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

合集下载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作为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公式的汇总。

1.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当市场处于供求平衡状态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QS=QD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E)=(%需求量变化)/(%价格变化)3.收入弹性收入弹性衡量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收入弹性(EY)=(%需求量变化)/(%收入变化)4.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给个人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MU)=(%总效用变化)/(%消费量变化)5.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消费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MC)=(%总成本变化)/(%产量变化)6.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揭示了生产建立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Y=f(K,L)其中,Y表示产出,K表示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投入,f表示生产函数。

7.边际产出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边际产出(MP)=(%产出变化)/(%投入变化)8.边际产品边际产品是指产品的单位价格。

边际产品(MRP)=(%价值变化)/(%产量变化)9.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指在当前价格下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GDP是指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后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P×Q)实际GDP=∑(P₀×Q)其中,P表示产品价格,Q表示数量,P₀表示基年价格。

10.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衡量了货币价值的下降。

通货膨胀率=(当前价格指数-前一时期价格指数)/前一时期价格指数×100%11.外汇汇率外汇汇率衡量了一种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直接汇率(DR)=1/间接汇率(IR)12.利息计算利息是资本的利用成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这些公式代表了经济学中一些重要概念的数学表达方式。

作为中级经济师,熟练应用这些公式将有助于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作为经济学领域的从业者,掌握经济基础公式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公式既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实践应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中级经济师考试范围内的经济基础公式进行汇总和解析,以便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知识。

1. 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公式为:边际效用:MU = ΔU/ΔQ边际生产力:MPP = ΔQ/ΔL边际成本:MC = ΔTC/ΔQ边际收益:MR = ΔTR/ΔQ通过边际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单位变动对整体的影响,帮助企业和个人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衡量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公式为:价格弹性:Ep = (ΔQ/Q) / (ΔP/P)当价格弹性大于1时,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而当价格弹性小于1时,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动不太敏感。

了解价格弹性有助于企业制定价格策略,调整市场份额。

3. 成本、收益和利润在企业经营中,成本、收益和利润是核心概念,其公式包括:总成本:TC = FC + VC平均成本:AC = TC/Q边际成本:MC = ΔTC/ΔQ总收益:TR = P × Q利润:Π = TR - TC这些公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盈利最大化。

4. 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其公式包括:国民收入:Y = C + I + G + (X - M)储蓄:S = Y - C - T投资:I = S + (X - M)通货膨胀率:π = (P - P')/P'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公式,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回顾经济基础公式是经济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掌握这些公式能够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边际分析能够帮助个人和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价格弹性是制定价格策略的重要工具,而成本、收益和利润公式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

中级经济师考试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公式涵盖了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汇总:
1. 基尼系数:G = 1 - Σ(xi/n)^2
其中,xi表示第i个收入阶层的人口数量,n表示全部人口数量。

2. 总量经济学相关公式:
- GDP计算:GDP = C + I + G + (X-M)
- 财政乘数:K = 1/(1 - MPC)
- 价格指数:P = (Nominal GDP)/(Real GDP) * 100
3. 边际效用相关公式:
- 总效用:TU = ∑MU
- 边际效用:MU = ΔTU / ΔQ
4. 需求和供给曲线相关公式:
- 价格弹性:E = (ΔQ/Q) / (ΔP/P)
- 总收入:TR = P * Q
5. 货币供给和需求相关公式:
- 货币乘数:m = (1 + c)/(r + e + c + rr)
- 货币需求:Md = k * PY
- 货币供给:Ms = m * MB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公式,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公式涉及的范围
较广,还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建议考生全面复习相关知识,并掌握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中级经济师计算公式大全

中级经济师计算公式大全

中级经济师计算公式大全作为中级经济师,需要掌握多种计算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大全,涵盖了经济学的不同领域:1. 宏观经济学计算公式:GDP(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GDP = C + I + G + (X 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通货膨胀率 = (当前年CPI 前一年CPI)/ 前一年CPI × 100%。

2.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边际效用计算公式,MU = ΔU / ΔQ,其中MU表示边际效用,ΔU表示总效用的变化,ΔQ表示消费量的变化。

弹性计算公式,弹性 = (ΔQ / Q)/ (ΔP / P),其中ΔQ表示数量的变化,Q表示数量,ΔP表示价格的变化,P表示价格。

3. 会计学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总资产。

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4.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现值计算公式,PV = FV / (1 + r)^n,其中PV表示现值,FV表示未来价值,r表示折现率,n表示期数。

内部收益率计算公式,IRR满足,NPV = 0,其中IRR表示内部收益率,NPV表示净现值。

5. 统计学计算公式:样本方差计算公式,s^2 = Σ(xi x̄)^2 / (n 1),其中s^2表示样本方差,xi表示第i个观测值,x̄表示样本均值,n表示样本容量。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r = Σ((xi x̄) / sx) ((yi ȳ) / sy) / (n 1),其中r表示相关系数,xi表示第一个变量的第i个观测值,x̄表示第一个变量的样本均值,sx表示第一个变量的样本标准差,yi表示第二个变量的第i个观测值,ȳ表示第二个变量的样本均值,sy表示第二个变量的样本标准差,n表示样本容量。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计算公式,中级经济师的工作范围广泛,还有很多其他的计算公式需要掌握。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2017年经济基础公式汇总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的相对变化/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点弹性(1)如果 E d <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 E d >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如果 E d =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E 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E 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数(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E ij =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3、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Ey =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Ey >1,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Ey <1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Ey=0 ,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Ey<0 ,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

(1)收入弹性大于 1 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 1 的称为“必需品”。

(2)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1)E s >1,供给富有弹性(2)E s <1,供给缺乏弹性(3)E s =1,供给单位弹性(4)E s =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5)E s =∞,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 1 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公式: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公式大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公式大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公式大全1.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2.税收收入的计算公式:税收收入=T其中,T表示税收收入。

3.消费支出的计算公式:消费支出=C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

4.投资支出的计算公式:投资支出=I其中,I表示投资支出。

5.政府支出的计算公式:政府支出=G其中,G表示政府支出。

6.净出口的计算公式:净出口=X-M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7.消费支出的决定公式:消费支出=C=C₀+cY其中,C₀表示基本消费支出,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即收入每增加1单位,消费支出增加的单位)Y表示可支配收入。

8.储蓄的计算公式:储蓄=S其中,S表示储蓄。

9.投资的计算公式:投资=I=I(r)其中,I表示投资,r表示利率。

10.政府支出的决定公式:政府支出=G=G₀其中,G₀表示固定政府支出。

11.净出口的决定公式:净出口=X-M=X₀+mY其中,X₀表示固定出口,m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即收入每增加1单位,进口增加的单位)Y表示国内收入。

12.价格水平的计算公式:价格水平=P其中,P表示价格水平。

13.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通货膨胀率=(P₂-P₁)/P₁*100%其中,P₂表示后期价格水平,P₁表示前期价格水平。

14.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其中,实际利率表示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利率。

15.名义GDP的计算公式:名义GDP=P*Y其中,Y表示实际GDP。

16.实际GDP的计算公式:实际GDP=Y其中,Y表示实际GDP。

17.失业率的计算公式:失业率=(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100%其中,失业率表示当期失业人数与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18.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公式: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其中,劳动力参与率表示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

19.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货币乘数=1/预备准备金率其中,预备准备金率表示商业银行需准备的存款比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作为一名中级经济师,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基础公式,供你参考:1. 均值公式(Mean Formula):均值是计算一组数的平均值的方法。

均值(Mean)等于总和(Sum)除以数量(Number)。

公式:Mean = Sum / Number2. 边际效用公式(Marginal Utility Formula):边际效用表示消费者为了获得一个附加单位的其中一种经济商品所付出的代价。

公式:MU=ΔTU/ΔQ3. 需求弹性公式(Demand Elasticity Formula):需求弹性衡量商品或服务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公式:E=(ΔQ/Q)/(ΔP/P)4. 边际生产率公式(Marginal Productivity Formula):边际生产率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所带来的增加产量。

公式:MP = ΔOutput / ΔInput5. 简单利润公式(Simple Profit Formula):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后的剩余金额。

公式:Profit = Total Revenue - Total Cost6. 名义GDP公式(Nominal GDP Formula):名义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总产出。

公式:Nominal GDP = P1 × Q1 + P2 × Q2 + … + Pn × Qn7. 实际GDP公式(Real GDP Formula):实际GDP是指经过物价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公式:Real GDP = Nominal GDP / GDP Deflator8. 通货膨胀率公式(Inflation Rate Formula):通货膨胀率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百分比。

公式:Inflation Rate = (CPI₂ - CPI₁) / CPI₁9. 外汇汇率公式(Exchange Rate Formula):外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

经济基础公式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重要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对于解决经济问题非常关键。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基础公式:1.GDP(国内生产总值)=C(个人消费支出)+I(投资)+G(政府支出)+(X-M)(净出口)这是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主要公式,其中C是个人消费支出,I是投资,G是政府支出,X是出口,M是进口。

2.GNP(国民生产总值)=GDP+NFP(净对外资产收入)G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可用于最终消费和投资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NFP是净对外资产收入。

3.可用收入=国民收入(GNP)-企业储蓄(S)-房地产折旧(D)-国际移转支付(IT)可用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供个人和家庭支配和使用的收入,包括国民收入减去企业储蓄、房地产折旧和国际移转支付。

4.就业人数=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就业人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工作状态的劳动者人数,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人口中参与劳动的人数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5.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100%失业率是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愿意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6.边际消费倾向=Δ消费支出/Δ可支配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是指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变动,消费支出的变动情况。

7.储蓄率=储蓄额/可支配收入储蓄率是指个人或家庭在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8.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成本)/投资成本投资收益率是指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与投资所花费的成本之间的比率。

9.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本期消费总物价水平/基期消费总物价水平)×100%CPI是衡量消费者购买一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价格变动情况来评估通货膨胀。

10. Gini系数(基尼系数) = (A / B)× 100%Gini系数是衡量收入或财富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标,A表示经济个体收入或财富的不平均差距之和,B表示理想的平等分配情况下个体收入或财富的不平均差距之和。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如果Ed代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P和△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用Q和△Q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

点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价格的相对变化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与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率。

弧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动量与价格的相对变动量的比值。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交叉弹性系数=商品i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的价格的相对变化用公式表示为:Eij为需求交叉弹性,Qi为商品i的需求量,ΔQi为商品i的需求变动量;Pj为商品j的价格,ΔPj为商品j的价格变动量。

3、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它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Ey代表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Q代表原需求量,ΔQ代表需求的变动量,Y代表原消费者收入,ΔY代表收入的变动量。

4、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如用ES代表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用P和Δ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的变动量,用Qs和ΔQs分别表示供给量和供给量的变动量,则:5、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6、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7、边际物质产品边际物质产品(MPP)也称为边际产量,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用MPP代表边际物质产品,用ΔL 代表要素投入的增加量,用ΔQ代表总产量的增加量。

8、边际收益产品边际收益产品(MRP)表示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

用MRP代表边际收益产品,用ΔL代表要素投入的增加量,用ΔR代表总收益的增加量。

9、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VMP)表示每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即边际物质产品乘以产品价格。

中级经济师计算公式大全

中级经济师计算公式大全

中级经济师计算公式大全
作为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备考资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大全,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领域:
1. 宏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GDP(国内生产总值)= C(个人消费支出)+ I(投资支出)+ G(政府支出)+ (X-M)(净出口)。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当前年度的消费篮子价格总和/基准年度的消费篮子价格总和) 100。

失业率 = (失业人数/劳动力参与率) 100。

2. 企业财务计算公式:
利润 = 总收入总成本。

毛利率 =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 100%。

ROE(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 / 股东权益 100%。

3. 货币银行学计算公式:
存款乘数 = 1 / 准备金率。

货币乘数 = 存款乘数货币基础。

货币供应量 = 货币基础货币乘数。

4. 国际贸易学计算公式:
贸易差额 = 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贸易平衡 = 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净出口 = 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5. 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
平均年增长率 = (最终值/初始值)^(1/年数) 1。

GDP增长率 = (当前年度GDP 前一年度GDP)/ 前一年度GDP 100%。

这只是一部分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可能涉及到的计算公式,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备考过程中,请务必查阅相关教材和考纲,以确保准确理解和掌握所需的计算公式。

中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公式

中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公式

基础知识公式一.弧弹性系数=(Q1-Q)/(Q1+Q)/2 * (P1+P)/2 / (P1-P)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甲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乙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收入的相对变化二.边际效用= 总效用的增加量/ 商品的增加额边际替代率= 放弃乙商品的数量/ 获得甲商品的数量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 商品价格之比三.平均产量= 总产量/ 总投入边际产量= 总产量的增加额/ 总投入的增加额总成本= 总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平均成本= 总成本/ 产品数量平均固定成本= 总固定成本/ 产品数量平均可变成本= 总可变成本/产品数量边际成本= 总成本增加额/ 总产量的增加额四.完全竞争企业总收益= 单位产品价格* 销售量平均收益= 总收益/ 销售量边际收益= 总收益的增加量/ 销售量的增加量由此可见:完全竞争企业的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直线(29页)完全垄断企业边际收益= 价格+ 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即边际收益MR = 边际成本MC价格P = MC / 【1+(1 / 需求价格弹性E)五.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净出口GDP = C + I + G + ( X - M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投资I = S + ( T – G ) + ( M – X )边际消费倾向MPC = 消费的增量/ 收入的增量平均消费倾向APC = 消费总量/ 收入总量投资乘数K = 1 / 边际储蓄倾向S K= 1 / S投资乘数K = 1 / ( 1 –边际消费倾向B ) K=1 / (1—B )六.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 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加率)七.价格总水平变动率或通货膨胀π= m + v – y失业率= (失业总人数/ 民用劳动力总人数)*100%就业率= (就业人口/ 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十五。

中级经济师《金融》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金融》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金融》公式汇总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金融这一科目涉及众多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汇总的一些重要公式:一、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关公式1、费雪方程式:MV = PT其中,M 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2、剑桥方程式:Md = kPYMd 表示名义货币需求;k 表示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P 表示价格水平;Y 表示总收入。

3、货币乘数:m =(1 + c) /(r + e + c)c 表示现金漏损率;r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e 表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二、利率相关公式1、单利终值:FV = PV ×(1 + i × n)FV 表示终值,PV 表示现值,i 表示利率,n 表示期限。

2、单利现值:PV = FV /(1 + i × n)3、复利终值:FV = PV ×(1 +i)ⁿ4、复利现值:PV = FV /(1 +i)ⁿ5、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i =(1 + r / m)ᵐ 1r 为名义利率,m 为一年内复利次数,i 为实际利率。

三、金融资产定价相关公式1、预期收益率:E(R) =∑PᵢRᵢPᵢ表示第 i 种情况出现的概率,Rᵢ表示第 i 种情况下的收益率。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 = Rf +β × (Rm Rf)R 表示资产的必要收益率;Rf 表示无风险收益率;β 表示系统风险系数;Rm 表示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

3、债券定价:P = C /(1 + r) + C /(1 + r)²++ C /(1 +r)ⁿ + M /(1 + r)ⁿP 为债券价格,C 为每期支付的利息,M 为债券面值,r 为必要收益率,n 为债券期限。

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相关公式1、存款乘数:K = 1 /(r + e + c)含义同前。

2023中级经济师公式总结

2023中级经济师公式总结

2023中级经济师公式总结一、需求与供给公式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是衡量市场上商品和服务需求与供给关系的重要工具。

需求方程可以表示为:Qd = a - bP其中,Qd表示需求量,P表示价格,a表示需求曲线与y轴的交点,b表示需求曲线的斜率。

需求方程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

供给方程可以表示为:Qs = c + dP其中,Qs表示供给量,P表示价格,c表示供给曲线与y轴的交点,d表示供给曲线的斜率。

供给方程表明,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

二、市场均衡公式市场均衡是指市场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的状态。

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可以通过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联立解得。

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相交的点即为市场均衡点,此时的价格和数量即为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三、弹性公式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有三种常见的弹性公式: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公式可以表示为:Ep = (dQd/dP) * (P/Qd)其中,Ep表示价格弹性,dQd表示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dP表示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收入弹性公式可以表示为:Ei = (dQd/dI) * (I/Qd)其中,Ei表示收入弹性,dQd表示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dI表示收入变化的百分比。

交叉弹性公式可以表示为:Exy = (dQdX/dPy) * (Py/QdX)其中,Exy表示交叉弹性,dQdX表示需求量X变化的百分比,dPy 表示商品Y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四、生产函数公式生产函数是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关系。

常见的生产函数有线性生产函数和凸型生产函数。

线性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 = a + bL其中,Q表示产出,L表示劳动力,a表示固定效用,b表示劳动力的边际效用。

凸型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 = aL^b其中,Q表示产出,L表示劳动力,a表示固定效用,b表示劳动力的弹性。

五、消费函数公式消费函数是指消费者在收入限制下,根据产品价格决策消费的关系。

XXX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

XXX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

XXX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预备金比例;(标准:不得低于3%)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预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淌性比例=流淌性资产期末余额÷流淌性负债期末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流淌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淌资产;流淌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淌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4、对流淌负债依存率=流淌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 (标准:不得高于30%)流淌负债净额=流淌负债-流淌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120%)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4%)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淌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 (标准:不得高于15%)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标准:不得高于7%)④不良贷款估量缺失比例=不良贷款估量缺失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不良贷款估量缺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标准:不得低于3%)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标准:不得高于30%)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120%)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4%)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 (标准:不得高于15%)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7%)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标准:不得低于3%)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标准:不得高于30%)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120%)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4%)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 (标准:不得高于15%)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7%)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⑤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抵补率=(呆账准备余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100% ;8、呆账贷款抵补率=贷款呆账准备÷呆账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50%)9、单户贷款比例①对最大一户借款客户贷款比例=对最大一户借款客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标准:不得超过30%)②对最大十户借款客户贷款比例=对最大十户借款客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 (标准:不得超过1.5倍)资本总额=实收资本+股本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贷方余额)③对最大十户贷款欠息比例=十户贷款表内、表外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十户贷款表内、表外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十户贷款本期实收利息额)×100%;10、资产风险加权后的资本充足率①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标准:不得低于8%)②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标准:不得低于4%)资本净额=所有者权益贷方余额-所有者权益借方余额+贷款呆账准备-呆账贷款-入股联社资金(年度中间应将当期损益纳入利润分配);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为各种金融资产分别乘以相应的风险权重后相加之和(见后表《农村信用社加权风险资产计算表》,分人民银行、银监局两种统计口径)。

核心资本=所有者权益贷方余额-所有者权益借方余额(年度中间应将当期损益纳入利润分配);11、资产风险加权前的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资产总额×100%; (标准:不得低于6%)12、呆滞呆账贷款抵补率=(核心资本+贷款呆账准备)÷呆滞呆账贷款余额×100%;13、资本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总额×100%;(标准:不得低于5%)14、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0.5%)资产平均余额为年初至报告期末的资产季平均余额。

如:第三季度末资产平均余额=(1/2年初资产总额+第一季度末资产总额+第二季度末资产总额+1/2第三季度末资产总额)/3。

15、利息回收率=(本期利息收入-本期表内应收利息增加额)÷(本期利息收入+本期表外应收利息增加额)×100%;(标准:不得低于90%) 16、非利息收入比率=非利息收入÷各项收入×100% ;各项收入=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手续费收入+其他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非利息收入=各项收入-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

17、资产费用率=费用总额÷资产平均余额×100% ;费用总额=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其他营业支出。

二、经营状况指标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速动资产是指现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项目的合计数,它们具有直接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称为速动资产。

3、资本风险比率=不良贷款÷资本金×100%;4、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100%;三、经营成果指标1、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2、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3、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4、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

三、经营成果指标1、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2、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3、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4、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

五、折旧公式1、平均年限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2、工作量法①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②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4、年度总和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六、其他常用公式1、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100%;2、资本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3、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4、现金资产比率=现金资产额÷资产总额×100%;5、负债(资金)自给率=(自有资金+各项存款)÷负债总额×100%;6、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100% ;非信贷资产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国债投资、上市长期企业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投资、拆放全国性银行、拆放其他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其他应收款、不良非信贷资产。

不良非信贷资产包括:不良其他长期投资(到期没有兑现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和当年没有收益的其他长期投资,下同)、逾期拆放全国性银行、逾期拆放其他银行业、逾期拆放金融性公司、逾期调出调剂资金、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利息、应收再贴现款项、应收转贴现款项、长期其他应收款(挂账一年以上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七、资本充足率最新计算公式新资本净额=(资本净额-呆帐准备金不足部分-长期未处置的抵债资产-风险不明确的投资资产)新加权风险资产=加权风险资产-长期未处置抵债资产×50%-风险不明确的投资资产×10%新资本净额/新加权风险资产×100=资本充足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