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保障,是农民最基本地生产资料。近年来,我国农村政策的不断变革,使土地效益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这使农村中的土地问题日益增多并凸现出来。土地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解决好农村的土地管理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审视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找出解决的办法,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土地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项法律法规也随之不断完善,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无视法律的存在,有法不依,违背农民群众的意愿,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发展。总的说来,农村的土地管理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1农村村民宅基地违法层出不穷。

目前,农村宅基地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类违法现象:一是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和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当前,有不少建房户采取隐瞒已有房屋、虚报家庭人口、变更户籍等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二是非法转让宅基地,利用集体资产进行隐形交易;在我县的土地信访件案中有很多是反映部分村民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了两处甚至多处宅基地,然后将宅基地倒手转让,从中非法获取暴利。这种现象尤其在县城结合部和城镇郊区比较突出,无形中建立了土地隐形交易市场,既影响了宅基地管理,也给社会造成了许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9月2日到2015年1月2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主要从农村土地现状及经营规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研究当前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因素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现状,包括主要做法和措施等,提出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农村土地尤其耕地是粮食的母亲,它浓缩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保障权。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根据调查,我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缺乏规划,管理很不规范。 二、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 三、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没有建立土地市场机制,土地缺乏流动性,土地的资产价值不能显化,土地利用效率很低。 四、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才能有效的加强农村土

地管理呢?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

关于国土资源论文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关于国土资源论文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关于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与严重浪费土地而出现人地矛盾,如何破解该难题,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的论述,指出了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 0.引言 土地,是人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人多,地少,耕地更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千家万户,土地的管理使用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如何正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守《土地管理法》,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促进良性循环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任务。 1.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1.1土地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1.1.1供地管理主体较分散,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宏观调控乏力,土地一级市场尚未高度垄断。 1.1.2土地配置机制尚不完善,土地供应市场化的透明度不高,从而在土地资产运作中出现了漏洞,易滋生腐败。

1.2土地管理和利用关系没有完全协调 现有用地规划滞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很早编制的,有关用地指标与现实用地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可是城市建设仍然要进行,从而出现民房拆了建,建了又拆的劳民伤财事件。 1.3征地补偿及配套政策没有完全到位 随着公共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失地农民不断增多,他们陷入了三无(耕种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窘境,对农民补偿标准偏低,标准不一,甚至连国家公路、铁路等重点建设项目补偿标准都不能100%落实,从而农民很难分享农田征地转为建设用地后的增值权益,由此引发征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伯,势必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1.4依法打击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力度不够 由于建设规划滞后,用地总量失衡,非法用地(包括超标准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屡禁不止,城区建设乱就更令人堪忧!其根本原因就是依法打击不力,执行规章不严,某些部门碍着群带关系和受利益驱动,只要收了钱,罚了款就了事。 1.5集约用地不高,土地利用率低 土地利用率低主要存在公共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闲置和耕地摞荒。本地区小麦稻田一般二季高产,现在个别地区只种了一季,大大降低了耕地的利用率。还有一地区现有耕地30亩,人均不足0.15亩,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为解决部门分农确实无暇经营耕地之苦,何不考虑进行责任田流转,实行集约用地呢?

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人文社科学院2012届毕业论文工作小组 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1.10.25 问题1:毕业论文题目比较老、比较大,空泛,甚至有些题目完全可以写本书,毕业题目不规范;或者论文题目与专业不相吻合,即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解决思路:老师们今后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来拟定论文题目,题目要具体,范围要小,尽量结合各专业的研究前沿。各教研室主任要清理一些不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毕业论文题目,比较老、大、空泛题目。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今后,题目审核要通过学术委员会,答辩后优秀论文和答辩不过关的论文都要由学术委员会来定。 问题2:题目变更比较多,法学的学生几乎全部变更了题目。 解决思路:今后题目拟定可以提前进行,在学生中收集他们感兴趣的题目,然后老师来规范。 问题3:毕业论文的粘贴比较多。如果要查重复率的话,90%的学生毕业论文无法通过。毕业论文字数多,有些学生的论文达到4万字;大多数都在15000字以上。 解决思路:今后,学生的毕业论文8000字到10000字,不能超过10000字,硬性规定,超过10000字,提交答辩前,学术委员会来审查,看是不是自己写的东西。大学几年学习,一定要有学生自己的学习体会。 问题4: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按照学校要求的进度来完成论文各阶段的工作。有个别学生在答辩时才交第一稿,有个别老师根本没有给学生指导。 解决思路:今后,中期检查为全面检查,凡是中期检查第一稿都没有的学生,推辞答辩;还没有开始论文准备工作的,取消答辩资格。以学院正式文件的形式,通告全院,通知学生。形成制度。 问题5:论文答辩时,答辩老师更多的是在指出学生论文格式、结构方面的错误,这个本应该是指导老师的工作。答辩时涉及论文内容的答辩时长不够。 解决思路:实验室建立一个标准的毕业论文答辩室。每届答辩前,各专业都要举行一次示范答辩,由全体专业老师和毕业学生参加。答辩时注意实质答辩,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04T09:52:00.71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作者:季晓峰 [导读] 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审视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找出解决的办法,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临沭县国土资源局山东临沂 276700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保障,是农民最基本地生产资料,人类生产生活对土地的依赖与利用是土地成为资源的主要原因。土地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解决好农村的土地管理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近年来,我国农村政策的不断变革,使土地效益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这使农村中的土地问题日益增多并凸现出来,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审视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找出解决的办法,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管理问题;措施研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全面的复苏。土地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整个农村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土地承载着农民诸多希冀,承担着农民社会保障功能。就土地为农民提供生活保障而言,土地作为一种商品,由于价格上涨具有增值的功能,农民子孙后代对土地拥有继承权。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失去集养老、就业、生活保障于一体的土地后,却不能和城里人一样拥有社会保障。在现行征地货币安置方式中,失地农民极易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成为新的城市贫民,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开展农村土地的规划整理,为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与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不仅可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又能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妥善解决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从我国土地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 当前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土地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项法律法规也随之不断完善,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无视法律的存在,有法不依,违背农民群众的意愿,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发展。 1.1 对土地资源认知上的偏差依然存在 强调保增长、保发展的多,保耕地、保红线的意识弱,强调客观因素的多,检查主管因素的少,把扩大内需当成一个筐,什么项目都往里装。一些地方出现重“增长”轻“红线”的倾向,行政违法有所抬头。目前,农村宅基地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类违法现象:一是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和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当前,有不少建房户采取隐瞒已有房屋、虚报家庭人口、变更户籍等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二是非法转让宅基地,利用集体资产进行隐形交易;三是超面积占地、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现象时有发生。 1.2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这使人地关系呈现紧张的状况,同时在土地利用方面,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现象并存。当前的非农建设大量的占用耕地,导致农村的土地面积的减少。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呈如火如荼之势,许多乡镇城镇化面貌日新月异,千百年来农民习惯于的“乡土社会”正转型为“城镇社会”,农村“空心村”存在,农民建房弃旧建新,造成村庄渐渐向外扩张,侵占农田。私营企业异军突起,要想建设发展,无疑要占用土地,往往征而不用,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浪费,影响到农民的利益。还有就是耕地撂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农民纷纷走南闯北,涌入都市“淘金”寻求致富路。外出务工致使承包经营土地无人耕种,在种田效益低下、土地效益徘徊不前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农田被撂荒。还有就是管理失范,在农业收益低下及农民对土地关爱程度偏低情况下,一些企业和农民利用自己的优势,如资金、技术,租赁外出务工农民土地进行集中成片开发,发展规模经济,从而导致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为名的土地管理乱象,也有增多的迹象。导致失地农民问题日趋严峻。 2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 2.1稳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是坚守“四条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计划、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二是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就是农地农用,农地要转为非农用途,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严把宅基地审批关,要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对于新建的房屋,要做到建房用地审批结果公开及审查到场、定点到场、开工放线到场及竣工验收到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四是严格土地执法监管。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努力构建“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监管体系,扩大社会监督。 2.2节约用地,挖掘土地潜力。 一是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规划统筹和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的各类规划都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减少土地纠纷。二是盘活存量用地。存量用地主要有闲置地、空闲地、批而未供地、供而未用地、用而未尽地和储备用地。三是利用废弃地、未利用地。尽可能多地把废弃地整理为耕地或用于建设。四是开发利用低效地。通过提高投入强度、建设容积率和产出率对土地特别是各类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出口加工区的土地进行二次开发,挖掘土地潜力。 结语 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整理关系到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科学规范的土地资源整理,既有助于农村建设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助于改善我国农村布局混乱的状况,又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促进整个农村土地整理规划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参考文献: [1]于洋.基层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2]周洪宝.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创新的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6(3):221-223. [3]朱启臻.农民参与土地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4]于建嵘.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关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形势的一项专项调查研究.调查世界,2005年.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毕业论文是学生修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后,结合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结合已有的工作或社会实际,就某些感兴趣的专业问题,在进一 步查阅资料、实地访问与调查后,撰写一篇精炼的、有理论、有观点、有数据、有说服力的论述文章。下面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提供以下7个方面的参考说明: 1.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评估与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调查 它是根据国家生产任务和土地管理要求而对一个区域面积进行有关土地的资源性和资 产性的调查与制图的系统专业工作。调查的手段与技术有地形图和常规简易测量,也有“三S”技术。调查后的后续工作有土地评价、区域性的土地利用规划及专业设计等。 (2)土地评价(la nd evaluation) 土地评价一般主要依据是土地的自然性状,如土地本身的质量及其与土地资源利用的有 关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气候资源,,)的平衡,偶合关系,其中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如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联合国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FAO的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评价, 我国有关农用土地评等定级等)。 (3)土地评估(land assessmen), 土地评估是考虑到土地的经济特性,其中特别是经济区位因素。最有名者为美国的 LESA模式,即土地评价与区位评估(Land Evaluation & Site Assessment ),它是将土地的自然特性评价和其经济区位结合来考虑的,比较实用。 (4)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全国自上而下,即从其宏观总体规划到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等一个系统 组合,这是合理利用资源所必须的,绝不能个别区域而自行其事,必须尊重上一级的总体规 划,这是具法律性质的,必须在一级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区域土地利用分区限制的原则, 特别像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更要如此。当然,这并不是限制某些区域的具体发展,只是考虑到土地资源的总体性与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2. 土地整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农用土地要实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小城镇又要适度的集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论文要求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本科培养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我院论文的最终质量,特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制定如下要求。 1. 论文选题 1.1 选题原则 (1)论文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全面的锻炼。 (2)论文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任务,减少虚拟题目的数量及比重。 (3)论文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利于提高论文成果的质量。 (4)选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5)选题要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 1.2选题方法 论文选题坚持每人一题,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确定论文题目,确保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选题由指导教师说明其意义、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前期工作及具备的条件,经教研室审定,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方可列入选题计划。选题计划公布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或兴趣,申报选择意向,再由教研室协调。教研室根据学生意向、学生本人的实际能力、成绩以及论文选题的类型、分量、难易程度,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综合平衡,最后确定论文选题分配,并以书面形式将论文选题任务书下达给学生。 1.3选题范围 (1)土地实际问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题目应充分体现出土地资源管理是建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特点,侧重将基本原理应用于土地管理实践中的某些具体问题。 (2)土地宏观问题:论文也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专题研究课题(如

政策研究或虚拟研究),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得到较多的训练,但应注意研究范围不宜过大,切忌出现“论中国土地资源XXX”等类字眼,同时题目要有一定创新性、实用性。 (3)土地交叉学科: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眼界,提高质量。 2.论文基本工作量 2.1论文工作计划 学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列出完成毕业论文任务所采取的方案与步骤。工作计划包括: (1)毕业论文题目; (2)研究目的; (3)设计、实验研究方案的分析论证,原理综述,方案的拟定及依据的资料(国内外相关技术及其使用性能,运行情况与结构特点,经济指标及优缺点); (4)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计划,材料消耗计划; (5)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及最终结果。 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编写完成后,同时填写任务书,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实施。中期检查后,须提交中期检查表。 2.2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 学生应查阅近5年本专业相关文献至少20篇,其中中文15篇,外文5篇;同时结合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完成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3千汉字。 2.3 外文资料的翻译 学生应查阅近5年本专业相关外文文献5篇,同时完成不少于3千汉字或2万印刷符外文资料的翻译工作。

加强土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土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表时间:2013-01-06T10:12:53.9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1月供稿作者:叶小虎 [导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战略任务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叶小虎(响水县国土资源局 224600) 摘要:众所周知,建设现代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本文试述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土地管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战略任务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得人心,顺乎民意的一项德政工程。这次会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很多工作与之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从搞好农村用地规划管理,保护耕地,积极推进土地管理、征地足额补偿等方面,切实将工作做到实处,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1新农村建设的用地指标问题 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民建房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而农用地转用的年度计划实行的是指令性管理,层层切块下达,中央切块到省、省切块到县、县切块到镇。虽然在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一再申明要合理安排、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但事实上用地指标大多用到了其他项目上,最后落实到新农村建设上的指标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实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巩固城市发展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 1.2土地调整和流转问题 土地调整和流转困难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问题,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已取得共识。但规划就得调整土地,而目前国家的土地政策是30年不变,自从国家免收农业税之后,竞相要地已成为农民纠纷的热点之一。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建房除部分项目带征的拆迁安置用地外,绝大多数的用地均为集体使用土地,如果不解决好土地流转和承包地调整的问题,建设工作很难开展,往往由于一户农民的承包地无法调整可能导致整个新农村点的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1.3用地报批的严要求一时难以适应 全国开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到《决定》的出台,国家对土地管理越来越严,确属急需的建设项目用地,可报国务院审批。这一政策对急需建设项目的范围、条件和报批程序都作了详尽的规定,用地报批的程序和要求十分严格,加上当今社会体制人治重于法治的症结未能彻底纠正,还有历史上遗留问题等,造成用地仍较混乱无序。如因用地指标对必要的用地无保障,因此需要征用土地时往往顾不了用地指标。 2 建设新农村的思路 建设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开展先进生产进农家,幸福生活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农家,美化整洁进农家,和谐民主进农家的“五进农家”实践活动,在促进农业产业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上求突破,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土地管理就是要根据新农村建设既定的发展目标,着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问题,切实保障国家和粮食安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提供用地,把好土地审批关,指导土地整理工作,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新农村建设的土地管理措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项战略安排,是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在用地保障、土地规划、资金配套等方面积极出谋划策,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依法管理、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严格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1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用地 新农村建设要以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现代乡村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县可持续发展,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扩大建设用地比例,扩大中心镇建设用地规模,实事求是地确定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等,使规划适应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用地需要,认真做好规划,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留足用地空间,从而使新农村居住和产业发展用地得到保障,并引导农村和农民节约集约用地,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居住条件的目的。 3.2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复垦,推动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主体是农民,战场在农村,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宅基地复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契机,一是宅基地复垦新增的耕地指标首先用于新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得到有效保证;二是拆迁户的集中搬迁有利于新农村的集聚;三是“政府补一点、集体贴一点”的模式减轻了广大农民向新农村点集聚的经济压力,也更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3.3建立和完善农村发展的土地收益分配体系 在我国现行土地税、费体系下,政府土地收益在农用地转用和土地供应环节取得的多、在土地保有环节取得的少。在使用上,投向城市地区的多、投向农村地区的少,投向经济建设的多、投向社会事业的少。这种格局加剧了城乡发展差距和征地引起的矛盾冲突,同时也使地方政府盲目扩张建设用地。新农村建设,要对这种格局进行必要的调整。比如,提高耕地占用税的征收标准,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综合开发;制定和完善全国性的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以及使用、转移和监督管理办法,保障对占用耕地的有效补偿;严格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

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述评

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述评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通过3年多的学习,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学生针对某一问题,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自己获取本专业某一方面的前沿知识,并就此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分析比较实验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宋媛等,2006)。它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成果。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随着整个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以及各行业形势变化与政策变革,高校本科生不断扩招,毕业论文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蔡丽丽,2007)。如何解决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有本科生教育培养计划和管理理念也亟待改革。 为了准确的分析本科生毕业论文发展的研究情况,笔者以“本科生毕业论文+X”为主题词,应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精确”检索(2016年5月),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共获取了与本科生论文有关联的期刊论文705篇。在时间维度上发现,其研究初始于1980年代,高松林在《学报》上发表了“怎样写毕业论文”一文,让人们对于毕业论文形成了一个初步认识。之后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程华东于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发表了《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点思考》,这是有资料记载的最早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专题研究。 1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意义和作用 1.1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积极意义探讨 毕业论文写作目的是总结和检验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达到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要求(程冬梅,陈璇,2007)。通过毕业论文,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写作的全过程。同时毕业论文作为学位申请者综合研究能力的集中展示,不仅关系到申请者的学习成果能否得到认可,更是推动学术传承和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教育部办公厅(2004)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也再次指出了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然而应该承认的事实是,这一问题虽然意义重大,但其本身所受到关注的程度却远远不够,其最显明的例证就是目前学位论文整体上质量下降。 1.2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消极意义探讨 近年来,中国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的滑坡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加上国外大学本科生毕业没有具体毕业论文这一要求,一时间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呼声四起。杨卓娟等(2011)认为本科毕业论文不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唯一方法,应该适应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发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同时索红军(2015)指出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一是可以让学生安心进行相应的专业实习和找工作,或者复习考研;二是老师也不用再应付学生上交

土地管理学论文

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 一、建设用地的概念 建设用地,通常是指一切建筑工程物体所占用及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是一种以利用土地承载力和建筑空间为主要目的的用地方式。根据《土地管理法》,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二、城市用地分类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9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按用途可分为工业用地、民用建设用地和军事建设用地3类。工业用地是指用于进行工业项目或为其配套的其它工程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土地。民用建设用地是指用于解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及其配套设施所需要的土地。军事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国防和战备要求进行各项军事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土地。 三、城市建设用地的用途管理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9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这些用地可以概括为3方面:1、生产

性设施用地,有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仓储用地;2、生活性设施用地,有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园林绿地;3、市政公用性设施用地,有交通、给水、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环保、防灾等设施用地。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4大类主要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应分别为20%—32%、15%—25%、8%—15%、8%—15%。在考虑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时,必须根据不同用地需求合理布局。(1)工业用地的布局:工业用地布置要考虑的基本因素有:用地条件,供水条件,供电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环境保护条件,生产协作条件,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位置条件等等。城市工业用地布置的基本形式有:城市内工业、城市边缘工业区、远离城市或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点、工业卫星城镇。(2)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城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通常大城市偏低、小城市偏高。我国人均用地指标为18.0—28.0平方米/人,大中城市不得低于16.0平方米/人。(3)交通用地布局:交通体系中要合理安排铁路运输场站及枢纽位置、水运港口布置、航空运输的布局、公路运输的布局。主要原则包括: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尽量满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自身的技术经济要求;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留有发展的余地;旧城改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设备,节约余地和投资。 四、耕地保护管理 (1)耕地的概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外文文献及译文

本科毕业论文 外文文献及译文 文献、资料题目: Rural and Urba n Land Developme nt and Land Tenure Systems: A Comparis on betwee n South Africa and Botswa na 文 、资料来源: 网络 献、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2000.8 院(部): 管理工程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外文文献: RURAL AND URBAN LAND DEVELOPMENT AND LAND TENURE SYSTEMS: A COMPARISON BETWEEN SOUTH AFRICA AND BOTSWANA Susa n Bouillo n Legal Advisor: City Coun cil of Pretoria INTRODUCTION Fran kli n D. Roosevelt once said that Every pers on who inv ests in land n ear a grow ing city, adopts the suresta nd safest method of beco ming in depe ndent, for land is the basis of wealth.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rural and urba n land developme nt and land tenure systems of South Africa and Botswa na, and to explai n their con tributi ons to urba n sustai nabil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BOTSWANA Botswa na is located at the centre of the South Africa n plateau, and is bordered by South Africa on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Zimbabwe on the northeast and Namibia on the west and northwest. Approximately 23% of the population is in urban areas and 77% in rural areas. Botswana has a rich tribal culture, and therefore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Botswana legal system con sists of local tribal courts, which adjudicate traditi onal matters and Tribal Land Boards, which rule on land use matters in tribal la nds and traditi onal villages. Town Coun cils rule on land use matters in urba n areas. The government of Botswana has adopted a system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which has coped relatively well compared with other Africa n coun tries. Developme nt pla nning invo Ives the preparati on of land use pla ns for both urba n and rural areas. The practice in Botswa na is that the public is made aware of the implicati ons of land use pla ns before land is zoned for various uses. Public aware nessa nd participati on is en sured by giving land users an opport unity to select preferred land use opti ons from a range of opti ons determ ined through the evaluati on of physical and econo mic suitability of land resources (bottom-up approach). PROPERTY RIGHTS AND LAND TENURE IN BOTSWANA It is the policy of the Gover nment that all citize ns should have easy and equal access to land. In order to realize this, three land tenure systems have bee n put in place. Tribal la nd covers 71% of the total la nd area of the coun try. It is allocated to citize ns free of charge for all types of uses. State land is owned by

关于大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介绍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4年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它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的水平,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查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通过对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小组以中国计量学院2007届的大四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设计 为研究xxx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现状,我小组通过《大学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调查。问卷预设了三个方面,即学生看待论文的态度、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毕业论文的反馈。对于学生看待论文方面,主要从时间安排和精力分配方面进行了解;对于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学生对论文要求、选题、写作、导师四个方面进行了解;从学生对论文的反馈方面,研究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调查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毕业论文的情况,我小组以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我校15个学院进行了问卷随机发放,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调查对象全面,如表1所示,是一份科学有效的调查问卷,我们以此为依据,利用Excel进行了相关数据分子。而且我们对个别学生和老师分别进行了录音和QQ访谈。 表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表 被调查者(95人),其中男生45人(占47%),女生50人(占53%)文科学院52人理科学院43人 55% 45%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进行了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分析后,我小组发现了我校大学毕业论文存在几个问题,现做一一说明。 1、态度方面 在回收的95份有效问卷中,学生对于毕业论文所持的态度,17人表示非常重视,认为它是大学所学知识的检验,占18%;38人表示比较重视,认为它是毕业的关键,不通过拿不到学位,占40%;40人表示不太重视,应付过关就可以了,占42%。如表2所示。 表2.对毕业论文所持的态度 人数/人比例/% 非常重视17 18 比较重视38 40 不太重视40 4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有42%的学生不太重视毕业论文,但是,58%的学生还是对论文持以重视的态度。对于42%不太重视毕业论文的学生,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在40人当中,有35人(占88%)为理科专业的学生,其毕业考核以毕业设计为主,对于毕业论文并无要求;5人(占12%)为文科专业的学生,我们对其中一名学生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发现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详见附录1。 接着,我们对学生花在论文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了调查,如图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13%的学生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写毕业论文,20%的学生花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写毕业论文,其余放在找工作或者考研上;67%的学生花较少的时间来写毕业论文,把重点放在工作或者考研上。 很多, 13% 一部分, 20% 较少, 67% 很多 一部分 较少 花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 图1.花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对学生如何看待撰写论文与找工作或者考研之间的冲突进行了了解,如图2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11%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比找工作更重要,

2018土地资源管理热点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围绕强化“钱、地、人”等要素 解决“钱”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解决“地”的问题,关键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定心丸”。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载体。 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一方面要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另一方面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特别是让一部分青年人“留下来”。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把有志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回来”,吸引更多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人才。 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全面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行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实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产能。2018年将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必须按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施,整治后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二是精准实施“土地整治+健康土地”,。适时启动土地健康体检工程,依据体检结果精准实施土地修复工程,确保健康土地供给。三是实施“土地整治+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共同参与土地整治,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吸引各类主体参与项目区土地流转。四是实施“土地整治+空间格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避免产业“同质化”、规模过大等现象。五是分区实施“土地整治+生态农艺”,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三、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20405)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术方向 1.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土地资源要素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区域土地资源特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规律;研究土地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模式。 2.土地规划与管理研究和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布局、总体功能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和内部的关系,使土地利用与区域的自然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土地资源整体功能的发挥,具体包括土地资源区域规划、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及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 3.土地利用工程研究改善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和优化土地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措施总和。包括土地开发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土地防护工程、土地整治等工程。 4.土地经济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规律,重点研究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机制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反作用规律,探讨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所表现的资产特性及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规律。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