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教育的心理学技术
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ppt 课件目录•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基本原理•行为塑造与矫正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比较•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01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定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也称为行为学派或行为科学。
它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被客观观察并对所有人都清楚的东西,即人的行为。
新行为主义托尔曼、赫尔等人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修正和发展,引入中介变量等概念,使行为主义更加完善。
新的新行为主义班杜拉等人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行为中的作用。
早期行为主义以华生为代表,主张心理学应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定义与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 ):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被客观观察并对所有人都清楚的东西,即人的行为。
他主张通过控制环境来研究行为,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行为之后出现的后果(强化或惩罚)会影响该行为在将来的发生频率。
他主张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行为。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行为中的作用。
他认为人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派别比较与构造主义比较构造主义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和元素,而行为主义则主张研究可被客观观察的行为。
两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与机能主义比较机能主义强调心理的功能和目的,关注心理与行为的适应性和有用性。
而行为主义则更加关注行为的客观性和可观察性。
与人本主义比较人本主义关注人的内在体验和主观感受,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性。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原理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人类的思维和学习过程。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思维能力在不同的阶段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例如,儿童在幼儿期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到了学龄期则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材,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和动力来源。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认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人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以指导教学活动。
例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响应形成的习惯。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合作来构建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引导,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情绪和情感理论情绪和情感理论研究人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发展。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学生的情绪。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五、个体差异理论个体差异理论研究人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
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
教育心理学讲座行为主义知识
对行为主义学习观的反思
——“一打婴儿”的名言
“好吧。谁能提醒大家一下有关课堂轮流发言的规则?” 我承认这超出了事实,但是持相反主张的人已经夸张了数千年。
但是,行为学习理论也存在局限:行为学习理论关注外显行为。
“但是,丽贝卡并没有保持安静,但你也让她发言了呀!
四个学生举起了手,一起大声说起来。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变化,强调外部事件和刺激对个体的影响。
在后来的测试中,当艾伯特触摸白鼠时,华生和雷纳就 在艾伯特身后用铁锤敲击悬挂的铁棒,制造出响亮的声音。 毫不奇怪,在这情况下,小艾伯特听到巨大声响后大哭起来 ,并表现出恐惧。经过几次这样将两个刺激配对,白鼠再次 出现在艾伯特面前。这时,他对白鼠出现在房间里感到非常 痛苦。他哭着转身背向白鼠,试图离开。显然,这名男婴已 经将白鼠与巨响建立了联系,并产生了恐惧或哭泣的情绪反 应。
操作性条件作用和效果律
实验者还可改变实验条件,如白鼠必须按压几次杠杆才能获得食物,或某些特定的按压动作才可以获得食物。
举手等我点名吗?” 但榜样的出现和影响都具有核心地位。
当白鼠在他周围游荡,他开始伸手触摸它。
经典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作用和表现
“但是,丽贝卡并没有保持安静,但你也让她发言了呀!”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对行为主义学习观的反思
——“一打婴儿”的名言
茱莉亚:“你们行快要为把我主逼疯义了!如何看待这段场景?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行为
行为主义流派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
行为主义流派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主要内容提示行为主义流派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 (1)一、放松训练技术 (1)二、系统脱敏技术 (4)三、阳性强化技术 (7)四、代币制 (9)五、冲击疗法 (11)六、厌恶疗法 (14)七、模仿法 (18)八、生物反馈技术 (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其实人们的许多心理与行为问题都与不良的生存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正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本文的内容主要阐述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常用心理咨询技术。
一、放松训练技术放松训练(relaxation training)是根据固定的程序,对个体进行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调节,使个体从紧张状态转换为松弛状态的训练过程。
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因紧张引起的头痛、失眠、焦虑、不安、愤怒等生理和心理症状,有助于个体稳定情绪、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同时对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也有一定的效果。
1908年,雅各布森(Edmund Jacobson)在研究中发现,个体焦虑与肌肉紧张往往有一定的联系,而肌肉放松则有助于缓解焦虑。
1934年,雅各布森在《你必须放松》一书中首次描述了放松训练的方法。
后来,雅各布森开创了渐进性放松训练程序,在1938年出版的《渐进放松》一书中,他详细地描述了渐进性放松训练,这是雅各布森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放松训练可以单独作为一项技术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技术的辅助手段使用,如系统脱敏技术、生物反馈技术等。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呼吸放松训练、渐进性放松训练和被动性放松训练。
(一)呼吸放松训练呼吸放松训练有鼻腔呼吸放松、腹式呼吸放松等,具体操作的指导语如下:1.鼻腔呼吸放松指导语:请你找一个舒服的位置坐下,姿势摆好,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放在你的前额上,用大拇指按住右鼻孔,左鼻孔轻轻地吸气,再用你的无名指按住左鼻孔,同时把大拇指放开,右鼻孔缓慢地呼气,尽量彻底呼气,右鼻孔再缓慢地吸气,大拇指按住右鼻孔,打开无名指,左鼻孔缓慢而彻底地呼气,这就是一个循环。
行为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它提供了许多有助于教育领域的应用。
在教育实践中,行为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改进,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业成就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行为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相关实践。
一、激励和奖励系统激励和奖励系统是行为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积分制度,每次学生完成任务或者取得进步,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兑换奖励,如文具或者小礼物。
这样的激励和奖励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激励机制,提高学习动力和成果。
二、塑造和强化行为心理学主张通过塑造和强化来改变和发展个体的行为模式。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例如,当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或者参与课堂讨论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如表扬、点赞或者鼓励。
这样,学生会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行为带来的正面结果,进而形成积极的行为模式。
三、认知技术训练行为心理学认为认知技能是学习的基石,教育中的认知技术训练是行为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认知技术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和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可以使用记忆技巧和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组织和整理知识,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
四、情绪调控和心理辅导行为心理学强调情绪对学习的重要性,教育领域中的情绪调控和心理辅导是行为心理学的另一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技巧和心理辅导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例如,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和冥想,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总结:行为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入,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
激励和奖励系统、塑造和强化、认知技术训练以及情绪调控和心理辅导等方法都是行为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实用工具。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学科。
它借助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探讨教育中的心理问题,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在教育学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观察研究和问卷调查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收集大量数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来验证假设和研究问题。
实证研究可以采用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两种方式进行。
实验研究是一种通过人为主动介入和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观察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在教育心理学中,实验研究通常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验证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例如,一个实验可设计为,在两组学生中,一组接受某种教学方法,另一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然后观察两组学生成绩的差异。
实验研究在教育心理学中被广泛运用,其优点在于可以准确地控制条件,得出高度可靠的结论。
另一种实证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它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们的观点、态度和行为等。
在教育心理学中,调查研究常用于搜集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和习惯等信息,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观点等。
调查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必须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二、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对象的行为和表现,来分析心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人工观察两种。
自然观察是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记录对象的行为,其中研究者并不干预对象的行为。
在教育心理学中,自然观察常用于研究学校教室中的学习行为和互动等。
例如,教育心理学家可以在教室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注意力集中度、积极性等,并记录下来进行分析。
人工观察是在实验室或控制环境中观察和记录对象的行为。
研究者可以制定实验任务,然后观察对象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反应。
行为塑造法名词解释
行为塑造法1. 引言行为塑造法是一种心理学原理和技术,通过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及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奖励来改变和塑造其行为。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临床心理学、组织管理等领域,旨在提高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习惯、促进积极行为的形成等。
2. 原理2.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塑造法源自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环境刺激和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反馈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根据这一观点,通过改变环境刺激和提供适当的反馈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
2.2 正向强化正向强化是行为塑造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它指的是给予个体积极而有意义的奖励或回馈,以增加其特定行为出现的频率。
例如,当一个孩子完成了家庭作业后,父母可以给予他们表扬或奖励,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3 渐进逼近渐进逼近是行为塑造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它指的是将一个复杂的行为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步骤,并逐步引导个体完成这些步骤。
通过渐进逼近,个体可以逐渐掌握复杂行为,并提高其成功完成的可能性。
2.4 模仿和建模模仿和建模是行为塑造法中常用的策略之一。
它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促进个体自己的行为改变。
例如,在学习一门新技能时,观察专家的表现并尝试模仿他们的动作可以帮助个体更快地掌握该技能。
3. 应用领域3.1 教育在教育领域,行为塑造法被广泛应用于学生学习动机、纪律管理和技能培养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积极反馈、奖励或者设立目标来激励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作业,并改善他们的学习表现。
3.2 临床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中,行为塑造法常被用于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
例如,对于患有焦虑症的个体,可以通过逐渐暴露于焦虑源,并给予积极的反馈来减少其焦虑感。
对于儿童的行为问题,家长可以采用行为塑造法来培养他们的积极行为,并减少不良习惯的发生。
3.3 组织管理在组织管理中,行为塑造法可以被用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反馈,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并达到预期目标。
性教育的心理学理论
性教育的心理学理论性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为了有效地进行性教育,心理学理论成为必不可少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性教育中涉及的心理学理论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儿童性发展理论儿童性发展理论是性教育中的基础,对于理解儿童性行为和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
他认为性欲望在儿童早期就存在,通过阶段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成人性行为。
这一理论强调童年时期的性经验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性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性教育实践中,儿童性发展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了对于儿童的性行为和性问题的评估上。
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性行为特点,有助于指导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恰当的时间点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性教育。
二、性别社会化理论性别社会化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和性行为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角色既受到生理性别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的塑造。
性别社会化理论认为性别身份的形成是一个社会过程,从小孩时期开始,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周围人的行为而学习到性别角色的特征。
性教育中应用性别社会化理论,主要是为了促进个体的性别平等意识和性别角色的积极转变。
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不同性别角色的案例和故事,鼓励学生超越传统性别观念的限制,从而促进性别平等的理念的树立。
三、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绪和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性发展和性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情感教育理论强调正面的情感体验和稳定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性态度和性行为的积极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儿童时期的父母关系、家庭环境和学校的支持都是个体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性教育实践中,情感教育理论的应用非常重要。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发展健康的性态度和性行为习惯。
四、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通过研究个体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为性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行为研究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行为研究【前言】学习行为的研究在教育心理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本文将围绕“学习行为研究”这一主题,分别进行以下四部分内容的阐述:一、什么是学习行为;二、学习行为的发展过程;三、影响学习行为的因素;四、学习行为研究的作用和应用。
【正文】一、什么是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当个体在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中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与学习相关的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表现。
学习行为包括语言交流、动作表现、思维活动、情感反应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发展。
二、学习行为的发展过程学习行为的发展过程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它涉及到个体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幼儿阶段的学习行为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探索期。
这个阶段的儿童通常处于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发现的阶段,特别是在游戏中,他们喜欢用各种方法观察和探索周围的事物,并对此进行思考和表达。
2. 测试期。
测试期的儿童在学习和操作时,会尝试反复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并逐步排除对其发现的错误认识。
儿童在此期间还会逐渐培养起跟别人沟通的能力,而且他们的协作意识逐渐增强,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3. 基本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会更加认真地思考和总结课堂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学到的,并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体验,进一步进步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影响学习行为的因素学习行为的产生和表现需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个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
1.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当学习任务与个体的兴趣和需求相适应时,他们的认知、情感和动机都能够得到提高。
2.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人们对于学习产生的主观愿望或需求。
3. 学习信念。
学习信念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在学习中表现的自信和信心。
4. 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指个体表现出的某种情感状态,例如喜悦、沮丧等。
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方法
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方法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简称CBT)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领域的技术方法。
CBT通过帮助个体认知和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和行为模式,从而促进积极的心理变化。
下面将重点介绍CBT的技术方法。
1. 问题解决技术问题解决技术是CBT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通过帮助个体分析问题本质、设定目标、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评估方案的有效性,来帮助个体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和挑战。
这一技术通过培养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个体应对问题的效果。
2. 思维重构技术思维重构技术是CBT的另一个重要技术。
它强调人的问题情绪和问题行为往往源自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
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重构这些不合理的思维,以及代替它们为合理的、积极的思维,从而改变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反应。
思维重构技术对改善焦虑、抑郁等问题情绪具有显著的疗效。
3. 身体放松技术身体放松技术在CBT中也被广泛应用。
它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冥想等方法,帮助个体恢复身心的平衡,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增强幸福感和内心的安静。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个体自我练习,或者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4. 曝光疗法曝光疗法是一种用于治疗焦虑和恐惧症的技术方法。
它通过暴露个体于引起恐惧和焦虑的刺激,逐渐减少对刺激的恐惧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曝光疗法分为直接曝光和间接曝光两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5. 行为实验技术行为实验技术是CBT中用于帮助个体验证和改变自己信念或期待的技术方法。
通过设计和实施具体行为实验,个体能够获取新的经验证据,并与原有的信念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
行为实验技术有助于个体拓宽认知的领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在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中被广泛应用的技术方法。
它通过使用问题解决技术、思维重构技术、身体放松技术等,帮助个体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促进积极的心理变化。
以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基于华生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人们探讨了教学的过程和手段,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等教学模式和方法,这里主要介绍有代表性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斯金纳在操作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
所有的教学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以教学目标的确定为开始,以教学目标的完成而结束。
教学目标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目标越精细越好。
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假设保持了一致,这种目标分类学具有两个特征:第一,以学生的外显行为来陈述目标;第二,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斯金纳在实践中建立起一种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包括这样的五个阶段:说明具体的行为表现;评估行为;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方案。
从以上的过程看出,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
事实上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设计的程序,直接涉及到了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求可观察、可测量。
在教什么的问题上,程序教学的设计需要按照教材内部的逻辑程序,使每一个问题都能体现教材的逻辑价值。
教师把材料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步一个教学目标,整个系列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在每个教学目标完成后进入下个教学目标的教学。
程序教学的方法有这样几个因素:小步骤进行;呈现明显的反映;及时反馈;自定学习步调。
程序教学的最初阶段主要是讨论程序学习的方式,后来逐渐开始重视研究作业分析、学生行为目标的分析以及教材逻辑顺序,为了使程序设计更加符合逻辑性,又开始考虑整个教学过程中更为复杂的因素,设计最优的教学策略,并在实施后给出评价。
当系统科学引入教育领域之后,借助程序教学,人们更全面、更确切地探讨起教学全过程,更重视学习目标与学习结果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其他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分析等。
教学设计的最初尝试已开始于程序教学的设计之中,为后来发展的教学设计思想提供了基础。
在程序教学运动中出现了“教学设计者”(尽管当时还没有给予这样的称呼),这种专门人员的出现使得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探索有了专业队伍,他们对目标理论、任务分析、个别化教学、媒体选择、形成性评价等一系列设计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过程、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分支。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实验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来研究心理因素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实验法通常被用来研究认知和行为过程,例如学习、记忆、决策和情绪等。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收集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和态度。
调查法通常被用来研究社会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
3.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
观察法通常被用来研究行为和交互作用,例如课堂管理、学生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4.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单个案例的深入研究来了解其行为和心理特征。
案例研究法通常被用来研究特殊人群,例如心理疾病患者和教育失败者等。
5. 系统分析法:通过对学习过程和行为的系统性分析来了解其内在机制。
系统分析法通常被用来研究认知和学习过程,例如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来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内,研究者们使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来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行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巧,并讨论它们的优势和限制。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行为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来收集数据。
观察法可以是自然观察法,也可以是实验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在现实环境中进行观察,而实验观察法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设置来观察。
观察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真实的行为,从而提供准确的数据。
此外,观察法还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且相对容易进行。
然而,观察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观察到的行为可能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偏见影响,观察环境也可能对行为产生干扰。
二、调查法调查法是行为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问卷、面谈或其他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
调查法可以是横断面研究,也可以是纵向研究。
横断面研究是一次性的数据收集,而纵向研究是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收集数据。
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且可以获取受访者的主观反馈。
此外,调查法相对容易进行,成本较低。
然而,调查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受访者可能出于社会期望或其他因素而不真实地回答问题,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主观性和选择性的问题。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行为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并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可以是实验室实验,也可以是田野实验。
实验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精确控制变量,并确定因果关系。
通过随机分组和双盲实验设计,实验法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和研究者偏见的影响。
然而,实验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由于实验条件的人工控制,实验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现实情况。
四、神经科学技术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许多新的技术被应用于行为心理学研究中。
例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特定任务下大脑的激活模式。
脑电图(EEG)可以记录大脑的电活动。
行为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意义
行为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意义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领域,它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洞察力和方法,可以被应用于教育领域。
本文将探讨行为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其意义。
一、激励激励是促使人们行动的重要因素,而行为心理学提供了对激励机制的深入了解。
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动力、增加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动机,教师可以运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习策略行为心理学研究了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为教育者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策略。
通过理解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例如,了解到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可以有助于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自我调节行为心理学研究人类对自身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过程,这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可以教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节,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进程和目标,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四、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成功学习的重要因素,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对情绪管理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常常面临着压力和挑战,如果他们无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就会影响到学习和发展。
教育者可以利用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增强他们的情绪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群体动力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也关注了群体行为和动力。
在教育环境中,学生往往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的,了解群体心理和动力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群体动力的原理,教师可以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互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总结以上只是行为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应用与意义的关键点,然而,它们已经证明了行为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了解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心理学方法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方法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以了解学习和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育心理学方法:
1. 实验研究:研究者通过控制变量,观察和测量特定条件下的学习和教育效果。
实验研究通常以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以确定特定教育方案或策略的效果。
2. 观察研究:研究者直接观察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观察研究可以是结构化的,其中研究者对学习者的行为进行系统化的记录和分类;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其中研究者对学习者的行为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3. 问卷调查:通过向学生、教师或其他教育相关人员提供调查问卷,研究者可以了解他们的观点、态度和经验。
问卷调查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并可以用于描述和推断教育相关的心理变量。
4. 访谈:研究者与学习者和教育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以了解他们的观点、经验和心理过程。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其中研究者按照预定的问题进行询问;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其中研究者根据参与者的回答进行灵活的跟进。
5. 教育干预评估:研究者通过实施和评估特定的教育策略、课程或干预措施来研究其效果。
这可以通过比较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成绩、行为或心理变量来实现。
6. 分析性方法:研究者通过对教育相关数据的分析来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
分析性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内容分析、文献综述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心理学方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方法或将不同方法结合使用。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替代强化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替代强化
替代强化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种行为改变技术,是一种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方法,旨在通过取消当前不利行为来增加有利行为,以提高其受教育者的质量和效率。
替代强化的概念源自心理学家B.F. Skinner的行为技能理论,他从实验室的实验结果得出,每当一种有害行为被删除或被替换,就会出现新的行为。
替代强化的目的是通过替换不良的行为,培养有益的行为。
替代强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技术,因为它不仅能够改变受教育者的行为,还能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行为习惯。
它是一种有效且有效的技术,可以有效改变受教育者的行为,促进成长和发展。
替代强化的技术涉及到四个步骤:监控,制定替代行为,强化替代行为以及表扬被强化的行为。
首先,要进行行为监控,以识别出哪些行为需要改变。
其次,要确定替代行为,即在行为改变的过程中提供有用的参考,以帮助受教育者接受变化。
然后,使用强化材料,如积极的反馈、表扬、认同或者奖励,来强化替代行为。
最后,要对学习者表示表扬,以激励他们坚持学习和建立持久的行为改变。
替代强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行为改变技术,用于改善学习者的行为,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可以有效地消除受教育者的有害行为,让他们成为有礼貌、有礼貌的学习者,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行为。
此外,它对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受到真正的教育。
因此,替代强化技术在教育心理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质量和效率。
它不仅能帮助受教育者改变有害行为,而且还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行为,实现学习的有效性。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观察
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
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奖惩来塑造和改变的,而非仅仅是由内在的
动机和冲动所驱动。
行为学习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德拉·斯金纳提出,他认为
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奖惩来塑造的。
斯金纳的实验表明,
当一个行为受到奖励时,人们更有可能重复这个行为;而当一个行
为受到惩罚时,人们则更有可能避免这个行为。
这种奖惩机制可以
帮助人们建立起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除了奖惩机制,行为学习理论还强调观察和模仿的重要性。
根
据这一理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例如,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父母或老师的行为来学会说话、走路等
基本技能。
这种观察和模仿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掌握新的技能,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模式。
行为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
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和模仿来教授新的知识和技能,让
学生更快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总的来说,行为学习理论强调了外部刺激和奖惩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观察和模仿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运用行为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个体的行为习惯和技能,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
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人们对于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认知行为治疗技术(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 CBT)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的心理治疗方法,正逐渐为大众所熟知。
CBT 的核心观点认为,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负面的思维模式往往会导致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行为反应,而通过改变这些负面的认知,就能够改善情绪和行为。
让我们先来看看认知是如何影响情绪和行为的。
比如说,一个人在参加考试前,心里想:“我肯定考不好,我太笨了。
”这种负面的自我认知很可能会让他感到极度焦虑,在考试中发挥失常。
相反,如果他想的是:“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我有能力考好。
”那么他就会更自信、更从容地应对考试。
CBT 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是那些在特定情境下迅速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想法,它们常常是下意识的、未经深思熟虑的。
比如,当看到一个陌生人皱眉时,可能会立刻产生“他对我不满”的自动思维。
这些自动思维可能是不准确或扭曲的,但却能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强烈的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帮助患者识别这些负面的自动思维。
例如,通过让患者记录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想法和情绪,然后一起分析其中不合理的部分。
比如,一位社交焦虑的患者在参加聚会时,心里想:“大家都会觉得我很无趣,没人愿意和我交流。
”治疗师会引导他思考,这是否有真实的证据支持,是否只是自己的过度猜测。
除了识别自动思维,CBT 还注重改变认知扭曲。
常见的认知扭曲包括过度概括、非黑即白的思维、灾难化等。
以过度概括为例,一个人因为一次演讲表现不佳,就认为自己“永远都做不好演讲”,这就是一种过度概括。
治疗师会帮助患者认识到这种思维的错误,并引导他们用更客观、全面的方式看待问题。
CBT 中的行为技术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行为改变可以反过来影响认知和情绪。
比如,对于一个患有抑郁症、整天宅在家里的人,治疗师可能会先建议他每天出门散步半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行为教育的适用范围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学生品行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注意力分散与多动行为的矫治等行为问题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
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必备的素质,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儿童品行障碍是指在幼儿期反复出现严重的品德问题和错误行为。
常见表现如下:(1)攻击性行为:殴打,伤人,破坏物品及虐待他人或动物。
男生多为躯体攻击,女生可表现为语言性攻击行为。
(2)说谎,欺骗:常受父母影响,孩子仿效。
父母粗暴,儿童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
(3)不遵守纪律及不愿上学:(4) 偷窃:从顺手牵羊,到有意识偷窃,逐步发展。
(5)破坏性行为:通过玩弄火种或烧物而寻求精神上的刺激与满足。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或多动症。
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有文献报道在中小学生中患病率为5%--10%。
特征: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困难性格或行为方面障碍三、行为教育的心理学依据•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与发展重要因素,人的大部分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经验的产物。
儿童的行为与发展具有可塑性可控制性,可以通过外部因素的影响来塑与修正儿童的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而学得的,自然也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改变或消失。
四、行为教育的心理学技术强化消退示范等等行为强化要点:•行为被随后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行为强化后,更有可能将来再次出现出现的刺激——正•随行为出现消失或避免的刺激——负引起“好的结果”的刺激物叫正强化物,简称为强化物。
“厌恶刺激”叫做负强化物。
强化效果主要看可以看靶行为:•一个刺激能使靶行为继续出现——正强化•一个刺激不仅不能使靶行为消失反而加强——误用强化例如:孩子摔东西——妈妈跑过来——摔的更多靶行为:(妈妈):不要摔东西(孩子):妈妈关注•对孩子:靶行为增加——正强化•对妈妈::跑过来使摔东西行为增加——误用强化你会运用表扬吗?表扬的技巧:①真诚。
②具体。
③唯一性(只有他才有的特点)。
④赞变化和进步。
⑤不要在赞扬后加¡°但是¡±。
描述性表扬技术:描述事实+自己的感受兔子的故事山坡上住着一群兔子。
一天,兔王王发发现,外出寻找食物的兔子带回来的食的物越来越少。
调查发现,是一部分兔子在偷懒。
(怎么办?理由?)于是兔王规定,兔子们采集回来的食物必须经过验收,可以按完成的数量得到胡萝卜作为奖励。
一时间,兔子们的工作效率大增,食物的库存量大有提高,兔王很高兴。
过了一段时间,兔王想:库存这么多了,可以不奖励了吧。
于是取消了这个奖励制度。
马上,兔子们热情尽失,谁也不愿意寻找食物,库存量很快减少。
(为什么?)无奈之下,兔王只好恢复了奖励制度。
它宣布,凡是愿意为兔群作贡献的志愿者,可以立即领到胡萝卜。
布告一出,报名踊跃。
谁料,报名的兔子中没有一个能如期完成任务。
(为什么?)讨论:学生最喜欢的奖励物是什么?•物质强化物(物质奖励)孩子最喜欢吃的、孩子最喜欢喝的•社会性强化物(社会性奖励)微笑、拥抱、亲吻、口头表达、抚摸、眨眼睛•活动性强化物(活动奖励)饲养宠物、外出旅游、逛公园、与父亲一起玩、看电影、看动画片、听VCD、唱卡拉OK、请朋友来玩、看书、踢足球、跳绳你会运用奖励吗?•运用代币法增强期望的行为,减少不期望的行为P49•步骤: 1.确定目标行为 2.确定代币项目 3.确定后援强化物 4.制定强化计划、明确兑换比率、情景 5.考虑反应代价•要点: 1.立即落实 2.结合表扬 3.逐渐减少使用,自然过度到自然后效强化 4.实施情况决定是否有效 5. 必须双方讨论同意正强化使用注意要点:(1)强化的行为必须明确(靶行为)老师心中必须有数,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要强化的仅仅是我们需要的行为。
并且,在几个行为或一系列行为发生后,我们只强化确定的行为,必要时老师可指出,因为你做了什么事我们才表扬你或奖励你。
(2)行为发生后立即强化立即强化能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得到奖励,从而更易在类似情景下做出相应的行为。
经验证明,即时强化比延时强化效果更好。
(3)要选择有效的强化物使用哪种强化物更有效,要看具体情况,例如学生的爱好、学生的自觉程度、老师的条件等。
有两类强化物在重塑孩子的行为中有独到的作用:一是分数、一是代币。
(4)不要滥用、误用正强化正强化虽然对儿童的行为塑造有很好的作用,但就像好东西吃多了会伤胃一样,不可滥用、误用,否则,可能会没有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强化是很有讲究的。
(5)可结合使用其他方法使用正强化原理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同时使用其他行为改变的方法和原理。
正强化的正用和误用案例分析:案例1.下课了,一年纪的小佳和小朋友围在讲台看老师的电脑课件,不小心把老师电脑中的一个程序删掉了,小朋友们吓得一哄而散。
影响上课了老师很生气,小佳主动地跟老师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老师该怎么处理?老师不但没有责怪小佳,还夸奖了小佳的诚实。
由于小佳的诚实行为受到了表扬,她今后就可能更诚实。
如果老师在小佳说了真话后还责怪她,那么小佳以后可能不敢说真话了。
案例2.由于家中比较贫困,明明家的电视机是别人家“退役”的旧式电视,有时接触不好,没有信号。
有一次,明明偶尔用手拍了一下电视的机身,居然有了信号。
拍电视机机身这个动作---行为发出后,有了好的结果---信号,以后每当电视没有信号时,明明还会通过拍电视机机身来获取电视信号。
与上不同的是,这里的强化物不是人给予的。
案例3.3岁的皮皮很爱闹。
一天又要闹着要出去玩耍,妈妈不同意。
但他不是好好和妈妈商量,而是在门边大声哭喊。
由于妈妈在忙,没有理他,一会儿,他走到妈妈跟前,拽着妈妈的衣服说:“妈妈和我出去玩,好不好?”这是,妈妈发现孩子有所变化,便赶紧说:“皮皮懂事了,妈妈陪你出去。
”妈妈这样处理合适吗?为什么?哭闹这个行为是不应该强化的,妈妈强化的是皮皮拽衣服和“妈妈我要出去玩”这句话,显然今后在类似情景下,皮皮就更可能用拉妈妈衣服、说:“妈妈和我出去玩”这些正确的表达方式。
如果妈妈在皮皮哭闹的时候和他出去玩,就等于误用了正强化。
案例4.今天,强强没有上幼儿园,自己在家门口玩。
爸爸问他为什么不上幼儿园时,他说:“早上妈妈说我昨天打针时我不哭,表现很好,可以不去幼儿园。
”这个妈妈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首先,她强化的时机不对,孩子打针不哭,应该马上强化,不应该第二天再强化;其次,她奖励的手段---强化物不对,不应该用不上幼儿园作为强化物;第三,妈妈这么做会使孩子认为,幼儿园可去可不去,认为做了“好事”就可以不上学,从而成为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根源。
案例5.某少年因为行为不良,被送进了少年管教所。
在管教所,经过管教的耐心说服、观看同龄人的优良事迹,慢慢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所认识,并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由于表现良好,被提前一年解除管教。
这个案例说明什么?在这个例子中,少年是在一个严厉的环境中,这个环境是带有处罚性的,一般人不乐意待的环境,所以属于惩罚教育。
但是,当他行为良好时,就解除了这个环境。
(负强化的作用)这个例子实际上就说明了负强化原理:“在某个确定的情景中,学生做出了某种行为之后,使得引起他厌恶的刺激消失,那么,今后在同样情景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大。
这个“厌恶刺激”叫做负强化物。
因此,这个原理就是当有好行为出现时,就撤去负强化物。
在本质上,负强化原理和正强化原理是相同的。
撤去厌恶刺激,就等于获得了奖励。
注意:1.负强化往往是在儿童拥有不良刺激---负强化物的时候才使用的,如果儿童还不能拥有负强化物,就很难使用它。
这时,就需要同时使用其他方法或原理,先使儿童拥有负强化物,然后再使用本原理。
2.负强化是当孩子做出某种希望的行为时,就撤去厌恶刺激,以促使这种行为再发生。
所以,负强化是发生在惩罚之后的。
例如强强一家人正在吃晚饭。
强强不好好吃饭,妈妈命令他到一边站着,不许吃饭。
全家人没有过多的关注他,继续吃饭。
一会儿,强强说:“妈妈我不闹了,以后好好吃饭还不行吗?”于是,妈妈答应了他,让他重新坐回到原来的座位吃饭。
强强站在一边看全家人吃饭是负强化物,强强的正确表态是认可的行为,于是,撤去负强化物---不让站着了。
妈妈实际上是先采用了惩罚,再用负强化,再让他吃饭---这又是正强化。
•正惩罚则是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应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方法,往往是对方感到不快的刺激,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减少或消失。
•负惩罚是去掉一个好刺激。
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导致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
行为教育的惩罚≠生活中的惩罚不含对行为报复/伤害的意外判断惩罚的要点:行为减少不是暂时减少惩罚的正用和误用案例分析:案例7.男孩阳阳一天在外边和小朋友玩耍时,因为自己霸道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冲突。
爸爸听到哭声,就把儿子叫回家问怎么回事。
阳阳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后会受到爸爸的惩罚,害怕被惩罚(厌恶刺激),于是就撒谎说(回避惩罚)是小朋友惹他。
爸爸没有进一步调查就相信了儿子的话,没有惩罚阳阳。
这样的教育结果会怎样?逃避或回避实际上是负强化的一种直接应用,反过来说,负强化也是通过逃避或回避来实现的。
这里,“聪明”的儿子靠撒谎回避了惩罚,爸爸未加深究,等于奖励了孩子的撒谎行为。
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孩子的撒谎习惯。
这是一个典型的回避的误用。
因此,家长在看到孩子做错了事情时说:“我再也不错了,我一定改”的时候,要处处小心,看他说的是否是真话。
如果说的不是真话,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案例8.5岁的娜娜玩耍结束后,把玩具弄得满屋子都是,妈妈实在看不下去,就把玩具整理好收拾起来。
这样的教育结果会怎样?这里妈妈为了逃避厌恶刺激---满屋子乱扔的玩具---而收拾玩具。
妈妈的行为奖励了女儿的不良行为---乱扔玩具、玩完后不收拾的恶习,使孩子今后还是在玩完后不收拾玩具,并且有可能养成过分依赖他人的不良行为习惯。
这是家庭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成人误用逃避培养儿童不良行为的例子。
妈妈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告诉孩子玩完后自己收拾玩具,并放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果不安要求去做,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这样就会培养起儿童讲秩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你会运用惩罚吗?惩罚的技巧:①要惩罚的行为必须具体、明确②惩罚要及时,在不良行为出现时马上就惩罚。
③惩罚物和惩罚的力度要恰当④把惩罚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⑤惩罚物:自然惩罚物和人为惩罚物,不含对孩子报复/伤害的意味消退的正用和误用案例分析:案例9.小明虽然只有6岁,但是很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