呈非正常的炎症反应。
13、"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症导致官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且扩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的中央区的肺气肿。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
在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很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铁摄入不足①育龄妇女、婴儿和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的需要量增加。
②食物的组成不合理。
③药物或胃、十二指肠疾病。
2.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常见的原因,以消化道慢性失血或妇女月经过多更为多见。
(二)临床特征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是由贫血、组织缺铁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所组成。
1.临床表现(1)贫血的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症状和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2)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和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
(很重要的名词解释)。
(3)体征:除皮肤粘膜苍白外,毛发干燥易脱易断、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部分患者勺状(反甲)或脾脏轻度大。
(4)小儿可有神经精神系统异常。
2.实验室检查(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2)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常为正常。
核分裂细胞多见。
骨髓涂片作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以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改变明显,血清铁蛋白降低,FEP的增高表示血红素的合成有障碍,缺铁或铁利用障碍时,FEP都会增高。
3.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上将缺铁性贫血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缺铁,或称潜在性缺铁期。
仅有体内贮存铁的消耗,血清铁蛋白<12pg/L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贫血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贫血>>>
病因:
(2)同种免疫性:新生儿溶血病、ABO 血型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Rh血型不合溶 血性输血反应。
(3)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见于 对氨水杨酸、异烟姘、利福平、奎尼丁、 非那西了、氨基比林、磺胺类药、氯丙嗪、 氯磺雨脲、胰岛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非免疫性 (1)机械
内科学症状部分:贫血>>>
诊断:
贫血的诊断,通常分三步进行:确认 贫血的存在及其程度;了解贫血的形态学 类型;落实贫血的病因学诊断。使贫血的 诊断最终得以确立的过程就是贫血的鉴别 诊断过程。
一、小 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由于铁缺乏和 铁利用障碍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 一组贫血。包括缺铁性贫
内科学症状部分:贫血>>>
病因:
性贫血。 3.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 4.载铁蛋白缺乏性贫血。 (二)核成熟障碍 1.恶性贫血。 2.其他原因致叶酸及或维生素Bl2。
缺乏利用障碍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营养 不良(食物中缺乏、婴幼儿哺育不当、长 期酗酒、顽固性厌食〉、需要量增加(妊 娠、哺乳期、儿童生
诊断:
(粗而多的铁质颗粒排列成衣领状,围绕 着有核红细胞的胞核人维生素B6及肝制剂 可能使贫血改善;慢性铅中毒的特点为点 彩红细胞增多,尿中粪叶琳半定量阳性和 尿中分氨基酮戊酸增多;载铁蛋白缺乏性 贫血的总铁结合力减低。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甚多,对以下致患 者铁缺乏病因的认真追询和认定,有利于 缺
内科学症状部分:贫血>>>
诊断:
铁性贫血的诊断。①慢性失血;②铁需要 量增加;③铁吸收障碍;④食物中铁缺乏。 以上致病因素既可以单项也可以两项以上 联合致病。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
★足月儿长到4~5月体重增长1倍,1年增长2倍,需补充铁156mg。 故足月儿体重增长1倍以前有明显的缺铁性贫血者, 应寻找饮食以外的病因。 ★早产儿1年体重可增长6倍,需补充铁276mg。
故早产儿如不及时供应足量的铁,势必发生贫血。 ★6月-3岁 饮食中摄入铁困难
缺铁性贫血组TH1/TH2比值明显下降, TH1、TH2极化异常,提示患 儿免疫功能紊乱
刘华林等.缺铁性贫血患儿T辅助细胞的免疫与调控. 中国小儿血液2003年第8卷第5期
青春期特征
增长高峰 获得成人的表现型和生物规律
青春期男孩和女孩全血容量导致铁需要 增加
肌肉强壮 青春期女孩月经初潮
青春期3年铁需要
足够体重 增加1倍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越低,铁储存越少生贫血的 可能性越大。
缺铁的原因
1 出生时机体铁含量与贫血的关系
★母亲:
母亲妊娠期严重缺铁贫血,胎儿储铁少 母亲妊娠期前3个月缺铁影响胎儿发育
★其他:
经胎盘输血、分娩中胎儿血管破裂等可影响体 内铁含量。
缺铁的原因 2 生长速度与贫血的关系
缺铁的原因 4 慢性少量失血
每失血1ml≈失铁0.5mg 铁的消耗超过正常1倍以上,即可造成贫血。
★每日大量(>1L)未经煮沸鲜牛奶喂养的小儿体 内有抗不耐热蛋白的抗体,可出现长期慢性失血。 ★胃肠道畸形、息肉、溃疡、钩虫病等可引起胃肠 道慢性失血。
缺铁的症状
(一)贫血:
症状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的速度;
国内婴幼儿辅食营养包营养成分
铁补充(国外)
(WHO/UNICEF)
Sprinkles营养素*含量(每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第一章贫血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贫血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
2、熟悉贫血的病因和形态学分类。
3、了解贫血的治疗方法。
【重点】贫血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诊断的重要性、诊断的步骤和方法。
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难点】贫血的分类【主要内容】一、概述:贫血的定义、影响正常值的因素。
二、分类:形态学分类和病因、发病机理分类。
三、临床表现:贫血时各系统的症状、体征;影响症状的各种因素。
四、诊断:1.病史;2.体检;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
五、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2.对因治疗。
第二章缺铁性贫血【目的要求】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正常体内铁的代谢、发病机理。
3、了解发病情况和预防。
【重点】缺铁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难点】铁的代谢。
【主要内容】一、概述: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发病情况。
二、流行病学三、铁的代谢:人体内铁的分布、需要量、来源、吸收、运输、贮存、再利用和排泄。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①铁需求增加而摄人量不足。
②铁吸收障碍。
③铁丢失过多。
2、发病机制:对铁代谢的影响、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对组织细胞的影响。
五、临床表现:1、原发病表现。
2、贫血表现。
3、组织缺铁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1、血象2、骨髓象3、铁代谢检查(血清铁和转铁蛋白的饱和度、铁蛋白、红细胞内卟淋代谢)。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缺铁:体内仅有贮存铁的消耗、Hb 及血清铁等指标正常。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体内贮存铁消耗、FEP 升高、Hb 正常。
3、缺铁性贫血:除上述各项指标外,Hb 减少。
4、缺铁病因诊断。
(二)鉴别诊断:铁粒幼细胞贫血、海洋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转铁蛋白缺乏症。
八、治疗:1、病因治疗:强调病因治疗的重要意义。
2、补充铁剂:口服铁剂:常用制剂、用量、用法,毒副反应,影响疗效因素,疗效,治疗时间。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呼吸系统疾病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炎症。
3、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5、Horner综合症: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6、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低氧血症伴有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其标准为:静息状态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心血管系统疾病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2、Frank-Starling机制:即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使回心血量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从而增加心排出量及提高心脏做功量3、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方面的异常4、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5、预激综合症: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
解剖学基础:房室旁路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QRS波无固定关系,各自按固有频率发放冲动,心房率>心室率7、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8、恶性高血压:发病较急剧,舒张压持续≥130mmHg,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持续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肾衰竭等肾脏损害表现。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缺铁性贫血
FEP/Hb>4.5μg/gHb;
血清铁等指标异常;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IDA
部分典型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小细胞性贫血,血清铁蛋白↑、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
(一)病因治疗 (二)补铁治疗
1.首选口服铁剂 以硫酸亚铁为代表。 Hb正常后还要补足贮存铁,继续口服4-6月。 2.注射铁剂的适应证 右旋糖酐铁是最常用的注射铁剂——肌内注射,注意过敏反应。
感谢观看!
参数
血清铁 TIBC
TS பைடு நூலகம்髓细胞外铁
SF 血清TfR
ACD与IDA的鉴别
IDA 平均值
30 400
7 0 10
ACD 平均值
30 200 15 ++~+++ 150 正常
正常值
70~160 250~340
30 +~++ 20~200 8~28
单位
μg/dl μg/dl
%
μg/dl nmol
六、治疗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
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分为:
一、定义
贮存铁耗尽(irondepletion,ID)
红细胞内铁缺乏 (irondeficiencyerythropoiesis,IDE)
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tanemia,IDA)
二、病因
(一)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如儿童、孕妇。 (二)铁吸收障碍 如胃大部切除术后。 (三)铁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易造成IDA,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慢性炎症、感染及 有确切原因存
肿瘤等
在
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护理,预防感染 2.去除病因 3.铁剂:1-2mg/kg/次,2-3次/天
补铁至HB正常后2M,如3W无效判断 4.输血
谢谢
(三) 有关铁代谢检查: 1.血清铁蛋白(SF):<12ug/L 敏感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umol/L 3.血清铁(SI):<8.95umol/L
4.总铁结合力(TIBC):>62.7umol/L(350ug/dl) 5.转铁蛋白饱和度(TS): <15%
诊断要点
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 态有明显低色素小细胞的表现,MCHC<30% ,MCV<80fl,MCH<26pg。;血红蛋白3个 月至不足6岁<110g/L,6~14岁<120g/L
͝͝
病因和发病机理
1.缺铁原因: (1)储铁不足:早产儿,双胎,产时失血等 (2)摄入不足:乳类含铁少,未及时添加辅食(肉
,蛋,肝,菜,水果)生长快
(3)生长发育:血容量增加>铁的摄入 (4)吸收障碍:慢性腹泻、反复感染、营养不良 (5)丢失过多:慢性失血(钩虫、息肉、憩室等)
2.对各系统的影响
(1) 血液: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对各系统的影响
其他:酶活力↓ --细胞功能混乱
行为: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消化系统:舌炎、口腔炎、舌乳头萎缩 肌肉:缺铁性吞咽困难 皮肤、粘膜:皮肤干燥、指甲无光泽、勺状指
临床表现
1.贫血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头晕 2.组织缺铁表现:
消化:食欲↓ 神经:烦躁,记忆↓ 皮肤、毛发:皮肤干燥、指甲无光泽
缺铁性贫血课程设计
缺铁性贫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掌握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缺铁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了解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进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检测血液中的铁含量和血红蛋白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缺铁性贫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能够关注弱势群体,提高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2.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缺铁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3.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方法及流程;4.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5.缺铁性贫血的案例分析及讨论。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缺铁性贫血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等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针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病例,使学生掌握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检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内科学》、《儿科学》等相关教材;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病例视频等;4.实验设备:血液分析仪、显微镜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章节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缺铁性贫血知识的掌握程度;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缺铁性贫血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缺铁性贫血>>>
病因:
的上皮细胞角化变性,消化系统黏膜萎缩, 胃酸分泌减少。缺铁时,骨骼肌中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减少,易引起运动后乳酸 堆积增多,使肌肉功能及体力下降。含铁 的单胺氧化酶对一些神经传导剂(如多巴 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等)的合成、 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缺铁时,单胺氧化 酶的活性降低,可使神经
内科学疾病部分:缺铁性贫血>>>
病因:
血红素铁则需要先变成Fe2 才能被吸收。 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丹 宁酸等可影响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吸收。成年人每天铁的 需要量约为1~2mg。男性1mg/d即够,生 育年龄的妇女及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铁的需 要增多,应为1.5~2mg/d。如膳食中铁含 量丰富而体内贮存铁量充足,一般极少会 发生缺铁
内科学疾病部分:缺铁性贫血>>>
病因:
的产生受阻,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但另有 人强调铁亦是细菌生长所需,认为缺铁对 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铁丰富时较铁缺 乏时更易发生感染。
内科学疾病部分:缺铁性贫血>>>
症状及病史:
缺铁性贫血症状_缺铁性贫血有什么症状
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决定于贫血程度 及其发生速度。急性失血由病迅速,即使 贫血程度不重,也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而慢性贫血由于发病缓慢,人体通过调节 能逐步适应而不出现症状。
内科学疾病部分:缺铁性贫血>>>
简介:
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本 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 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是铁的需要量 增加而摄入不足,二是铁的吸收不良,三 是失血过多等,均会影响血红蛋白和红细 胞生存而发生贫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3
流行病学:IDA是最常见的贫血
年龄
铁缺乏症
6个月~2岁
75.0~82.5%
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 66.7%
育龄妇女
43.3%
10~17青少年
13.2%
IDA 33.8~45.7%
19.3% 11.4% 9.8%
精选课件
4
铁代谢
血红蛋白铁67%
一、人体内铁分布
男
女
50~55mg/kg
35~40 mg/kg
三组织缺铁表现:
烦躁、易怒
1、精神行为异常
2、体力耐力下降 3、易感染
注意力不集中 异嗜癖
4、儿童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
5、口角皲裂、吞咽困难、口角眼、舌炎
6、毛发干枯、皮肤干燥、 指(趾)脆薄、反甲
精选课件
13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MCV<80fl, MCH<27pg,MCHC<32%,Ret 正 常 或 轻 度 升 高 , WBC、PLT正常或减少。
10
二、发病机制
◆ Hb合成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缺氧。 ◆ 含铁酶(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 琥珀酸脱氢酶等)或含铁蛋白(肌红蛋白)的活性降低。 ◆ RBC内含铁酶活性降低,寿命缩短。
(一)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
1、贮铁减低、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减低;
2、血清铁(血浆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减低;
精选课件
8
肠粘膜细胞
胃酸
食物铁 (Fe3+)
Fe2+
还原物质
Fe2+
氧化
运铁蛋白+Fe3+
铁蛋白
Fe2+
氧化
Fe3+ + β1 球蛋白 运铁蛋白
制造血红蛋白
贮存(铁 蛋白、含铁 血黄素)
铁代谢示意图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 因 摄入不足:婴幼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不良偏食习惯 吸收障碍:胃肠道手术,胃肠道疾病。 慢性失血:引起失血常见原因
胃肠道失血:消化性溃疡、痔疮、胃肠道肿瘤
月经过多:宫内放置节育环、子宫肌瘤、月经失调
咳血及肺泡出血:肺结核、支扩、肺癌等
尿中丢失 :血红蛋白PNH、人工心脏瓣膜、行军性血红蛋
白尿
其它:献血多次、慢性肾衰血液透析
男性:胃肠道溃疡、胃炎、肿瘤、钩虫感染; 女性: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子宫癌、痔疮等。
精选课件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血液病科
精选课件
1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精选课件
2
定义: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是指机体内贮存铁耗尽( iron depletion ID),继之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 ) ,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 IDA是铁缺乏症(ID IDE IDA )的最终阶段, 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四、影响铁吸收因素
(1)动物食品中铁较植物中铁易吸收
(2)食物中铁状态(2价、3价铁):二价铁易 吸收
(3)胃肠功能
(4)维生素C促进铁铁吸收
(5)茶、咖啡等鞣酸蛋白影响铁吸收
(6)体内铁储存量:成反比
(7)骨髓造血状态
精选课件
6
五、转运过程
口 服 Fe3+ 变 成 Fe2+
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
Fe3+运铁蛋白
2. 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增生,红系存 在核老浆幼现象,细胞外铁消失,内铁减少,铁粒幼 细胞<15%。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直接和可靠的方
法之一。
3.铁动力学检查 血清铁↓(<8. 95umol/L),总铁结合力 ↑(>64.44u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sTfR ↑ (>8mg/L),血清铁蛋白↓(<12ug/L)。
细胞的运铁蛋白受体 胞饮及溶酶
体、线粒体作用
RBC中与原卟啉结合
血红素 Hb
珠蛋白
与一些酶结合,参与生化代谢 肠黏膜脱落
六、铁排出:
尿液 汗液
排出量约1mg
乳汁
精选课件
7
铁的排泄
人体每日排除铁≤1mg 月经失血40-80ml,失铁约20-40mg 哺乳每日从母乳中排除1mg铁。 当缺铁时,铁的排除量比正常约减少50%。
2、红细胞内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红细胞内 游离原卟啉升高,锌原卟啉升高。
(三)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 1、组织缺铁导致含铁酶及铁依赖酶活性下降,可致 精神行为异常,体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 2、粘膜组织营养障碍。
精选课件
12
临床表现
一缺铁原发病表现:如消化性溃疡
二贫血表现: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腹胀、食欲不振、 皮肤粘膜苍白
功能状态铁
肌红蛋白铁15% 转铁蛋白3~4mg 酶和辅因子结合铁
储存铁
男
女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1000mg 300~400mg
精选课件
5
二、铁来源:人体每天造血需铁20~25mg,主要来 自衰老的红细胞。 人维持铁平衡每天从食物中摄 1~1.5mg,孕、哺乳期妇女约2~4mg。
三、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二)IDE(1)符合ID (2)血清铁↓(<8. 95umol/L),总铁
结合力↑(>64.44u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 ↓(<15%)
(3)FEP/Hb>4.5ug/gHb (4)Hb正常
精选课件
15
(三)IDA(1)IDE中的1+2+3 (2)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80fL
MCH<27pg MCHC<32% (四)病因诊断:诊断IDA,必须进一步明
4. 红细胞原卟啉:游离原卟啉(FEP)↑(>0.9umol/L),锌 原卟啉(ZPP)↑ (>0.96umol/L ),FEP/Hb>4.5ug/gHb。
精选课件
14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ID(1)血清铁蛋白<12ug/L (2)BM骨髓小粒中可染铁消失,铁粒 幼细胞少于15% (3)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正常
确病因,IDA才有可能根治。
精选课件
16
二、鉴别诊断:与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利用铁障碍所致贫 血,血清铁蛋白↑,骨髓中外铁↑,铁粒幼细胞↑ 并出现环型铁粒幼细胞,血清铁↑,铁饱和度↑
3、总铁结合力(血浆中全部转铁蛋白与铁结合的能力) 升高;
4、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下降;
5、组织缺铁:幼红细胞内缺铁;
6、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红系造血细胞表面转铁蛋 白受体,脱落进入血液成sTfR)升高
精选课件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发病机制 (二)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1、血红蛋白不能形成,红细胞胞浆少,红细 胞体积小,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