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方案

合集下载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新乡XXX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方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上根据新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为进一步健全我校“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完善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目标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动员全体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

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积极配合各部门在工作机制上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层面上相互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全面提高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办法措施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摆在工作的首位,贯穿、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

坚持立德树人,防止和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质的倾向。

要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要改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和社会锻炼。

2、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

建立完善家访制度,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 1 -沟通,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事情献计献策,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通互动。

学校每周要通过校讯通向学生家长发送家教知识短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加强教育效果。

3、要积极组织开展教师进村庄活动。

动员选派事情责任心强、教育经验厚实的优秀教师走进村里做志愿者,担任辅导员,帮助村里组织开展活动,举办村家庭教育讲座,传播家教知识,为家长教育孩子解疑释惑。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学生性格和思想品质发展的三个重要环境,只有三者相互合作,才能够稳定推进德育工作,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实现协同打造学生的良好品德。

学校要加强师生感情的建立,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家庭要加强对学生的监护和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社会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德育格局。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三方应该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

学校应该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推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家庭应该实施家庭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社会要加强启蒙教育,营造正面的社会氛围,共同育人,推动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学校、家庭、社会要建立紧密的互动机制,通过良好的互动,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

学校可以开展与家庭的亲子活动,增强学生与家庭之间的情感交流,社区可以开展有关教育的座谈会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信息和知识,三方互动,建立沟通平台,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温暖,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德育工作的内涵和意义。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共同监督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家庭要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的照顾,社会要通过传媒、文化、法律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和引导,共同创造一个规范有序,和谐发展的德育环境。

最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德育途径,只有三者共同参与、共同育人、共同互动、共同监督,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打造出高品质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德育是学校的重要职责之一,而德育的成功不只要依赖于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和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是提高学校德育水平的必要条件。

下面就来详细阐述一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如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一、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环境,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紧密结合,可以发挥两者优势,共同发挥教育作用,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德育水平。

学校和家庭的结合如下:1、家访制度的建立:家访制度是学校和家庭合作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师生家庭联系的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帮助,同时也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2、家长主题会议: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主题会议,与老师一起探讨教育问题,分享育儿经验,增强家长对教育的信心和理解。

家长主题会议也可以作为学校宣传教育理念的途径,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信息和资源。

3、家庭作业:学校的家庭作业可以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加深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进一步促进家校沟通互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学校在家庭作业设置上,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压缩孩子的休息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

4、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家长可以在家里辅导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学校也可以提供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都得到了全面的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德育水平。

学校和社会是分不开的,学校需要依靠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同时,学校也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如下:1、社会实践教育: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中接触和体验真正的生活。

社会实践教育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成长和德育水平。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创新。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工作目标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3.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

二、方法步骤1.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育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2.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

3.条件好的个别学校要建立学校网络。

4.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5.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三、工作重点1.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我国优良传统为专题。

学校通过教学途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的言传身教;社会借助德育基地和广播宣传等媒体来影响。

2.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以"三个一起抓'为工作方针,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3.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宣传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之间的关系。

家长配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出其闪光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

4.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结合'教育活动。

5.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结合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其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配合和合作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提高和目标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的途径。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特点及实施途径学校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方面。

学校德育教育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是通过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格健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学校课程设置、师生互动、典型事例教育等。

学校可以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调整来增强德育教育的力度,加强道德教育的渗透力度,使之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校师生互动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分享典型事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提高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

二、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及实施途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性格、品质、行为形成的摇篮。

在今天,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家庭德育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建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的正确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家庭德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家庭教育氛围、亲子沟通和家长示范。

家庭教育氛围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通过家庭的人际交往和交流,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幸福和宽容,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亲子沟通也是家庭德育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关心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情感上得到满足。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大环境。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孩子情感培养的重要地方,社会是孩子实践成长的广阔舞台。

如何有效地结合这三个环境,实现全面德育的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一直致力于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环境,提出一些德育途径,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学校德育途径1. 专门课程教育:学校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中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道德、礼仪、公民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集体活动培养: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品质。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义工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服务社会。

3. 规范制度建设: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引导。

这些规范可以包括校规、学生守则等,让学生在规范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关系是学校中德育工作的核心,老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良师益友。

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可以在学术上和品德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和教育。

1. 家庭教育值观灌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传身教,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让孩子在家庭中成长为有品德、有责任心的人。

2. 家庭氛围营造:家庭中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父母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温馨和激励,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基础。

3. 家庭教育参与: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家庭教育的参与,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4. 家庭传统文化弘扬:家庭是文化的传承者,父母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弘扬,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关爱家人,使孩子在家庭中接受正确的道德熏陶。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1. 引言1.1 概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正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学校教育不能独立于家庭和社会。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学生德育教育,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三方结合的德育模式,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无缝衔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全面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也有助于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三者之间更好地互动和合作。

在当下教育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经成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接下来,本文将对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效果评估、德育途径的探讨以及实践经验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德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正文2.1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重要性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德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可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德育环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最主要来源,社会则是学生实践和实践的重要场所。

只有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不偏废,全面发展。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有助于加强学生与家长、老师、社会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运作规律和价值取向,增强自身的社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家长和老师也能够更好地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态势。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三方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成才、德育全面发展的目标。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三个重要的教育环境,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

在这三个环境中,德育途径是多方面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德育教育,并且可以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德育的途径。

首先是学校的德育途径。

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孩子的引路人和榜样,在学校中,德育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教育。

学校通过正规的课程安排,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课、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

2. 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谈心谈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德育教育。

1. 家庭教育。

家庭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孩子在家庭中首先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家庭氛围。

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父母可以通过家庭氛围的营造,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家庭交流。

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也是家庭德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后是社会的德育途径。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社会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社会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实践。

社会活动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孩子可以增长见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2. 社会文化活动。

社会文化活动也是孩子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孩子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获取艺术修养,增强道德情操。

德育三结合教育方案

德育三结合教育方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实施德育教育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并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家庭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重点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2、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

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

利用班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政教处将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3、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四、具体工作(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

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树立责任意识。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本学期实行班主任培训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并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3.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干部的影响。

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

要定期对团员、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进步。

4.少先队、团委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吸纳优秀干部及新队员和新团员,发扬学生当家作主的精神,增强他们工作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学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要。

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三者的结合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效性,积极推进学生德育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学生作为社会主体之一,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三大环境,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共识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学校以其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德育教育,塑造学生优良的品德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承担家庭教育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社会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社会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育部门、社会机构应该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和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1、学校德育途径学校德育途径包括以下方面:(1)课程教学。

将德育元素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特点,组织讲解有关的道德故事、传记、诗歌等,通过情感教育、思辨教育等方法,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判断能力。

(2)课外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军训、劳动、运动等均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协作、自我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和责任感。

(3)特色课程。

设置特色的德育课程,例如德育讲座、家风教育、情境模拟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提高其道德综合素质。

(4)示范引领。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体,学校师生应该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从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学风建设等多个方面引领学生,帮助他们养成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人生观。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引言:正所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是家庭的延伸”,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环节。

家庭是孩子品德教育的第一场战场,学校是孩子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而社会则是孩子实践德育的广阔舞台。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家长所认识到。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结合点以及如何正确实施这一德育途径。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重要性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三个支柱,形成了一张无形的教育网,保护和熏陶孩子的成长。

学校德育以课程教育为基础,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家庭德育以家教为基础,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社会德育以社会实践为基础,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意识。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地联动,才能构建起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全面培养孩子的人格素质和社会能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途径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每一环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它们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可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常驻的教育基地,社会是实践的广阔舞台。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合作,共同育人,才能有效地落实德育工作,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具体途径1. 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结合途径: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结合可通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学校开展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实现。

学校可以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与老师进行深入交流,并探讨如何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品德。

家庭可以参与学校的义务劳动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投入到培养孩子的德育中,共同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

2. 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的结合途径: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的结合可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来实现。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三个环境,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支持,共同为孩子的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温床。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结合,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将分别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阐述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学校的德育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承担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社会责任感传授等方面的教育任务。

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教师是关键人物,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学校德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课程、主题班会、德育教育活动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导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人。

学校德育教育需要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塑造他们的独立人格。

学校德育教育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培养学生关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德育教育要加强师生互动。

学校教师要扮演起良师益友的角色,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重视个性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加强师生互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影响孩子成长最直接、最深刻的地方。

家庭德育教育是孩子性格、态度养成的根本所在,家庭对于孩子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家庭要做好家风建设。

家庭的和睦、温馨氛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要加强家风建设,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要注重对孩子的情感关怀。

父母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安全,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影响学生德育的三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的有效结合对学生德育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途径。

学校是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德育规划,建立完善的德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学校可以通过德育教育课程设置,开设德育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掌握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品质。

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如道德礼仪比赛、德育培训等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关的德育评价体系,将德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家庭是学生德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

家庭可以通过示范、引导、激励等方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父母应该做孩子道德行为的榜样,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理念。

家庭应该倡导正直、宽容、友善的价值观,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家庭还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如家规家训制定、亲子游戏等来加强家庭德育工作。

家庭还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校形成共同育人合力,共同关注和培养孩子的德育。

社会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外部环境。

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应该注重价值观的引导,营造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倡导公正、诚信、正直的价值观念。

社会也可以通过推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观念。

社会还应加强对学校和家庭的支持,提供有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为学校和家庭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结合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以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为基础,家庭要做好榜样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社会要引导和支持学校和家庭的德育工作。

XX中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XX中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XX中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做好学生德育教育,更好地开展学校教育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拓宽教育影响的空间,开放教育形式的帷帐,创新德育路径,创造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制定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教育目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

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教育网络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

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三个重要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为孩子的德育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持与教育。

下面将从教育角度分别阐述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德育中的作用和应该采取的途径。

学校在德育中的作用和途径: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园,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

学校要倡导“德育首位”的教育理念,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培养习惯、明确价值观念等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提供全方位的道德教育。

可以举办德育主题班会、课外讲座、道德评选等,通过讲故事、演绎情景、分享经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公平正义、礼貌友善、勇于担当等品质。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学生自治机构,培育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可以设立班级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等职位,让学生参与班级的日常事务,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权力和义务,从而培养他们的纪律观念、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校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与榜样。

教师要以身作则,课堂上要做到言传身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家庭在德育中的作用和途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要发挥积极作用,为孩子的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榜样。

家庭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互动,关心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情感与社交能力,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家庭要构建和谐、富有爱心、有教养的氛围,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家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良好的道德观念。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交流,引导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教育他们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他人。

家庭还应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并积极配合学校的要求。

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方案

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方案

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方案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良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只有把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教育统一起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构建教育一体化网络,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就能促进我校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争取到最佳教育效果。

一、家庭、社会、学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1、家庭教育的作用。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起到了不同于学校、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

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育开发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和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会对学校教育起到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3、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

青少年在磁针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他们只有在学校有目的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才能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

二、当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问题,三方面互相联系不够,配合不好,出现脱节的现象。

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

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占比例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家庭教育表现的特点是重智轻德不能全面培养子女,甚至有的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使学生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教育中无所适从,削弱了教育的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因素。

学校教育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是学生德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生德育的延伸。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是一种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分别进行探讨。

学校德育是学生德育的主要来源。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责。

在学校中,德育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进行。

比如开展讲座、德育活动周、主题班会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家庭德育是学生德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也是孩子品德的摇篮。

家庭德育主要表现在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父母要注重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做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

父母还要重视家庭教育,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

社会德育是学生德育的延伸。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必然环境,社会德育主要体现在社会的各种渠道和机构。

社会德育主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让学生置身于社会中去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冷漠,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德育还可以通过融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来进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以上所述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的一些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配合,共同培养好学生的道德情操。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携手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方案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方案2009--2010学生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广阔的社会。

有资料显示,我们学校4小时的正面教育不如社会1小时的反教育。

因此,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才能保证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真正落实。

就此,我结合学校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家长是重点。

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

搞好家庭教育,重要的是家长要懂得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三者协调与配合中应有的职能。

因此,我校向家长提了几点建议:1、家长定期与学校交流学生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动向;2、家长应充分支持并配合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3、家长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应成为重要的教育力量;4、学校密切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我校还不断采取主动措施,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如定期做好家访工作,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此外,为了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我们充分地利用校刊的窗口作用,及时、准确地把校内的新事件、新现象传达给家长。

本学年,我校还建议家长以书信形式,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活动提高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老师们也学习了不少科学适用的德育工作方法,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社会是难点。

正如胡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所指,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协调与配合应在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积极协调宣传、科教、文化、公安、体育、卫生等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针对农村公共教育场所极度缺乏的现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首先要把群众动员起来。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德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

只有三方协同配合,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出有德、有才、有品质的新一代。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德育的基础。

学校作为德育的主要阵地,有权利和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德育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也是德育的重要环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亲子互动等方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和道德观念。

社会也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可以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树立优秀榜样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示范。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需要互相合作,形成合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学校可以与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制定学生的成长计划,并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社会也应该关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支持。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需要注重实践和创新。

德育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德育主题班会、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他们的德育意识和责任感。

家庭也可以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家庭讲座等形式,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和成长。

社会也可以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设立德育奖项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激励。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实施德育的关键。

三方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出有德、有才、有品质的新一代。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积极合作,注重实践和创新,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德育服务,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方案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方案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方案在当今社会,培养德育意识和提高道德素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让学生们在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德育,特制定了以下的综合方案。

首先,在家庭方面,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的基础。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德育教育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家庭应该成为德育教育的第一道防线。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首先,家长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他们言传身教的品德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因此,家长应该切实关注自己的行为举止,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举止,还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

其次,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是非常敏感和需要关爱的,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品德。

再次,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的规范性和规律性。

家庭应该有一定的规范和规律,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家长可以制定一些家庭规章制度,约束孩子的行为,从而规范他们的品德。

其次,在社会方面,社会是人们生活和成长的大环境,它对个人的德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社会德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施。

首先,社会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残酷和温暖,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其次,社会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社会可以借助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开展一些德育教育宣传活动,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品德观。

再次,在学校方面,学校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场所,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的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德育教育体系。

学校可以制定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的课程中,使学生从小接受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品格和道德。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学校可以构建德育文化,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方案
学生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广阔的社会。

有资料显示,我们学校4小时的正面教育不如社会1小时的反教育。

因此,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才能保证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真正落实。

就此,我结合学校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家长是重点。

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

搞好家庭教育,重要的是家长要
懂得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充分发挥
家庭教育在三者协调与配合中应有的职能。

因此,我校向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1、家长定期与学校交流学生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动向;
2、家长应充分支持并配合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
3、家长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应成为重要的教育力量;
4、学校密切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我校还不断采取主动措施,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如定期
做好家访工作,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此外,为了增进家长对学校
的了解,我们充分地利用校刊的窗口作用,及时、准确地把校内的新事件、
新现象传达给家长。

本学年,我校还建议家长以书信形式,给学校的各项工
作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活动提高
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老师们也学习了不少科学
适用的德育工作方法,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社会是难点。

正如胡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所指,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协调与配合应在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积极协调宣传、科教、文化、公安、体育、卫生等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
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切实保证
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针对农村公共教育场所极度缺乏的现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
首先要把群众动员起来。

为此,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请村党委协助宣传《义
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请他们协助学校做好周围商店店主的思想工作,不要销售不利于孩子健康成
长的商品;共同教育家长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禁止家庭赌博……从而努力
做好家庭及校园周边环境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
环境。

其次要“走出去”,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
大成就,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感受社会文明的进步。

因此.学校要在制定
完善的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努力争取上级的支持,多带学生们到外面去参观
学习。

三、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教师是关键。

我校不断加强对教师协调与配合意识的渗透、宣传,不时地组织适当的
学习,传授必要的方法,并且对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
有关制度。

具体做法主要是:
1、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家访工作;
2、要求教师在学生表现出色时主动与家长联系;
3、要求教师注重结合家长差异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
4、要求教师掌握每位家长为他们孩子设计的目标;
5、要求教师在为学生制定教育计划时请他们的家长提建议;
总之,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学校在这一工作中是中心环节,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三者之间如果能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同向同力的德育网络,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就—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方案
2010--2011
我校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策略,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增进教师和家长相互了解学生在家、在校接受教育的情况,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充分利用社会各资源,发动社会各界的教育力量,使家、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工作:
一、“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
(一)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各班主任在接班2个月内对全班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所有班主任一学期家访面达100%。

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时既要肯定优点(每次家访前要为学生准备2~3个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有引导学生努力前进方向的具体措施。

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如:报喜式、慰问式、教育探究式……
通过上门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
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

2、建立家校联系本,这是家长与教师每天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

每天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阅读了解后签名留言,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每学期末填写成绩报告单,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的情况作全面的评价,写好谈心式评语。

(三)建立“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

家长会由各班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1~2次。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实施方案
2011--2012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创新。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工作目标
(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
(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
(3)组建一支校外德育队伍,建立自己的校外辅导员网络;
(4)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
二、方法步骤
⑴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育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⑵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

⑶建立学校网络。

⑷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⑸建立校外育人基地,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把校外辅导员请进校园,让他们给校园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

⑹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三、工作重点
⒈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我国优良传统为专题。

学校通过教学途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的言传身教;社会借助德育基地和广播宣传等媒体来影响。

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 以“三个一起抓”为工作方针,即“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⒊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宣传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之间的关系。

家长配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出其闪光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

⒋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结合”教育活动。

⒌注重德育基地和社区活动。

让学生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⒍开发家教资源,密切家校联系。

⒎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四、工作内容:
1、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军爱家乡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开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加大法制、安全教育力度。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是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知识竞赛、故事会、法制展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将法制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活动、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学生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违法和犯罪;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学习和讨论、开展学生法律知识测试、“与法同行”中学生演讲比赛和小学生讲故事比赛等。

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3、发挥“素质教育乐园”作用。

建立素质教育乐园和假日小队,设立了德育园、科技园、读书园、文学园、体育园、网络园、手工园等,使之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长才干、展示自我的天空。

体现益德、助智、健体、促美等特点,丰富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积极参加创建文明活动。

一是动员学生寻找纠正社会不规范用字,为创建规范语言文字做贡献;二是继续深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小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