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关于古代感恩、报恩的成语小故事
关于古代感恩、报恩的成语小故事1,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仅仅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来说,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3,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6,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7,知遇之恩: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所以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8,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春秋末期晋国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知恩报恩的成语故事
知恩报恩的成语故事
知恩报恩
zhīēnbàoēn
:知恩图报
:以怨报德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这虽是小事,也可见得他知恩报恩的诚心。
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知恩报恩是做人应尽的`基本义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我道:“并且无谓得很!他只管那样仆仆亟拜,我这里一点不知,彼有所施,我无所受,徒然对了那木头牌子去拜,何苦呢!”侣笙道:“这是他出于至诚的,谅来止也止他不住,去年端甫接了家眷到上海,秋菊那小孩子时常去帮忙;家眷入宅时,房子未免要另外装修油漆,都是他男人做的,并且不敢收受工价,连物料都是送的。
这虽是小事,也可见得他知恩报恩的诚心,我倒很喜欢。
”。
关于感恩的成语故事
关于感恩的成语故事结草和秩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
前者讲述的是士大夫与父亲的妃嫔分别成婚,不作人祭。
爱嫔妃报答女儿的父亲,把地上的杂草缠成一个结,绊倒恩人的对手而获胜;后者说一个孩子救了一只被困的黄雀的命,黄雀带来了四个白环,声称这个环可以让恩人的孩子世世代代白下去,身居高位。
之后两个典故合而为一句,比喻被别人偏爱,必然重赏,生死不变。
二:感恩图报春秋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率领吴国将士攻打郑。
郑国国君郑说:“谁能让伍子胥带兵回去,不攻打我们,我一定重赏他。
〞可惜没人想到好方法。
第四天早晨,一个年轻的渔夫来到郑面前说:“我有一个方法可以阻止伍子胥攻打郑。
〞郑听了,立即问大余浪:“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辆?〞钓鱼郎摇摇头说:“我不需要士兵和汽车,也不需要带食物。
吾可唤数万吴兵,用橛子回吴。
〞什么样的桨这么厉害?渔郎腋下夹着橹子,跑到伍子胥的军营里去找伍子胥。
一边唱歌,他一边拍打着桨:“芦中人,芦中人;过河,谁的恩典?剑上,七星文;给你,带上它。
今天,你骄傲了,你还记得吗,余张任?〞伍子胥看到渔郎手里的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渔郎答道:“你没看见我手里的桨吗?我的父亲靠这桨生活,他用这桨救了你。
〞伍子胥一听,说:“我想起来了!之前逃跑的时候,一个钓鱼老师救了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原来你是他儿子,为什么来这里?〞渔郎道:“不是你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郭征,所以把我们渔民都叫到这里来。
我国君郑曰:“只要能请吴将军退兵,不攻郑,我必赏他!“希望将军看着我死去的父亲救了你,不要攻打郑,等我回去再给我一些奖励。
〞伍子胥用感谢的语气说:“因为你父亲救了我,我才得以活成将军。
我怎么会忘记他的好呢?我一定帮你!〞伍子胥一说完,立即把吴的士兵都带了回来。
钓鱼郎快乐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郑。
突然之间,郑内所有的人都把渔郎当成了救星,称他为“渔医〞。
郑也给了他一百里地!伍子胥为了报答渔郎的父亲对他的帮助,不仅没有攻打郑,还奖励了渔郎,这就是所谓的“报恩〞。
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感恩图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代表着对别人的恩惠不忘、回报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美德。
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这个主题的精彩故事和成语,下面就来讲一些经典的例子。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草木知威”的成语。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人间世》中的一则故事。
据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颜回的贤士,受命前往齐国求学,路过一座山时,他发现山上的草木都是弯曲向一个方向的。
他想:这些草木一定是被风吹弯的。
但在仔细观察后,他发现了一个隐含的道理:这些草木向同一个方向弯曲,是因为它们都在向高山低头,表示对高山的敬畏和尊敬。
颜回因此被这些草木深深感动,于是写下了“草木知威”的名言,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万物的敬畏和珍视之情。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报恩以德”的成语。
这个成语来自《庄子·外篇》中的一则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孝子的故事。
这个孝子的名字叫吴起,他的父亲生病后,他前往郊外寻找灵草,希望拯救父亲的性命。
但是在路上,他被一只野狗追赶。
吴起本可以杀死野狗,却因为野狗的落泊而心生怜悯,于是他放过了野狗。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他的父亲最终痊愈了。
几年后,吴起参军,战场上他被俘,被囚禁在敌方营地内。
这时,一只受伤的野狗出现了,他帮助吴起逃脱了被斩首的命运。
吴起感激之余,也将自己的“报恩以德”的思想落实到了行动中,他在与敌方的战斗中,采取“浇灌芝兰”的策略,以情感化敌人,最终化解了他们之间的冲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恩不仅仅是回报,更是一种赋予生命的意义。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千里送鹅毛”的成语。
这个成语来自《淮南子》中的一则故事。
故事讲述了卫国大夫季札三次劝说大夫攻打楚国的故事。
当季札带着他的仆人穿越千里远征时,想送给一位孔门高徒一根鹅毛,以示对他高妙思想的尊重和谢意。
但季札的仆人却对这样的行为不屑一顾,认为自己的主人是如此深入名门大学,不必再向别人表示敬意。
孔门高徒为了引导季札的仆人明白这种谦逊的态度,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感恩节的成语故事:知恩图报
感恩节的成语故事:知恩图报知恩图报,说的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是不会忘记他人对自己的协助,而且在有机会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报答恩人。
在吴国准备攻打郑国的时候,一个年轻的打渔郎凭借一根船桨劝退了伍子胥的吴国大军,从而平息了一场战争。
成语解释知恩图报,意思是对于别人给自己的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
成语由来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准备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
”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能够让伍子胥不攻打郑国。
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到:“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 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能够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不攻打郑国!”郑定公问:“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夹在胳肢窝下面的船桨拿给郑定公看了看,郑定公看见那仅仅一根普通的船桨,心里不太相信这根船桨能劝退伍子胥的大军。
打渔郎说:“国君让我试一试便知道这船桨的厉害了!”于是打渔郎便拿着船桨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打渔郎跑到伍子胥的军营外一边敲打着船桨,一边唱歌:“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听见声音出了营帐,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父亲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的,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说到:“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那你怎么会来这里呢?”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
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够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父亲以前救过您的份上,不要来攻打郑国。
知恩图报典故_知恩图报的意思
知恩图报典故_知恩图报的意思知恩图报,图,谋划、准备,也就是说受恩者谋划准备以后报德于施恩人也。
想知道知恩图报的典故有哪些吗?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知恩图报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知恩图报典故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赵盾(谥号“宣”,后世通称赵宣子,晋国正卿)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一人面黄肌瘦,就去询问他的病情。
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赵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
赵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
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
”赵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晋灵公(春秋时代著名昏君)想杀赵宣子,在搏斗中有一名武士突然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赵宣子得以脱险。
赵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
”赵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原来那名病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侠士之一。
知恩图报的出处《说苑》,西汉刘向撰。
刘向,西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
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
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
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
向又编有《新序》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由于书中取材广泛,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
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
关于感恩报德的成语故事
关于感恩报德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9 条关于感恩报德的成语故事:1. 结草衔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个宠妾。
魏武子生病时,曾嘱咐魏颗在自己死后让宠妾殉葬。
但魏武子死后,魏颗却把那宠妾嫁了出去。
后来魏颗与秦国打仗,有个老人用草编的绳子绊倒了敌人,帮助魏颗取得了胜利。
晚上魏颗梦见老人说自己是那个宠妾的父亲,特来报恩。
比如,当别人在你困难时帮了你一把,你难道不应该像魏颗一样,时刻铭记这份恩情,寻机报答吗?2. 一饭千金汉初的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
有一位老婆婆很同情他,常给他饭吃。
韩信很感激她。
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他找到那位老婆婆,送给她千金作为报答。
这不就像我们在低谷时遇到贵人相助,发达后定当涌泉相报吗?3. 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曾流亡到楚国,楚王待他很好。
重耳承诺如果日后两国交战,晋国会退让九十里。
后来重耳成为晋国国君,在城濮之战时他果然下令后退九十里。
就像生活中朋友对你好,你也绝不会亏待他一样!4. 知恩图报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骏马,被一些村民抓到分吃了。
秦穆公不仅没有怪罪他们,还赐予他们美酒。
后来秦国与晋国交战,这些村民拼死为秦穆公效力。
想想看,要是有人如此宽容你,你能不心怀感激,努力回报吗?5. 投桃报李从前有两个人,一个经常给另一个送桃子,而另一个则用李子回赠他。
这不就是礼尚往来的美好体现吗?就好像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反过来对你好呀!6. 以德报德孔子的弟子子路救起了一名落水者,那人送了一头牛表示感谢,子路收下了。
有人说子路贪心,但孔子却表扬了他,说这会鼓励更多人做好事。
是啊,别人用善意对你,你就应该用同样的善意回报,不是吗?。
知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典故四
知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典故四带典故的成语故事3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知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典故 (菁选2篇)(扩展3)——知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典故汇总1篇知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典故 1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到:“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 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不攻打郑国!”郑定公问:“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夹在胳肢窝下面的'船桨拿给郑定公看了看,郑定公看见那只是一根普通的船桨,心里不太相信这根船桨能劝退伍子胥的大军。
打渔郎说:“国君让我试一试便知道这船桨的厉害了!”于是打渔郎便拿着船桨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打渔郎跑到伍子胥的军营外一边敲打着船桨,一边唱歌:“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听见声音出了营帐,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父亲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的,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说到:“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那你怎么会来这里呢?”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
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够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父亲曾经救过您的份上,不要来攻打郑国。
感恩的成语故事
感恩的成语故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语是我们常常接触到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们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能够在简短的语句中表达出深刻的哲理。
而在成语中,有很多关于感恩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仅是汉语言文化的瑰宝,更是一种传承着感恩之情的文化传统。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几个关于感恩的成语故事。
首先,我们来说说“感恩戴德”。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孔融的学者,他年少时就颇有才华,深得父母的宠爱。
有一天,孔融的父亲生病了,他日夜守在父亲的床前照料,不离不弃。
父亲病愈后,孔融更是倍加孝顺,感恩戴德。
后来,孔融成为一代大儒,他的孝顺与感恩之心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佳话。
接下来,我们说说“感恩图报”。
相传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名叫柳下惠的贤士,他与一位名叫颜回的学生一起游历各国,受尽了艰难困苦。
有一天,他们来到了齐国,遇到了一位好心人,为他们提供了食宿。
柳下惠和颜回都非常感激这位好心人的帮助,他们决定要感恩图报。
后来,柳下惠成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他在齐国为人民解决了许多难题,而颜回也成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感恩图报的精神。
最后,我们来说说“知恩图报”。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贤臣,他曾经受到过齐景公的大恩。
后来,齐景公因为一时糊涂,将孟尝君流放到了远方。
孟尝君在异乡过着艰难的生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齐景公的恩情。
在他流亡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名叫田文的好友,田文不仅帮助他解决了许多困难,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孟尝君得到了齐景公的赦免,回到了齐国。
他不仅尽心尽力为齐国效力,还将田文的女儿嫁给了齐景公,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田文的恩情。
这些感恩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之心能够让我们更加谦虚、宽容,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对父母、师长、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应该怀着感恩之心,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别人的恩情。
只有懂得感恩,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也才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_1
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感恩图报”出自春秋时期,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解释: 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
图:谋求。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
」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
」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
」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
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
」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大将军。
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
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
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成语典故:感恩图报(写作素材)
成语典故:感恩图报(写作素材)
春秋时期,伍子胥率领吴兵攻打郑郑的君主郑说:“谁能让伍子胥带着士兵回去而不攻击我们呢?我会重赏他的。
”“不幸的是,没有人想到好办法。
第四天早晨,一个年轻的渔夫来到郑面前说:“我有办法阻止伍子胥攻击郑。
””郑一听,立即问渔夫,“你需要多少士兵和汽车?”渔夫摇摇头说,“我不需要士兵、汽车或食物。
我只需要用我的桨把成千上万的吴士兵送回吴“什么样的桨这么有力?渔夫把桨放在腋下,跑到吴的军营去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歌一边敲打船桨:“芦中人,芦中人;过河,谁的恩典?剑,七星;把它还给你,带着它。
今天,你很自豪。
你记得吗,张瑜-伦?伍子胥看到渔夫手中的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渔夫回答说,“你没看见我手里的桨吗?我父亲住在这个桨上,他用这个桨救了你。
”伍子胥一听,说道,“我想起来了!在我逃跑之前,一个渔民救了我的命。
我一直想报答他!你是他的儿子,你为什么在这里?”
捕鱼郎说:“这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击我们郑国,我们渔民都叫到了这里国君郑曰:“只要能使吴将军退兵,不攻郑,我必重赏!”“我希望吴将军在看到我死去的父亲救了你之后,不要来攻击郑。
当我回去的时候,他也会让我得到一些奖励。
”伍子胥感激地说,“因为你父亲救了我,我才得以成为活着的将军。
我怎么能忘记他的好意呢?我一定会帮你的!”伍子胥一说完,就带着所有的士兵回了吴家渔夫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郑。
突然间,郑所有的人都把这个渔夫当成了自己的救命恩人,称他为”钓鱼博士”。
郑也给了他100里地!
伍子胥感谢渔父的帮助。
他不但没有攻击郑,而且还奖赏了渔夫。
这叫做“感恩”。
知恩图报有什么典故
知恩图报有什么典故知恩图报中的图当然应该指“谋划、准备”的意思,也就是说受恩者谋划准备以后报德于施恩人也。
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知恩图报相关典故内容。
知恩图报的意思【释义】图指“谋划、准备”的意思,也就是说受恩者谋划准备以后报德于施恩人也。
【出处】《说苑·复恩》知恩图报的成语典故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赵盾(谥号“宣”,后世通称赵宣子,晋国正卿)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一人面黄肌瘦,就去询问他的病情。
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赵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
赵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
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
”赵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晋灵公(春秋时代著名昏君)想杀赵宣子,在搏斗中有一名武士突然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赵宣子得以脱险。
赵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
”赵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原来那名病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侠士之一。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用知恩图报来造句1) 人不一定要学会如何去知恩图报,至少要知道不能忘本。
2) 故事中的漆工举手之劳与人为善不见利忘义,船主知恩图报,这两者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3) 一种好的品德是知恩图报。
4) 苏彻一直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如若以后有了这八荒天神的后人,苏彻定会以德报恩,只不过现在,他没有想那么多。
5) 你知恩图报是好的,但是这些银子我还出的起,又能解你一时之困,何乐而不为呢?6) 我天禄一向光明磊落,知恩图报,绝对不是忘情负义之人,你对我的恩情,我一定会想办法报的!7) 狗屠子知恩图报,常省下肉食接济街坊,不动刀的时候便在街上胡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倒也逍遥自在。
8) 要读扶老携幼心,看女人是否恰如其分,知恩图报。
知恩报恩的成语故事5篇
知恩报恩的成语故事5篇篇1 知恩报恩的成语故事【成语名字】知恩报恩【汉语拼音】zhī ēn bào ēn【近义词】:知恩图报【反义词】:以怨报德【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这虽是小事,也可见得他知恩报恩的诚心。
【成语解释】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知恩报恩造句】知恩报恩是做人应尽的基本义务。
【知恩报恩的.成语故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我道:“并且无谓得很!他只管那样仆仆亟拜,我这里一点不知,彼有所施,我无所受,徒然对了那木头牌子去拜,何苦呢!”侣笙道:“这是他出于至诚的,谅来止也止他不住,去年端甫接了家眷到上海,秋菊那小孩子时常去帮忙;家眷入宅时,房子未免要另外装修油漆,都是他男人做的,并且不敢收受工价,连物料都是送的。
这虽是小事,也可见得他知恩报恩的诚心,我倒很喜欢。
”篇2 动物成语故事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
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
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
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
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
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
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
”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
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
”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结草衔环成语故事
结草衔环成语故事【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成语“结草衔环”的来源2.成语“结草衔环”的意义3.成语“结草衔环”在现代的应用正文(篇1)结草衔环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它是一个充满感恩和回报的故事,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成语。
在古代,结草衔环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忠良之士为了回报恩人,用草编织成环,口中衔着草环,以此表示对恩人的忠诚和感激。
这位忠良之士名叫魏颗,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臣。
魏颗在战争中救了一个叫杜回的士兵,杜回为了报答魏颗的救命之恩,便用草编织成环,口中衔着草环,以此表示对魏颗的忠诚和感激。
结草衔环这个成语的意义在于表达了对恩人的感激和忠诚,以及回报恩情的决心。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代代相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故事,教育人们要懂得感恩和回报。
在现代社会中,结草衔环这个成语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对恩人的感激和忠诚,也表示自己对回报恩情的决心。
在商业、社交和人际关系中,结草衔环这个成语也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那些懂得感恩和回报的人,强调了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结草衔环这个成语,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人们懂得感恩和回报的重要工具。
目录(篇2)1.成语“结草衔环”的来源和含义2.结草衔环成语故事的内容概述3.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4.结草衔环在现代的应用和启示正文(篇2)结草衔环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是一个充满感恩和回报寓意的成语。
它的含义是,用草结成绳子,用环连接,形容感恩图报,至死不忘。
这个成语的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概述是这样的:在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大臣名叫魏颗,他在一次战斗中立下了大功,救了国君的生命。
为了表达对魏颗的感激,国君把魏颗封为平原君。
但是,魏颗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勤勉地为国家服务。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在魏颗年老的时候,他得了一场大病,生命垂危。
【优质】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优秀word范文 (2页)
【优质】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成语】:感恩图报【拼音】:gǎn ēn tú bào【解释】:图:设法。
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举例造句】:如果能培植他出镇方面,则感恩图报,声气相应,岂不是平添了一条臂膀。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近义词】:感恩戴德、感激涕零、知恩图报【反义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成语故事】: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
」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
」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
」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
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
关于古代感恩、报恩的成语小故事
1,投桃报李出⾃《诗经》:投我以⽊桃,报之以琼瑶.从“⽊桃”到“琼瑶”,只是⼀枚感谢的种⼦⽽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份⼼意罢了.或许,⽊桃对他⽽⾔,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声由衷的“感谢”吧.2,滴⽔之恩,涌泉相报:原⽂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贤⽂•朱⼦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纯编辑收录,为教⼦醒世⽤.3,慈母之恩唐代诗⼈孟郊曾写下《游⼦吟》⼀诗:慈母⼿中线,游⼦⾝上⾐.临⾏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草⼼,报得三春晖.4,⽺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明朝《增⼴贤⽂》⼀书,意思是:⼩⽺跪着吃奶,⼩乌鸦能反过来喂养⽼乌鸦,以报答⽗母的养育之恩.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左传》.前者讲⼀个⼠⼤夫将其⽗的爱妾另⾏嫁⼈,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亲为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的敌⼿;后者讲有个⼉童挽救了⼀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环四枚,声⾔此环可保恩⼈世代⼦⼦洁⽩,⾝居⾼位.后将⼆典故合成⼀句,⽐喻受⼈恩惠,定当厚报,⽣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中写道:⼤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死不负. 6,漂母的⼀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母双亡.他虽然⽤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以为⽣,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家吃“⽩⾷”,为此常遭别⼈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就来到淮⽔边垂钓,⽤鱼换饭吃,经常饥⼀顿饱⼀顿.淮⽔边上有个为⼈家漂洗纱絮的⽼妇⼈,⼈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饭之恩,派⼈四处寻找,最后以千⾦相赠.7,知遇之恩:春秋时期,俞伯⽛擅长弹奏琴弦,钟⼦期擅长听⾳辨意.有次,伯⽛来到泰⼭(今武汉市汉阳龟⼭)北⾯游览时,突遇暴⾬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的樵夫钟⼦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每奏⼀⽀琴曲,⼦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惊喜异常.⼆⼈因此结为知⾳,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年伯⽛来会⼦期时,得知⼦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难得的知⾳.8,⼠为知⼰者死:这是春秋末期晋国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所杀,豫让认为“⼠为知⼰者死,⼥为悦⼰者容”,决⼼刺杀赵襄⼦为智伯报仇.第⼀次攻击失败以后,他⽤漆疮烂⾝体,吞炭弄哑声⾳,残⾝苦形,使妻⼦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的时机.第⼆次⾏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之美,忠⾂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借⾐服让他砍⼀⼑.赵襄⼦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击之,然后伏剑⾃杀.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感恩的⼩故事.古有⼩黄⾹在寒冷的冬天,先⽤⾃⼰的体温暖了席⼦,才让⽗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主席,邀请他的⽼师参加开国⼤典;朱总司令蹲下⾝,亲⾃为妈妈洗脚.还有居⾥夫⼈,寄去机票,让她的⼩学⽼师欧班⽼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夫⼈还亲⾃把⽼师送上主席台.伟⼈之所以伟⼤,名⼈之所以成为名⼈,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理品质——感恩.。
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
图:谋求。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
」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
」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
」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
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
」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大将军。
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
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
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感恩图报gǎnēntúbào感:感激;恩:恩惠;图:图谋;报:报答。
有关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有关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感恩图报:比喻别人给自己的恩惠要感激,并要想办法报答。
小编收集了感恩图报的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释义] 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
[语出] 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吴楚材等注:“即感恩图报意顿住;下乃发出绝大议论。
”[辨形] 图;不能写作“涂”。
[近义] 感恩戴德感激涕零[反义]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用法] 用于人。
一般作谓语。
[结构] 连动式。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xū)带领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再攻打我国,我一定重赏他!”可惜一连三天都没人想出好办法。
到了第四天早上,一个年轻的渔夫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道:“你需要多少士兵和马车?”渔夫摇摇头说:“我不要那些,也不用食物,我只用我这根划船的桨。
”说完,渔夫便跑到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着船桨。
伍子胥看到后,问渔夫:“年轻人,你是谁啊?”渔夫回答道:“你没看到我手里的船桨吗?当年我父亲就是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啊。
”伍子胥想了想,便说:“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一位渔夫救了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就是他的儿子。
你怎么在这里呢?”渔夫说:“还不是因为你们要来攻打我们。
郑定公说谁能让你们退兵,他就重赏谁。
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父亲救过您的面上,就不要攻打我们了。
”伍子胥感叹一声,说:“是你父亲救了我,我才能当上大将军的。
好吧,这个恩情我一定会报答的。
”说完,伍子胥就下令撤兵回国了。
后来人们就用“感恩图报”比喻别人给自己的恩惠要感激,并要想办法报答。
[]:(1) 别人帮助了自己,应感恩图报;自己帮助了别人,却不应施恩望报。
(2) 我又不是他们孝子,为甚要走?我以后留在闯王大旗下感恩图报,决不三心二意。
(3) 今日一切皆是恩师所赐,弟子饮水思源,怎敢不感恩图报?(4) 做人要饮水思源,感恩图报。
成语典故 感恩图报 小学生作文大全
成语典故感恩图报小学生作文大全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着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答复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
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
」伍子胥带着感谢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当上大将军。
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
打渔郎快乐地把这个好告诉郑定公。
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图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
」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
」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
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
」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
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
」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大将军。
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
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
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
【注音】gǎn ēn túbào
【解释】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出处】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吴楚材等注:“即感恩图报意顿住;下乃发出绝大议论。
”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
【近义词】结草衔环感激涕零
------------
渔民父亲曾经救过伍子胥的命,渔民让伍子胥不要攻打郑国,并且自己还可以得到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大将军。
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感恩图报: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