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四川盆地暴雨时空分布规律探讨
专业班级:资环(生态)2010-1 姓名:兰艳学号:20107879 摘要四川盆地所处的特殊位置及其特殊地形对其气候降水有明显影响,近年来通过各种研究发现,四川盆地由于受高原地形、高原涡、青藏高原切变线及副高等因素的影响,暴雨时有发生。

通过对各研究资料的总结得出其时空分布规律:(1) 对盆地年降水整体分布来说,盆西多于盆东,盆周山区多于盆中丘陵区。

(2) 四川盆地突发性暴雨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

(3)暴雨绝大部分从5 月开始结束期大多在9 月。

(4) 暴雨日数、强度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情况看,年均暴雨日数从西到东呈“增—减—增”的总体变化趋势。

关键词四川盆地暴雨时空分布规律
正文
1 引言
四川省位于青藏高原与我国东部平原的过渡区,气候复杂,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

盆地按方位可以细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

盆地边缘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

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川西北高原地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

特殊的地形使得盆地气候复杂,降水分布不均,各地旱涝灾害不一,对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更显重要。

2 暴雨及其形成
中国气象上规定, 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

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

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

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

3 盆地暴雨空间分布特征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量800~1600 mm。

对盆地年降水整体分布来说,盆西多于盆东,盆周山区多于盆中丘陵区。

沿着盆地西部边缘有明显的南北向多雨带,素有“华西雨屏”之称。

此多雨带上,最大的年降水中心区在雅安,中心值超过1680 mm,又有“天漏”之称;最北的多雨中心在绵阳安县附近,中心数值超过1200 mm。

从季节上说,盆地冬季(12 月-2 月) 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5%,汛期(5-9 月) 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70%~85%,冬干夏雨的季风性气候特点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更明显。

对1970~ 1995 年每年发生在四川盆地的最大暴雨中心位置分析得出, 最大暴雨心一般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 占22/ 26,对1970 年以来四川盆地突发性暴雨统计分析看出, 四川盆地突发性暴雨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 占7/ 8。

从上看出四川盆地西部常会出现大暴雨中心和突发性暴雨。

4 盆地暴雨时间分布特征
从时间上说,暴雨绝大部分从5 月开始结束期大多在9 月。

从四川省的年平
均暴雨日数的分布来看,整个盆地的暴雨都比较频繁,年均在2 天以上。

暴雨频发区主要集中在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盆地中部的遂宁、简阳等地区是相对少暴雨区,年均暴雨日数少于3 天。

盆地西部的雅安、峨眉、洪雅年平均暴雨日数可达到6 天左右,是明显的多暴雨区;北边绵阳附近的安县、江油等区域也是暴雨多发区,年均暴雨日数超过4 天。

盆地东北边缘的广元、巴中、达州、南充等市也属于暴雨频繁区,大部分地区年均暴雨日数超过4 天,达州市的万源更是超过5天。

此外川西南山地的凉山州南部、攀枝花地区暴雨也比较频繁,年均暴雨日数超过3 天,其中米易接近4天。

5 暴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从所查找的四川省近50年来降水分布资料得出:近年来四川省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从季节分布看,春季降水变化不大,夏、秋季降水明显减少,冬季降水有弱增加趋势。

从地域分布看,其西部和东部的年降水变化形势都是不同的,西部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而东部降水则呈缓慢增加趋势,总体则从西到东呈现“增—减—增”的区域变化趋势,区域差异很明显。

近50 年来四川省年均暴雨强度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

从1961-2008 年来四川省暴雨日数、强度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情况看,年均暴雨日数从西到东呈“增—减—增”的总体变化趋势。

甘孜州、凉山州南部、攀枝花等地区年均暴雨日数主要呈弱增加趋势,四川盆地西部、中部呈明显减少趋势,而盆地东北部则呈较强增加趋势, 年均暴雨、大雨日数及强度都主要呈明显增加、增强趋势。

盆地西北部,盆地中部呈减弱趋势,其余地区暴雨强度呈增强趋势。

6 结论
通过对查找各研究资料的总结得出四川盆地近年来暴雨时空分布规律:(1) 对盆地年降水整体分布来说,盆西多于盆东,盆周山区多于盆中丘陵区。

(2) 四川盆地突发性暴雨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

(3)从时间分布看,暴雨绝大部分从5 月开始结束期大多在9 月。

(4) 暴雨日数、强度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情况看,年均暴雨日数从西到东呈“增—减—增”的总体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M】李跃清马振锋陈静《青藏高原气象学研究文集》气象出版社【D】周长艳岑思弦李跃清《四川省近50年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地理学报》第66卷第5期
/ 百度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