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e0bac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b.png)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案例氧气的制取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反仪器装置验满方法收集方法[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交流]电解水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光合作用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ec5c2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5.png)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篇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59d71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a.png)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4.增强社会责任感,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关心社会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在理解制氧原理、实验安全意识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面仍需加强。此外,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不同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等;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氧设备,掌握操作要领,了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熟悉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现象;
4.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如医疗、焊接、登山等,增强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总结等环节,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不同制氧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回顾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应用及实验安全等方面内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fab42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c.png)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教学设计(3篇)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7362b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6.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理解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 掌握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氯酸钾分解两种制备氧气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 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
-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氧气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 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 难点:-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提问: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从而引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主题。
2. 知识讲解-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 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能与多种物质反应。
- 制备氧气的方法:- 过氧化氢分解法:2H₂O₂ → 2H₂O + O₂↑-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2KClO₃ → 2KCl + 3O₂↑3. 实验操作1. 实验装置:- 过氧化氢分解法:锥形瓶、导管、集气瓶、水槽。
-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
2. 实验步骤:- 过氧化氢分解法:- 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密封锥形瓶。
- 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倒置于水槽中。
- 观察氧气产生的现象,收集氧气。
-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酸钾固体。
-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氧气产生的现象,收集氧气。
3.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护目镜和手套,确保安全。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氧气的产生和收集,避免氧气泄漏。
- 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e56472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f.png)
在学生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氧气支持燃烧的原理是什么?”等,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收集方法和化学性质。同时,教师可以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规程、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等,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实验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固体加热的分解反应原理。
2.学会使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能够比较两种收集方法的优缺点。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氧气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性质。
4.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氧气的性质,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2.问题导向: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现象去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讨论问题等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意识。
(五)作业小结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可以包括实验报告、问题解答和思考题等形式。同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9daaa650e2524de5187efa.png)
实验活动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课题: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材版本: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五四学制八年级实验活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及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学生亲身实验操作,落实初中化学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标准大纲的要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的分析。
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木条、药匙、坩埚钳、棉花、砂纸、高锰酸钾、细铁丝、木炭、水、教学过程:一、引领目标,尝试准备出示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明确本节实验活动的目的,了解实验重难点及小组合作的实验方式。
二、知识储备,尝试观摩1、学生预习汇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实验原理。
2、分析实验,学生回答: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哪些实验用品?采用哪种收集方法更合适?实验操作步骤有哪些?实验中要注意哪些操作规则或注意事项?如何验证并验满一瓶氧气等?3、设计一组学生实验操作,教师结合这组实验(对错操作)进行讲解和正确的示范演示,让学生认真观摩和对比反思。
三、小组合作,尝试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实验,完成实验操作: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并进行检验。
教师重点关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进行适当指导。
四、拓展提升,尝试提高1出示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
在“木炭燃烧”和“铁丝燃烧”实验中班内小组可以任选一组进行实验操作。
2完成操作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论的任务后,与班内实验内容相同的小组进行交流,与实验内容不同的小组进行比较。
交流或反思实验中的收获。
五、交流讨论,尝试收获小组实验是否成功?班内交流经验。
如果实验成功,总结一下成功的经验。
如果实验不成功,反思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b8088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a.png)
-家庭小实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消毒剂、催化剂等,尝试在家中制取氧气,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调查报告:了解氧气在医疗、环保、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展示氧气的实际价值。
3.思考题:
-分析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阐述氧气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探讨氧气助燃性和氧化性的原理,举例说明这些性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认识尚处于初步阶段。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同时理解氧气的特性和应用。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2.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细节及安全注意事项。
-对氧气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氧化反应的判断。
-将氧气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氧气的室制取与性质》,通过学习,我们将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应用。
(二)讲授新知
1.知识讲解:
-氧气的制取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等。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等。
-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2.实验演示: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强调操作注意事项和实验安全。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最新)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66d9ae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4.png)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过程,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气的性质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用品: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燃烧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三、预习感知1、要获得氧气,你知道有什么方法?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两种方法)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根据和来选择。
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给试管加热时,有哪些不正确的操作会使试管炸裂?6、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你能用什么方法将氧气装在集气瓶中?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不含氮气?8、如何检验气体?四、教学过程(一)氧气的获得1、阅读课本P36三、氧气的获得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2个问题:(1)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2)工业上获得氧气的原理依据方法步骤2、预习课本P36活动与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个问题:方法:药品: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仪器:步骤:收集方法及原因:验满方法:检验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事项:①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③收集时,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宜立即收集④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预习课本P34,用收集到的氧气分别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填写实验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反应表达式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木炭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实验现象?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要在末端系一根火柴?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在集气瓶低部铺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④有哪些可能会使铁丝不能燃烧?五、轻松课堂1、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A、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B、观察气体的颜色C、闻气体的气味D、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A、防止水倒吸入试管B、防止产生氧气太快无法收集C、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带入集气瓶D、防止试管破裂3、、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有下面几项操作: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可以收集;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把导管移出水面;④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先均匀加热,然后再固定在盛药品的部分加热。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1b0d6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0.png)
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等实验室仪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等实验室仪器。
2. 教学难点:(1)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操作技巧。
(2)收集氧气的正确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棉花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氧气的重要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制取氧气。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原理。
(2)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等实验室仪器。
4. 收集氧气(1)学生学会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了解收集氧气的正确方法。
(2)教师检查各组收集氧气的效果,并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氧气制取原理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估: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等进行评估。
人教版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be678c168884868662d698.png)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科学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时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氧气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用途,这种神秘的航天助燃剂,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去制取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实验吧!二、推进新课1.氧气的制取根据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参考装置][讨论交流]①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套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②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④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⑤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进行实验]阅读教材第45页相关内容并根据讨论交流得到的信息,总结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组装仪器,进行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实验)。
2.氧气的性质[进行实验]复习之前学习的有关氧气性质的相关知识,归纳出做木炭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实验)。
板书设计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实验装置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验满方法氧气的性质: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实验探究课,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由于制取氧气的实验要求较高,注意事项多,所以学生的操作看起来还是不太熟练。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8ec6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3.png)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2.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如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等。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精神,以及尊重科学、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操作方法。
3.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4.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我们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2.学习反应原理: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包括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制。
3.实验操作方法:讲解并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试剂的添加、加热的方法、气体的收集和检验等。
4.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
5.结果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产氧效率的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变化等。
6.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1.实验操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进行评估。
2.学习态度和表现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估。
3.反馈和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1.对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
2.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找出学生的学习困难和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3.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氧气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氧气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24141b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5.png)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使其认识到实验操作中的不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其学习动力。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案例亮点突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探究精神、人文素养,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创新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学会与来自人沟通交流,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4.通过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其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与制取氧气相关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
3.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使其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4.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使其掌握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科学的欲望,树立其自信心。
2.通过实验演示、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形象地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948a3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3.png)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能够运用氧气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 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方法,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的实验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氧气的制取过程和氧气的性质实验。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的制取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 总结与讲解(1)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强调实验操作要点。
(2)讲解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原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认识了氧气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同时,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果。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精选全文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c7121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a.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为主,综合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质疑释疑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1.教师的实验准备:二氧化锰、过氧化氢、锥形瓶、分液漏斗、导管、集气瓶、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2.学生分组实验:(共十组,每组包括)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木条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总结→课外拓展→练习巩固一、引入新课播放神州九号飞船升空时的视频,引出运载飞船的火箭的助燃剂是液氧。
在生活中登山,潜水,航空,医疗这些领域都用到了氧气,化学实验过程中也需要纯净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中怎样制取氧气呢?引出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活动探究活动探究一:1、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气体时,首先要选择反应物。
(见课本P87活动天地)【分组讨论】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水(H2O)二氧化碳(CO2)氯化钠(NaCl)高锰酸钾(KMnO4)双氧水(H2O2)甲烷(CH4)2、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3、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分别是什么?活动探究二:[学生分组探究]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见课本P88活动天地)[引导学生讨论]根据以上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设疑] 在此过程二氧化锰本身发生什么变化了吗?[讨论]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设问] 实验2的反应结束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能否继续进行?如果能进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活动探究三:[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可打印修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可打印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4080570e5022aaea988f0f07.png)
2、加热氯酸钾
3、加热高锰酸钾
【过渡】
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一
下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
气的方法
【实验】
演示【实验 2-5】、【实
认真的看实验
验 2-6】
操作,仔细的观察
实验现象
【投影归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
学生通过小组
纳】
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若 内交流后,归纳实
加入了二氧化锰加速了反应 验现象,总结实验
记忆概念
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
物质的反应。
【小结】
通过本课你收获了什么
汇报收获,小
结本课所学
加强学 生的记忆
巩固分 解反应的概 念
回顾本 课,对所学 内容作总结, 学生再回忆
一遍,加深 印象
十、课后反思 1、这节课可说是上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预习的比较充分,不同的学生都 能很好的回答问题。 2、本堂课中的学生动手实验基本上做到人人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 大的提高,尽管实验过程中有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本堂课内容一般,由于学生实验时间过长问题,有些讨论的地方并没有 预设的深入。其中需要完善的还有一些细节问题。
让学生 体验制取的 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过渡】
那我们在实验室里,常
回答:分解过
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 氧化氢溶液、加热
氯酸钾或加热高锰
酸钾
【投影】
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
识记并体会制
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 取氧气的方法和原
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 理
氧气
【板书】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 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 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化学《氧气的制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氧气的制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fb1abaec3a87c24128c433.png)
《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常见气体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初中化学的重点,气体“制”(发生)装置和“取”(收集)装置设计拓展、改进是气体制取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每年中考试题中的热点。
本节课是复习课,通过O2 的实验室制法的复习,归纳实验室气体制法的一般思路,对比分析气体“制”装置和“取”装置,归纳总结这类实验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与高中知识点“Cl2 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进行衔接并做好铺垫。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在理清“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
回忆呈现知识,问题层层递进,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逐步构建“气体制取的知识网络”并形成能力而保留下来。
另外,“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反馈,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间引思路,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体验、想象和思维,这样才能缔造出高效课堂。
二、课标分析本节课属于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生已经知道氧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参与化学反应最多的物质之一。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氧气制备的实验当成一次科学实验任务,自主分析思考后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化学反应,培养学生的决策力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通过氧气的实验室制备,让学生树立物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化学转化的方法获取的,并且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药品的选择学生充分感受物质的变化观,元素守恒观等重要的化学理念,同时学生的决策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重视对学生的思路引导。
从元素观、反应的可行性、实验装置等角度,形成对物质制取方法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现象与本质、宏观与微观、个别与一般、性质与用途”等辩证关系。
三、教学目标1、通过氧气的制备,让学生树立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或者化学转化的方法获取的,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精神;通过药品的选择等渗透节能减排等绿色化学理念。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bd580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8.png)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氧气?2、情景导入: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3、探究新课[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结论:过氧化氢氧气+水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加热结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有什么不同?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1、旧识回顾: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2、探究新课: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出示:图2-17和图2-18讨论: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陈述:略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强调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a7bd3bb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7.png)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该实验是依据学生已掌握的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知识、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理论知识,以及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积累的经验而设计的一次综合性实验,对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认识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都有极大的帮助,为学生以后学好、用好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知识、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积累的经验,学生早已渴望能亲自动手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并验证其性质,为此,学生主动预习了实验有关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本次实验的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并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能熟练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连接、加热等化学实验基础操作,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意识。
(2)体验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乐趣,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能熟练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连接、加热等化学实验基础操作,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五、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四单元第二节氧气(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和装置、操作,能总结出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 对物质的变化观有初步认识,知道物质是可以变化的,利用物质的变化来获得新物质。
4. 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5. 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 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
难点: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实验准备:多媒体、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学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
同学们,早上起床是不是都要刷牙,那你们见过“大象的牙膏”吗?今天,老师要把它变出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演示实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那么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
在魔术中产生了一种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推进新课
1. 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解决哪些问题?
交流讨论: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2. 投影资料,思考:上述物质中最好选择哪一物质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并用文字表达
式表达。
+氧气
3. 展示一瓶过氧化氢溶液,溶液中有无气泡产生。
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过氧化氢反应的速率加快吗?出示图片,结合生活中双氧水在处理伤口时可产生大量气泡,引导学生思考。
4.实验探究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得出结论。
5.继续探究二氧化锰的作用——催化剂,通过自己录制的一段微课探究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
特点。
板书:催化剂:一变二不变
板书:反应原理
催化剂
过氧化氢水+氧气
6. 由微课中的装置加学生的预习,引导学生说出实验装置并展示实验装置图:
7. 组内讨论交流:
1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如何向装置中加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3 如何检验氧气?
4 如何利用排水法收集到一瓶氧气?
5 开始收集氧气的时间和收集满的标志是什么?
8、出示实验步骤
9. 学生合作实验:
10. 交流反思:在实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三、当堂达标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收获了什么?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
(二)、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
1、研究反应原理(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组装实验装置
3、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
4、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的方法。
(三)、物质是可以变化的,人们利用物质的变化来获得新物质。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4.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2. 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
H 2O 2
H 2O O 2 3. 催化剂:一变二不变
4. 实验装置:锥形瓶、分液漏斗、集气瓶
5. 收集方法:排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