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并联反激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123
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摘要:对基于交错反激拓扑的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PVMI)进行分析与设计,交错反激并网逆变器分为交错反激和极性反转桥两部分,反激逆变器将PV 板输出的直流电变换为工频正弦双半波电流,再通过极性反转桥变换为正弦电流注入到电网。
分析推导了基于交错反激逆变器的并网电流控制原理,介绍了微逆变器的反激变压器设计和控制程序流程图,并调试了一台输出200W的PVMI。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交错反激拓扑的PVMI结构简单,电流控制有效可行。
关键词:逆变器,光伏,交错反激。
Design of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terleaved Flyback InverterAbstract: A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micro-inverter (PVMI) based on interleaved flyback topology is introduced and designed. The flyback micro-inverter includes flyback converter and DC/AC link transforms the low DC voltage of solar panels into dual-half-sine-wave current output, and the DC/AC link dual-half-sine-wave current into alternating curr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trol of the flyback inverter, and give the design of the flyback transformer and the control of the program. A prototype is developed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icro-inverter is simple and the current control is effective.Keyword: inverter; photovoltaic; interleaved flyback1 引言目前光伏发电系统架构主要包括集中式,串式、交流模块式等。
基于交错并联有源钳位的并网微型逆变器设计
系统结构图。
图1微型逆变器并网系统结构图1微型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1.1交错反激式微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和有源钳位电路设计交错反激式微型逆变器采用了多模块并联技术,通过两个并联耦合的反激式变换器轮流工作,在电图2交错反激式微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基金项目: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项目(201750714005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B010132001)。
32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图3有源钳位电路1.2基于扰动法的MPPT控制算法分析传统的扰动观测法采用电压增量寻优策略,需要通过电压电流传感器采集直流侧电压电流信号,系统动态响应慢。
本文研究在保持扰动法算法简单、容易实现等优点的基础上,利用交流侧输出功率信息和功率平衡方程式计算出直流侧电压,因此不需要在光伏电池端安装采样的电压传感器;同时基于这种电流增量寻优的MPPT控制策略,以电流环进行跟随控制,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实现动态实时地跟踪最大功率。
图4为基于扰图4基于扰动法的MPPT控制算法设计2硬件电路设计单相反激式光伏微型逆变器包含主电路、控制电路和检测电路、辅助电源电路三个部分。
主电路包含DC-DC 直流变换、DC-AC直交变换等,主要作用是实现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检测电路主要包括直流和交流的电压、电流检测电路等。
辅助电源电路为主控芯片、放大器、及其他逻辑芯片提供工作电源。
系统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
DSP采用TMS320F28035,其60Mhz频率实时处理速度快,通过设计先进的算法,使输出模块满足要求。
电流使用霍尔传感器进行采样,将电感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送入DSP AD 口进行测量,测量电路如图6所示。
逆变电压采用差分电路采样,逆变电压通过比例电路缩小后,再经一电阻加直流偏置后送入DSP口进行采样,如图7所示。
图5系统结构框图图6电流采样电路图7电压采样电路3软件设计系统软件控制是并网微逆变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解释说明以及概述引言部分应包括如下内容:1.1 概述: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是一种常见的非隔离型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电路拓扑结构,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该变换器可以有效降低开关损耗和电感元件的尺寸,提高整体效率和功率密度。
因此,研究和优化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已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解释说明、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提高方法、实验研究与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和概述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相关的背景信息,并简要描述了本文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问题,并介绍影响其效率的因素及改进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们将评估不同策略对效率的影响,并对未来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的目标是为电力电子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参考和指导,以提高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和性能。
以上是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描述,请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2.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解释说明:2.1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原理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是一种高效率的功率转换电路,常用于直流-直流(DC-DC)转换应用中。
它由多个单相半桥或全桥拓扑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以交错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该电路通过将输入电压周期性地切断和恢复,将储存在磁场中的能量传输到输出端。
2.2 效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在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中,功率转换效率是衡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功率转换效率定义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测量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并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效率= (输出功率/ 输入功率) * 1002.3 影响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的因素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效率受多个因素影响。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 开关损耗:开关元件(如MOSFET或IGBT)在切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这会降低整体效率。
光伏逆变器的主要分类
光伏逆变器的主要分类光伏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当中是一款重要的设备仪器,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所采用的光伏逆变器的种类和规格也有着一定的差别。
在本文内,南京研旭将会就光伏逆变器的主要分类来进行详细介绍。
光伏逆变器按用途分为并网逆变器,离网逆变器,微网储能逆变器三大类,并网逆变器按照功率和用途可分为微型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四大类,微型逆变器,又称组件逆变器,功率等级为180W 到1000W,适用于小型发电系统;组串型逆变器,功率在1kW到10kW的单相逆变器,适用于户用发电系统,并网电压为220V,4kW到80kW三相逆变器,适用于工商业发电系统,并网电压为三相380V。
集中式逆变器和集散式逆变器,功率从500kW到1500KW,一般用在大型地面电站。
南京研旭自主研发生产并且对外主营销售的逆变器产品类型是并网逆变器,主要包括组串式单相并网逆变器、组串式三相并网逆变器等等。
在下文当中我们会重点以应用较多的三相并网逆变器产品为例来进行介绍。
外观展示:研旭三相并网逆变器研旭三相并网逆变器特点:1、应用范围更广:研旭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不光为户用屋顶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还可以适用于小型的工商业电站,使用户能有更多的选择。
2、功率密度大:由于三相逆变器输出电压高,同功率下电流相对较低,从而内部器件的损耗相对会小,可以做到同功率下体积更小一点。
3、输出电能质量高,对电网电压影响小。
输出的电流相对于单相来书要较小,而机器到电网的输出线缆一致,在线阻一致的情况下,在线缆上产生的压降要小,对电网电压影响小,不会将电网电压调高很多。
产品优势:转换效率高自动 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嵌入式 LCD 显示屏,可以显示完整的状态信息紧凑型,体积小多路 MPPT 技术,多路组串并联可靠性高安装简便免维护标准型号 RS485(根据远程通信需求,WIFI 无线可选配)研旭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上设有操作和显示的人际交互界面,可供检修和用户查看实时或者历史运行信息以及产品故障信息。
交错反激微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的解耦策略
转换 效率 均有 明显 改善 。
关 键词 : 逆 变器 :交 错反激 ;谐 波改 善 ;解 耦控 制 中图分类号 : T M4 6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1 0 0 X ( 2 0 1 7 ) 0 1 — 0 0 3 7 - 0 2
De c o u p l i n g S t r a t e g y f o r Gr i d Co n n e c t e d Co n t r o l l e r o f I n t e r l e a v e d F l y b a c k
Ke y wo r d s: i n v e r t e r ;i n t e r l e a v e d l f y b a c k;h a r mo n i c i mp r o v e me n t ;d e c o u p l i n g 伏 并 网发 电系 统 中 , 光伏 组件 串 并 联起来汇流到一起 。 然 后 连接 光 伏 并 网 逆 变 器 , 输 出 到 电 网上 。然 而 , 该 模 式 不利 于 单 块 光伏 组 件 的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分析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分析微型逆变器是太阳能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简称。
太阳能光伏微型逆变器是太阳能电池板上用于将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的装置。
所谓的微型,是指太阳能接收板的每个电池模块都装有相对应的单一逆变器,称之为微型逆变器。
现微型逆变器的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文章就微型逆变器的技术、市场、前景等展开一系列探讨和分析。
标签:微型逆变器;太阳能;分析1 技术分析1.1 高效率的变换技术为了减小微逆变器的大小,则必须要加快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但开关频率过高又会致使开关损耗的上升以及变换效率的下降,因而,减小体积与提高效率是相互矛盾的。
使用高频软开关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软开关技术是一种既不增加开关损耗又可以提高开关效率的技术。
由此可见,研制和开发一种合适的软开关技术,并将其与实际的微型逆变器的结构拓扑相配合,是微型逆变器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核心问题。
1.2 并网中电流的控制技术以往的集中式的光伏逆变器通常运用电流闭环控制技术,以保障计入电网的电流跟电网的电压同频率同相位,从而实现并网的高质量、高效率,比如可采用PID控制算法、滞环比较控制、比例谐振控制以及可预测的电流重复控制等技术,并且以上技术都需要使用霍尔电流元件来实现其基本功能。
微型逆变器的小功率特点使得要想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而且体积微型化,得到一种开发此种并网电流控制技术又是一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点。
1.3 高效率、低成本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逆变器的转化效率以及MPPT的效率三者的乘积共同构成了光伏并网系统的效率,其中的核心为高效率的点跟踪技术即MPPT,它对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起到了重中之重的作用。
有几种常用的MPPT方法,像短路电流法、扰动观察法、爬山计算法、增量电导法、开路电压法以及通过模糊控制、网络控制得来的智能控制跟踪技术等,以上方法均要检测得知其输出端的电流与电压,从而计算得功率的大小。
由于逆变器的输入端电压很低,所以该端的电流很大,为了避免对微型逆变器的整机效率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不能使用普通的电阻检测装置,又使用霍尔元件虽然效果较好,但是成本和设备体积成为其限制因素,故开发使用新型的MPPT技术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方法,也是发展该行业领域的必经之路。
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
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一、什么是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是指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通过将多个光伏逆变器连接在一起,形成并联运行的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效率,是光伏发电系统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
二、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工作原理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1.多个光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连接到同一个光伏电池阵列,并行地接收光伏电池组的直流电能。
2.光伏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在输出端提供给负载或并网。
3.光伏逆变器之间通过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控制,确保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当其中一个光伏逆变器故障或需要维护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至其他正常工作的逆变器,以保证系统的连续供电。
三、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优势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当某个逆变器故障时,系统可以通过切换到其他逆变器实现恢复,减少停机时间和影响范围。
2.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并联模式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灵活地增加或减少逆变器的数量,以适应光伏电池阵列的变化和系统容量的升级。
3.提高系统的效率:逆变器并联可以减小单一逆变器的负载,降低系统中电压和电流的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4.降低系统的成本:通过并联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逆变器资源,减少新设备的采购和安装成本。
四、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应用场景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适用于以下场景:1.大型光伏发电站:在大型光伏发电站中,通常需要安装数十甚至上百个逆变器,采用并联模式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2.商业和工业用途:在商业和工业建筑中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并联多个逆变器,能够应对不同规模和需求的负载。
3.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各个光伏电池阵列可以采用并联模式,提高利用率和供电能力。
五、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技术挑战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技术挑战:1.逆变器之间的通信协议和协同控制:光伏逆变器之间需要通过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控制,以确保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光伏并网逆变器与微型逆变器的对比
光伏并网逆变器与微型逆变器的对比
并网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一般分为光伏并网逆变器、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动力设备并网逆变器和其他发电设备并网逆变器。
由于建筑的多样性,势必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的多样性,为了使太阳能的转换效率最高同时又兼顾建筑的外形美观,这就要求我们的逆变器的多样化,来实现最佳方式的太阳能转换。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太阳能逆变方式为:集中逆变器、组串逆变器,多组串逆变器和组件逆变。
微型逆变器
太阳能光伏微型逆变器是一种转换直流从单一太阳能电池组件至交流电的装置。
微型逆变器的直流电源转换是从一个单一的太阳能模块交流,各个太阳能电池模块配备逆变器及转换器功能,每块组件可单独进行电流的转化,所以这被称之为“微型逆变器”。
微型逆变器能够在面板级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拥有超越中央逆变器的优势。
这样可以通过对各模块的输出功率进行优化,使得整体的输出功率最大化。
每一块电池板分别接入一台微型逆变器,当电池板中有一块不能良好工作时,则只有这一块都会受到影响,而其他光伏电池板都将在最佳工作状态运行,使得系统总体效率更高、发电量更大。
此外,与通信功能组合,还可用于监视各个模块的状态,检测出出现故障的模块。
并网逆变器:大型并网光伏逆变器的模块化技术,提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大型并网光伏逆变器采用模块化结构的优点包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效率和电能质量,并机冗余可靠性高,安装维护便捷,节约占地等。
一种反激型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研究
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设计分析及控制
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设计分析及控制
首先,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电路拓扑结构设计是关键步骤。
该逆变器
通常由多个单相桥式逆变器组成,并通过交错并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每
个单相桥式逆变器包括两个晶闸管和两个双向开关,能够将直流电源中的
正负半周期分别转换为交流电源的正负半周期。
通过并联多个单相桥式逆
变器,可以实现功率的增加和电流的分流,提高整个逆变器的功率输出能力。
其次,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是实现逆变器正常运行的关键。
逆变器的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电流控制和谐振控制。
电流控制主要是通过
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时间来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和波形。
谐振控制则
是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关频率和相位来实现与电网的同步以及功率因数校正。
这些控制策略需要通过对逆变器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来进行优化和验证,以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且输出电流和电压满足要求。
最后,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性能评估是对设计和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验
证的重要环节。
性能评估包括输出电流和电压的波形质量、功率因数、效
率以及系统的响应速度等。
通过仿真或实验,可以评估逆变器系统在不同
负载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并对设计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改进。
综上所述,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设计和分析涉及电路拓扑结构、控制
策略和性能评估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逆
变器的稳定运行和良好的性能。
这对于提高逆变器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以及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平面变压器的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设计
文章编号:1004-289X(2022)05-0053-05基于平面变压器的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设计张家璇ꎬ毛行奎ꎬ郑润民ꎬ张彬意(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ꎬ福建㊀福州㊀350108)摘㊀要:微功率光伏逆变器具有抗光照阴影能力强等特点ꎬ为光伏逆变器重要架构之一ꎮ为提高反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效率ꎬ采用低端有源箝位电路并深入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关键参数设计依据ꎬ为改善户外高温环境下高频功率变压器温升ꎬ采用平面变压器技术充分利用其表面积大易于散热㊁PCB线圈载流能力强特点ꎬ并提出采用双磁芯拼接结构ꎬ以及高耦合系数的线圈结构ꎮ设计了一台直流输入电压范围22~36Vꎬ输出220W/220Vac的样机ꎬ并建立了基于Saber的仿真模型ꎬ搭建了实验样机ꎮ仿真和实验表明ꎬ设计的样机工作稳定ꎬ性能良好ꎬ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有效性ꎮ关键词:微逆变器ꎻ交错反激ꎻ有源箝位ꎻ平面变压器中图分类号:TM46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DesignofInterleavedFlybackMicropowerPhotovoltaicInverterBasedonPlanarTransformerZHANGJia ̄xuanꎬMAOXing ̄kuiꎬZHENGRun ̄minꎬZHANGBin ̄yi(College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ꎬFuzhouUniversityꎬFuzhou350108ꎬChina)Abstract:Themicro ̄powerphotovoltaicinverterhasthecharacteristicsofstronganti ̄lightandshadowabilityꎬandisoneoftheimportantarchitecturesofphotovoltaicinverters.Inordertoimprovetheefficiencyoftheflybackmicro ̄powerphotovoltaicinverterꎬalow ̄endactiveclampcircuitisusedꎬanditsworkingprincipleandkeyparameterde ̄signbasisaredeeplyanalyzed.Takingfulladvantageofitslargesurfaceareaꎬeasyheatdissipationꎬandstrongcur ̄rent ̄carryingcapacityofthePCBcoilꎬadual ̄coresplicingstructureandacoilstructurewithhighcouplingcoeffi ̄cientareproposed.AprototypewithaDCinputof20 ̄40Vꎬaratedvoltageof24Vꎬandanoutputof220W/220VacwasdesignedꎬandaSaber ̄basedsimulationmodelwasestablishedtobuildanexperimentalprototype.Simulationandexperimentsshowthatthedesignedprototypeworksstablyandhasgoodperformanceꎬwhichprovesthecorrect ̄nessandeffectivenessofthedesign.Keywords:microinverterꎻinterleavedflybackꎻactiveclampꎻplanartransformer1㊀引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PVmicro-inverterꎬPVMI)抗光照局部阴影能力强ꎬ易于扩展安装和模块化设计ꎬ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1-2]ꎮ反激变换器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ꎬ以及高频隔离功能成为PVMI最常用的拓扑之一[3-4]ꎮ平面变压器具备截面高度低ꎬ散热表面积大ꎬ参数一致性高的优点ꎬ可以大幅度降低逆变器高度ꎬ改善散热性能ꎬ以及PCB绕组载流能力强ꎬ可以使原㊁副边耦合更充分ꎬ降低漏感和高频涡流效应ꎬ有利于提高变换器的效率ꎮ㊀㊀文献[5-6]指出鉴于PVMI的安装要求和室外工作环境ꎬ需要大幅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度㊁效率以及器件寿命才能更好地适应户外使用环境ꎮ文献[7]指出限制提升变换器功率密度的最大因素为磁性元器件ꎻ文献[8]分析了高端有源箝位电路对断续模式下反激变换器的影响ꎮ㊀㊀本文深入分析反激连续导通模式下ꎬ低端有源箝位电路的工作特性ꎮ而为改善热性能满足户外高温使用环境ꎬ则采用平面变压器技术ꎬ并提出采用双磁芯拼接结构来提高磁芯截面积ꎬ并采用高耦合系数线圈结构来降低漏感ꎮ2㊀电路与工作原理㊀㊀反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PVMI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ꎬ前级由两路交错反激构成ꎬ后级由全桥电路以及输出滤波器组成ꎮ基于反激连续导通模式电流应力低ꎬ功率器件易于选择且成本低ꎬPVMI设计为连续导通模式ꎮ图1㊀PVMI原理图㊀㊀两路并联反激变换器交错控制ꎬ均采用正弦脉宽调制ꎬ在半个工频周期内占空比在零与最大占空比之间不断变化[9-11]ꎮ工频周期内ꎬ反激绕组的副边电流呈正弦双半波ꎬ经过后级全桥极性翻转和滤波器滤波后变换成正弦电流ꎮ㊀㊀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在一个工频周期的关键波形如图2所示ꎬ从上到下依次为两路MOS管的驱动信号Q1㊁Q2ꎬ原边电流ip1㊁ip2ꎬ副边电流is1㊁is2ꎬ后级的输入电流io㊁后级全桥驱动信号S1~S4及并网电流igridꎮ从图中可看出ꎬ采用交错结构提高了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纹波频率ꎬ有利于提高输入解耦电容Cin工作寿命和降低滤波器的体积ꎮ图2㊀PVMI关键波形3㊀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工作模态㊀㊀在前级增加由电容和开关管构成的有源箝位电路ꎬ该电路在主管关断时与漏感谐振构成回路ꎬ可以吸收主管漏源电压尖峰ꎬ回馈漏感能量ꎬ通过合理的设计还可以降低主开关管开通前的漏源电压ꎬ实现零电压开通(ZVS)ꎮ㊀㊀为降低有源箝位电路导致的谐振损耗ꎬ有源箝位电路采用非互补控制策略[12-14]ꎮ两路反激交错控制ꎬ电路参数㊁拓扑和控制方式等完全一样ꎮ因此以单路反激为例对连续导通模式反激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ꎬ有源箝位反激关键波形如图3所示ꎬ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ꎮ图3㊀有源箝位反激关键波形㊀㊀模态0[t0~t1]:t0时刻ꎬ主管Q1开通ꎬ设Q1开通时间为DTSꎬ辅助管Q3处于关断状态ꎮ变压器T1原边绕组承受输入电压Vinꎬ原边电流ip1线性增加ꎬ励磁电感和漏感能量增加ꎮ副边二极管Dio1截止ꎬiS1为零ꎮ励磁电感与漏感的电流表达式见式(1):iLm1=iLr1=VinLm+LrDTS(1)㊀㊀模态1[t1~t2]:t1时刻ꎬ主管Q1关断ꎮ变压器原边电流给Q1输出电容CDS1充电ꎬ辅助管Q3输出电容CDS3放电ꎮ由于CDS1数量级在pF级ꎬ其两端电压近似线性增加ꎮ当CDS1电压达到输入电压与反射电压之和时ꎬ副边二极管Dio1导通ꎮ当辅助管输出电容上的电荷为零时ꎬ辅助管的体二极管导通ꎬ漏感给箝位电容Cact1充电ꎬ假设谐振回路没有阻尼ꎬ则漏感能量将悉数转移至箝位电容ꎮ图4㊀各阶段等效电路图㊀㊀模态2[t2~t3]:副边二极管持续导通ꎬ励磁电流通过变压器转换为副边电流ꎮ此时励磁电感电压被箝位为反射电压ꎮ㊀㊀模态3[t3~t4]:t3时刻ꎬ辅助管开通ꎬ因励磁电感被箝位ꎬ只有漏感与箝位电容谐振ꎬ漏感电流反向增长ꎮ因此箝位电容储存的能量一部分传送到副边ꎬ一部分回馈给输入侧的解耦电容ꎮ这段时间应为箝位电容与漏感谐振周期的四分之一ꎬ设为D1TSꎬ则有:D1 TS=2 π Lr CDS4(2)㊀㊀模态4[t4~t5]:t4时刻ꎬ辅助管关断ꎮ此时漏感与主管输出电容谐振ꎬCDS1放电ꎬ主管漏源电压不断降低ꎬ漏感电流下降ꎮt5时刻ꎬ主管输出电容放电完毕ꎬ主管漏源电压下降到零ꎬ体二极管导通ꎮ在下一时刻漏感电流反向上升之前开通主管ꎬ则可以实现主管的零电压开通ꎻ否则漏感会与主管输出电容谐振ꎬ使主管漏源电压不保持为零ꎮ主管的输出电容一般为pF级别ꎬ因此漏感电流的谐振周期很短且幅值很小ꎮ此阶段励磁电感依然被箝位ꎮt5时刻开通主管Q1ꎮ设定t4~t5时段为死区时间ꎮ4㊀平面变压器设计4.1㊀参数设计㊀㊀设计的PVMI输入直流电压范围22~36Vꎬ输出220W/220Vac的样机ꎮ依据式(3)设计得变压器匝比为1ʒ7ꎮ匝数的计算一般按照避免磁芯磁密达到饱和磁密原则ꎮ但匝数过多会增大绕组损耗ꎬ且要求磁芯有较大的窗口面积ꎬ不利于降低变压器的高度ꎬ因此匝数设计要综合考虑ꎮn=Voutmax(1-Dmax)VinminDmax(3)㊀㊀其中Voutmax为输出电压幅值311VꎬDmax为最大占空比0 7ꎬVinmin为输入电压最小值ꎮ由于磁芯相邻型号的磁芯中柱面积Ae值往往会有较大的差距ꎬAe偏高的磁芯会使窗口利用率过低ꎬ磁芯体积偏大ꎻAe偏小意味着窗口面积较小ꎬ窗口利用率接近1ꎬ会导致绕组放不下ꎮ为使Ae更加合理ꎬ设计样机的变压器磁芯采用两个相同型号的磁芯并列拼接ꎬ如图5所示ꎮ与具备相近Ae的单块磁芯相比ꎬ两块磁芯并列拼接的结构高度更小ꎬ更易于选型ꎮ样机开关频率为200kHzꎮ选用Ferroxcube公司的E43/10/28磁芯并列拼接ꎬ材料型号为3F3ꎬ参数为:磁芯AP=16446 78mm4ꎬ窗口面积Aw=71 82mm2ꎬ中柱磁芯面积Ae=229mm2ꎮ原边绕组匝数Np1=Np2=6ꎬ副边绕组匝数为Ns1=Ns2=n Np=42ꎮ变压器励磁电感Lm=18μHꎮ图5㊀变压器磁芯的并列结构图4.2㊀绕组结构㊀㊀为提高变换器功率密度ꎬ两路反激绕组分别绕制在并列结构磁芯的两个边柱上ꎮ为减小变压器漏感ꎬ两路反激的绕组均采用对称交叉换位结构ꎮ每路绕组PCB均按照PSSPPSSPPSSP结构分布ꎬ总共12层ꎬ原㊁副边各6层ꎬ如图6所示ꎬ其中P为原边㊁S为副边ꎮ考虑多层PCB板工艺限制ꎬ十二层板价格昂贵ꎬ且布板复杂ꎬ需要很多的过孔才能使不同层的缱绻导体实现电气连接ꎬ这增大了PCB的面积和寄生参数ꎮ因此ꎬ采用3个4层PCB板相叠加来制作12层PCB线圈的平面变压器ꎬ如图7所示ꎮ每个4层PCB板的结构相同ꎬ每块PCB板均为PSSP的结构ꎬ这样大幅度降低了PCB的成本ꎬ减少过孔数量ꎬ且不同层的走线更加灵活ꎬPCB面积更小ꎮ图6㊀单路反激绕组结构示意图5㊀仿真和实验㊀㊀基于上述分析和设计ꎬ建立Saber仿真模型ꎬ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ꎮ图8为全桥开关管驱动信号㊁电网电压及并网电流仿真波形ꎬ并网电流THD为4 9%ꎮ图9为ip1㊁ip2及iin的波形ꎬ图10为is1㊁is2及io波形ꎮ㊀㊀搭建了实验样机ꎮ图11为满载时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ꎬ电流THD为4.01%ꎬ图12为两路反激原边电流波形ꎬ图13为前级驱动信号及开关管漏源电压波形ꎮ图14为样机效率曲线ꎮ可以看到ꎬ样机原边电流呈正弦双半波ꎬ开关管在关断时漏源电压没有尖峰ꎬ漏感能量被有源箝位电路吸收ꎬ效率较高ꎬ进一步验证了分析和设计正确性ꎮ图7㊀绕组PCB布板图图8㊀PVMI输出电压电流仿真波形图9㊀PVMI原边电流仿真波形图10㊀PVMI副边电流仿真波形图11㊀满载时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输入直流电压28V图12㊀两路反激原边电流波形@输出满载和输入28V图13㊀反激驱动信号及开关管漏源电压波形图14㊀PVMI效率曲线6㊀结论㊀㊀为提高PVMI效率ꎬ采用低端有源箝位电路ꎮ为改善户外高温环境下高频功率变压器温升ꎬ采用表面积大热特性好的平面变压器技术ꎮ对于平面变压器ꎬ考虑单个大的磁芯难选型以及不好放置提出采用双磁芯拼接结构ꎮ为提高线圈耦合系数采用了对称结构ꎬ以及为降低采用多层PCB板的成本ꎬ提出采用多个相同结构线圈堆叠的结构ꎮ仿真和搭建的220W/220Vac实验样机工作稳定ꎬ效率较高ꎬ性能良好ꎬ证明了设计正确性ꎮ参考文献[1]㊀陈哲军.基于混合控制LLC谐振变换器的微功率光伏逆变器[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ꎬ2020(11):70-76+84.[2]㊀林燕云ꎬ陈哲军ꎬ毛行奎.两级隔离式微功率光伏并网系统仿真与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ꎬ2015(10):40-45.[3]㊀张震ꎬ苏建徽ꎬ汪海宁ꎬ等.一种优化的反激式微逆变器有源箝位控制方式[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ꎬ2015(6):54-59.[4]㊀王小彬ꎬ张锦吉ꎬ毛行奎.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损耗分析[J].低压电器ꎬ2014(1):51-55.[5]㊀JiangLi.ResistanceControlMPPTforSmartConverterPVSys ̄tem:MasterofEngineeringDissertation.VirginiaPolytechnicInstituteandStateUniversityꎬ2012.[6]㊀H.LaukampꎬT.SchoenꎬD.Ruoss.ReliabilityStudyOfGridCon ̄nectedPVSystems ̄FieldExperienceAndRecommendedDesignPracticeꎬ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ꎬ2002.[7]㊀齐斌.高功率密度反激变换器中磁性元器件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ꎬ2018.[8]㊀马超ꎬ张方华.有源箝位反激式光伏微型并网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的分析和改善[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ꎬ2014ꎬ34(3):354-362.[9]㊀张锦吉ꎬ王小彬ꎬ毛行奎.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ꎬ2013ꎬ47[4]:43-45.[10]㊀杨相鹤.交错并联反激微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ꎬ2014.[11]㊀谢超.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逆变器磁集成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ꎬ2014.[12]㊀张崇金.小功率光伏功率变换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ꎬ2013.[13]㊀ZhangJunmingꎬHuangXiuchengꎬWuXinkeꎬetal.Ahigheffi ̄ciencyflybackconverterwithnewactiveclamptechnique[J].IEEETransactionsonPowerElectronicsꎬ2010ꎬ25(7):1775-1785.[14]㊀黄秀成.非互补有源箝位反激变流器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ꎬ2011.收稿日期:2022-03-29作者简介:张家璇(1995-)ꎬ男ꎬ工学硕士ꎬ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变流技术ꎮ。
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技术
收稿日期:2016-11-03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740,BE2014876);第十二批六大高峰人才项目(2015-ZWDW-08);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XTCX2016-8)作者简介:水恒华(1980-),女,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智能电力设备研究.第31卷第4期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2月Vol.31No.4Journal of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Dec.2016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技术水恒华1,李 刚2,赵 永3,周阿毛4,顾 阳5(1.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2.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南京鹏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1153;3.中国能建安徽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4.国家电网泰州供电公司,江苏泰州 225309;5.国家电网淮安金湖供电公司,江苏淮安 211600) 摘要: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型光伏逆变器将在智能建筑和分布式光伏扶贫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多.文章针对交错并联反激式结构的微型光伏逆变器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其主电路拓扑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扰动观察法的MPPT算法分析与设计.为进一步检验设计的有效性,在MATLLAB/SIMULINK中搭建了微型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有效实现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关键词:微型光伏逆变器;反激式;最大功率跟踪中图分类号:TM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8X(2016)04-0088-05太阳能是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光伏产业对解决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和能源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性能逆变器是光伏产业链中的核心装备,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公司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并生产了一系列产品.随着分布式光伏和光伏扶贫的不断深入推广,具有输出效率高、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的微型光伏逆变器以其在分布式发电领域中独特的优势,在未来将产生更多的发展机遇[1-4].在微型光伏逆变器的设计与研究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涌现了不少高科技公司,如德国SMA公司、美国EnphaseEnergy科技有限公司、德国Kaco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美国SolarBridge技术公司等.近年来,国产微型光伏逆变器厂家也逐渐崭露头角,如英伟力公司、昱能科技有限公司.其中,英伟力公司的MAC250产品于2010年底正式在海外销售,标志着中国微型逆变器的发展已经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此外,昱能科技有限公司所成功研发的三相微型逆变器产品,也标志着国产化微型光伏逆变器技术的再一次突破.表1给出了主流产品的产品数据.表1 主流微型逆变器数据制造商型号额定输入功率/W最大输入电压/VMPPT电压/V并网额定电压/V并网电压范围/VCEC加权效率/%Enphase M250-60 240 48 27~39 240 211~264 96.5Solarbridge P235LV-240 225 48 18~36 240 211~264 94.5Enecsys 250NL 250 44 24~35 230 195~260 95.5Involar MAC250A250 50 22~42 220 195~253 93.1APS YC250-CN 250 55 22~36 220 187~270 94.0微型光伏逆变器的关键技术主要分3个方面:高频隔离变换器的拓扑选型和参数设计,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技术,并网控制和防孤岛技术研究.文章重点针对交错并联反激式拓扑的微型光伏逆变器最大功率跟踪技术开展研究,基于扰动观察法并引入变步长控制,来减少算法在峰值点的波动,同时可提高MPPT算法的跟·88·DOI:10.15873/ki.jxit.000129踪速度.本文介绍了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给出了基于扰动观察法的MPPT算法设计与分析,并在MATLLAB/SIMULINK中开展相关仿真研究,验证设计的正确性.1 交错并联型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双路交错并联型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的主电路拓扑与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该结构采用反激式变换器双路交错并联交替工作,不仅能够减小逆变器输出电流脉动,还能够提高逆变器功率等级.同时,并联结构还提升了整个逆变器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以及装置的使用寿命.图1 双路交错并联型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双路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采用同一调制波,二者三角载波相位偏差180°,能够实现反激电路的交错输出.双路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由前级DC/DC电路和后级DC/AC电路两部分共同组成.前级反激变换器电路部分包括:输入电容Cin,反激式变压器T1、T2,主功率开关管Q1、Q2,整流二极管D1、D2.后级DC/AC电路部分实现并网前的换向,由4个晶闸管S1、S2、S3、S4组成H桥电路.上述电路的主要工作过程:光伏电池板输出直流电,经过反激变换器后变成正弦半波,该信号经过H桥电路换向后变为正弦全波,通过LC型输出滤波器滤波后并网.在上述工作环节中,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值受电网电压钳位为恒定值,因而需要调节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来控制其输出功率;在DC/DC变换环节,主功率开关管采用SPWM调制技术进行驱动控制,并联的反激式变压器主要作用是功率变换过程中的能量存储与释放.2 交错并联型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的MPPT设计光伏发电系统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外界条件约束与影响,为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需要在逆变器控制算法设计上实时跟踪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光伏逆变器中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主要有扰动观测法和电导增量法.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应用高级智能控制方法开发了智能型MPPT技术,如模糊控制技术、仿生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等智能型MPPT方法.为了降低成本,基于无电流传感器的MMPT技术也引起了广大关注[5-6].略显遗憾之处的是类似高级控制策略在具体工程实现时,会增加数字控制器的硬件资源开销及控制器选型设计成本,故难以满足微型逆变器的成本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技术中常用的扰动观察法.扰动观察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扰动光伏电池的输入电压或输入电流,然后测量光伏电池板输出功率的变化,通过比较当前输出功率和扰动前的输出功率的差值,确定下一次对输入电压或电流的扰动方向,直到光伏电池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为止.根据扰动观察法的描述可知,采用上述MPPT控制策略不可避免地在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附近存在来回扰动.因而,引入变步长控制方法,以减少控制算法在峰值点的回来波动,且能提高MPPT算法的跟踪速度.图2给出了基于扰动观察法的MPPT控制算法设计.·98·水恒华,等: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技术图2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MPPT算法设计3 交错并联型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的MPPT算法仿真表2给出本文所设计的微型逆变器的主要参数,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交错并联型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的仿真模型,开展了基于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仿真验证.表2 微型光伏逆变器的主要参数项目参数PV输入最大功率为2Pi(Pi为单路反激功率)120W×2PV侧额定输入电压Uin40VPV侧输入电压范围Udc,min~Udc,max20~60V电网额定电压Ugrid220 Vrms/50Hz电网电压波动范围Ugrid,min~Ugrid,max200~270 Vrms/50Hz逆变器开关频率fs40kHz为进一步观察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对光伏电池输出功率的影响,本节先给出两个因素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模拟.1)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伏电池特性模拟光伏电池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I-U和P-U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与光照强度成正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变大2)不同温度下的光伏电池特性模拟光伏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I-U和P-U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09·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图3 不同光照强度下光伏电池I-U、P-U特性曲线图4 不同温度下的光伏电池I-U、P-U特性曲线 如图4所示,可以明显地看出输出的最大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值比较大.图5所示为针对双路交错并联型微型光伏逆变器的MPPT跟踪技术的算法仿真,通过检测光伏电池输出的电流电压值来实时调整反激式变换器的主功率开关管占空比D.仿真时,假定当前环境温度一定,但光照强度发生变化.图5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跟踪图从仿真结果可见,在光照强度由1400W/m2下降至1000W/m2,以及由1000W/m2变为1200W/m2,微型光伏逆变器均能够跟踪捕获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输出.4 结语太阳能是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光伏产业对解决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和能源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微型光伏逆变器在分布式光伏和光伏扶贫中将会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介绍了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给出了基于扰动观察法的MPPT算法设计与分析,并在MATL-·19·水恒华,等:交错并联反激式微型光伏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技术LAB/SIMULINK中开展相关仿真研究,且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正确性.参考文献:[1]王璐.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2]董汉菁.交错并联反激式光伏微型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3]孙尧,粟梅,王海龙,等.一种双交错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中国,CN102931678A[P].2013-02-13.[4]马超,张方华.有源钳位反激式光伏微型并网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的分析和改善[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354-362.[5]CHOI B,JANG J,KIM Y,et al.Currentsensorless MPPT using photovoltaic AC module-type flyback inverter[C].//IEEEIntemational Symposium on Industinl Electronics.IEEE,2013:1-6.[6]LEE J H,LEE J S,LEE K B.Current sensorless MPPT method for a PV flyback microinverters using a dual-mode[C].//Intemational Power Electoronics Conference,2014:532-537.Research on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for Micro Inverter with aFly-back and Interleaved TopologySHUI Henghua1,LI Gang2,ZHAO Yong3,ZHOU Amao4,GU Yang5(1.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210009,China;2.Nanjing Pengli Company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153,China;3.Anhu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Hefei 230601,China;4.State Grid of Taizhou Company,Taizhou 225309,China;5.State Grid of Jinhu Company,Hai'an 2116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micro-PV inverters will beapplied in intelligent buildings and distributed PV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s.In this paper,the MPPT al-gorithm based on the improved perturbation observation method is analyzed and design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opology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micro-PV inverter with staggered parallel flybackstructure.To further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a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micro-photovoltaic in-verter system is built in MATLLAB/SIMULINK.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ca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maximum power tracking of the system.Key words:micro photovoltaic inverter;flyback;MPPT(编辑 崔思荣)·29·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
四种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置方式
四种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置方式中央式逆变器:这是一种集中式的逆变器布置方式,所有光伏阵列都通过直流汇流箱将直流电流汇总,然后连接到一个中央逆变器进行变换为交流电。
这种方式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电站,适合在一个集中的位置进行管理和维护。
优点是成本较低,但如果一个阵列受到遮挡或损坏,会影响整个电站的发电效率。
串联式逆变器:在这种设置方式中,每个光伏阵列都连接到一个单独的逆变器。
这种方式更好地应对阵列间的不均匀情况,但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电站。
优点是监控和管理每个阵列的性能,缺点是逆变器的数量较多,可能会增加维护成本。
分布式逆变器:分布式逆变器是一种中间方式,每个逆变器管理多个光伏阵列,但并不是所有阵列都连接到同一个逆变器。
这种方式在规模适中的电站中较为常见,平衡管理和维护的难度与发电效率之间的关系。
微逆变器:微逆变器是一种将逆变器置于每个光伏模块附近的方式,每个光伏模块都有一个对应的微逆变器,将直流电直接转换为交流电。
这种方式适用于分布式光伏系统,每个模块的发电状况独立监控和管理。
优点是阵列之间的遮挡或故障不会对整个电站产生影响,但每个模块都需要一个逆变器,成本较高。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设置方式,还要考虑以下因素:电站规模:不同规模的电站适合不同的逆变器设置方式。
小规模的户用光伏系统通常采用微逆变器或串联式逆变器,而中大规模的商业和工业光伏电站考虑分布式逆变器或中央式逆变器。
阵列布局:光伏阵列的布局对逆变器设置方式也有影响。
如果阵列的方向、倾角等存在变化,微逆变器或分布式逆变器可能更适合,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电网要求:不同的地区和电网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功率因数控制、谐波抑制等。
选择逆变器设置方式时需要确保满足电网接入的要求。
可维护性:不同的设置方式会影响维护和故障排除的难易程度。
集中式逆变器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维护,而微逆变器可以更容易定位故障点。
成本考虑:不同的逆变器设置方式具有不同的成本结构。
微逆变器成本较高,但提高模块级别的监控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错并联反激式准单级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安科瑞袁燕摘要:独立光伏组件的微型逆变器能有效克服传统光伏系统存在的阴影问题。
详尽介绍了某型准单级式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设计、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该微型逆变器基于高频环节逆变技术,有效实现了初、次级电气隔离,解决了漏电流问题;采用有源箝位技术吸收漏感能量,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采用变步长的扰动观察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输入电压前馈方法可解决准单级式微逆母线电压崩溃问题。
220W样机试验验证了该方案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整机MPPT效率为99.5%,最高效率达到95%。
关键词:微逆变器;高频环节;最大功率点跟踪Abstract:To overcome the traditional photovoltaic systems have low overall output power caused by the partial mask,proposed a single PV module for a single micro-inverter topology and its control ing single-stage interleaved flyback converter,In order to overcome problem of flyback transformer primary side leakage,using Active block circuit to absorb the leakage inductance energy,achieving a zero-voltage switching tube switch,increases machine efficiency.Gives a system based 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control process,the system uses a variable step size 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 to achieve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aking each photovoltaic panels working on the maximum power point.Build a experiment prototype to verify the topology and control strategy is feasible solutions. Keywords:Micro inverter;Flyback;DCM mode;MPPT1引言传统集中式、组串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通过对光伏电池板的串并联,在有效提高母线电压后,供给并网逆变器将电能输送到电网。
其结构简单,转换效率高,尤其适合于日照较好的电站系统。
但在东部城乡地区,云层及建筑物、树木遮挡,以及单块电池板发生故障等因素,将严重降低整个系统的发电量。
配备在每一个光伏组件后面的微型逆变器,通过对各组件的独立控制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大大提高了系统抗局部阴影的能力,以及整体发电量。
尽管其成本相对较高,但模块化架构、高可靠性、高发电量、安装方便等优点使其为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此详尽介绍了某型准单级式交错并联微逆变器设计、分析及控制策略。
高频环节逆变技术不仅实现了微逆变输入输出电压大升压比匹配,同时初次级电气隔离解决不了不隔离系统漏电流问题;而且基于有源箝位技术吸收漏感能量,实现了开关管的ZVS。
系统控制框图及流程表明采用变步长的扰动观察法能实现MPPT,输入电压前馈方法可解决准单级式微逆母线电压崩溃问题。
2主电路拓扑基于微型逆变器的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微型逆变器直接安装在太阳能模块背后,交流输出可以直接与电网相连。
D C/A C D C/A C交流电网图1微型逆变器系统结构2.1拓扑选择准单级式反激逆变器仅有一级的功率变换[4],拓扑简单,尤其适合低成本应用场合的要求。
在断续模式(DCM)及临界连续模式(BCM)下,其呈现电流源特性,控制系统设计简单,市目前光伏微逆变器的理想拓扑。
由于反激变换器输出功率有限,在微逆变器系统结构中,这里采取如图1所示交错并联技术:将两路反激变换器输入并联,输出并联,原边的主管交错180度导通以减小输入输出电流纹波,同时公用一组输出极性翻转桥;考虑到反激变压器漏感的存在,进一步采取有源钳位技术回收漏感,并实现了主管和辅助管的ZVS,有效减小开关损耗,提高了电路效率。
图1交错并联反激型微逆变器拓扑结构此时光伏组件经过反激变换器主开关SPWM高频调制,得到包络线为单极性工频正弦半波的输出电流。
交流侧的工频换向桥驱动时序跟踪电网电压,将前面的单极性工频正弦半波翻转为正弦波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
2.2工作模式分析根据变压器的磁通是否连续,可将反激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分为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DCM及BCM 3种。
CCM模式下反激逆变器相对稳定性较差,需要妥善处理。
目前主流的反激逆变器以DCM及BCM为主,但由于在BCM模式下,需要采用变频控制,计算和控制都较为复杂,因此这里采用DCM。
相对BCM及CCM,DCM的优点是恒频工作,控制简单,且消除了次级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缺点是相比CCM此时励磁电感较小,器件峰值电流应力较大。
为确保变换器工作在DCM,需其初级电感Lp 即励磁电感小于临界连续电感值。
定义工频周期T grid 是高频开关周期的2k 倍,定义d p 为最大占空比,由于输入电流大小和占空比成正比,因此每个开关周期的占空比也是正弦脉络d p sin(iπ/k ),则变压器原边电流i dc 的平均值为:,()(1)12()ss kiT dc avg dc i i T i gridI i t dtT −==∑∫化简得2,4dc s dc avg pPU T I d L =将P in =U dc *I dc,avg 带入上式可得变压器原边电感:22,22max(1)(1)44dcgrid pdc s dc s p p in inU U U T U T L L P n P nλ−−<=+=+3控制系统3.1控制框图准单级式微逆变器需同时完成MPPT、锁相、孤岛检测和入网电流控制[5][6]。
如图2所示,通过MPPT 计算提供得到的并网电流的基准幅值I o 大小,从而确保光伏组件以最大功率向电网传输能量。
锁相提供并网电流的相位信息,确保入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
孤岛检测是并网逆变器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在电网异常情况下关闭逆变器,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入网电流控制是并网逆变器的核心控制部分,这里通过采样输出电流闭环控制,确保了高质量的并网电流(理论上在DCM 下,开环控制即可实现电流源并网,但其并网电流总谐波含量相对较高)。
i *图2控制系统3.2准单级式系统MPPT及直流母线电压控制MPPT是通过相应的算法,不断调整并网电流基准,调整逆变器输出功率,从而调节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使得光伏组件输出功率最大。
扰动观察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是MPPT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算法原理是当前次的输出功率与前一次的输出功率作比较,假设P(k+1)>P(k),那么将光伏输出电压基准继续向着这一次变化的相同的方向进行扰动;反之,若输出功率变小,则在下个周期改变扰动的方向,如此进行反复扰动、比较直至光伏系统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扰动观察法步长的大小决定了算法跟踪的速度和系统在最高处附近来回振荡的幅度,因此,本文采取一种变步长的扰动观察法[7],具体方式当功率较每小时,扰动值C取值加大;当功率较大后,适当减小扰动值C的取值。
图3扰动观察法算法流程在准单级并网逆变系统中,单纯的MPPT环无法保证很好的动态性能,实现系统的稳定。
当发生外界条件突变或者程序误判断时,直流母线电压会剧烈震荡甚至奔溃。
如图3所示,在原有的控制基础上加一个输入电压环,防止在MPPT误判断时直流母线电压的剧烈震荡,可以有效防止母线电压的崩溃,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4实验结果为验证上述交错并联准单级高频环节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方案,在实验室完成了基于DSP28035控制的220W微逆变器样机研制。
前级直流输入电压Vpv =35VDC,并网电压Vo=220VAC,电网频率fac=50Hz,主管V1开关频率fs=135Khz,滤波电感L1=1mH,光伏组件及交流电网采用光伏模拟器及交流电源模拟。
图4a,b分别为轻载与满载时并网电流io 的输出波形,可见io与ug同频同相,且io波形质量都较好;由图5c可见,V1在开通与关闭前,漏源极电压为零,实现了V1的ZVS;图4e给出了变压器初级电压up、次级电压us和电流is,ug的波形,验证了工频翻转桥的可行性。
t (5m s/格)i o (1A /格)V g (100V /格)i o (1A /格)V g (100V /格)u s 1(20V /格)i p (5A /格)u g s 1(50V /格)t (2.5μs/格)u g s 1u s1i p(c)主开关管波形u g s 2(20V /格)i c (5A /格)u s 2(50V /格)u g s 2u s2i ct (2.5μs/格)(d)箝位管波形i s (1A /格)u g (500V /格)u s (200V /格)u p (50V /格)u gi s u su p t (5m s/格)(e)变压器原副边电压波形t (500m s/格)i o (1A /格)V o (10V /格)V oI o(f)MPPT 实验波形图4实验波形图5给出光伏模拟器测试的MPPT 效果,MPPT 效率为99.5%。
效率(%)功率(W)图6效率曲线图6a 效率测试曲线进一步表明微逆变器整机在整个负载范围内均达到了较高的效率,满载最大效率达到了94%,图6b 为在不考虑辅助电源损失下功分析仪测试结果,最高效率为95%,并网电流THD 小雨1.5%,验证了微逆变器方案的可行性。
5结论介绍了某型准单级式交错并联微逆变器设计、分析及控制策略。
该微型逆变器具有以下特点:基于高频环节逆变技术,有效实现了初次级电气隔离,解决了不隔离系统漏电流问题;采用有源箝位技术吸收漏感能量,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减小开关损耗;采用变步长的扰动观察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基于输入电压前馈方法解决准单级式微逆母线电压崩溃问题;220W样机整机最大功率跟踪效率为99.5%,满载最高效率达到94%。
不考虑辅助电源时,最高效率为95%,并网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小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