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的慢行系统规划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探讨摘要:生态城市建设中,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越来越受关注,城市交通路网越来越人性化,在城市规划中打造形式多样的城市慢行廊道,以城市绿廊为载体,结合面状滨水空间打造游憩步行廊道,结合带状滨水空间打造健身步行绿道,是当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标配”。

本文以襄阳华侨城片区为例,与武汉部分道路案例作对比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慢行交通;分析1城市绿道系统规划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规划不可轻视的部分,打造形式多样的城市慢行廊道,以城市绿廊为载体,结合面状滨水空间打造游憩步行廊道,结合带状滨水空间打造健身步行绿道,等等设计方式在襄阳华侨城新城区规划中十分常见,见图1慢行绿道示意图。

图1慢行绿道示意图2慢行过街设施规划2.1慢行过街设施选型概述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都是重要的城市人行过街设施,天桥和地道各具优缺点:天桥具有建筑结构简单、工期短、投资较少、施工较易、施工期基本不影响交通和附近建筑安全、与地下管线的矛盾教易解决、维护方便等优点,但是在与周围环境协调问题上要求较高,特别是附近有文物、重要建筑时更不易处理;其次是过街者一般不愿走天桥,建天桥也常给道路改造带来困难。

地道的优点是与附近景观没有矛盾,净高比天桥要少些,一般与道路改造矛盾较少。

但地道一般须设泵站排水,结构比较复杂,施工较难,影响交通,工期长,造价高,与地下管线矛盾较难处理,建成后还要专人管理,管理和维护费用大。

2.2慢行过街设施选型规范、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1.快速路和主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的间距宜为300-500m,次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间距宜为150-300m;2.城市快速路过街设施应采用立体过街方式;3.在商业区、交通枢纽等人车密集地点,宜结合建筑物内部人行通道设置连续的立体过街设施,行车地下或空中人行连廊。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1.行人横过市区封闭式道路或快速干道或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5m时,可每隔300-400m应设一处立体过街设施;2.天桥或地道的选择应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结合地上地下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周围环境、工程投资以及建成后的维护条件等因素做方案比较,地震多发地区宜考虑地道方案。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开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给城市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车辆事故频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慢交通系统被提出并逐渐引入。

什么是慢交通系统?慢交通系统是一种以非机动交通工具为主的城市交通系统。

它包括步行、自行车、轮滑、滑板等慢速交通工具,以及相应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措施。

慢交通系统的目标是提供便利、平安、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原那么综合考虑城市特点和需求规划慢交通系统时,需要仔细考虑城市的地形、人口分布、出行需求等特点。

不同城市的规划方案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提供便利的慢交通设施慢交通系统需要提供便利的设施,包括行人和自行车道、停车设施、交通广场等。

这些设施应该布局合理,连接方便,使行人和自行车能够平安、便捷地通行。

提倡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共享慢交通系统不仅仅是规划自行车道,还应该考虑其他非机动交通工具的需求,如行人、轮滑、滑板等。

系统设计时应该鼓励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共享,提供适用于多种交通工具的设施。

加强交通管理和宣传教育为了保证慢交通系统的顺利运行,需要加强交通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包括交通组织、交通信号设置、平安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交通系统的平安性和效率。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制定详细的交通规划制定详细的交通规划是慢交通系统管理的根底。

规划应该包括慢交通设施的布局、交通组织原那么、交通信号设置等内容。

规划要兼顾城市的开展需求、人口分布和出行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完善相关的交通设施慢交通系统管理需要完善相关的交通设施,如行人步道、自行车道、停车设施等。

这些设施应该便捷、平安,并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配套设施,如换乘设施、效劳设施等。

引入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慢交通系统的管理效率和平安性。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慢行系统逐渐被引入到城市交通设计中。

本文将探讨慢行系统的应用与优化。

一、什么是慢行系统慢行系统是指为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提供便利和安全的交通设施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慢行系统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鼓励和保护可持续交通方式的发展。

慢行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三者之间的协调,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安全,并且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二、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慢行系统可以被纳入道路网络规划中。

例如,在城市地标建筑周围设置步行街,优先规划自行车道,以及对公共交通站点进行布局,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便利出行的需求。

其次,慢行系统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例如,对于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交叉口设计,需要设立相应的交通信号系统,确保自行车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同时,公共交通与步行者之间的衔接也需要考虑,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步行路径。

另外,慢行系统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例如,在城市广场和公园的规划中,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供人们休闲和娱乐。

同时,还可以将绿化带和景观设计纳入慢行系统的范畴,提供美观的环境和舒适的行走体验。

三、慢行系统的优化慢行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慢行系统的运行状况。

通过实时监测人流、自行车流和公交车流的数据,可以对慢行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在慢行系统的建设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慢行系统发展策略。

对于已建成的城市,可以通过改造和更新既有的交通设施,来逐步实现慢行系统。

另外,需要注重宣传与教育。

慢行系统的成功实施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慢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促使更多的人选择慢行方式出行。

城市规划中的慢行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中的慢行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中的慢行系统规划分析摘要:城市原本就是以宜居来尊重人性与生活真谛的现代文明的栖息地。

以此出发,市民乐得改变曾经“陀螺式”的运转生活,藉由“慢行系统”享有“慢的乐趣”,从而重构一种优雅从容的“慢生活”。

而“慢生活”,既是“慢行系统”的旨归,也是“慢行系统”盛行的必要支撑。

关键词:城市规划;慢行系统;研究引言:慢行系统因其具有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特点,作为一体化交通及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成为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解决城市交通现有问题的有效方式,故在城市规划中着重进行慢行系统的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城市交通慢行系统的特征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而其中就包含步行和非机动车的出行方式,这种出行方式所占比重在所有城市交通中也最大。

“慢行交通”指的就是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的以人力为主要动力的出行方式,城市慢行交通特点如下:(1)为了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出行,上班、购物、吃饭等等;(2)对于短距离出行,慢行交通较其他方式有明显的优势;(3)相比其他交通方式而言,占用空间不大;(4)分布广泛,节能环保;(5)在整个交通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事故频发,难于管理。

在城市交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较多考虑机动车道,忽略了对于步行和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的关注,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空间的利用和人们的幸福指数有很大影响,所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设计,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

2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构建2.1非机动车交通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是指以非机动车作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本文所指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指自行车交通),骑行者享有交通优先权,提供从一个地点到另一地点出行机会的一套与机动车、行人不同程度分离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体系,包括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专用路、停车设施、过街设施、非机动车信号设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

综合国内外现状看来,城市中非机动车交通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阿姆斯特丹模式——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巴黎模式——短距离及与公交接驳的辅助交通工具;香港、新加坡模式——自行车交通作为休闲健身工具。

慢行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慢行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慢行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慢行系统是指为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种交通模式。

与传统的高速交通相比,慢行系统注重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的交通方式,鼓励人们步行、骑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电动车等低速交通工具。

本文将对慢行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慢行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许多城市通过改造道路、新建自行车道、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等方式,积极推动慢行系统的发展。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改善交通流量,减轻城市交通拥堵,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例如,丹麦的哥本哈根是慢行系统的杰出代表,其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方式,鼓励人们步行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城市交通效率高,空气质量好。

慢行系统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智能交通、物联网、无人驾驶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为慢行系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智能公共自行车和电动车共享系统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此外,通过使用智能手机APP应用程序,人们可以轻松规划行程、查询交通信息,提供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供了方便的出行方式,同时也为慢行系统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方面提供了更科学的工具。

未来,慢行系统将继续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慢行系统将更加安全和舒适。

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的引入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提供更高效、低碳的交通选择。

其次,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慢行系统将更加高效和便捷。

智能公共自行车和电动车共享系统的推广将减少私家车使用,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智能交通信号灯的应用将提高交通流量管控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另外,慢行系统的发展还将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慢行系统的需求,新建或改造街道、步道和自行车道,提供更好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道路网络。

此外,慢行系统的发展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废气排放。

在追求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慢行系统将成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要点分析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要点分析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要点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负荷压力骤增,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

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为代表的慢行交通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实现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基于慢行交通体系的城市低碳交通具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1.慢行交通的定义和作用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高速和快速交通而言的,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的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

由于许多大中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慢行交通模式是一种“低碳、绿色、可持续”的交通运行模式。

建立慢行交通系统,可以有序的引导居民从私家车出行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形成“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等出行方式,以达到遏制城市资源浪费,减少小汽车出行量,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实现城市交通“门到门”无缝有效衔接的交通模式。

2.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主要是针对大城市慢行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目标、策略、规划控制对策,推动慢行交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

2.1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以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建立非机动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良好的换乘;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非机动车廊道;以慢行区划分为依据,优化、整合区内非机动车网络;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善非机动车管理体制和公共政策。

非机动车道网络划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等几个等级。

非机动车与轨道站、BRT、常规公交等的分级换乘枢纽。

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提倡短距离出行向自行车交通转换,有效衔接轨道、BRT、常规公交,大大提升公交服务范围,实现公交出行的门到门。

中小城市慢行系统规划—以大理市主城区为例

中小城市慢行系统规划—以大理市主城区为例
慢行系统和机动车交通平 等共存
提升街道空间活力,增强 沿街商业效益
适用于人口密度较低的城 市功能区
规划理念借鉴
3.宁静交通(Traffic Calming)
人行与车行系统融合 限速(道路设计为尽端式或 缩口状,将车道设计成折线 形或蛇形,迫使车辆减速, 保证步行者的安全; 归还步行和骑车空间和非 交通活动空间 提高步行者、骑车者和其 他非交通活动参与者的安全 性,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
城市出行结构示意图
2.结合用地功能布局,采 取分类分区发展引导
各功能区慢行构成和地位作 用存在差异,应对各功能区 慢行系统发展进行分类引导;
用地功能与出行结构关系图
慢行系统发展策略
3.引导和满足出行活动需 求,构建人性化慢行系统;
中小城市生存性出行(上班、 上学、务工)慢行交通量较大; 生活性出行(购物、就餐、文 体活动、探亲访友) 慢行需求 比重也大于其他方式; 慢行交通以通勤为主,居住 区与办公、学校之间应配建无 障碍慢行设施;生活性出行中 购物就餐和文体娱乐慢行需求 较大,应重视综合商业、文化 娱乐、景观功能区慢行系统设 置,改善慢行出行环境。
雷德朋模式(人车分流) 共享理论 宁静交通 新城市主义和TOD模式
因地制宜引导城市用地开发和交通系统结构调整,实现城 市绿色、低碳发展。
二、慢行系统发展策略
慢行系统发展策略
1.提升慢行交通系统地位, 构建绿色低碳城市
居民日均出行次数为2.78人 次/日,慢行 (步行和非机动 车) 比重为53%,高于公交和 私人机动车分担率(47%),是 构建大理低碳示范区基石;
用地空间布局图
慢行出行OD分布图
中观层面-分区引导
慢行分区 核心商业办公 慢行区 需求特征 以通勤型出行和购物、餐饮等生 活性出行为主,慢行出行量大而 持续时间长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慢行系统是指通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的一种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理念。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主要以机动车为中心,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而慢行系统规划则以人为本,强调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建设人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交通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率和景观设施,使城市更加宜居。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步行和骑行也有助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社交互动。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缓慢的交通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周围的环境,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促进社区的凝聚力。

二、慢行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慢行系统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确保其实施效果的有效性。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交通网络。

慢行系统应与公共交通系统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出行。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

城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交通需求和空间特点,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再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

步行和骑行是相对较为脆弱的交通方式,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人行道隔离设施等,确保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为例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为例
动交通系统,可以译为 Pedestrian and Bicycle Transportation。 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指的是步行或非机动车等以人力为空间位 移动力的交通。 是低碳交通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包括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其中步行具体对象为行人,非机动车具体 对象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
者一般用于行人或自行车通过
性的 设 施 , 包 括 人 行 道 (sidewalk)、 人 行 横 道
(passway)、人行地道、人行天
桥、非机动车道等;后者可分 为休闲旅游性质的慢行空间(林
间步道、山间道、滨水道等)和
商业性质的慢行空间(商业步行 街等)。
1.6国内外对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
德国、丹麦、瑞典等欧 洲国家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 亚等
⑤ 人行道铺装 人行道采用的铺装材料应具有防滑性能、并且容易维护(如抵抗翘曲、抗裂等)。同时铺装 要满足稳定、牢固和抗滑。特殊地区或是中心区通常会采用特殊人行道和其他步行设施设 计,如采用彩色或是图案的水泥、砖块或是其他铺装物,其铺装方式需确保人行道表面平 整。
1.3慢行交通的特点
绿色环 保 实现门 到门 缓解交 通拥堵
特点
覆盖 点具 体 适宜 短程 出行
占用资 源少
1.4发展慢行交通的意义
对人类自身、日常活动和城市品质方面
步行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成本 最低、最环保、最现实可得的交通方式 和健身休闲方式。 尽管大部分出行以车代步,但人们 走出小汽车,也要依赖步行。让人们自 由、安全、舒适的在街道上,而不是在 公园里行走、骑自行车、玩耍和嬉戏, 市城市最好的礼物。
1.5 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系统包括为慢行活动提供的场所、活动在其中的人和进行着的

慢行系统实施方案

慢行系统实施方案

慢行系统实施方案慢行系统是指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和提高行人、非机动车出行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设施。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慢行系统的实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健康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慢行系统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慢行系统的实施需要从城市规划层面入手。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合理设置步行街、人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设施,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出行安全和便利。

同时,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减少机动车通行区域,扩大慢行交通空间,提高慢行交通的优先级。

其次,慢行系统的实施需要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要设置人行横道、减速带、交通标志等设施,提高慢行交通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要建设便捷的自行车停放设施,鼓励市民选择非机动车出行方式。

另外,慢行系统的实施需要加强交通管理和监控。

通过加强交通巡逻、设置交通监控摄像头等手段,提高慢行交通的安全性和秩序性。

同时,要加强对机动车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慢行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最后,慢行系统的实施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举办慢行交通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市民对慢行交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要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引导市民选择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慢行系统的实施方案涉及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和监控、宣传和教育等方面。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慢行系统的有效实施,为城市交通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慢行系统实施方案,推动城市交通向着更加便利、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

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

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

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居民的出行质量,慢行体系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慢行体系规划方案旨在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通行环境,同时,也为环保和低碳出行提供了可能性。

下面就为大家提出一份慢行体系规划方案。

一、市中心区域的改造与提升。

市中心区域是城市的核心,也是人流量较大的地区。

因此,慢行体系规划方案首先应从市中心区域入手,改造与提升城市中心步行街及周边地区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公共空间。

主要措施如下:1. 提高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市中心区域的人流量比较大,需要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加宽敞的通行空间,以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2. 完善交通设施:增设和改善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斑马线等交通设施,便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提高交通安全性。

3. 增加休息区和绿化带: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休息、休闲的场所,同时提升城市的观赏性和生态环境。

二、社区与城市的连接。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内的交通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质量。

因此,慢行体系规划方案还应注重社区与城市的连接。

主要措施如下:1. 完善社区内的步行系统:在社区内建设完善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方便居民步行和非机动车通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提高出行效率。

2. 建设社区公园和休闲场所: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方便居民在社区内进行活动,减少对外出的需求。

3. 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接驳:建设便捷的公交站点和轨道交通接驳点,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减少私家车使用。

三、慢行体系与交通网络的整合。

慢行体系规划方案应与城市交通网络有机整合,以进一步提高交通秩序和效率。

主要措施如下:1. 增加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的便利性:通过增设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和非机动车道等交通设施,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加便利和安全的通行环境。

2. 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在城市道路上设置自行车专用道,为非机动车提供独立通行的通道,减少与机动车的冲突,提高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性和效率。

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阐析

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阐析

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阐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所存在的不足,慢行交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规范系统化的慢行交通建设,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生活品质、彰显城市活力的途径之一。

基于此,本文就从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展开分析。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1、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必要性1.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慢行交通空间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样充斥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无论是商务区、商业街,还是居住社区,慢行交通方式都处于优先地位,这些地方将是展现城市魅力、都市活力的焦点。

具有文化情趣,色彩多变,充满亲切感人性化的慢行空间将是反映城市文化的窗口。

1.2鼓励低碳生活慢性交通出行方式不仅是低碳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更是有利于出行者身体健康的出行方式。

虽然目前在国人的观念里,小汽车仍是地位身份的象征,但是仍有大部分长期开小汽车的“受害者”,如果环境良好,他们更愿意骑非机动车出行,以便摆脱长期以来的“颈椎病”“肥胖症”等。

如今人们物质生活达到较高的层次,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再符合人们的要求,人类最初的“慢生活”受到青睐,“慢”生活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希望通过“慢生活”、“慢运动”方式,来放松身心,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和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已有的规划以及规划的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2、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现存问题及原因2.1评价标准体系不统一2.1.1慢行交通评价标准体系①宏观评价体系。

宏观评价体系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城市道路布局特点、就业、居民平均收入、家庭人口组成等对步行出行行为产生的影响,宏观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慢行系统的发展战略层面;②微观评价体系。

微观评价体系是从微观角度研究步行系统及周围环境中,对步行有影响的因素及细节,如绿化带长度宽度,缓冲带宽度,街灯间距等,微观评价体系主要针对慢行交通系统的实施策略层面。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和评价——以武夷山为例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和评价——以武夷山为例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和评价——以武夷山为例1、提升对象背景简述拟定提升对象位于武夷山崇阳溪畔,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自然景观条件。

溪流大致划分了景区公园和度假区,绿道所在一侧为度假区。

休闲道长度约为3.6公里,基本沿河流走势延伸,具有较为完好的地理景观优势和吸纳人流的潜力。

图5-4 武夷山度假区休闲道分布图规划编制文件:国家保护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上层专题规划《南平市市域绿道网规划》、武夷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现状条件分析1)现状发展模式概念分析依据绿道的现状断面,可以由西到东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完全自然区,景观过渡区和活力支持区。

图5-5 滨溪路休闲道横断面图完全自然区:沿崇阳溪一侧岸线所在,属于绿线管制范围内最重要的生态部分,也最不适合进行人工环境干预。

景观过渡区:在绿线范围内设置一定人工景观的区域,起着对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充分利用、城市必要开敞空间塑造和慢行人群导引以及对城市建成区和自然生态区的融合过渡作用。

活力支持区:必要的单侧商业文化及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所在地,是绿地系统的支持和完善部分。

应对建设强度进行严格控制。

2)SWOT分析优势:a.从外部来讲,滨溪绿道位于武夷山崇阳溪畔,同时毗邻武夷山度假区与景区的过度地段,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以及吸纳人群的能力。

b.从内部来讲,滨溪绿道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条件,其休闲道长度约为3.6公里,基本沿河流走势延伸,地理景观优势明显。

劣势:a.在内部服务设施上,滨溪绿道目前的内部服务设施建设尚不够完善,存在缺失管理中心以及治安岗亭、医疗保障点等设施的建设。

b.在与外部交通衔接度上,滨溪绿道虽与外部其他城市主要干道有连接,但是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隐蔽,整个绿道与度假区内主要交通干支线衔接度差,给游客和居民进出滨溪路休闲道造成极大的不方便。

c.在功能上,滨溪绿道的功能太过单纯,几乎没有充分与外界的功能相联系和混合。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慢行系统工程,是指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中,通过改善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系统,促进城市居民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和减少交通拥堵,从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道路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行人和自行车设施、交通管理手段等方面,通过系统设计和实施,使城市交通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

同时,慢行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设计。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慢行系统工程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慢行系统工程的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城市道路网络、建筑布局,合理划分交通区域和保留绿地等措施,可以营造出更加适宜步行和骑行的城市环境。

例如,建立起城市中心步行区,限制汽车进入,增加行人道和自行车道,并设置更多的休息点和景观设施,让市民在街头漫步时有更好的体验。

在城市规划中,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使公交车辆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出行需要,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促进环保出行。

二、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是慢行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实现慢行系统工程的目标,需要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包括增加公交线路密度、提高公交运行速度、改善公交站点设施等措施,使市民更容易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此外,在公共交通系统中,要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车辆,提高公交车辆的环保性能。

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三、行人和自行车设施行人和自行车设施是慢行系统工程的重点建设对象。

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行人步道和自行车道,增加行人过街通道、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等,可以更好地保障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促进他们选择步行和骑行的出行方式。

同时,通过设置步行和骑行的便利设施,也可以提高市民对于慢行系统的接受度,鼓励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四、交通管理手段交通管理手段是慢行系统工程的补充和保障。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城市交通,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促进慢行出行方式的发展。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摘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的交通规划是能够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

但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不单单需要考虑汽车交通,还应考虑慢速交通(如骑自行车与步行),以免给人们增添出行的困扰。

在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过程中,应在相关证据的基础上使其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并且对相应的项目设计进行审查。

只有这样,市民才能更加多样化地出行。

本文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策略0引言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交通形式,也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能够提升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并降低汽车尾气排放,进而会创造出一个舒适安宁,整洁美好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已成为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向。

比如北京,上海,杭州与济南等大中城市已经开始陆续建设慢行交通系统,随之而来的就是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该系统的建立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市民的生活中。

建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的是有效地将机动车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有效区分开来,并且尽量避免相互干扰,使出行者能够享受高效,舒适和便捷的交通环境。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新型的慢行交通系统,该系统与城市发展兼容并且与城市公共交通完美结合,它将引导公民形成一个全新的出行概念。

1慢行交通的概述1.1慢行交通的特征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交通形式,也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相比与机动车交通,慢行系统在出行效率与交通安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灵活的机动性,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广泛存在。

(2)距离较短的优势显而易见。

(3)节约土地。

(4)提高效率。

(5)在城市交通安全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浅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

浅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

浅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发布时间:2022-10-21T07:33:14.05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12期作者:吴苏[导读]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车矛盾”不断加大,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变得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吴苏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车矛盾”不断加大,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变得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慢行交通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行系统;绿色出行;城市管理;道路交通。

引言“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文中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不断加剧,低碳绿色出行方式的提倡以及健康中国行动的开展,慢行交通建设的必要性日渐凸显,改善城市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势在必行。

分析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建设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本文对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索性的思考与研究。

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早期发展起来的城市交通特点是道路少且相对狭窄。

随着快速城镇化,昔日的小城市快速变“大”,不断向外扩张,原先道路建设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需要。

汽车保有量呈爆炸式增长,城市的道路容量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老城区,本就不宽的道路逐渐衍变为停车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交通需求。

因此,城市的慢行系统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一直在促进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鼓励绿色出行。

低碳理念的慢行交通则是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资源合理配置,倡导绿色出行。

3.道路规划与审批规范性要求随着机动车量暴增式增长,机动车逐渐抢占道路大部分空间,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事故频发。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交通规划中,除了考虑机动车交通外,还需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规划。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一、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出行质量。

而交通规划的核心在于实现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慢行系统。

二、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的关键内容1.非机动车交通规划非机动车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

在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交通的需求,保障非机动车道的安全与畅通。

还需加强对非机动车交通的管理,规范非机动车的行驶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慢行系统规划慢行系统是指为步行者和非机动车提供的安全、舒适、宜人的出行环境。

在交通规划中,应重视慢行系统的规划,提升慢行系统的品质。

这包括优化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增加绿化带,设置休息设施,提供充足的照明等。

同时,还需加强慢行系统的互联互通,方便居民出行。

3.交通方式协调规划在交通规划中,应注重各类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公共交通站点附近设置自行车租赁点,方便乘客换乘;在市区内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在拥堵区域实施限行措施,鼓励市民选择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等。

通过协调规划,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一项关键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交通规划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机动车交通,更要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规划。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非机动车交通规划是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

浅议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

浅议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

2 慢 行 系统 的基本 要 求
建设 城市 慢行 系统 ,应 该符 合 以下基 本要 求 : ( 1 )安全性 。一是人 车 分流 ,机 动车 与非机 动 车分 流 ,各行 其道 。二 是人 行道 、机 动车 与非 机动 车道 有 隔离或 平面 高差 。三 是行 人和 非机 动车 过街 设施 完善 ,过 街斑 马线 间距 适 当 ,绿 灯配 时足 够 。 ( 2 ) 畅通 性 。 一 是连 贯成 网络 。 二是 宽度 足够 , 流量 充足 。三 足通 行无 障碍 ,无 占道 经营 和停 车 。
第 3期 ( 总第 1 0 8期 )
20 l 4 —0 9 —2 5
市政 设施 管理
S hi z he n g Sh e s 碱 市僵行 系统规则 建设
口 汪广丰
[ 摘 要] 慢行 系统是城 市交通体 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 城市慢行 系统是城 市发 展理 念的提升 。建设城市慢行系 统应该符合安全 性、畅通性 、舒适性和耐久性等基本要求 ,构筑慢行系统 的结构空 间与 骨干 网络。应正视面临 的问题 ,避 免
小 汽 车 速 度 为 根 本 依 据 。 中 国大 多 数 城 市 高 达 6 0 ~8 0 %的居 民 出行 靠慢 行交 通完 成 ;即使 在机 动化 程度 很 高 的上 海 ,步行 、非 机动 车 出行 比例 也 高达 5 5 %。城市 中小汽 车 虽然 很 多,但绝 大 多数 市 民仍 以慢 行 或公 交 出行 为主 ,片面 强调 小汽 车效 率 无 疑有损 于 城市 交通 的系 统效 率与社 会 公正 。 ( 4 ) 慢 行 系统建 设 是引导 城市 交通 出行 方式 结 构 合理 化 ,缓解 日益 严重 的交通 拥堵 难题 的重要 手 段 。从 节约 能源 角度 讲 ,慢行 几乎 零 能耗 ,是最 可 持 续 的交通 方式 ,能够有 效缓 解城 市土 地紧 张 的 问 题 。在 同等 的运 行条 件下 ,小汽车 的乘 客人 均 占道 空 间最 大 ,摩托 车其 次 ,步行 、 自行车 及公 交车 最 小 。步行 与 白行 车停 车 占用 的静态 面积 和行 驶所 需 的动态 面积 都 比汽车 节省 ,人 均 占用土 地 资源相 差 达 l 0倍 以上 。 从 出行 结构 来说 , 绿 色交 通 的 出行 比 例 越 高 ,越 有利 于城 市 的可 持续 发展 ,有利 于 分流 公交 流量 ,有 效解 决城 市拥堵 问题 。

浅析慢行系统规划与设计

浅析慢行系统规划与设计

浅析慢行系统规划与设计摘要:随着节能减排能源政策提出和大中城市交通拥堵不断加剧,城市规划管理者和设计人员对低碳环保的慢行交通重新定位和重视。

本文首先从功能上对慢行系统进行分类,并提出不同功能慢行系统要素特征,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讨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市政与建筑设计等不同专业在打造慢行优先方面规划设计要点。

关键词:慢行系统,规划,设计1 前言慢行交通是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的总称,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低速环保型助力车三大类,是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在提高短程出行效率、解决“最后1公里”交通问题、扩展公交服务范围、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极为重要作用。

同时良好的慢行空间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提升城市活力[2]。

2 慢行系统分类根据慢行系统使用者出行目的,可以将慢行系统分为交通出行功能、娱乐购物功能、旅游观光功能和休闲健身功能四大类。

不同功能的慢行系统在要素特征上差异明显,需要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加以区分。

2.1 交通出行功能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慢行交通方式比例占60%以上,是城市交通主导,交通出行功能是慢行系统主体功能。

与交通出行功能对应的慢行系统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构成城市慢行网络骨架,是慢行系统成败的关键。

交通出行功能的慢行系统使用者以安全性和通行效率为主要评判指标。

2.2 娱乐购物功能娱乐购物功能的慢行系统,串联重要商业节点,并与大型商业内部空间良好衔接,以遍布各个城市步行街为代表,是各城市普遍发展较好的局部慢行系统。

由于步行街等商业区人流集聚,空间资源紧张,应禁止机动车进入,条件许可时允许公交车进入,出行应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慢行系统应与公共交通枢纽站、首末站、中途停靠站良好衔接,作为公共交通的良好补充。

2.3 旅游观光功能旅游观光功能的慢行系统,结合展示城市形象的景观走廊、景观带或景观节点,是城市形象集中展示区。

旅游观光慢行系统品质主要取决于景观走廊的景观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中的慢行系统规划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8T11:02:43.7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作者:蔡丽彬曾琳
[导读] 慢行系统因其具有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特点,作为一体化交通及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漳州 363005
摘要:城市原本就是以宜居来尊重人性与生活真谛的现代文明的栖息地。

以此出发,市民乐得改变曾经“陀螺式”的运转生活,藉由“慢行系统”享有“慢的乐趣”,从而重构一种优雅从容的“慢生活”。

而“慢生活”,既是“慢行系统”的旨归,也是“慢行系统”盛行的必要支撑。

关键词:城市规划;慢行系统;研究
引言:
慢行系统因其具有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特点,作为一体化交通及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成为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解决城市交通现有问题的有效方式,故在城市规划中着重进行慢行系统的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城市交通慢行系统的特征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而其中就包含步行和非机动车的出行方式,这种出行方式所占比重在所有城市交通中也最大。

“慢行交通”指的就是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的以人力为主要动力的出行方式,城市慢行交通特点如下:(1)为了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出行,上班、购物、吃饭等等;(2)对于短距离出行,慢行交通较其他方式有明显的优势;(3)相比其他交通方式而言,占用空间不大;(4)分布广泛,节能环保;(5)在整个交通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事故频发,难于管理。

在城市交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较多考虑机动车道,忽略了对于步行和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的关注,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空间的利用和人们的幸福指数有很大影响,所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设计,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

2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构建
2.1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是指以非机动车作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本文所指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指自行车交通),骑行者享有交通优先权,提供从一个地点到另一地点出行机会的一套与机动车、行人不同程度分离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体系,包括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专用路、停车设施、过街设施、非机动车信号设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

综合国内外现状看来,城市中非机动车交通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阿姆斯特丹模式——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巴黎模式——短距离及与公交接驳的辅助交通工具;香港、新加坡模式——自行车交通作为休闲健身工具。

2.2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是由城市中所有对公众开放的步行空间,包括居住区、商业区、风景游览区等内部的各步行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之间的步行专用通道网络所组成。

城市步行系统为市民提供的是与机动车完全分离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体系。

3设城市交通慢行系统的对策思考
3.1公共资源的配置
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首先需要慢行路网,其次需要公共交通和其他公共资源的配套,可以说是一项综合考验。

需要说明的,慢行系统主要适用于短途出行。

所以,这就需要城市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便捷、顺畅,从而使慢行和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共同构成市民的完整出行。

此外,市民慢行习惯的养成,还有赖于公园、体育场馆、图书馆、学校、医疗等等公共资源的合理布局。

以广州为例,广州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五年,广州将投入近21亿元打造“图书馆之城”,其中一个指标是出门步行15分钟就能到。

只有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等公共资源网络化布局合理,从而适合市民通过“慢行系统”抵达,慢行才会成为一种主要的出行选择。

否则,某一种必需的公共资源布局较远,而其间的公共交通亦不通达,很多人就不得不选择机动车出行去对接那种公共资源。

3.2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视觉感受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要强调景观享受的慢行,将城市良好的山水、绿化景观与慢行交通结合起来,使慢行出行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强调慢行过程中人的视觉感受,人们在慢行环境当中的景观需求和休憩交往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应成为规划者重点关注的问题,要注意慢行空间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针对慢行交通的主体偏向老年人、青少年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特点,在重要的慢行交通节点应加强对慢行者的指示,增加透明度,这也是适应老龄化社会与多元化城市生活的需求。

普及无障碍设计,并要求具有亲切的空间,应尽量避免过于凹凸不平的路面。

3.3划分慢行区域
根据城市用地空间的布局,利用快速路、主干路、铁路及江河湖泊将区域划分为多个慢行岛;再以次要道路为边界,对这些慢行岛进行重新划分,在慢行交通发生量较大的区域形成慢行核,如居住社区核、商业办公核、校园核、历史街区核、公园绿地核、工业核等,在慢行核内保障商业服务设施、公园绿地以及交通枢纽的完整性,保证慢行交通者使用,鼓励市民在核内完成出行。

3.4依据城市特征,选择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模式
慢行系统规划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布局特点,考虑多种交通模式和需求特性,主动适应城市发展和交通服务的新趋势,以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划理念,指导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根据慢行系统的供需分析,结合各种慢行交通设施的特点,慢行交通系统一般采用点、线、面和网多层次、全方位的规划模式。

慢行系统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中心放射型、组团并联型和组团串联型等三种,应根据城市布局形态、城市规模、人口分布、设施建设等条件进行选择。

3.5创建慢行空间
创建慢行空间尤为重要,其方式也非常多,比如可以通过完善整体道路交通设计、道路断面设计、控制建筑后退距离和布置停车设施以及积极引进非机动车道路等措施实现。

与此同时,在创建慢行空间的过程中还可以将道路断面设置为多样性,体现人性关怀的同时满足
不同的不行需求。

3.6建设换乘枢纽
此处的换乘枢纽建设主要是指对非机动车换乘枢纽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等出行方式的换乘,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

一般而言,步行、自行车、机动车交通都会有自己的合理出行距离,因此,换乘枢纽显得尤为重要,非机动车的换乘枢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需求及特点应当被重点考虑进去,只有这样慢行系统才能够被整个城市交通体系所接纳,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3.7构建非机动车与步行系统,架构慢行交通系统双层框架
构建非机动车系统网络是建立多层次的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非机动车网络能使得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实现交通分流,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非机动车通行环境。

步行系统是不行交通的载体,是慢行交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是城市中步行活动相关的各种物质形态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总和,其中,步行路径和网络主要是依托道路形成的人行道、步行街、休闲绿地、住区、商业区内及不同区域之间形成的供步行者使用的路径,步行设施环境是存在于系统中服务于步行者的物质要素和控件要素。

3.8大措施推进慢行系统建设
在核心区域推进二层连廊/地下通道建设,缓解地面慢行压力;持续优化片区级地面慢行网络,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完善干道立体过街设施,在过街流量大、人车冲突严重、建设条件适宜的拥堵路段内年度滚动增设46座天桥/地道,实现人车分离;研究自行车专用快速通道的规划建设;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设。

结束语:
慢行交通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趋势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涉及面很广,但由于现有文献资料的局限性,未能对慢行交通系统进行全方面的综合的评析。

应通过科学的设计、合理的设置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方式,实现其绿色节能的真正意义,是城市规划者和学者的共同目标。

只有完善好慢行交通系统理论体系,找出慢行交通与城市其他方面的联系,并且认识到研究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真正意义,才能正确引导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实现。

参考文献:
[1]孙明伟,李季.包头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策略及实践[J].规划师.2017(02) [2吴佳璞.城市慢行系统立交节点方案设计[J].上海公路.2018(02)
[3朱鲤.关于城市规划和交通若干问题的探讨[J].交通与运输.2016(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